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赵之谦书法摭析

碑学、帖学两大系统风格差异巨大,如何沟通,这在晚清是前所未有的新课题。赵之谦于碑帖整合中的主要切入点是对笔法与用锋问题的处理,也是赵氏以帖入碑的重要手段之一。

赵之谦的用笔。从古代书法墨迹来看,魏、晋、六朝人用笔使毫最为自由多变。在他们笔下,点画线条蕴含了无限丰富的情态,笔触的意味得到有意识的强调,点画独立的艺术价值较高,为后人创造了书法形式美的重要构成因素。比如王羲之等人的行、草书正侧锋兼用,行笔中不时转换着毫面,即绞转运锋法。绞锋法是二王用笔技术的关键。翻绞行锋是一种单线书写过程中不断变换锋面的动作,多数情况下笔杆不与纸面垂直。以行草书的直势笔画为例:一般的写法(非绞转)为中锋铺毫直下(单面锋拖过),或者侧锋铺毫直下(单面锋拖过,笔杆与纸面成固定角度);而右军为代表的晋人绞锋法则非单一固定锋面所完成,笔杆与纸面亦为多角度变化的形态。锋变在复杂的点画组合里更形成相当丰富的线质变化,因而右军线质的“丰富性、立体感都得之于笔毫锥面的频频变动。作品每一点画都像是飘扬在空中的绸带,它的不同侧面交迭着、扭结着,同时呈现在我们眼前。它仿佛不再是一个扁平的物体,它产生了体积”(邱振中《笔法与章法》)。孙过庭所谓“一画之间,变起伏于峰杪;一点之内,殊衄挫于毫芒”,可说是对右军用锋形态的最佳解析。赵之谦一直力追魏、晋、南朝书法,并能从精神上悟晓晋人或者说帖学的精华,尤其掌握了用笔方面的技巧。赵氏的创新,不仅在于借用了北碑体势,还在于他赋予新结构动态化因素,这包括笔墨的流动感、包括点画内的灵动与逸气感,而这多来自帖学用笔传统。
在碑派书家中,赵之谦的用笔法很是自如、灵活,充分发挥了毛笔健毫的特性,他频繁换锋,正侧互用,从点画内可以感受到锋毫时时转换、翻转自如,这些做法让笔法环节上升到形式表现的重要位置,令局部笔触内形成了多种情致。单字的点画细部被赵氏重视和强调,内部细节变幻微妙而丰富——作者可以借此传情达意。本是森严刻板的魏碑在他笔下也显现出正里背向、阴阳奇正之变。

[清]赵之谦  彝许郑七言联  纸本

总的来说,赵书以方笔为主,但他并不执一而能够照顾到方圆互补。他行笔中一般入锋圆笔多,收锋方笔多,有时也敛裹锋毫,以求沉实持重。他还擅长侧锋,并加入绞转、提按等复杂用锋法,如《定庵诗》《杂诗》及许多画跋、手札等,锋芒棱角毕现,神情显耀,灵气飞动。
用笔因素被置于主导地位,是赵之谦融通碑帖的着力点,也是他书作的个性所在。
赵之谦的结构。赵之谦书法的结构则平正而富于理性,在寻求变化、丰富表现的主旨下,也发挥了空间构造的主动性,以帖写碑的手段使他进一步发掘了字体构造的形式美。赵氏注意细节的推敲,结体具有“巧”的特色,百分之九十五的横势与百分之五的纵势安排,偏旁部首的自由移位与点画的损益,粗细笔画的相映成趣,浓墨重字之密与淡墨轻字之疏,书字内部的曲势与方棱外形的对比等等,都是有意为之。
赵之谦书法并未忽略“险”的因素,他挪借魏碑奇险字势并融入己意,在书字完成的同时已经化险为夷。
赵之谦书法也寻求单字独立情况下的连续性,他主要借助笔势和意态上的衔接,这属于前代的经验和手段,赵书在极少引带的情况下,能够实现通篇很好的连续感、顺畅感。究其奥秘,应该源自关键部位用笔讲究,点画间、单字间有巧妙的搭配组合,笔势、体势尽量协调,这些促成了整体神韵一致性。

(选自赵之谦书法摭析》,原文刊发于《中华书画家》2023年第1期)

——莫自鸣馆——

原创作者✎王晓光

整理排版✎莫自鸣馆 

新 浪 微 博:@ 莫自鸣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赵之谦与沈曾植比较研究(二)
孟会祥《笔法琐谈》纯净版
其实,从唐代至当代,笔法一直在变!
欧、颜、柳、赵四大楷书的特点比较
笔法琐谈(三)姿式
孟会祥:《竹堂笔记》与《笔法琐谈》6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