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相 | No.32 永远的安德烈

看了网络所有关于《西伯利亚理发师》的影评和观感,它们从不同的角度,专业的和非专业的,阐述了对这部影片的详尽解析。是的,它是令人动容的,是值得热爱的。电影史上经典的影片很多,但试问,全世界堪称史诗的影片共有几部?——它无疑是当之无愧的其中之一。

我相信,我对它的热爱超过了所有人,不亲自书写观感不足以表达自己的热爱以及观点。我必须为自己的所爱说点什么写点什么。我一遍遍地欣赏它,一遍遍地为之笑,为之哭,为之欣慰,为之心痛,为之叹息,为之澎湃。看安德烈,一如看自己的孩子、自己的情人、自己的爱人。爱他,一如爱自己。每看一遍,都是对导演米哈尔科夫的一次虔诚致敬。——伟大的导演,廖若晨星。

我热爱所有国籍的好电影,但偏爱日本和俄罗斯,大概是出于文化的认同感。有一部叫《忠犬八公》的电影,日本和美国各拍了一遍,剧情完全一致,讲述一只犬对主人恋恋情深至死不渝的感人故事,不同的只是发生的地点是在日本和美国。看日本版的,我泪湿青衫,看美国版的,却反应淡淡,不能融入其中。为何会这样?当面对一模一样的剧情?问别人看这两个版本的感受,别人都说:一样感人呀。我也纳闷,都是很好的导演和演员呀。但我知道,我的感觉从不会欺骗我。

后来才慢慢悟出:关于忠义这种文化,除了中国和日本有这种文化血液,你怎么能够指望一个美国人能够真正地、深层次地理解“忠义”这两个字里包含的那种情怀?!就如同余光中诗里所说:当你的女友已改名玛丽,你如何能送她一首《菩萨蛮》?

记得当初知道这部影片,得益于一位老师的推荐,我问是否可以通过多看同事的作品来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他说,要想提高,要看的不是电视作品,要看电影,看米哈尔科夫。俄罗斯的顶级导演,都是曾经在西伯利亚流放过的艺术家和知识分子。原以为中国电影从《霸王别姬》《活着》作为发端,有望产生自己的史诗电影,没想到却是终结。——多么多么希望中国有朝一日能诞生一部自己的史诗电影,一部让全世界为之礼敬为之爱上这个民族的电影。

故事在女主人公珍妮的叙述中展开。年轻的珍妮接受了一笔交易,到俄罗斯诱惑一位将军,帮助美国工程师罗伯特筹款,来继续他的发明——被命名为“西伯利亚理发师”的巨型伐木机器。在火车上,她认识了年轻的军校士官生安德烈·托尔斯泰,两人一见钟情。在接近安德烈的过程中,一个丰富绚丽的俄罗斯与俄罗斯民族,也在珍妮的面前逐渐盛开。它不仅博大智慧精湛灿烂,同时也复杂立体黑暗丛生。珍妮对雷诺将军的诱惑成功得过了头,将军郑重地向珍妮求婚。由于强烈的爱与妒忌,安德烈在演出时打伤了将军,被冠以“行刺亲王”的罪名流放到西伯利亚。

十年之后,为了能得到去西伯利亚的机会,珍妮嫁给了罗伯特,随他和他的发明——西伯利亚理发师——来到森林茂盛如“坚硬头发”的西伯利亚,带着往日的恋情和一个保存了二十年的秘密:当年的爱情使她和安德烈拥有了一个孩子——安德罗。但当她找到安德烈家中时,发现安德烈已经和他的女仆唐有了好几个孩子。

珍妮驾着马车飞驰在俄罗斯的草原上,出门狩猎的安德烈似乎感觉到珍妮的气息,他飞奔出树林,面对草原尽头掠过的一簇车影,缓缓点燃烟斗,他的目光深沉而迷离,如同那个时代的俄罗斯大地。

