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资治通鉴》最愚蠢的就是执着于“不可能”的事
userphoto

2022.06.28 湖南

关注

【原文1】

初,梁孝王以至亲有功,得赐天子旌旗。从千乘万骑,出跸入警。王宠信羊胜、公孙诡,以诡为中尉。胜、诡多奇邪计,欲使王求为汉嗣。栗太子之废也,太后意欲以梁王为嗣,尝因置酒谓帝曰:“安车大驾,用梁王为寄。”帝跪席举身曰:“诺。”

【译文】

当初,梁孝因为是汉景帝至亲,立有大功,被赐予天子使用的族旗。有成千上万的车辆马匹做随从,出称“跸”,入称“警”,都要清道戒严。梁孝王宠信羊胜、公孙诡,任命公孙诡为中尉。羊胜和公孙诡有许多奇诡不正的计谋,想怂恿梁孝王争取成为汉景帝的继承人。当栗太子被废的时候,窦太后想让梁王为帝位继承人,曾利用宴饮的时候对景帝说:“你出入乘坐大驾和安车,要让梁王在你身旁作为付托。”景帝跪坐在席上,挺直了身回答说:“好。”

【解析】

虽然汉景帝不能让梁孝王继任皇位,但让梁孝王享受到了“天子待遇”。羊胜、公孙诡“诡多奇邪计”怂恿梁王,再加上窦太后私心太重,这就是让梁王“被动”的犯大错!

【原文2】

罢酒,帝以访诸大臣,大臣袁盎等曰:“不可。昔宋宣公不立子而立弟,以生祸乱,五世不绝。小不忍,害大义,故《春秋》大居正。”由是太后议格,遂不复言。王又尝上书;“愿赐容车之地,径至长乐宫,自梁国士众筑作甬道朝太后。”袁盎等皆建以为不可。

【译文】

喝完了酒,景帝就此征询大臣们的意见,大臣袁盎等人说:“不成。过去宋宣公不传位给儿子而传位给弟弟,因此产生了祸乱,祸乱持续了五代人。小处不忍心,会伤害大义,所以《春秋》赞成以大义为主宰。”因此,太后的意见被阻止,也就再不提让梁王继承帝位了。梁王又曾经上书给景帝:“希望赐给我能容得下车辆通过的地方,直达太后居住的长乐宫,我自己派梁国的士兵修筑一条甬道,以便朝见太后。”袁盎等大臣都建议不批准梁王的请求。

【解析】

”大义“就是天下规则,这个是谁都不能破的,这种事大臣袁盎等人肯定要”力谏阻“,只要窦太后过不了群臣这一关,那梁孝王就无法”为嗣“。到了此种程度,袁盎等群臣都已经和窦太后、梁孝王撕破脸了,自然就没有“回头路”了,所以,不管梁王做什么,群臣都会反对!

【原文3】

梁王由此怨袁盎及议臣,乃与羊胜、公孙诡谋,阴使人刺杀袁盎及他议臣十馀人。贼未得也,于是天子意梁;逐贼,果梁所为。上遣田叔、吕委主往按梁事,捕公孙诡、羊胜;诡、胜匿王后宫,使者十馀辈至梁,责二千石急。梁相轩丘豹及内史韩安国以下举国大索,月馀弗得。

【译文】

梁王因此怨恨袁盎和参与议论的大臣,就和羊胜、公孙诡商量,暗中派人刺杀了袁盎及其他参与议论的大臣十多人。刺客没有抓到,于是景帝估计与梁王有关;追查刺客,果然是梁王派来的。景帝派田叔、吕季主前往梁国查究此案,逮捕公孙诡和羊胜;公孙诡和羊胜躲藏在梁王的后宫中。朝廷派出的十多批使臣先后来到梁国,严厉地责问二千石官员。梁相轩丘豹和内史韩安国及以下官员,进行了全国性大搜捕,经过一个多月,没有抓到公孙诡和羊胜。

【解析】

梁王之所以敢于刺杀袁盎等参与议论的大臣,无非就是认为只要铲除反对自己的大臣,就没人反对的人了。这就好比单位里好多人以为只要搞掉“元老”们就可以做领导了一样的“愚蠢”,结果就是自己比谁都惨。

而且“刺杀”这种事是极其卑劣的,不讲规则的。只要使用了这种手段,所有人就会肆无忌惮地对付你。

【原文4】

安国闻诡、胜匿王所,乃入见王而泣曰:“主辱者臣死。大王无良臣,故纷纷至此。今胜、诡不得,请辞,赐死!”王曰:“何至此!”安国泣数行下,曰:“大王自度于皇帝,孰与临江王亲?”王曰:“弗如也。”安国曰:“临江王适长太子,以一言过,废王临江;用宫垣事,卒自杀中尉府。何者?治天下终不用私乱公。今大王列在诸侯,訹邪臣浮说,犯上禁,桡明法。天子以太后故,不忍致法于大王;太后日夜涕泣,幸大王自改,大王终不觉寤。有如太后宫车即晏驾,大王尚谁攀乎?”语未卒,王泣数行而下,谢安国曰:“吾今出胜、诡。”王乃令胜、诡皆自杀,出之。上由此怨望梁王。

