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王国己说教育】教育乎?犯罪乎?

让我们先读一封令人潸然泪下的信:

亲爱的爸爸、妈妈:

你们好!

刚过完年,你们就丢下我到南方打工去了,从你们离开到今天已经整整150天了,我数星星盼月亮地想你们回家,可你们一直都没有看望我。

奶奶的关节炎又犯了,疼得很,不能走路,只能天天躺在床上。爷爷带奶奶到医院看过病,又买了许多药给她吃,她还是没有明显好转。爷爷太累了,既要下田种庄稼,又要照顾我和弟弟,还要起早带晚地到镇上的工地上打小工。。。

爸爸妈妈,我很开心地告诉你们,我已经学会了烧饭和洗衣服,每天我都会帮忙做点家务。爷爷很累的时候,我还会给他捶捶背,爷爷总是笑呵呵地说:“我孙女真懂事。”

每天放放学回家,我都先做家庭作业。老师说,不懂的可以问家长,可是爷爷奶奶都不识字,不能辅导我,所以我的数学作业经常做不好。上课时老师讲的新知识我也难以听懂,成绩退步很快,让我在班上抬不起头来。下课时,同学们都会得意地谈起父母,有的指着自己的新衣服说:“妈妈前天给我买的”,有的说,“双休日爸爸带我到超市购物了”。

看着他们幸福的笑脸,我感到自己很孤单。

爸爸妈妈,我好想你们。常常和你们在梦中相遇,我拽着你们的胳膊不让你们离开,可你们却狠狠地掰开我的手,很快的消失的无影无踪了。

我知道你们外出打工是迫不得已,是为了我们,但我还是忍不住想你们,盼着你们快回来……

                                                                          女儿:莹莹

                                    2010年5月25日

据有关资料显示,中国目前有5800万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是我们这个时代和社会特定的产物。随着农村人口出外打工的数量增加,留守儿童的数量继续呈上升趋势。

我所在的小县城,具体数字统计无法取得,但肯定地说,留守儿童的数量不小,从寄宿制小学和初中的住宿生数量可以有一个大致的判断。

孩子在儿童时期离开父母,在爷爷、奶奶的照顾下,在学校寄宿生活。会带来什么问题?

一、缺乏安全感。婴儿呱呱坠地,“哇”地一声哭起来,是因为他脱离了母体这个最为安全的港湾,来到这个陌生的世界,缺乏安全感,他就会哭起来。羊水曾经给了孩子皮肤足够的抚慰和滋养,突然离开母体,孩子会感到焦虑,不安,紧张,只有在父母的爱抚下才会安静,或沉沉地睡去。在13岁的时候,孩子会不断地寻找父母的怀抱,对父母有着天然的强烈的依恋,会产生心理学上所讲的“皮肤饥饿”现象,父母身上的气味会让婴儿感到安全,降低他的不安全感,有些孩子只有在父母的怀抱才能睡着,才能安静下来,就是这个道理。36岁的时候,孩子对父母的依恋关系反而会更强,愿意和父母交流、互动,不断寻求父母的照拂、关注和关爱。6——9岁的时候,他会从父母的爱抚当中获得强烈的心理满足和愉悦感,表面上,他不再跟父母有更加亲密的接触,但心理上却更希望和父母互动、沟通和交流。这种感觉,在有的孩子甚至会持续到14岁,然后就会建立起和父母持久的情感联系。但如果让这些孩子离开父母太早,譬如14岁以前和父母没有皮肤上的接触,没有情感上的交流和互动,没有和父母正常的沟通交流,孩子就会缺乏安全感,显得自卑,孤僻,不喜欢与人交往,甚至会产生对社会的仇视心理,更重要的是,他的心理没有得到爱的滋养,很有可能暴戾,缺乏同情心和同理心。我们看到一些校园暴力,如果你去细细观察这些施暴的孩子,就会发现他生长在一个缺乏爱的环境。