抛开影片承载的关于传统俄罗斯文化与西方文明的微妙对立的映射,这是一部以19世纪的沙皇俄国为背景的史诗般的青春成长史。一段震撼人心的历史,见证了这一场张扬无比,毫无顾忌的爱情。人们一致认为,安德烈的人生以及他的爱情,都是一场悲剧。

开始,我们笑着看在火车里唱《费加罗的婚礼》的安德烈,清澈如小鹿般的眼睛,油亮亮的青春;最后,我们哭着看那双布满疤痕的眼睛,多么残忍。

曾经爱过痛过疯狂过,为了对方一切都可以不要,最后剩下的,居然是那么无奈的对望。一切渐渐平淡,才是悲剧最可怕的地方。你永远都不知道我的等待,永远都不知道我离开的背影里,藏了多大的荒凉与绝望。人们为这个悲剧落泪,叹息。

也许是每个人对人生的理解和感悟不同,整个影片,没有给我悲剧常有的那种感受:无奈、同情、悲伤、绝望、幻灭。——相反,却是激情、热爱、阳光、广袤、生生不息。

安德烈不仅照亮了珍妮的生命,也点燃了我的。所谓悲剧,是要把美好的事物毁灭给人看,我看到的,却不仅是毁灭,还有毁灭之后的不息,毁灭之后的另一种慰藉。接下来,我说我所看到的。

影片刚开始强烈感染我的,不是爱情,是安德烈单纯而热烈的情怀,或者说,是导演的情怀。——被连绵白桦林覆盖着的广袤的俄罗斯大地;威武的沙皇骑着白马在红场检阅他的军队;脖子挂满面包圈的人们快乐地游荡在俄罗斯民族传统的谢肉节上,欢呼焰火连绵,痛饮千杯暴烈的伏特加;赤膊的男人们在冰天雪地的莫斯科河畔拳斗;优雅修长服饰体面的士官生开舞会,唱歌,演出莫扎特的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为爱情击剑决斗……这是古典时代的俄罗斯,米哈尔科夫幻想中的俄罗斯,生机勃勃、美丽好看的俄罗斯。

影片开头就是一连串广袤大地上的白桦林头的叠化镜头。在沙皇阅兵的那场戏中,军校学生们个个风华正茂,英姿飒爽,高机位的俯拍均以侧逆光中克里姆林宫金灿灿的屋顶作为前景,这一金顶反复出现,结合沙皇骑着战马,让人们依稀又回到了那个帝国时代。

珍妮问安德烈之前是否爱过谁?安德烈说:我爱父母,爱祖国,爱沙皇,爱军校的同学。

来自美国的珍妮不解地问:爱沙皇?你怎么可以去爱一个你不了解的人?

然而,爱就是这样啊——安德烈并不了解珍妮,但爱上珍妮。他不知道她是妓女的女儿,不知道她来俄罗斯是充当骗子的角色。

安德列为了维护珍妮的名誉和另一个军校同学进行了生死决斗,体现了那个时代剑客一般的豪情和爱情至上。按常理,决斗之后两人肯定是结怨、报复。然而,不是。决斗让人们更了解了安德烈那颗高贵不沾不容亵渎的心灵和爱,他们帮助隐瞒安德烈决斗负伤的真相,以免遭军校开除;在安德烈后来被押上流放西伯利亚的列车时,同学们蜂拥而上寻找他,在站台上哭着唱起军校校歌,为他送别;上尉则不顾前呼后拥的人群拥挤,保持立定姿势,为安德烈敬上最后的军礼。多么可贵的情谊,多么可贵的民族价值取向。

有人说男主角安德烈寄托了导演对俄罗斯人的理想。他总是傲然昂起的下巴,执著的眼神,开始的时候挺好笑,后来越看越可爱,最后的最后还加了一分敬意。安德烈因为英文好被雷诺将军带去向珍妮求婚的那段。按中国式的行事思维,以为会是这样的场景:安德烈替上将念着英文情诗,用别人指定的台词倾诉自己的心声,眼神深情而幽怨……但我猜到了开始,却没猜对结局――念了一半,安德烈愤然脱稿,清晰坚定地说自己的心里话:自从在火车车厢见到你,我就一见钟情;我刚毕业薪水不高,还没有能力结婚,但是未来我愿意努力……旁边的将军愕然停下了演奏,珍妮也尴尬无言,小伙子却自顾自地把要说的说完,昂着下巴一个立正出去了。是啊,他就是这么不留余地,不搞黯然自伤那一套。真傻,真可爱。