【译文】

韩安国得知公孙诡和羊胜藏匿在梁王宫中,就进入王宫去见梁王,哭着说:“君主蒙受耻辱,臣子应该为他而死。大王身边没有良臣辅佐,所以才闹到这种地步。现在捉不到羊胜、公孙诡,我请求与您诀别,赐我自杀!”梁王说:“为什么到这种地步呢!”韩安国泪如泉涌,说:“大王自己估计您与皇上的关系,比起皇上和临江王来,哪一个更亲?”梁王说:“我不如临江王。”韩安国说:“临江王是皇上的亲生长子,又曾是太子,因为一句错话,被废去太子,封为临江王;又因为修宫侵占围墙的事,终于在中尉府自杀。为什么这样呢?皇上治理天下终究不能因为私情而干扰公事。现在大王身为诸侯,受奸臣胡言乱语的引诱,违犯皇上的禁令,扰乱尊严的法律。皇上因为太后疼爱您的缘故,才不忍心按国法来惩办您;太后日夜哭泣,希望大王能改过自新,大王却始终不觉悟。假若太后即刻去世,大王还依靠谁呢?话还没有说完,梁王泪流满面,向韩安国赔罪说:“我现在就交出羊胜和公孙诡。”梁王就命令羊胜、公孙诡都自杀,交出了他们的尸体。景帝因此怨恨梁王。

【解析】

韩安国的一大贡献之一就是“缓解”了汉景帝和梁孝王的关系。从这件事看出梁王本身还是很贤德的,能听得进去“谏言”,也能很好地判断局势。像公孙诡和羊胜这种“诡多奇邪计”的人下场也会很惨,因为这类人净干些见不得人的事,就会被所有人视作“严重的威胁”,一旦出事第一个倒霉的就是这类人。

【原文3】

梁王恐,使邹阳入长安,见皇后兄王信说曰:“长君弟得幸于上,后宫莫及;而长君行迹多不循道理者。今袁盎事即究竟,梁王伏诛,太后无所发怒,切齿侧目于贵臣,窃为足下忧之。”长君曰:“为之奈何?”阳曰:“长君诚能精为上言之,得毋竟梁事;长君必固自结于太后,太后厚德长君入于骨髓,而长君之弟幸于两宫,金城之固也。昔者舜之弟象,日以杀舜为事,及舜立为天子,封之于有卑。夫仁人之于兄弟,无藏怒,无宿怨,厚亲爱而已。是以后世称之。以是说天子,徼幸梁事不奏。”长君曰:“诺。”乘间入言之。帝怒稍解。

【译文】

梁王恐惧,派邹阳到达长安,去见皇后的哥哥王信说:“您的妹妹得到皇上的宠幸,在后宫没人能比得上,但是您的行为却有许多不遵循道理的地方。现在如果袁盎被杀一事追究到底,梁王被依法处死,太后的怒火无处发泄,就会向贵臣咬牙侧目地痛恨,我私下为您担忧。”王信说:“那该怎么办呢?”邹阳说:“您如果能好好地劝告皇上,使他能不深究梁王的事,您一定会受到太后的信任,太后从骨髓中深深感谢您的大德,而您的妹妹可以受到太后和皇上的宠幸,这就会使你们家的荣宠像金城一样牢固。当初,舜的弟弟象,整日只想杀死舜,等到舜做了天子,却把象封到了有卑。仁义的人对于自己的弟弟,不暗藏怒火,不记过去的怨仇,只是很好地对待他罢了。正因为如此,后代人都称赞舜。用这番道理去劝说皇上,梁王的事就可能侥幸不处置了。”王信说:“好”。他找到一个机会,入宫向景帝说了上面的这番道理,景帝对梁王的恼怒稍稍化解。

【解析】

为什么窦太后会因为梁王的事而“切齿侧目于贵臣”呢?这就是因为窦太后之前因为王夫人被立为皇后,而提议封王信为侯有关,同是外戚贵臣,如果梁王被杀王夫人和王信都不可能独善其身。所以,有些事看似与自己无关,实际上并不能独身事外,这也是王信会帮助梁王脱罪的主要原因。

【原文4】

是时,太后忧梁事不食,日夜泣不止,帝亦患之。会田叔等按梁事来还,至霸昌厩,取火悉烧梁之狱辞,空手来见帝。帝曰:“梁有之乎?”叔对曰:“死罪。有之。”上曰:“其事安在?”田叔曰:“上毋以梁事为问也。”上曰:“何也?”曰:“今梁王不伏诛,是汉法不行也;伏法而太后食不甘味,卧不安席,此忧在陛下也。”上大然之,使叔等谒太后,且曰:“梁王不知也。造为之者,独在幸臣羊胜、公孙诡之属为之耳,谨已伏诛死,梁王无恙也。”太后闻之,立起坐餐,气平复。

