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徐三庚诗传

《书法家诗传·四二九·徐三庾》

诗文/卢秀辉

为徐三庚井罍歌

观化扶疏奇,儒冠独抱息。

道家兵火逃,吾辈泫然识。

绝塞孤身荡,移居铁笔刻。

方来不惑庐,入幕拜趋食。

多事一生惭,罕前半到抑。

岂惟奔走情,明月香尘得。

妍美当风收,姗姗致巢织。

峻清酣足扬,君乃为蓬棘。

江南风气,喜欢结纳文人,并乐于成为他们的金主。对于他这样的穷困艺术家,没有这些金主,何谈艺术?

徐三庚(1826~1890),清代篆刻家。字辛谷,又字诜郭,号井罍,又号袖海,别号金罍山民、似鱼室主、馀粮生,浙江绍兴上虞西山 人。

徐三庚年轻的时侯曾改过姓,以继外祖父家姓,名俞星伯或俞辛白,时间大约在太平天国前后。

徐三庚出生于农家,家庭极其贫困。稍长,即外出自谋生活。他先在一家道观打杂,混口饭吃,以图自存。观中有道人擅长书法篆刻,徐三庚大感兴趣,跟随道人学习其技,得到了道人的传授,由此入门,始知有篆刻。对徐三庚来讲,有了吃饭的手艺,多了一种活法而已。从此,他开始了飘忽不定、四方鬻艺的生活。

徐三庚掌握了刻印技能后,第一站去了嘉兴,与比他小三岁的张鸣珂交往。张鸣珂一生致力于历史、诗词、书法的研究,篆书受徐三庚影响,被誉为“曹衣出水、吴带当风”。张鸣珂与赵之谦、吴大澂、俞樾、吴昌硕等交往甚密,经常一起研讨金石书画。郭承勋也和徐三庚交往甚密,郭家为嘉兴望族,喜欢结交金石家、书画家,后来赵之谦也客于郭承勋家。江南风气,喜欢结纳文人,并乐于成为他们的金主。对于徐三庚这样的穷困艺术家来讲,没有郭家这样的人家,何谈艺术?

咸丰十年,李秀成于二月五日突破围攻天京(南京)的清军江南大营,挟其威,李秀成强请出京。率众数万,发起主动进攻。领军连下安徽广德,浙江安吉、长兴等地。阴历二月初,忠王李秀成、侍王李世贤并进浙江时,在连破数城后,李秀成将长兴、湖州一带的战斗交归李世贤指挥,让他牵制清军,让清军误以为太平军的主力纠结于此。

杭州有所震动,乃自行协防,城里城外,对户口进行了详细清查,以防内应。徐三庚没有道士的正式身份,属于“野”道士,无法证明身份。被城防军民抓了,在徐三庚极力辩说下,得杭州友人帮助,取保后被迫离开了杭州。数天后,李秀成自率部队六七千人,走山中小路,直袭杭州。二月十八日,兵到杭州西北的良渚。十九日,李秀成亲率一千三百五十人,到达武林门外,开始攻城,令守杭州的清军官兵措手不及。二十七日黎明,太平军从宋钱湖门故址,深挖洞穴,埋入炸药,将城门轰塌,杭州城陷。徐三庚跑的正当时,否则,他也身陷城中,遭遇祸事。

徐三庚跑过嘉兴、常熟、萧山、杭州、上海、苏州、绍兴,宁波、北京、天津、香港、广州,足迹遍布大江南北,过着居无定所的日子。他一边卖书鬻印,一边扩张人脉。徐三庚属于没有根基的人,既没有师长,又没有同年同窗,至于圈子更是无从谈起,他先从拉圈子做起。他与丁文蔚、蔡鼎昌、徐荣宙、岑镕、任熊等人交往。这些人不是书画家,就是收藏家。岑镕,吴让之曾经为他创作了一百多方印。

这样的东飘西荡的状况一直到曾国藩的学生徐树铭在同治六年(1867)督学浙江时,才有了好转。徐树铭平生不事积蓄,唯嗜钟鼎书画金石,鉴赏考据甚为精赅。徐树铭书学二王,杂以苏东坡,后参之北朝名碑,方笔较多,行楷篆隶各出自家风范。由于徐树铭本人嗜好书法,所以,对徐三庚自当括目相看。延请徐三庚至学政官署为幕僚,才使徐三庚过上几年舒心、安定的日子,徐三庚入徐树铭幕时,已经四十二岁了。被逐杭州时,他还是孑然一身的道士,至时已经是有家庭,为人夫、为人父了。

