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各自解放了自己的孩子,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
每次看到有关孩子的惨案,我都不忍细看,也不想蹭热点,在网上增添几篇聊胜于无的文章。

不过为人父母的我看到这样的事情心情总是沉重。写作者有了心情,总想找一个出口,这也是文字的功用吧。如果我的文字给看到的人一点点启示,即便杯水车薪也无妨。


9月17日,湖北武汉,江夏一中一名九年级男生跳楼身亡。根据监控显示,男生在教学楼楼道被母亲教训,期间挨了两耳光。母亲离开后,男生默立两分钟后,转身爬上栏杆跳下,路过的同学试图阻拦未果。当晚9时,该男生因伤势严重被宣告不治。

去年4月发生的类似悲剧还历历在目:上海一高架桥上。一名17岁男孩不堪母亲的责骂,一气之下开门下车,从桥上跳下去,当即身亡。孩子母亲绝望地捶地嚎哭。

时间永是流逝,街市依旧太平,悲剧一再重演。

以下是网上的数据:

在近年的统计里,自杀是中国15—34岁人群死亡原因排名第一;16%的中国学生考虑过自杀。有机构对上海中小学生做过调查,数据显示:约25%的孩子想过自杀, 5.85%曾计划自杀方案,1.7%自杀未遂。这个百分比乘以青少年的总人口后,达到了令人瞠目的程度。



对于死亡和心理疾病,我们向来都是回避的,但是不容回避的事实已经逼近我们的生活。

并不是所有的万万没想到的事情都毫无征兆,而是总有人觉得自己不会是被选中的。

就在昨天,孩子的学校还有一堂网课,涉及家庭教育和心理健康方面,有关方面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各个学校也设有心理咨询老师,但是真正要很大程度改变这种生态,要从每一个家庭做起,父母真正地重视这个问题。

当父母站到孩子的对立面,陷入互相角力的生态中,危机就在家庭中潜伏了。


9月14日,长沙张先生报警称,他在对自己12岁的儿子轩轩进行批评教育时,反被儿子用如意金箍棒“当头一棒”打伤了眼睛。轩轩向到场的民警解释,他不是故意的,他在听爸爸讲话时不慎按动了玩具金箍棒的开关,金箍棒瞬间伸长,击中了爸爸。


这位爸爸以教育之名,把孩子推给警察来教育,他也把孩子对他的感情推开了。

儿子误伤了爸爸的眼睛,爸爸是真伤了孩子的心。

家庭教育如果走向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征途,九九八十一难必然不会少,而且未必取到真经。

可以想象,爸爸觉得搞不定儿子了,才想到动用“警力”来警告儿子。那么之前的各种“搞”肯定少不了。

儿子说“误”摁了开关,也可能是成心误摁了开关。要是老爸连“误伤”跟“有意棒杀”都分不清,那是真的该敲敲脑袋了。

如果儿子真的是误操作,那么老爸不仅是小题大作,还有点以此为讹的嫌疑,儿子误伤老爸报警。就这?!

如果儿子是故意而为,警察来了,儿子却谎称是不小心,原本出于教育孩子的目的,结果是逼儿子撒谎。就这?!

老爸的骚操作,是提升了形象,还是降低了形象?不难想象。

还可以想象,父与子之间横亘了警察叔叔,不膈应?

孩子会不会想自己是坏人?因为警察是抓坏人的。这件事还上了网,孩子怎么想?

征服与诚服,不是一字之差,差的信任两个字,差的是父母的智慧和修为。

在最亲密的父母和孩子之间不能做到信任,那么教育都会成了相互角力。

唐僧师徒西天取经路上,虽然经常求助大神来降妖除魔,但是他们取得真经最为关键的是他们有勇敢而不畏险途的心,在一次次斗罢艰险后又出发。

可有的孩子却再也没有又出发的机会了。回头想一想这些悲剧的因由,哪一桩是不可饶恕?哪一件不是鸡毛蒜皮的小事?

即便孩子真的有问题,责任也不只是在孩子自己,父母负有教育上的责任,既然是共同的责任,就要和孩子一起共同面对,风雨同舟才是真正的以爱为家。家首先是一个接纳和包容的地方,甚至是唯一可以不讲道理的地方。

哪怕孩子在外面失去整个世界,只要还有一个可以无条件接纳他的家,那么他就不会选择走出这个世界。

“妈妈你赢了,我把命还给你。”这句话在网上成了热点。
 
即便如此扎心的话,也不能警醒有些人冷漠的心。每每类似的事故发生后,在一片叹息声中,总不乏如下种种声音:

“现在的小孩心理承受能力太弱了”

“太玻璃心了,父母都是为他好”

“他的父母该有多痛心,他太自私了”

“他连死都不怕,他妈打他一下怎么了”

--------

这些声音不绝于耳,将来类似的悲剧照例会发生。

一百年前鲁迅先生在《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一文中写道:论到解放子女,本是极平常的事,当然不必有什么讨论。但中国的老年,中了旧习惯旧思想的毒太深了,决定悟不过来。譬如早晨听到乌鸦叫,少年毫不介意,迷信的老人,却总须颓唐半天。虽然很可怜,然而也无法可救。没有法,便只能先从觉醒的人开手,各自解放了自己的孩子。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此后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