【译文】

这时,太后担心梁王的事情,不进饮食,日夜哭泣不止,景帝也很忧虑。正好田叔等人查办完梁王的事,返回长安,到达霸昌厩,田叔等用火把在梁国办案取得的证词全部烧毁,空着手来见景帝。景帝问:“梁王有罪吗?”田叔回答说:“犯死罪的事是有的。”景帝问:“他的罪证在哪里?”田叔说:“陛下不要过问梁王的罪证了。”景帝问:“为什么?”田叔说:“有了罪证,如今不杀梁王,就废弃了汉朝的法律;如果处死梁王,太后会吃东西没有滋味,睡不好觉,这样就会给陛下带来忧愁。”景帝非常赞成他所说的道理,让田叔等人谒见太后,并且说:“梁王不知情;制造这件事的的人,只有梁王的宠臣羊胜、公孙诡之流,这些人都已经按国法处死,梁王没有受到伤害。”太后听到这些话,立即起来坐着吃饭,情绪也稳定了。

【解析】

其实,汉景帝也不至于真的杀了梁王,只是想要找到一个合适的处理方式罢了,而田叔的做法就是符合了汉景帝的心意。如果梁王被杀,汉景帝真的就是孤家寡人了,这个道理,在这篇文章(《资治通鉴》看似“荒诞”的事情,其实是政治智慧!)中讲过,就不再叙述了。

田叔对比之前的郅都,俩人做的事性质基本一样,同样是处理“皇亲”这件事,但路子方式却完全不一样,田叔的下场自然会好些,但是让其像郅都那样受到皇帝的“重用”是不可能的,所以田叔只能做一个“贤臣”。

【原文5】

梁王因上书请朝。既至关,茅兰说王,使乘布车,从两骑入,匿于长公主园。汉使使迎王,王已入关,车骑尽居外,不知王处。太后泣曰:“帝果杀吾子!”帝忧恐。于是梁王伏斧质于阙下谢罪。太后、帝大喜,相泣,复如故,悉召王从官入关。然帝益疏王,不与同车辇矣。帝以田叔为贤,擢为鲁相。

【译文】

梁王乘机上书请求朝见景帝,已经到达函谷关,茅兰劝说梁王,让他乘坐着普通的布车,只带两名骑士为随从入关,藏匿在长公主的园内。朝廷派使臣迎接梁王,梁王已入关,随从的车骑都在关外,不知道梁王的下落。太后哭着说:“皇帝果然杀了我儿子!”景帝很担忧害怕。这时,梁王来到皇宫门前,伏在刀斧刑具上面,表示认罪。太后、景帝喜出望外,三人相对哭泣,恢复原来的骨肉手足之情,把梁王的随从官员都召入关内。但是,景帝愈发疏远梁王,不再和他乘坐一辆车出入了。景帝认为田叔贤能,就提升他做了鲁国的相。

【解析】

梁王也算是“明智”至少避免了杀身之祸,至少梁王之前厚待贤臣的的行为也让很多重要人物为其出谋划策,比如邹阳、王信、田叔、韩安国等人都是对汉景帝很强影响力的人。但是,梁王的这些行为和这些大臣的自我表现还是让汉景帝意识到梁王还是存在“夺皇权”的可能性,就不可能再与其“同车辇”了,以免真的让天下百姓误认为要传位于他。

【进一步解析】

自西汉建立汉高吕后、薄天后、窦太后甚至王夫人这些皇帝母亲们为核心的外戚对政局都有极强的影响力。如何处理好这批人的关系和利益一直都是“皇帝治政”的的核心之一。处理好“外戚”们那就离不开另外两类人,夹在中间的“酷吏”和“贤臣”了,反正最终结果是好的,但这两类人的结局就不好说了,要不就被杀,要不就不重用。

梁王的错就是在于老是执着于“不可能的事”,除了自己的母亲,所有人都反对他继承“大嗣”,更是不合情不合理不合法,还要妄想着通过“刺杀”反对者来到达目的,这就是把皇帝的话太当真了,这也许是梁王最终死在汉景帝前头的潜在原因吧。

汉景帝还是非常有“政治智慧”,在如何处理“至亲有功”的梁王无论是奖赏、惩罚还是策略上都是非常值得研究的。

首先是汉景帝让梁王享受到了“皇帝待遇”,给到他足够的“奖赏”,也满足了窦太后的要求;

第二,汉景帝在这种比较难于“抉择”的大事上,比如梁王继承皇位这种事,间接的抛给袁盎等与自己立场一致的人来处理,避免了对自己产生很坏的结果;

第三,对“至亲有功”的梁王犯了极其严重的错误,没有让“酷吏”们去解决,还是选择了像田叔、王信这类“贤臣”来解决,避免了“至亲”相残的局面。

第四、顺势接受梁王的认罪,“恢复骨肉之情”,保全了梁王,但会“疏远”于梁王,不再出现如此“难堪”的局面。

最终的结果就是梁王绝对失去了“继承嗣位”的可能性,也能继续发挥他以前的作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面对两难选择,如何做到恰如其分而又明智?
【景帝】十、最大赢家
事情的真相,只会以符合利益最大化的结果展现出来!
梁王刺杀袁盎疑云
梁孝王刘武是被汉景帝诛杀的吗?
资治通鉴:洞察人性,如何解决领导安排的难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