徐树铭做了两期浙江学政,为期六年,离开杭州时,将徐三庚推荐给了浙江巡抚杨昌濬。杨昌濬其人,太平军兴起之后,追随曾国藩、左宗棠等创办湘军团练出身,立有军功。同治三年(1864年)二月二十五日,杨昌濬率军破杭州、余杭。同治八年十二月,清廷命杨昌濬为浙江巡抚,为官浙江巡抚一职七年。杨昌濬带领浙江百姓凿湖导河,兴修水利,发展农桑,让经历多年战争摧残后的浙江百废得以重举,因错批“葛毕氏谋害亲夫”案(即杨乃武与小白菜案)被革职。徐三庚做了十年的幕僚,其人脉关系得到了空前的扩张,已经是今非昔比了。从上海《申报》刊载的徐三庚书法润例,就知道徐三庚的行情了:“名人书扇,徐三庚行书,六元。书画团扇,徐三康行书,八元。”

徐三庚书法

秦祖永在《桐阴论画》里记载了一则故事:徐三庚与吴昌硕偶遇与途中,徐三庚向吴昌硕打了声招呼。吴昌硕很诧异,问道:“你认识我?”徐三庚回答道:“我怎么不认识你!海内篆刻三家之一,岂能不识?”吴昌硕便问道是哪三家。徐三庚说:“第一家是赵之谦,第三家就是你吴昌硕啊。”吴昌硕又问:“谁是第二家?”徐三庚很不高兴的回答道:“你焉能不知徐三庚?”难道连徐三庚的大名都不晓得吗?不知道吴昌硕是真不知还是假不知,亦或是人糊涂了?这个故事里的徐三庚已经是自信满满,忘记来时路了。

这也是人性,大致如此。有的人到了一定的家数,只记得自己生而就是大家了。这就是“生而知之”还是“学而知之”存在大辩论的原因所在。徐三庚出身贫寒,没有获得过正规的教育,是个“自学成才者”,没有系统的读过书,只是凭借兴趣爱好翻了几本书。他的书法、篆刻成就卓著非常人可比,完全是天份使然。当然,成功是有诸多要素,其中之一,除其矢志追求外,乃在于“事冗书须零碎读”、“日有一泉惟买书”,以及“鸺书不厌百回读”的读书精神。

徐三庚处于浙派衰落之后,而赵之谦复兴浙派之于前,徐三庚能自辟蹊径,实非容易。邓石如、吴让之提倡的“印从书出”、“印外求印”,对徐三庚有很强的启发意义。徐三庚是第一个将封泥(当时称“印范”)引入印章创作的篆刻家,在当时封泥尚称印范。他这一类作品疏密对比、穿插避让,一任自然,相互呼应,违而不犯,和而不同。徐三庚大约四十多岁时,他的自我风格已臻成熟。徐三庚对印外文字的取法并不局限于其形,而是将其进行加工处理,融入自家的篆法、笔意和审美,使之服从章法的需要,并用白家的刀法将其表现出来。

徐三庚的篆刻作品,也有欠佳之处。徐三庚刻意强调疏密、留红,已违反了自然之美。他与各字笔画之间相互聚拢,过分强调“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容针”,有强烈的做作感;他的篆法“让头舒足”,吴让之认为:“刻印以老实为正,让头舒足为多事”;他的刀法,不够刚劲挺拔。徐三庚刻印以浙派切刀法为主,显得纤弱妍媚。

徐三庚生前没有留下任何诗集、文集等著作,涉及他的文字内容就是边款。边款作为印章的一部分,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边款的多少、边款的位置等要素,是近现代篆刻家印章的最高成就。徐三庚边款内容的只字片语,亦可见其重要性。

徐三庚纯以自学,能诗能书能画能刻,尤以印胜,与吴让之、赵之谦齐名。他的篆刻由浙派入手,力追秦汉,参学完白山人邓石如意趣,于邓石如、吴熙载诸家后,别树一帜。早年所作浑朴古厚,中年后流转妍美,线条疏密感极强,笔势飞动,时人誉为“吴带当风,姗姗尽致”。徐三庚亏在读书一节,不能博学,故习气渐深。终成流弊。印款多隶楷,刀法猛利,有生辣遒劲之致。其印曾风靡一时,近时篆刻家多宗之,对日本篆刻界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著有《金罍山民印存》二卷。

徐三庚书法,四体皆能,篆隶最为人称道。他的书法,点画峻逸、兴趣酣足、神采飞扬,给人以目不遐接、美不胜收之感。徐三庚深谙金石,于“碑学”追求甚多。他多以方笔为主、棱角分明、个性强烈,将凝练苍朴的金石趣味内化为笔墨气韵。他以金石的刚健犀利与书法的妍美风姿完美揉和,使作品刚而不拙,妍而不媚,诠释了诗书画印同源的真谛。

卢秀辉治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篆刻学习:晚清最受争议的篆刻名家
吴昌硕 | 篆刻印集 | 边款拓印(上)
吴昌硕 | 篆刻印集 | 边款拓印(下)
辽宁省博物馆藏赵之谦篆刻原石7品(附印蜕)
[转载]天下第一社,爱篆刻的那些人?[二.]
篆刻家赵之谦篆刻欣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