寄宿制学校,尽管为孩子提供了一个相对封闭安全的学习场所,却把孩子和父母的亲近、交流和沟通的渠道切断了。这些孩子在皮肤饥饿、心理孤独甚至觉得被家人抛弃的感受中长大的话,就会成为这个社会最大的破坏性因素。留守儿童长期得不到父母的亲近和关爱,寄宿制学生只有在周末或者假期的时候才能跟父母见面,他们情感缺失,心理上强烈的不安全感让他们陷入到一种孤独、不被人理解的心理体验中去,久而久之,就会产生情感疏离,心理扭曲,人格受损的严重问题。

寄宿制学校,环境再优美,老师再负责,关爱再到位,谁能够替代孩子和父母的骨肉亲情?谁能够替代孩子和父母之间天然的亲密关系?谁能够替代孩子和父母之间独特的沟通和交流?为什么长期离开父母的孩子,会发生和父母的沟通障碍?因为这种沟通渠道被切断之后,就很难短时间内建立起来,甚至永远难以再建立起来。这样的教育,是反人情,反人道,反人性的教育。培养出来的下一代会是什么样子,很难想象!

二、缺乏心理的滋养。因为长期脱离父母的关怀和照顾,表面上,孩子更加独立,能够自己早早地开始完成一些父母可以帮他们完成的事。但换个角度,父母替孩子做这些事,会让孩子有一种幸福感,满足感,被爱感,这是任何东西所无法替代的。

我亲自接触过一个小孩,因为父母出外打工,这个孩子从小学开始就独自上学,晚上住在一个托管机构,自己洗衣,安排生活,习惯了一个人照顾好自己。但每次父母打电话来,都会语气恶劣,态度蛮横。我曾试图和他交谈,问到他为什么会对父母这样,他说,“我也不知道,说着说着就发脾气,自己也不知道哪来的那么多大的火。”经过仔细询问他的求学之路,我理解了问题所在:表面上,他独立性很强,骨子里,他渴望父母之爱而不得,渴求父母关爱而不能,无形之中,他心理上产生了对父母的怨恨,对周围人的冷漠和敌视,虽然父母也经常打电话了嘘寒问暖,但他需要的不仅仅是几句嘘寒问暖,他甚至觉得父母的嘘寒问暖是那样的虚伪,因为他真正渴望的,是父母陪着他,和父母有亲近的机会。为了表示自己能够应付一切,不需要他们,他就对他们发脾气,不好好和他们说话。这是一个典型的案例。

三、缺乏父母的管教。因为父母长期不在身边,没有建立起有效的沟通方式和渠道,父母简单的说教反而会引起他们巨大的反感和不满,为了表达这种反感和不满,他们就跟父母对着干。

曾经有个高中学生,在小学和初中阶段,都是由爷爷奶奶带,尤其是爷爷。爷爷对他非常关爱,他过得非常快乐,学习成绩也非常好。突然有一天,爷爷去世了,他回到了父母身边。因为父母并没有注意孩子心理上的变化,就开始直接对孩子进行管教。孩子的心理是,十几年了,你都没有怎么管我,是爷爷照顾、关爱我,你有什么资格对我指手画脚管教我?父母不理解孩子为啥对他们是这个态度,孩子又不愿意把自己的心里话告诉他们,结果形成了亲子之间严重的对立。这是我当班主任时的一个案例。

这里所说的缺乏父母的管教,其实是说,父母失去了这种管教的机会和时机,造成无法弥补和挽回的损失。留守儿童和寄宿制学校的学生,就面临这种状况,细思极恐。这个问题,还不值得我们高度重视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孩子长大和父母不亲,多半因为这些经历,很多家长却不在意
“周末父母”如何爱孩子
不识字奶奶给孙子当老师 隔代教育误了留守儿童
孩子们的小世界,你懂吗?
那些被忽视的孩子:爸爸妈妈为什么不管我?
【父母必读】对谈:家庭教育践行中的四个关键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