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乡村振兴战略下,产业融合面临的困境、趋势及对策解析

作者:王艳秋 和君咨询师

乡村振兴的首要前提条件在于乡村产业的兴盛,乡村振兴离不开产业振兴,而其重点在于产业融合发展,纵观乡村振兴之路,我国农村发展成效显著,但产业融合方面依然面临着诸多问题。本文将立足乡村振兴战略大势,深度解析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产业融合发展所面临的困境、趋势及对策。

乡村振兴产业融合面临的困境

1. 土地和资金配置不合理

乡村振兴的基础要素是土地。我国的农村土地实行的是家庭承包制,在土地的使用上具有规模小、功能分散的特点。而乡村振兴需要一定的集中度和规模效应来带动,因此在获取土地资源方面困难重重。就资金而言,乡村振兴需要大量社会资本的支持,但是社会资本往往追求的是投资收益的效率,因此投资者的意愿有时又会与乡村振兴的本质背道而驰。同时,乡村和社会资本之间还缺少一个产品转换的接口。农村政府方面对社会资本的运作模式不够明晰,而社会资本对农村的资源和文化又不够了解,因此关于乡村如何振兴、资金如何利用等关键性问题,则需要找到一个相对专业的机构或组织通过运作和操盘促成合作。

2. 基础设施与服务落后

随着大规模城市建设的脚步,相比之下乡村中的基础设施较为薄弱。然而在乡村振兴大背景下,基础设施则是乡村振兴的根基。对于乡村来说,无论是留住游客,还是留住人才,都离不开基础设施的完善。另一方面,农村的民风较为淳朴,缺少现代服务意识,这一点也同样阻碍着第三产业的发展。因此,基础设施和服务意识建设,是当下乡村振兴要走的第一步。

3. 乡村振兴建设同质化

有些乡村振兴工程在对项目作初步研判之时,过于盲目“跟风”,急于打造“网红景点”,忽略了乡村振兴背后的文化属性。这种做法导致的结果就是,有些项目只在建造完成之初火了一阵,后期发力不足。纵观全国,跟风而起的同类项目屡见不鲜,趋于同质化,失去了在地属性的文化特色。没有文化内涵作支撑,再红的景点也只能是“过眼云烟”。

4. 组织人才体系不健全

乡村振兴和产业融合,从规划设想,到项目落地,再到资本运作和后期运营,都需要大量的管理人才、专业人才和服务人才。但是目前乡村人才的现状却是,人才大量流转到城市,乡村建设事业得不到关键人才的重视。再提升一个层面来说,在相关专业领域的管理人才也是少之又少,乡村培训体系尚不健全,人才培养的速度远远跟不上乡村振兴的需求,因此人才才是乡村振兴产业融合发展的关键。

5. 重建设、轻运营

项目运营在现代市场经济尤其是数字化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目前比较常见的情况却是,乡村振兴项目在建设之时不惜花重金打造,但是在建设完成之后缺少现代化管理思想和专业的运营团队,导致乡村振兴项目虽能成功落地,但后劲不足,在项目经营上无法持续发力,甚至在招商引资方面困难重重。殊不知,运营才是乡村振兴项目更应该关注的重点,也是乡村振兴进程持续稳步前进的重要动力。

乡村振兴产业融合发展趋势研判

1. 政策引导的全域产业布局

乡村振兴产业融合需要政策的引导作为基础支持,从二十大报告可以看出,目前的政策趋势更倾向于落地化,而不仅仅是停留在概念层面。如果真的要形成三产之间的联动,那么需要管理者有全域化的视角,布局全域产业发展,集中整理和分配全域产业资源,才能形成有效的联动。未来将出台更加落地的政策,助力乡村振兴产业融合发展。

2. 政策和措施吸引人才回流

人才是乡村振兴发展问题的关键因素,也是最为紧迫的要素。目前整个社会已经意识到人才培养的问题,更有相关专家呼吁相关组织建立乡村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乡村人才培育和管理,形成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乡村人才回流将会是大趋势,以政策为引导,以人才“留得住”为根本目标,乡村未来将会有更多积极的措施来应对人才缺口。