有一个印象深刻的段落,那是珍妮得知安德烈的爱之后,去他家看他,作为感动和报答,她主动解开了衣裙,她以为安德烈会像所有被情欲灼烧的男人一样,扑上来。我们也以为一定是这样。然而,安德烈拒绝了。当珍妮羞愧地穿上衣服要离开时,安德烈却以为从此将失去她,而骤然昏倒。相信,此时的珍妮才真正理解并爱上安德烈。

单纯的时候像个孩子,认真起来又那么不可一世。外表看起来忧郁而单纯,骨子里却绝对是个男人,坚决不会和自己爱的女人搞暧昧,中国有几个男人做得到?

外表并不强壮的安德烈,俄罗斯赋予了他伏特加一样沸腾的血液,他追求着爱情的纯粹,不容许一丝的杂质,却因为单纯而不谙人情,被执拗的命运所戏弄着。于是,安德烈注定要为自己理想主义的爱情付出可能粉身碎骨的代价。也许只要他肯微微低下一点自己高傲的头颅,人生就会是另一番光景。可是他却偏偏要对抗到底,哪怕是在压制下丧失一切:爱情,自由,健康,青春,阳光。

当他无意中听到珍妮和拉德洛夫将军的对话,纯真爱情被愚弄的激怒使他毫不犹豫地从歌剧表演舞台上冲了下来,用琴弓狠狠地抽向雷诺将军。军校生安德烈,就这样断送了自己的美好前程,但他没有后悔过,穿上囚衣套上镣铐,在流放队伍里,他依然高昂着下巴,他没觉自己做错什么,他是个敢于承担一切后果的男子汉。没有世俗的那杆秤和算计权衡。

风吹冻土,白雪飞扬,他的后半生将在西伯利亚度过。

那再往后的二十年,三十年,乃至无穷无尽的岁月,真的就是悲剧吗?青春和热情从此毁灭了吗?爱情从此爱断神伤吗?与命运抗争的坚毅决心,一切都已埋葬在那年的火车轰鸣声中了吗?不尽然。

西伯利亚的十年二十年,安德烈是如何度过的?片子没有交代。镜头一转,已是十年后。

珍妮终于随着巨型伐木机来到了西伯利亚,这是她寻找安德烈的唯一机会。她来到安德烈的木屋搜寻。最后一扇门打开,而此时躲藏门后的母子数人屏息拥立,母亲手中的镰刀光亮闪闪,大人孩子脸上早已泪痕斑斑――那正是当年暗恋着安德烈的女仆,她成了安德烈的妻子。

可以想象,在安德烈落难之后,女仆唐追寻着自己的所爱,来到千里之外的西伯利亚,带着安德烈年轻时英姿飒爽的军官照片,和家里旧日的物件,来到爱人的身边,照顾他,温暖他,为他生孩子给了他一个新的家。从木屋里装满收获的满屋青苹果、全家福、婴儿床,我们可以欣慰地设想安德烈拥有了另一种幸福与归宿。这当然是与一个军校军官对未来的憧憬与设想完全不同的人生,但因为那种憧憬没有真实存在过,就失去了比较的可能性——人能够珍视的,是自己实实在在经历的那种人生。而每一样人生我们都赋予了其不可替代的意义。

所以,我的安德烈,我不为你感到悲伤,你的人生不是悲剧。我完全有理由相信,你眼角的疤痕也许是为了捉住孩子心爱的那只布谷鸟,而从树上掉下来摔伤的;你邋遢的大胡须是俄罗斯男人特有的魅力,而不尽是沧桑落魄的象征。而假若你不曾发配西伯利亚,在接下来的十月革命红色风暴中,军官安德烈必将成为炮灰。所以,西伯利亚,未必不是一个世外桃源。

