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说文解字I点系列(丶、冫、氵、灬)之 “ 冫”

本文导读:

    你知道吗?  “ 丶、冫、氵、灬 ”  ,他们不仅是偏旁部首,同时也是一个独立的字,因为他们有自己独立的发音和含义,本期解读“冫”。

说文解字 / 冫

仌:读音bīng冰 。《说文解字》:“仌,冻也。象水凝之形。”  仌,初冻,像水凝结成冰的样子。古同“冰”。荀子有言:“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一般用作偏旁,写作:“冫”,俗称“二点水”。现行汉字中,很多偏旁带“冫”的字却与冰无关,而是三点水简化所致。如盗、羡等。这是汉字简化的结果,其本义均与水有关。如“盜”“羨”二字中的 “三点水”为口水之义,表示对他人物品或鲜美羊肉所起的贪欲,作“两点水”则无法解释。

“仌”字形演变

 从古文字来看,甲骨文、金文就是画了两层“仌”。小篆时,在“仌”字旁边又加一个“水”字,指明冰是水变的。

《说文解字·仌部》有17字,字义大都与寒冷、冰冻相关。

冰锥

流沙河先生的《庄子闲吹》中说“氷”这个字读bīng冰。两点是冰,“氷”字是一点,也是冰。但是氷冰有区别。冰心先生曾公开说过:我是“氷心”,不是两点那个冰字,我是一点。冰心先生还说了一副对联,上联是:氷冷酒,一点两点三点。分别说这三个字的偏旁。下联是:丁香花,百头千头萬头。丁是百字头,香是千字头,花是萬字头。

在《康熙字典》中,“冰”字的旧体写法为“氷”。

“仌”字古为今用,成为网络流行字。

由于网络上有优越感的人越来越多,这种人也被网友调侃为“人上人”,因为“仌”字看起就像两个“人”字叠在一起,一个人在另一个人的上面,所以有时候就用“仌”来代替“人上人”。

 下面解读几个 “冫” 字旁的汉字:

说文解字/寒

     “寒”字字形演变

寒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 ,古字形上面是俗称的宝盖头“宀”( mián),即房屋;中间是“人”,四周是草,像人垫着、盖着草待在屋子里,本义即寒冷。

      甲骨文  寒                  金文  寒

金文在甲骨文基础上,人下面加脚;脚下面加两横表示“冰”。人踡曲在室内,以草避寒,表示天气很冷。

贫穷的人一般要忍受饥饿和寒冷,因此“寒”有贫困的意思。“寒”字还有卑微、低微的意思,“寒”字还用来形容很难看,或表示不体面,丢脸,如:寒碜。“寒”字也用来表示谦词,如:寒舍。

寒、冷、凉三个字意义相近,但有微小区别。从程度上说,寒比凉深,凉是微寒。古代汉语的寒等于现代汉语的冷,古代汉语的冷等于现代汉语的凉。  “凉”是冷之始,“寒”是冷之极。

说文解字/凉

“凉”是形声字。小篆从水,京声。隶变后楷书写作“凉”,《说文·水部》:“凉,薄也。”  凉,淡薄 (的酒)。

篆体  凉字

“凉”的本义为酒味淡薄、不浓烈。如《周礼·天官·浆人》:“浆人掌共王之六饮:水、浆、醺、凉、医、酗。”    东汉经学家郑司农亦云:“凉,以水和酒也”。

凉,又引申指人烟稀少、冷落,如“荒凉”。进而引申指凄凉、悲凉。又比喻灰心、失望。如“心中凉了半截。

清段玉裁注曰:“凉,俗'涼’字。至《集韵》乃特出'凉’字。”《集韵》是宋仁宗宝元二年(1039年)编纂的一部韵书,也就是说到了宋代,俗字“凉”才大量出现。

洛阳白马寺“清涼台”

河南洛阳白马寺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建造的第一座寺院,有中国佛教的“祖庭”之称。在白马寺里,有一处非常独特的景观——清凉台。这是一个特别的所在,这里是中国佛教文化的出发点,有“空中庭院”的美誉。相传汉明帝刘庄小时候曾在清凉台避暑、读书,后来两位印度僧人摄摩腾、竺法兰在此译经传教,译出了第一部汉译佛经《四十二章经》。

据网络文章,导游介绍说:“大家仔细看一下'清涼台’三个字,找找其中的一个错字。对!'凉’字本来是两点水,这里却写成了三点水。”  接着解释道:“因为白马寺是皇家寺院,这里自然处处就比老百姓家优越了,加之清凉台是汉明帝乘凉避暑的地方,因此这'涼’字就多了一点,表示更凉一点的意思。”

游客们纷纷点头会意。懂得人却是心中一凉,显然导游是被繁体字给搞糊涂了,以为“涼”是个错字。“涼”原本就是正体字。


大雄殿

正规寺庙,寺内定有“大雄宝殿”,唯有一个例外,就是洛阳白马寺,叫“大雄殿”,少了一个“宝”字,这是为什么呢?