3. 以地方特色定位的专业规划

乡村振兴和产业融合需要专业的分析和规划,而且要避免同质化。近年来随着浙江安吉等一批新兴的乡村振兴项目的落地,更加让利益相关者们意识到文化内涵的重要性,紧跟着二十大“文化自信、文化自强”的方针指引,乡村振兴的发展必定是以文化为根基,以地方特色为定位,以专业的规划团队为输出,以科技为先驱引领、以资本为产融助推的综合性专业性更强的落地项目。

4. 数字化建设、专业化运营缺一不可

数字乡村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十四五”时期是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数字中国的发力期。乡村振兴需要有数字化建设的赋能,才能更好地发挥出地方优势,才能讲好地方文化和故事。此外,乡村振兴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专业化运营,只有专业化的运营和操作,才能让乡村振兴的落地项目良性运转,从而盘活资产,让乡村振兴在产业融合方面发挥出联动效应。

5. 资本转移乡村,发展生态宜居

生态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展乡村振兴的建设进程中,生态保护需要融入乡村振兴战略之中。因此,生态宜居将会是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着力点。与此同时,改善基础设施、创新农业生产等都是乡村振兴进程中必不可少的辅助性措施,因此打造生态宜居的乡村振兴项目也会成为未来养老产业、康养产业、房地产行业、基建行业等的投资热点,同时也是顺应民意的长青基业。

乡村振兴产业融合发展对策

1. 政策层面:全域资源统筹,促进三产融合

农村三产深度融合,是乡村产业振兴的必由之路。政府方面应充分发挥乡镇平台和支点作用,统筹、梳理和整合全域资源,以二十大方针政策为指引,根据自身特点创建出一套具有地方特色的城乡经济发展新模式。如一产的特色农业产业园、二产的工业示范园区、三产的文化旅游度假区等,同时应重视服务业的作用,加强服务业的人才培养和培训,提高服务接待质量,提升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效率和水平。

2. 市场层面:突出文化特色、加快数字化建设

数字乡村建设为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注入全新动能,数字化建设能将乡村最传统的和最时尚的连接起来,将乡村最历史的和最现代的结合起来,把乡村原生态的和新生代的融合起来。应充分发掘文化特色,并加以数字化赋能,使数字乡村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与文化自信自强紧密结合起来,激发出乡村更多的潜力和活力,从而实现跨越式发展。

3. 社会层面:合理分配资源、积极引导就业

无论是土地还是资金,都应进行合理规划,加以合理利用,使其发挥最大的效能。乡村振兴项目的开发应遵循分期分部开发、注重生态保护、保留文化特色、科学全面治理的原则,找到一条属于各个地方自己特色的发展之路。同时,在人才方面,应积极吸引优秀人才、优先培养当地人才,完善乡村振兴人才体系,确保项目在管理和实施层面能够真正融合进当地产业的发展,避免“水土不服”。

4. 项目层面:运营前置,创新商业模式

首先,乡村振兴建设应当秉持运营前置的思维,在顶层设计中就要充分考虑到后期运营规划。由于在进行乡村振兴项目规划之时并未考虑到运营,也没有明确的运营主体及运营策略,故导致方案与执行脱节,实操性不强,很难落地,甚至项目难以持续。其次,要进行商业模式创新,打造系统化、可操作性强的模式。例如,坐落于北京市密云区的日光山谷自然村,是基于自然生态赋能的新型休闲度假综合体,在践行乡村振兴产业融合发展的过程中,探索出一套完善的乡村振兴共生模型,通过租金、股金、创业、就业、文创收入等多维度运营获取收益,带动周边农业农村经济发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乡村振兴规划如何从产业、人才、村落、文化等多方面做文章?
河北省图书馆
让数字技术为乡村振兴赋能
魏延安:乡村振兴需要聚天下英才
想做乡村振兴规划,这6个方面一定要了解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美丽乡村建设经典案例分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