而你的爱和激情,也从未消亡——即便过去了十年,西伯利亚的寒风和桦树将你的生活与外界完全隔绝,你依然能从珍妮疾驰的马车声中敏锐地感觉到:是她!是她来了!你从树林里狂奔出来,跌着跟头淌过冰冷的河水,浑然不顾地奔向那马车声。你的爱,和珍妮的爱,从未停息过。这一点,你不需要从马车声来证实,你一开始就知道。你一开始就能透过珍妮那玩世风尘的外表,看到了她的内心:热烈、洒脱、执着、懂得爱、敢于担当。

直到最后一幕,安德烈冲出森林,看到珍妮扬鞭驾马而去,他停下来,点燃一根烟,沉默遥望。轻轻吐出一口气,溶化在明净广袤的空气里。

而此时,镜头叠加至美国军营那位因坚持“莫扎特是为伟大的作曲家,而不是坨臭狗屎”而被罚戴上防毒面具跑步、最终得到胜利而欢快奔跑的美国大兵安德罗的身影上,在他的俄国生父沧桑的脸衬托下,摘下防毒面具的正是一个重生的安德烈。

前来看望儿子的珍妮车上放着一张英姿飒爽的军校生照片。她自豪地阳光灿烂地对别人说,这是孩子的俄罗斯生父。她的生命,是被安德烈照亮过的生命。

爱,足可告慰余生,爱,是生生不息。

很多年孤身度过,很多人走马灯似的从身边经过。我在绝望中等待,等待着生命中的那个人——他正是我心中永远的安德烈,为爱而爱,单纯而执着,清澈而阳光。

有一间房子,干净明亮,洒满阳光,那里,才是我的归宿。那是谁的心房?默然,相爱。寂静,欢喜。来我的怀里,或者,让我住进你的心里。如果世间找不到这样的房子,你让我住到哪里去?

真正的爱,没有忧伤。


  撰稿  |    作者简介 简介

刘海燕,版主桃源君,笔名苇杭,七零后,纪录片导演,作品有《风中客卿》《花冈越狱》《重返卡拉麦里》《寻找端纳》《千古忧乐》等,两度获得国际纪录片“金熊猫”评委会特别奖;著有影视随笔《光影过客》,另有《小隐六记》和创作手记《念念犍陀罗》在版。

出版社编辑推荐:

★《舌尖上的中国1》总导演陈晓卿作序

★草根电视人独特的视角和情怀,干净纯粹

★融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于一体的创作感悟 

★十五年纪录生涯的艰辛逐梦之旅

★不只抚平内心的伤痛,更激发出你充盈的生命力 

★为爱而爱,为写而写,为纪录片而纪录片 

P.S:《光影过客》在当当网、亚马逊网,京东网、淘宝网有售。

  公告  |    作品征集 

公众号“走出桃花源”长期征集主题为《般若·空华》的佛教题材摄影作品,随缘推出。

“犹如空华,从空而有,幻华虽灭,空性不坏”。

佛教造像,寺庙僧院,废墟遗址,禅意瞬间……由宗教见艺术,以艺术为宗教。倾听定格的梵音,观想自在的呼吸,在天地之间,于轮回之前,让我们徜徉极乐极美世界。

有意者后台联络,QQ:654580449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部让人笑到流泪,又心痛到无泪可流的电影——《西伯利亚的理发师》
看电影《西伯利亚的理发师》(The barber of Siberia)
俄罗斯的“乱世佳人”:《情留西伯利亚》
苏联解体之后,西伯利亚为什么不敢独立?
如果你不会再爱了也许是因为你进化完全了——《西伯利亚理发师》
【寒假特刊·屠苏映影十】What Blinded My Eyes——《西伯利亚的理发师》影评(张子钰同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