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衡正安 || 且慢以为你是艺术家

衡正安书【唐】徐铉诗《立秋》(草书)

看到这个题目或许你以为我是想说:你的艺术技巧还没有达到一定的高度,所以你称不上艺术家;或者说你还没有够什么资历称不上艺术家;或者你还没有获什么奖,加入什么协会,拥有什么职务、职称,称不上艺术家等等。其实都不是,我是想说你怎么能成为一个真正中国文化意义上的艺术家。
要成为真正中国文化意义上的艺术家,除了在本专业具有相当的造诣外,还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有深厚的人文修养;二是要有深沉的忧患意识。否则,你只能称为一般意义上的文艺工作者。
艺术家的称谓是由日语翻译而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没有这个词的,但从其蕴含的意义来看具有所谓的:立德、立功、立言的分量,因为“成名成家”在我们的文化人中不仅有其积极、成功的一面,更有相当的敬畏之感。近代以来,人们在西学东渐后,在东西方文化的对照下“艺术”更显中华文化最为独特的精神特性,在宗白华、方东美、徐复观、唐君毅、李泽厚等近现代文化大家的论述中,“艺术”已然成为中国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梁漱溟甚至认为:“中国的一切都是艺术的”。可见,艺术、艺术家在中国文化、中国人心目中的价值、意义和分量是不言而喻的。不过,在当下,艺术、艺术家并没有这样的崇高和伟大。
一般意义上的艺术家是指具有娴熟的艺术技巧、较高的审美能力,从事艺术创作并取得一定成就的艺术工作者。以这个标准来衡量艺术家,其实它就是一种职业、一种技艺,显然,如果以我们的传统文化作为参照的话,现代意义上的艺术家便缺少了一种厚度和神圣。
或许在我们当下的社会里,界定一个艺术家可以以技巧、审美、创作能力等为标准,但是,这个标准实在太低了,其属性也顶多是一名艺术工作者。如画家就是绘画创作工作者、音乐家就是音乐工作者、影视艺术家也就是一名演员、导演、编剧等等。但是要想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艺术家,成为中国文化价值体系认同下的艺术家,还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个是深厚的文化积淀,另一个是民族生存的“忧患意识”,如果没有这两点,我想你一定不配做一个中国文化意义上的艺术家。

衡正安临《好大王碑局部》(隶书)

要艺术家具备“深厚的人文修养”,是孕育了中国艺术的文化土壤、性质决定的,因为中国文化的产生给予“经验系统”,是在脚踏实地、学以致用的实践中逐步发展、演化而来,其分化出的各种艺术也深深地打上了“实践经验”的烙印,不具有“对象抽象性”的现代知识体系,这一点在传统文化的语境中是很难被察觉或不容易辨析清楚的。只有到了今天,在东西方文化的比较中这一个特性才更加地清楚起来,因为西方现代文化是古希腊给予的“理念系统”,正如英国哲学家怀特海所言:“二千多年的西方哲学,只不过是对柏拉图理念论的注脚。”这一“理念论”同样影响到她们的艺术创作和艺术精神,这两种文化所孕育出的艺术最大的差异:前者为技术体系不包括知识部分,最为典型的如《庄子·养生主》:“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这就是“技近乎道”成语的来源,是由技术层面直接达到形而上的道的哲学境界。所以,我们的艺术家在艺术的技巧、形式、功力的基础上要补上知识这个环节,以提升人文修养,增加审美能力、挖掘思想深度,从而转化到艺术作品的创作之中,以达到深邃的艺术境界,否则只能被称为“匠人”(这里的匠人和美术工艺的匠人不是一个概念),甚至技术越高匠气越足,而离真正的艺术越远。西方的艺术,不管是绘画、雕塑、舞蹈还是音乐,其技术的本身就包含了知识体系即透视、几何、解剖、色彩等科学的属性,西方早期科学具有明显的人文性,甚至早期的西方音乐属于数学的范畴,所以,我们的艺术家在淬炼技术的同时更要提高综合人文修养。然而,恰恰是这种源于经验系统下的艺术创作,其非理性、非逻辑的直觉感悟,更能抵达艺术的“本真”,触摸到真正艺术的灵魂。在现代艺术越来越专业化的当下,艺术家普遍存在人文修养不足的问题,这是制约我们难出艺术大家的重要原因之一。
如果说,我们的艺术要补上“知识系统”是属于文化性的话,那么“忧患意识”则是属于思想性的;如果前者关乎到艺术家个人的话,那么,后者则关乎到民族血脉的赓续,国家的兴亡,是根植于艺术家骨髓里的一种气节、风骨,并转化在艺术作品的精神之中。
中国文化中的忧患意识来自于以《周易》为群经之首的文化源头,和以传统农耕文化的地理气候,“靠天吃饭”所带来的生存担忧,并逐步转化为“民族文化意识”。虽然随着中国社会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这种文化和地理的局限有所改变,但它已成为一种优秀文化传统和人类共同的财富,并融入到我们的文化乃至民族的血液之中,已经也应当成为现代每一个中国文化人所共同遵守的品格理想。
《系辞》曰:“作《易》者其有忧患乎?”自此文明之开启、人文之昌盛。继有孔子之仁、老子之柔、孟子之生,屈子之愁、稼轩之忧等传统核心文化,无不以忧患为存在的前提,也是传统文人士大夫安身立命的根基。近代以来,面对列强入侵,中华民族卧薪尝胆、奋发图强,十四年抗战、同仇敌忾,更显忧患文化之旨;共产党人以《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更是居安思危、警钟长鸣的忧患意识的现代继承与转换,足见其具有深厚的历史意识和宏阔的未来经略。

中国文化意义上的艺术家是文化人中的精英代表,中华民族不管在任何时期,我们的文化人、艺术家即便在危亡和孤独中能保持一种忧患意识,其艺术、文化、国家和民族就有希望。
在中国的艺术史上那些艺术大家们,之所以能创作出惊世骇俗的艺术珍品,无不是在艺术创作的精神底层深深地嵌入对国家、民族的忧患和对人生、宇宙的终极关怀。王羲之的《兰亭序》,颜真卿的《祭侄文稿》,苏东坡的《赤壁赋》,八大山人和倪瓒的绘画等不胜枚举,无不具有深沉的忧患意识,这才是中国艺术最厚重的底色,也是中国文化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
忧患,乃全人类之共有,然,忧患为文化之肇启,文化之贯穿,社会之共担,唯中华文化所固有。当前,传统的忧患意识,已转变为现代社会的责任和担当。因此,没有深厚的文化积淀不可能创造出具有丰富的人文素养、高尚的文化品格,具有经典价值、引领意义的艺术作品;而社会责任和历史担当是对艺术家思想品格的要求,是艺术作品具有深度、厚度、温度最原始的力量支撑,也是判断其艺术是否具有中华民族精神品性的标志。所以,具备了这两点才能成为中国文化意义上的艺术家。(衡正安)

衡正安,江苏省人民政府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江苏省委宣传部首批紫金文化艺术英才。现工作于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秘书长(主持工作)。一级美术师。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理事,中国高等书法教育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言恭达文化基金会秘书长。主要从事文艺评论、书法理论研究和书法创作。出版专著8部。发表论文140篇。获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第九届中国文艺评论奖,第二届江苏文艺评论奖,首届江苏紫金文艺评论奖。

来源:江南时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衡正安 || 书法的深度
老子思想,对世界的影响
原鄉道┃汉字书写方式的改变将削弱国人的特质
衡正安 II 书法是开在汉字上的一朵花
【洲知】中国艺术精神谈|走近书画艺术的世界
中国现代书法流派及其基础性理论分析之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