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马奇诺防线沦为笑柄谈谈静态思维和动态思维
userphoto

2022.09.18 湖南

关注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人类历史产生了深刻影响,借助经济学理论分析一战后德国、法国的战略思想,有利于加深对静态思维和动态思维的理解。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德法双方战后战略思维的影响

    1914年7月爆发至1918年11月结束,历时四年多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空前灾难。参战国家达33个,交战各方投入军队超过7000万人,15亿人被卷入战争,1000多万人丧生,2000万人受伤。

    其中三次著名战役(严格说是四次),人们至今印象深刻:

    1914年9月开始的第一次马恩河战役,英法联军伤亡26.3万人,德军伤亡22万人;1918年5月份爆发的第二次马恩河战役,协约国损失了13.9万人,德军损失16.8万人。

    1916年2月至12月,德、法展开凡尔登战役,双方投入100多个师的兵力。最后,法军损失54.3万人,德军损失43.3万人。人称凡尔登绞肉机。

    1916年6月至11月进行的索姆河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的一次会战,双方伤亡130万人。开战第一天,在德军马克沁机枪的扫射下,英军就阵亡6万人,马克沁机枪令人闻之色变。新式武器---坦克,也第一次出现在战场,尽管战绩并不怎么好,但仍吓坏了德国人。战役结束后,英法联军伤亡79万人,德军损失53.8万人。

    对于第一次世界大战进行深刻反思后,法国和德国得出了相反的结论,进而对双方战略思维产生重大影响。

    由于阵地战的胜利,特别是凡尔登战役胜利的经验使得法国人认为:防守是最好的进攻。

    而一些第一次世界大战出现的新式武器引起了德国人的注意,虽然坦克在一战中表现相对于防守见长的马克沁机枪并不很出色,但是德国人认识到了坦克的战略前景,加上飞机出现在战场,德国人认为:进攻才是取胜之道。

    二、两种战略思维对德法的影响

    虽然交战双方于1919年6月签署了《凡尔赛和约》,但是凡尔赛和约对德国规定了极为苛刻的条件,正如法国福煦元帅所言:“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休战”。一语成谶,恰巧二十年后---1939年9月,德国闪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应该说交战双方不仅仅福煦元帅看到这一点,否则双方都不会积极备战,但是由于双方战略思维不同,备战方式也截然不同。

    基于防守是最好的进攻的战略思维,在当时法国的陆军部长马奇诺力主下,耗资50亿法郎,从1929年动工,至1938年在德法边境基本建成马奇诺防线。防线主体有数百公里,主要部分在法国东部的蒂永维尔。防线内部拥有各式大炮、壕沟、堡垒、厨房、发电站、医院、工厂等等,通道四通八达,较大的工事中还有有轨电车通道。可以说是固若金汤。

    而基于进攻是取胜之道思维,德国采取了完全相反的备战方式。德国人认识到,德国物资匮乏,阵地战、消耗战不利于德国。随着纳粹党上台,在恶魔希特勒的“争取日耳曼民族的生存空间”、“要大炮不要黄油”等口号蛊惑下,德国人勒紧裤腰带,积极发展进攻性武器,如坦克、飞机等,准备一雪一战之耻。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最早系统提出大力发展机械化部队,特别是坦克部队思想的是法国将军戴高乐。在其著作《建立职业军》中,戴高乐提倡建立一支10万大军,装备3000辆坦克的机械化部队。这本书在法国受到冷遇,而德国人如获至宝。在德国将军古德里安的大力倡导下,德国优先制造先进坦克装备部队。而德国元帅曼施坦因根据闪电战思维制定出《镰刀收割计划》,利用坦克突破比利时、卢森堡、法国交界的阿登森林,绕过马奇诺防线,不与英法联军正面碰撞。这个计划非常冒险,因为阿登森林地区森林、沼泽密布,机械化部队一旦陷入其中,就容易遭到毁灭性打击。但是德国人的冒险成功了。

    1940年5月10日,德国人发动突袭,绕过马奇诺防线,直扑巴黎。拥有号称欧洲第一陆军的法国只抵抗了40多天。6月14日,德军进入巴黎;6月22日,法国投降,德法双方签了《停战协定》。一战的英雄、法国元帅贝当组建了维希法国傀儡政府。这不仅是贝当的污点,也是法国人的耻辱。从此,法国在纳粹铁蹄下屈辱地生活。直至1944年8月,戴高乐将军率领自由法国军队和盟军解放巴黎。

    三、对两种思维的评价

    在笔者看来,法国人的思维是静态思维,其理由如下:

    一是,法国人没有认识到,防线是死的,人是活的。马奇诺防线并没有覆盖法国的国境线,在法国看来至少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等是友好国家,无需设防。加上德国人用各种假情报迷惑了法国人,这给了德国可乘之机。如果不是过度迷恋、倚重马奇诺防线,也许既不会发生西线静坐战的怪事,也有可能把德军消灭在阿登森林。

