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泪痕春雨漫评隋唐(六十)霍邑城下 李渊也曾感到迷茫
userphoto

2022.11.29 湖南

关注

李渊率军杀到霍邑城下时,突然听到一个惊人的消息,那就是突厥人要支持刘武周夺取晋阳了。

听到这个惊人的消息,李渊有上中下三策可以选择。

上策:全力夺取霍邑,然后大举向关中逼近。因为突厥支持刘武周夺取晋阳的事,是不是真的,现在还两说;如果一个人会被这种消息吓破了胆子,那就什么事也不要做了。

它的优点,就是可以让自己以最快的速度夺取关中,获得稳定的根据地。

它的缺点就是,如果这是真的,李渊夺取关中八字没有一撇,却把老巢丢了,这就是要玩完的节奏啊。

下策:就是掉头回晋阳。

它的优点,就是可以最大限度的保证老巢安全。

但它的缺点,就是会让李渊褪变成一个自守之贼。因为山西现在是朔州刘武周、晋阳李渊、河东曲突通(霍邑宋老生)三大实力派并存。李渊一旦退回晋阳,恐怕永远只是其中之一了。

李渊如果玩成这样,那他后来的江湖地位,估计不会比刘武周、罗艺之类的人强多少;总而言之,也就是乱世中的一个普通实力派。

中策,就是在霍邑附近等着;再观察一段突厥人的态度。

这种选择的优点,往好了思考,会把上下二策的优点都吸收了;但是悲观的看,会把上下二策的弊端全占了。

史书为了突出李世民当时的历史地位,通常是这样说的,那就是大家都支持退守晋阳的错误战略,只有李世民坚持攻取霍邑的正确意见,并且一再坚持,才让大唐帝国越过这个至关重要的坎。

其实呢,在关键时候的选择,从大方向上看,也就是上中下三种选择。

这三种选择,肯定都会有众多的支持者;绝不可能出现,人们都坚持某个错误意见,只有某个高人坚持正确意见的事。

所谓大家都坚持错误意见,某个高人支持正确意见,最后说服大家执行,通常都是戏剧性的故事。

经常看我文章的人,肯定早已知道了。上中下三策,都是利弊并存的;而且它通常都是以冒险、保守来划分的。孤立的说,很难说哪种选择正确。

而在做这些选择的时候,总有很多人会倾向于冒险,喜欢执行激进的计划;也总有许多人倾向于保守,喜欢执行稳妥的计划。

这种选择的差别,通常与人们的地位、见识无关。因为许多见识低、地位低的人,常常也倾向于选择冒险的、激进的战略;而很多见识高、地位高的人,常常也倾向于选择保守、稳妥的战略。

李渊一伙后来敢于选择上策,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认为,基于突厥人的利益,是没有道理选择背后捅他们一刀的。

事实上,李渊等人率军从晋阳出发前,就已认定了这一点。否则,他们绝不敢率军夺取关中的。

一切是显然的,他们想率军夺取关中,却认为突厥人随时会在背后捅他们一刀,他们还怎么玩呢?

要知道,在当时背景下,李渊一伙与突厥就不是一个重量级的选手,如果突厥一心支持刘武周打击李渊,李渊肯定是一点办法也没有的。在这种背景下,千万不要说李世民神功无敌,再神功无敌,也不行啊!

虽然说,李渊在出征前,就已认定了突厥人会与自己合作。

但是,我们必须得说但是。因为从大概率上,突厥人不会在背后捅李渊一刀,但是突厥人想不开,就是要这样玩,谁也拦不住啊。

这就好像,斯大林认为希特勒不会攻打苏俄;但是希特勒不会这样认为。虽然说,希特勒最后因此输得毛也没有了,但是斯大林让希特勒这样一玩,当时就是连北也找不到了。

这更好象,关羽认为孙权不会背后捅自己一刀,但是孙权不这样认为。关羽当时就不是找不到北的问题了,而是输得连毛也不剩了。

因为类似的原因,李渊等人走到霍邑附近时,突然听到突厥人要背后捅自己一刀时,也是惊疑不定。

现在,这是最考验李渊一伙的时候了。

一个人在创业的时候,最常见的问题,就是五心不定!五心不定,输个干干净净!

现在,李渊一伙刚刚杀出晋阳,就因为一个真假难辩的消息,而放弃了既定的战略;关键是,最后事实证明,这就是一个子虚乌有的消息。就凭李渊一伙这种表现,你说他们还能干成什么事?

当然了,在关键时候,敢赌、敢干未必能成功。

事实上,在关键时候,敢赌、敢干输得毛也不剩的人多了。

但是,我们必须得说,一个人在关键时候,啥险也不敢冒,有个风吹草动就会放弃盘算已久的计划,他肯定不会成功的。因为这就是标准的庸人本色。

许多时候,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我们只能考虑大概率的事,偶然的、意外的事,我们如果都要考虑在内,那我们啥事也不要干了!

