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念柳暗,一念花明》——当佛学遇见文学(下)


(接上篇)

犹如一粒古老的种子遇到肥沃的土壤温暖的阳光充足的水分,历史的长河悠悠哟,总算是“在对的时间遇见了对的人”。唯有经历过长久的等待和错过,才有相逢那一刻的深深欢愉。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我想把这个过程记下来,记录那些漫长的“错过”和“等待”,纪录片盛不下的东西,就让文学来拾遗捡漏吧,一如当佛教发展遇到阻碍时,马鸣技经肯綮用文学打通了它。

马鸣是中印度舍卫国人,出身婆罗门家族,博学又善辩。曾与印度长老胁尊者对论,深受折服,于是皈投尊者座下,为其弟子。出家后的马鸣,深研佛法,博通三藏,到处弘法化众,极受国王器重。

即便有国王的支持,但在推崇佛法的具体过程中,马鸣还面临着诸多难题。在以繁琐论辩为胜的部派佛教时代,佛法很不容易深入广大群众。由于地域广袤,今天,印度南部北部语言和文字还存在着很多差异,彼此沟通有一定障碍,信息时代尚且如此,两千年前的古印度,分裂割据,佛教徒地域不同语言不同文化程度不同,他们又凭借什么来完成相互的交流,读懂浩繁深奥的佛经呢?

马鸣一路弘法从中印度走到北印度,没有人比他更了解民间现状,富有文学才华和哲学思辨的他,别开生面地用通俗优美的文学诗歌和音乐戏剧形式,来化解深奥的佛经,受到庶民的欢迎。他将佛陀的一生用梵语写成叙事诗《佛所行赞》,在这本书中,他以优美的诗歌语言完整描述和连缀了佛陀从出生到得道,从传法到涅槃的全过程,他笔下的佛陀,曾有着与常人相似的家庭和天伦,可亲可信,一个人格化的神的形象逐渐明朗。

那么,马鸣给大家讲的都是什么样的故事呢?什么样的故事能让马在旁边听着都落泪呢?

《佛所行赞》为马鸣的代表作,以五言偈颂来赞述佛陀由诞生到八分舍利的一生事迹。我下载了长诗全文,试读之后,深为马鸣的才华和情理吸引,比如描写释迦太子出城巡游,见到生老病死人生四苦之际的悲惧:

太子心惊怛,身垂车轼前,息殆绝而叹,世人一何误?

公见身磨灭,犹尚放逸生。心非枯木石,曾不虑无常?

即敕回车还,非复游戏时,命绝死无期,如何纵心游?

——文风及感悟,与陶潜《归园田居》何其相似尔!

比如描写得知释迦王子逾城出家之前,其父净饭王苦苦挽留的场景:

往诣父王所,稽首问和安,并启生死畏,哀请求出家。

一切诸世间,合会要别离。是故愿出家,欲求真解脱。

父王闻出家,心即大战惧,犹如大狂象,动摇小树枝。

前执太子手,流泪而告言……

父王知子心,决定不可转,但当尽力留,何须复多言。

更增诸婇女,上妙五欲乐,昼夜苦防卫,要不令出家。

太子见父王,悲感泣流泪……

——父爱深沉,父子难舍,离别之痛,人间温情,跃然纸上。五言写别离,不由人不联想杜甫脍炙人口的“三别”诗。

言简意赅,朗朗上口,这部诗歌体的典籍当时度流传颇广,影响极大。7世纪时,巡游印度的中国高僧义净说此经“五天南海,无不讽诵”,意即全印度与东南亚沿海及岛屿皆甚流行。

当佛学遇上文学,犹如胁下生出了双翼。它的影响甚至超越了宗教范畴,现代诗人泰戈尔的诗集也深受《佛所行赞》的影响,对心灵的描写丰饶博大。三百年后,佛教文学史上又出奇才,西域龟兹高僧鸠摩罗什的《心经》译本,成为无可超越流传至广的经典之作。其高度凝练富有美感哲思的语言华彩,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用文学讲述佛陀生平并借此传播佛教,马鸣并非首开先河者,在马鸣之前,描述释迦牟尼形象的书,还有《大事》《神通游戏》这些,最古老的部分成形于公元前2世纪,比马鸣《佛所行赞》早了四个世纪。但论及文辞和技巧,在梵文文学史上,无出马鸣其右者。

可是,既然有那么多人不识字读不懂佛经,自然也读不懂书本上的文学。马鸣的独到之处,除了文学,还有戏曲,这是普罗大众最为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他有三部佛教戏剧流传后世,其中以从中亚发现片断的《舍利弗故事》,为古典梵语戏剧之最重要者,也是现存梵文文学中最古老的戏剧作品。能让马听了都垂泪的,一定不是百度文库或道客巴巴上的专题学术论文。

而音乐,作为戏曲的必要元素,竟也是马鸣所擅长。据佛教典籍《付法藏因缘传》卷五记载,马鸣制作的音乐“其音清雅哀婉调畅,宣说苦空无我之法”,演奏者若遇乐器或演奏障碍,马鸣就亲自参与演奏,自击钟鼓,调和琴瑟。据说在华氏城演奏音乐教化众生时,城中五百个王子同时开悟,厌恶五欲出家为道——真不知他们的父王是忧是喜。据说此事引起整个中印度王宫大臣的恐慌。

马鸣所处的中印度,佛法相比西北印度,式微许多。此时,佛陀涅槃后的初期五百年的正法时代已经过去,马鸣生于第六百年,他开启了大乘佛教的中兴时代,成为大乘佛教的第十二祖,也成为后世公认的伟大诗人。

当迦腻色伽大塔建造之际,马鸣所深情描写、精炼总结的佛传故事就被工匠们雕刻出来,形成相对固定的构图范式,成为王之雀离的重要元素,并最终成为犍陀罗艺术的经典内容。马鸣的厉害之处在于,他用升座说法征服了庙堂之高,用诗歌戏曲囊括了江湖之远,用美术雕刻铸就了信仰之深。

故事浮雕多达一百多个场面,从前世佛本生故事、释迦牟尼的诞生、上学、宫廷生活、出城见历生老病死、树下观耕思惟、决意出家,到出家后的苦修、成道、说法、神变、涅槃、荼毗、分发舍利和建塔,几乎表现了马鸣的长诗《佛所行赞》中的全部情节。在学习和辨识佛传故事浮雕板的过程中,我是闹了不少笑话的。

比如印度国博有一幅雕塑,大概是描述宫廷贵妇在饮酒享乐之后由两个宫女扶着走在树下,因为右边宫女雕刻性别特征不明显,我误以为是摩耶夫人从右胁诞下佛陀的那则佛传故事,但又觉得纳闷: 好大一个Baby呀!佛陀刚降生就那么大个儿吗?问业内人士,笑岔了气……权当作释压解闷儿的小插曲吧,我并不以为耻,不懂就问呗,上下求索呗。做过多年记者的人,都被打造得不同程度地没皮没脸了——我感恩这个职业,如果不是它的逼迫,我依然是那个一说话就脸红的女子,会被自己的无知羞愧致死,心理素质得不到提升,抵达不了“无知者无畏”的境界。

自佛传故事始,我的另类观察视角也有了新的拓展,“从机场看时装,从五金店看历史”之外,还可以“从佛教看文学”。


  撰稿  |    

  撰稿  |    作者简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文学家马鸣菩萨
为少林寺正名
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哪个境界高?
转自壶公评论圈子:为少林寺正名。[儒学联合论坛]
佛学和心灵鸡汤有什么区别?
印度佛教-笈多王朝佛造像艺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