    二是,即使法国的财力能够使马奇诺防线覆盖全境,依然是不安全的。因为如果飞机等战斗力足够强大,切断法国的供给线,马其诺防线会不战自乱;德国二战后期发明的V1、V2导弹,如果技术成熟,远距离打击也同样能实现这一目的。而且,由于德国理论物理学家海森堡关于原子弹临界质量计算错误,依此计算制造出来的原子弹过于庞大,德国人认为不具备实战价值而放弃,否则德国很可能制造出原子弹,足以将马其诺防线化为齑粉。

    三是,为了保证防线内各种武器威力强大、使用安全,法国人牺牲了武器的机动性。各种火炮等对准德国,难以移动或掉头。否则,即使德国人绕过马奇诺防线,法国人既可以调转炮口两面夹击;也可以直扑德国、围魏救赵来扭转战局。

    四是,法国人把主要财力都用于马奇诺防线,也就没有充足的资源发展进攻性武器和其他防御性武器。这也是法国军队徒有欧洲第一陆军的虚名,仅仅40多天就被德国人打垮的重要原因。

    五是,经验并不可靠。依靠第一次世界大战阵地战的经验,法国耗费巨资兴建的马奇诺防线成为一个笑话,而提出正确理论的法国将军戴高乐却备受冷落,他的理论反而帮助了德国人。

    而德国人是动态思维,其理由如下:

    一是,德国人大力发展了机动灵活的坦克等进攻性战术,利用闪电战取得了战争初期的优势,打造了德国陆军天下无敌的神话。当然,德国人并不是不注重防卫,二战中期德国人发明虎式重型坦克,装甲厚重,不惧敌国坦克和火炮攻击,足以将敌国坦克撞翻。如果被虎式坦克击中,敌国坦克会被打回零件状态。

    二是,德国人善于借鉴他国的先进理论。死敌法国人戴高乐的思想,成为德国组建坦克部队的指导思想。借助先进理论,德国人打败了借助经验的法国人。

    三是,德国人巧妙地利用了对方的静态思维的错误,把法国的优势变成劣势,典型的就是绕过马其诺防线。

    不过,德国人的思维中也有静态因素,典型的就是超级大炮古斯塔夫。尽管威力巨大,但是由于运输困难、移动缓慢、容易被攻击、必须频繁更换炮管、操作人员多而复杂等原因,基本没有实战价值。

    这些无关宏旨,德国人最失败的思维就是认识不到全球分工合作的巨大作用。德国人知道,战端一开,英国和法国,特别是英国人会利用强大的海军封锁德国,而且还会禁止殖民地向德国出售战略物资。为了备战,德国人采取了自给自足的方式。耗费巨资研究发明了合成燃料、合成橡胶等,和天然燃料相比,也许功能上差别不是很大,但是成本高昂,这最终拖垮了德国。这也是很多高新技术无法实际应用的重要原因之一,因为经济上承受不起。

    而盟军依靠强大的分工合作体系,为战争输送了大量军事物资,为最终胜利奠定了强大的物质基础。所以,笔者认为:德国人并不是败于军事,而是被经济规律战胜。

    四、一点说明

    笔者撰文绝不是为德国人叫好、惋惜。尽管笔者少不更事时曾一度对纳粹体制很崇拜,但是随着认真学习奥地利学派经济学理论,笔者逐渐认识到,全球分工合作是维护世界长久和平、促进人类福祉提高的惟一有效手段。无论好战分子如何天花乱坠地吹嘘、美化战争,把战争视为提高本国、本民族福祉的有效手段,但是经济学原理告诉我们战争不仅会造成人员重大伤亡,财产重大损失,而且战争会严重破坏分工合作体系,这损害所有人的福祉。

                奥地利学派经济学的大师们

    笔者撰文只是希望借助经济学理论理解历史来阐述静态思维和动态思维的区别。在笔者看来,主流经济学就属于典型的静态思维,也就是给定条件的最大化。就像一战结束后法国人认为的:阵地防御战曾多次取得胜利,武器的威力也是可知的,只要防御足够坚固,就能抵御住进攻。然而他们忽视了,一切都在变化中。主流经济学的思维也是如此。主流经济学利用各种函数---这些函数是给定条件,联立方程建立起各种模型对未来预测、规划、控制。

    至于如何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坚持主张自由放任,让每一个人充分地发挥聪明才智。未来也许可憧憬,甚至可以有限预测,但是绝不能规划、控制,因为人类并没有未来的经验,只能借助正确的经济学理论预判未来并采取行动。当然,这一切都必须建立在反对战争,不断扩大、深化分工合作这一正确观念基础之上。

    后来,法国政府通过拍卖的方式将马奇诺防线还之于民。一些工事成了旅游的景点,另一些变成了蘑菇养殖的农场。希望人们在参观马奇诺防线时,更应该反思如何消除战争观念,而不是苦苦研究、寻求取胜之道。未来会怎样,取决于每个人的观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希特勒为何下一个奇怪命令“挽救”了敌军
宁王憋了个大招
号称二战最强防线:为何一天都没有坚持便被‘突破’
二战前法国修筑马奇诺防线真的错了吗
一无是处?关于马奇诺防线的11个惊人事实
法国马奇诺防线,从固若金汤到天大笑话,只因德国创造“闪电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