许多时候,我们只能认为与自己合作的人、竞争的人,都是理性的、正常的人;而且不会做出太离谱的事。

如果我们总担心与自己合作的人、竞争的人,是一些分不清头大眼小,总会干一些丝毫不靠谱的事,那我们就什么事也不要干了,因为这样一来,不确定的事就太多了。那我们什么长远的规划也不要做了。

比如,突厥人会不会背后捅李渊一刀呢?

从大概率上,突厥人是不会背后捅李渊一刀的;只要突厥人有足够的理性、愿意按正常逻辑思考问题,就不会背后捅李渊一刀的。

但是,突厥人突然一抽疯,会怎么做?除了上帝,谁也不知道!

历史上,因此失败的人太多了。你考虑的一切、计划的一切非常靠谱,但是你的对手,却是胡乱出牌,最后你的对手输得毛了没有了,但是你也会让他搞得连毛也输光的。

是不是说得有点远了。我们书归正传。

李渊率军走出自己的辖区后,突然听到突厥人要支持刘武周进攻晋阳时,大家一时众说纷纭。

许多时候,面对几个利弊参半的选择。

当事人很少会坚持某种意见,而是会表现的犹疑不定。换而言之,他总会在激进、保守、折衷三种态度中徘徊不定。

对于具体的集团而言,它通常都分为左中右三种力量,争论不休。换而言之,总会自然而然的分为激进、保守、中间派三种力量。

总的来说,在两三个利弊参半的选择面前,大家都坚持错误的意见,只有某个人坚持正确意见,并且说服大家的事,通常都是戏剧性的故事。

如果大家都想朝东走,就某个人想朝西走,还想把大家都带着朝西走,结果通常都是悲剧的。在这种背景下,千万不要说你多了不起,多了不起也不行啊。

最简单而言,大家都想北返,就炀帝一小撮想留在江南,在这种背景下,千万要说你的皇帝,你是玉帝也不行啊!于是,炀帝当时就在众叛亲离中,被人活活勒死了。

再简单而言,面对李唐军队的进攻,大家都想投降,就你想抵抗,在这种背景下,千万不要说你的官有多大,更不要说你如何忠于大隋帝国,因为大家给你面子,会把你抓起来;不给你面子,直接就把你的脑袋砍下来了。对此,只要看看西河城的长官怎么死的,就可以知道了。

当然了,我们可以说西河城的长官道德不高、威望不足。问题是,河东郡的人后来都想投降,尧君素想抵抗,虽然尧君素写在历史书那就是封了神的人物,而且有着第一流的组织能力,但是结果呢?大家都想投降,就你想抵抗,你不死,谁死?于是尧君素就被人们砍下了脑袋。

大家都想朝东走,就你想朝西走,还想把别人带得朝西走?你这不是传说中的想与人民为敌吗?

是不是说得有点远了,我们书归正传。

后来的事实证明,在霍邑城下,激进派的选择是正确的;于是有机会发言的人,自然都会说,自己当时就是支持上策的;如果想吹吹自己,更会说了,当时人们都想选择下策,就他一个人坚持上策,并且力挽狂澜了。

其实呢,当时支持上策的人肯定很多,甚至是占据主流的。

我们现在的问题是,李渊、李建成、李世民他们都是是倾向于哪种选择呢?

历史书上大约有三个版本。

第一个版本,李渊、李建成、李世民都是倾向于激进的选择。《大唐创业起居注》,就是这样记述的。

第二个版本,李渊倾向于保守战略;李建成、李世民兄弟苦劝李渊,李渊才改变了主意。《资治通鉴》就是采用的这个版本。

第三个版,李渊、李建成都倾向于保守,只有李世民坚持激进选择,并且一再坚持,遂让李渊一伙踏上了成功的大道。《太宗实录》就是这样记述的。

哪个版本更真实呢?

从情理上,显然第一个版本应该更真实。后面的两个版本,显然都是为了抹煞李渊开国君主地位出现的,至于第三个版本,更显然是为证明李世民杀兄逼父天经地意编造出来的。

类似的观点,在传统历史书中,也不是什么新鲜的观点;至于现代历史学者,更是普遍持这种观点。

总的来说,围绕霍邑的战争,进行的非常简单。

8月3日早上,李渊大军杀到霍邑城下,霍邑守军出城作战,被李渊打得大败,然后李渊趁胜攻城,当天晚上就夺取了霍邑。

换而言之,夺取霍邑的战争,满打满算,也就是进行了一天!