我们现在不再迷信一早听到乌鸦叫是晦气,但是有些父母把孩子当成私人财产的观念还涛声依旧。他们知道要跟孩子讲道理,但是讲不好讲不通的时候,坏脾气又上来了,就受根深蒂固习性的支配了。

不省心的孩子总是有的,养儿育女日日操劳,付出那么多,结果还闹心,说不累那也是罔顾事实。为人父母的辛苦是事实,但是为人父母是自己的选择,如果孩子有的选,孩子也会选择父母,或者选择不来到这个世界上。

鲁迅先生这样说:所生的子女,固然是受领新生命的人,但他也不永久占领,将来还要交付子女,像他们的父母一般。只是前前后后,都做一个过付的经手人罢了。

我们都不过这个世界的过客,儿女交到我们手上,我们不过是过付的经手人罢了。经手人有一定的责任,但是这个责任是把用双手尽心地把孩子养大成人,而不是把手伸到别人的脑袋里指手画脚。

我们有限的生命却要对这个世界尽无限的责任,肯定是想多了,将来孩子的命运并不受我们的主宰,也不是我们所能主宰的。



要求每一个父母都懂得教育也不事实,但是每一个父母都应该明白为人父母的底线,孩子绝不是自己的私人财产,当众羞辱孩子就是毁掉孩子最好的方法。

如果实在不懂怎么教孩子,或者教不好孩子,索性放手只求他健康长大,做一个安分守己的人,总不该太难。父母要是真的放手,孩子未必不会自立,再小的孩子也愿意做一个好人,能让父母满意的人。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在做校长时,一天,在校园里看到一名男生正想用砖头砸另一名同学。陶行知及时制止,同时让这名男生去自己的办公室。

通过知情人了解情况后,陶先生回到办公室,发现那名男生正在等他,便掏出第一颗糖递给他:“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很准时,比我先到了。”

接着陶先生又掏出第二颗糖:“这也是奖励你的,我不让你打人,你立刻就住手,说明你很尊重我。”

男生将信将疑地接过糖。

陶行知又掏出第三颗糖:“据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有正义感。”

这时男孩已经泣不成声了:“校长,我错了。不管怎么说,我用砖头打人是不对的。”

陶校长这时掏出第四颗糖:“你已经认错,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


陶先生看见了孩子,读懂了孩子,把孩子当成平等独立的人去尊重,去呵护,即使那是一个犯了错的孩子。

教育可以很复杂,但也可以很简单。把陶行知先生的这个故事记住,用这种态度去和孩子相处,教育就会变得简单。

就怕头脑简单的人非要用复杂的方法教育孩子;或是自己的要求复杂但偏偏用了简单粗暴的方法,结果相爱相杀,把自己和孩子都整得很惨。


有一句话叫“儿童是成人之父”。

我的理解有两个方面,其一成人是由儿童长大的,每个大人都曾经是小孩,我们可以多想想自己小时候的际遇,儿时的经历会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孩子。

其二是,我们可以从孩子身上学习到很多东西。不仅是学习如何做父母,也会通过孩子更好了解自己。如果父母们能一直抱有学习的态度,那么对于孩子,甚至一些困难,会视为成长的机会。

生活也好,教孩子也罢,都不是容易的事情,可很多事情正因为难,做好了才格外有价值和意义。没有战斗,也就没有胜利。

任时时刻刻都要自己做得正确,并不容易。有好秉性和觉悟的人凭借好性情就可以做得很好,没有好性情的人就要寻求一点方法来保持自己做得正确。

对我来说,通过阅读可以起到提醒和纠正自己。有些书的内容我快忘了,但是有些话已经深深被我记住,当记起这些话的时候,它们就在提醒我。

爱孩子并不是给他们一个目的地而是为他们的旅程提供给养。爱的意义不是为了塑造我们所爱之人的命运,而是帮助他们塑造自己的命运。不是为了向他们展示道路,而是为了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道路,哪怕所走的道路不是我们想选的,也不是我们能为他们选择的。——《园丁与木匠》

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龙应台《目送》

放松的人懂得放手,执着的人依旧执着。

类似悲剧将来一定有,而我们只能像鲁迅先生说的那样:

没有法,便只能先从觉醒的人开手,各自解放了自己的孩子。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此后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

提醒:我开通了视频号“古读”,分享书单和一些书中的观点,内容更精练,会有育儿内容,更新的频率比公众号要更高。欢迎大家关注,也给我提提建议,帮助我不断优化内容。

也欢迎加下面我的个人微信,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记得点击“在看”和标注星标让阅读持续在线哦!

经典回顾 
让孩子爱上阅读到底难不难?
为什么说会玩的孩子更会学?
儿童教育普遍缺少美
百分之百的孩子

 读书|成长|教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清华教授坦言:如果你有一个儿子,这些事越早知道越好,影响一生
亲子教育就是“拆违章”
当子女与家长发生冷战
清华教授震耳欲聋,别再把男孩儿养成娘儿们,这样培养才会有出息
教育孩子的忠告(二)
家有儿子的,这3个方面要“富养”,孩子长大后会感激你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