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老师,这种教法真得改改了

【教学片段】教师用课堂worksheet的形式,出示有关段落大意以及其它阅读理解的练习,要求学生朗读课文后选择正确的答案。学生朗读课文后教师要求学生在回答段落大意问题时不必一字一句的读。然后叫4个同学到黑板上写出自己的答案。有3个同学写D,有一个同学写C。教师告诉学生正确答案应该是C。然后进行下一题的答案核对。

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必修认知策略中要求学生能够通过快速浏览理解篇章大意。转换成课堂教学行为,就是活动:快速浏览篇章;目标:理解篇章大意。这个目标是课程目标,还需要转换为课堂教学目标:学生能够概括并选择段落大意。概括属于认知维度中的理解层次,段落大意属于知识维度中的元认知知识中的策略性知识。课程标准也是将它归在认知策略部分,这是非常有道理的。

对照上面的分析,我们就会看到,这位教师布置学生朗读,就违背了快速浏览这个活动设计的目的。这个在前面一篇文章 朗读不是狗皮膏药 中有比较详细的分析,请读者参考。

我们重点来看看学生的回答以及教师的处理部分。教师叫了4名学生到黑板上写出这些选择题的答案,然后进行逐一核对并作适当的讲解。在叫到的4名同学中,对段落大意这道题的回答,有3个写的是D,一个写的是C,正确答案是C。这说明至少被叫到的这4名同学中有3名对这道题目的答案是有疑惑的,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

这时,教师应该敏锐地发现,学生对概括段落大意这个目标并没有达到,或者完全达成。但是,教师认为完成了这个活动,就算完成了这个教学任务。

也就是说,教师始终把教学的重点放在教学活动上,而不是教学目标的达成上。在许多课堂教学中,我们都会发现教师的目光更多关注教学活动,而不在乎教学目标。甚至把教学活动和教学目标混为一谈。正如《教育目标分类学》指出的那样,尽管存在所谓的表现性目标,但在本质上表现并不是目标。教学活动如阅读课文、听教师讲课、进行实验等都是达成目标的方法,而不是教学目标。快速浏览课文这是教学活动,概括段落大意这才是教学目标。事实上,这个教学目标的陈述也是有问题的。

教师通过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并选择出正确的段落大意,想要获得的相应的学习结果是什么?就是概括出段落大意。如果4个学生当中有3个没有能够完成,这说明什么?说明学生没有掌握概括段落大意的方法。这时候,如果教师把课堂看成是一系列活动的开展与结束,就不会关注到这个问题。最多是将段落大意再复述一遍,让学生明白段落大意到底是什么。而如果教师的注意力从关注活动转移到关注目标上来,他就会敏锐地发现自己的教学目标并没有达成。因为这个选择题承担了教学目标的测量任务。那么教师通过这个题目的测量发现结果并不是自己想要的,就得进行remidial 的教学。

不能区分教学活动与教学目标,这对学生的学习会产生负面影响。当注意力集中在学习活动上时,学生更感兴趣的也许是从事活动而不是从活动中学习。如果教师安排了很多的教学活动,但学生没有通过这些活动达成预期的结果,这种教学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

有些教师会把“给校长写信”“做实验”“写作内容丰富的文章”“进行演讲”等作为教学目标,然而,这一切都是活动。正如快速浏览文章也是活动一样。

区分活动与目标非常重要。因为人们太过于注重教学活动的成功,而不是学生学习的成功。课例中所提到的问题,就是活动进行完了,但真实的学习却没有发生。我们可以预测,下次学生遇到概括段落大意的问题时,仍然会错误频频,因为整个活动对提高他们概括段落大意的能力几乎没有帮助。

只有当你知道要去哪里,你才更有可能到达那里。也就是说,教学目标越清晰准确具体越好。

总之,教学活动的设计与教学目标要高度匹配;教学活动与教学目标要严格区分;更多的关注教学目标而不仅仅是教学活动。

请亲爱的读者们根据以上内容看看文章开头提到的课例中,这位教师犯了些错误?怎么改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来这里、慢慢来、自己来”——一堂台北小学语文课的启示 夏江萍
语文教学目标有了,认真撰写教学设计了,为什么课堂上仍然凌乱了
浅谈有效阅读教学
《小壁虎借尾巴》教学札记
英语
较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