一座城池,如果一天就能攻克,通常都是因为政治原因,而很少是因为军事上的原因。

最初,大隋帝国的战略应该是这样的,那就是让宋老生坐镇霍邑,屈突通坐镇河东。

他们目标,就是保证这两座城池的安全,只要这两座城池还控制在大隋帝国手中,李渊就不敢随便杀出山西;更不敢随便杀入关中。

但是类似的战略,显然很难贯彻,尤其是在霍邑这种地方。

总的来说叛乱是大潮流,人们都是蠢蠢欲动的想参与叛乱;霍邑距李渊的大本营太近,关键是,它根本不可能得到大隋帝国的任何支援;在这种背景下,宋老生在霍邑城内,只能在战与守之间犹疑不定。

处于宋老生的位置上,上中下三策大约是这样的。

上策:就是出城作战,趁李渊立足未稳之际,重创李渊军队。

但是考虑综合实力,宋老生这样玩,似乎就是一种作死的玩法。一切是显然的,如果宋老生率军出城,就有机会重创李渊,那大隋帝国就不会让宋老生坐镇霍邑、屈突通坐镇河东了,而是让他们两个联手大举进攻李渊了。

换而言之,基于综合实力的判断,大隋帝国政府显然认为,就算屈突通、宋老生两支军队联手,也缺乏主动进攻、重创李渊的可能性,所以才会制订出重点防守霍邑、河东两郡的战略。

从这层意义上,上策就是缺乏可行性。我之所以称之上策,是因为它最为激进。

下策,那就是困境孤城,总而言之,说个死,就是不出城作战。

如果宋老生这样玩,乐观的考虑,李渊即使能攻克霍邑,恐怕也得耗时一两个月。

我们必须得知道,李渊5月15日火并高君雅、王威;7月14日才到达距霍邑城50里的贾胡堡;8月3日才开始正式进攻霍邑。如果再让宋老师凭借霍邑拖上一两个月,那李渊可真是要玩完的节奏。

李渊从公然叛乱,到进攻霍邑已过去两个半月时间了;如果在霍邑城下,再被耗上一两个月;跑到河东,再被耗上一两个月。这可真是要玩完的节奏。

因这这意味着李渊正式叛乱后,用了半年多时间,都无法跨出山西一步。如果此时的李渊占据着整个山西,也算个事。问题是,现在山西北部还有得到突厥人支持的刘武周。

但是,宋老生这样玩,悲观的考虑,却是有可能被城里的人,拿着他的人头投降李渊。
要知道,现在各地叛乱风起云涌,叛乱就是时代的潮流,宋老生坐困孤城不敢出战,那城外的地区肯定会被李渊很快拔光的,在这种背景下,城里的人看不到出路,真会继续跟着他一心效忠大隋帝国?这个实在难说的很!
说一千道一万,霍邑就在李渊辖区附近,而且与大后方隔绝,根本不可能从大后方得到援助。

宋老生可以选择的中策,那就是趁李渊在城下立足未稳之际,给李渊军队一记重创,然后再困守孤城。
总而言之,他先用这种胜利,给守城者以信心;然后再集中力量守城。

我们知道,上策激进、下策太保守。人们选来选去,都容易选择中策。宋老生当时就是玩的中策。

因为类似的原因,李渊在距霍邑城50里外的贾胡堡驻扎了半个多月时间,宋老生一直也没敢主动进攻李渊。等李渊大军进攻霍邑城时,却突然冲出来攻打李渊。

为什么宋老生会这样玩呢?
大约是因为李渊洞悉了宋老生这种矛盾的心理,所以在进攻霍邑时,就给宋老生一种错觉,那就是李渊有点骄傲轻敌,所以靠近霍邑城下时,留下了太多明显的漏洞,只要自己把握这个机会,就可以给李渊军队一记迎头痛击。
但是很不幸,等宋老生出城后,却忽然发现,自己掉进了李渊布置的陷阱,这一战,霍邑守军大败,宋老生战死,于是李渊趁势强攻霍邑城。

夺取霍邑的战争,满打满算,也就打了一天。
因为8月3日早城,李渊率军进攻霍邑,8月3晚上,李渊已杀入霍邑城。

8月4日早上,李渊就开始在霍邑城贴安民告示、并开始在城里招兵买马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地图上的销烟(15):李渊父子晋阳起兵,兵锋直指长安,霍邑之战敲响了隋朝灭亡的丧钟
激荡四百年修订版(525)首战告捷(附音频)
唐朝建立的前夜:晋阳起兵是李渊自愿的吗?
狭路相逢李世民靠什么创立大唐基业
天生的绝世统帅:李世民│1119
战神的崛起:兵力相当、地形不利,李世民如何打赢霍邑之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