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齐家文化瓦垄纹绿玉琮,后世中国人的精神内核

1984年,甘肃静宁县治平乡后柳沟村民挖出了一个齐家文化祭祀坑,出土了四璧四琮,其中一件玉璧当时已经破损,所以未被追缴。一般一个地方出土的文物一般都会有级别的高低,但静宁这七件玉器在1996年国家文物局对文物的评级中全部被评为国家一级文物。这是十分罕见的事情,所以后来也被称为“静宁七宝”。其中最精美的一件玉琮,现藏甘肃省博物馆。


瓦垄纹绿玉琮 齐家文化 甘肃省博物馆

1923年,瑞典考古学家安特生为了证实彩陶西来说的猜想,前往甘肃青海地区进行发掘。在甘肃广河县齐家坪发现了单色陶器,并且在这些陶器的底层上面发现了类似仰韶文化的彩陶碎片,被疑似仰韶文化的覆盖的单色陶器,自然年代要比仰韶文化要遭。根据这点,安特生认为他找到的彩陶是从西向东传播的证据,并且把这个齐家坪定为中国原始文化最早的一期“齐家期”。

这个观点影响十分深远,一直到20多年后,1945年,中国考古学泰斗夏鼐先生在同为广河县的阳洼湾齐家文化墓葬中发现马家窑文化陶器,从层位学上证明齐家文化晚于马家窑文化,那自然更晚于仰韶文化了。1947年,裴文中先生(发掘北京人头盖骨的那位)正式提出“齐家文化”的命名。


兽头灰陶盉 齐家文化 甘肃省博物馆

安特生以为年代更早的单色陶器其实正是彩陶没落的结果。齐家文化处在铜石并用时代向青铜时代转变的时期,这个时期的齐家文化彩陶已经没落,大量小型铜器出现,比如最早的青铜镜等,但并没有直接引领青铜时代的到来。大量出现的玉器也缺乏东边良渚文化那么亮眼的神徽等造型。

正是这些各方面都不出彩的变化,却正是新石器时代向青铜时代转变的关键时期。大量如“静宁七宝”这种成熟的玉璧和玉琮的组合广泛出现在青海、甘肃、陕西、山西,甚至河南等地,说明在当时一种更加成熟的礼制开始在不同文化中得到广泛认同,这自然是国家建立的先期准备——我们说夏朝是一个广域王权国家,意思正是多民族多文化接受同一套制度的管理,而齐家文化所表现的各种不够出彩,却正是这个过程形成的关键转变时期。


七星纹铜镜 齐家文化 最早的铜镜 青海省博物馆

那么齐家文化的玉琮和名闻天下的良渚文化到底有什么区别呢?简单来说良渚的玉琮以崇拜动物神灵等为主要信仰内涵,所以我们总会把目光放在良渚玉琮的神徽上面。而齐家文化的玉琮则多为玉璧和玉琮成组出现,并且有专门的祭祀坑。

玉琮这种中间粗两头细的设计很可能是先民们产生天圆地方宇宙观的一种具体表现,试想要把一整块玉料在没有金属的时代掏空制作出外方内圆的形状, 这对工艺和时间有着极高的要求,一个匠人一生也不见得能做几件,如此费时费力,必定有着强大的精神信仰在背后做支撑。


神人兽面纹玉琮 良渚文化 良渚博物院

目前看起码在4300年前齐家文化已经有了比较标准的玉琮,而良渚的那些精美玉琮年代则要更晚。过去人们总以为齐家那些素面粗糙的玉琮应该是受良渚玉琮的影响,是一种模仿。但随着考古资料和研究的逐渐深入,事实可能正好相反。良渚虽然也有玉琮和玉璧,但人们所信仰的主体是上面的神徽所代表的神灵,而齐家文化信仰的则是通过将玉琮和玉璧组合在一起,通过玉琮中空的孔道使得人和天进行沟通。

这两种有所区别却又互相渗透的宇宙观随着时间的推移,最终结合在一起,成为后世4000年中国人的精神内核。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殷墟妇好墓出土玉琮研究(二)
谈文说物话静宁
“琮”长计议——玉琮的演变与鉴定
齐家古玉,4000年前,神秘部族的绝版之作
[转载]巴尔先生古玉藏品(二)
巴尔先生古玉藏品(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