“大雄”是佛主的德号,因为释迦牟尼佛具有三界内的圆绝智慧,能雄镇大千世界,因此佛门弟子尊称其“大雄”,而一般寺庙主要供奉的就是释迦牟尼,故把院内的正殿称为“大雄宝殿”。宝殿的宝,是指佛法僧三宝。

   大雄殿

白马寺大雄殿,网上有两种说辞:一说殿内供奉的是元代夹苦佛像和樟大佛龛,都为国内所仅有,所以就少了个宝字,寓意宝在其中;二说众僧不在这里诵经传法,少了佛教三宝中的“僧”宝。

说文解字/冯

冯,读作féng逢或者píng凭,最早见于金文   ,本义原指车马依托冬日坚硬的冰层通过平时不能通过的河湖,后引伸至马跑得快,又引申为马疾速奔跑的蹄声。

冯字字形演变

“冯”是“慿”的本字。仌,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冰”的本字,表示冰层。金文冯由仌和马(交通工具)组成,表示车马从河湖冰层通过。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马”表意,形体突出了马的鬃毛、尾巴和四条腿,表示马跑得快。隶化后楷书“冯”将篆文字形中的冰“仌”写成“两点水”的“冫”,表示马飞奔时蹄子着地不断发出与冰音相似的声音,将篆文字形中“马”也转变为楷书“马”。

当“冯”作为姓氏后,后人再加“心”另造“憑”代替,强调心理的依仗。

典故/暴虎冯河

成语“暴虎冯河”,出自《论语·述而》,指的是空手搏虎,徒步涉水。比喻有勇无谋,鲁莽冒险。

暴  虎

仲由,字子路,年轻时就以勇力闻名。后来子路做了孔子的学生。孔子曾对别人说:“此从我有了子路后,再也没有人敢当面恶言恶语中伤我了。”

子路不好读书。孔子劝他,他说:“南山的竹子,不用加工就是直的,砍下来做箭,可以射穿犀牛皮。学习有什么用!”孔子说:“把它装上羽毛和箭镞,会射得更远。”子路不听。

冯  河

有一次,子路问:“夫子,您如果统帅三军,希望谁跟您在一起?”孔子说:“喜欢空手打虎、徒步过河(暴虎冯河)、自以为勇敢不怕死的人,我不喜欢。我要遇事善于冷静思考、千方百计争取成功的人。”

后来子路在卫国做了官。公元前480年,卫国发生内乱,死了许多人。孔子知道了说:“哎,子路这一次有难了!”果然,子路一个人奔回京城,坚决要求惩处作乱的人,结果被杀。

冯唐易老  李广难封

冯唐易老,形容老来难以得志,李广难封,是指功高不爵,命运多舛。出自唐·王勃的《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中“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王勃在《滕王阁序》中为表现自己的“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将冯唐与李广并列,说:“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似乎冯唐与李广一样,仕途不得志,至老死也难得封侯,施展才华。而翻阅《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我们发现,冯唐传记并非以“易老”为主题,所用典故只传记中一两句话轻轻带过,完全是王勃为了作对,把二人捉置一处而已。这是怎么一回事呢?且看《冯唐列传》,还原一个人物,一段历史。

冯唐

冯唐(生卒年不详),西汉大臣,生活时代约在秦末汉初之际,从政时期主要在文帝、景帝之时。曾任文帝刘恒的郎署长,后升迁车骑都尉,景帝时还任过楚相。为人刚正坦率,敢于直言犯上。文帝时,云中太守魏尚抵御匈奴入侵,保卫边塞安宁卓有战功,守土有方。但在一次边报中,仅因所报斩敌首级数差了六个,文帝震怒将他坐罪罢官。大臣们均不敢讲话,而冯唐却犯颜直谏,批评文帝“赏太轻、罚太重”,并指出这种错误做法会使天下寒心,将士不肯效命,给朝廷带来巨大损失。文帝采纳冯唐意见,改变旨意,下诏恢复魏尚官职。 过了10年,到文帝后元七年(前157),景帝即位,任命冯唐担任楚国相位。当时楚王为刘戊,两年后,刘戊因谋反被株,冯唐约于此时被免去相职。景帝后元三年(前141),武帝即位之初,下诏求贤良之士,以冯唐年逾九十高龄,无法从政,遂召其子冯遂为郎,以示表彰。

李广射虎

纵观冯唐传记主要表现耿直的冯唐对文帝朝时边将(防守边疆将帅)政策的批评,并非以“冯唐易老”为主题,与“李广难封”事件不能匹配。冯唐在文帝时先为“中郎署长”,再为“车骑都尉”,景帝时为“楚相”,武帝“求贤良”时已“九十余”,并非表现其仕途的不顺与人生之“易老”,与“李广难封”表现对英雄未能成就功名的惋惜不能匹配。

典故 / 冯妃挡熊

根据《汉书·外戚传》记载:建昭元年(公元前38年),玩性大发的汉元帝带着众妃嫔前往虎圈观看虎熊搏斗。忽然,有一只强壮的大熊趁人不备跑了出来,扑向了殿堂上的汉元帝。事发突然,汉元帝身边的侍从、达官显贵和众妃嫔们惊慌失色,一个个只管自己逃命,早就忘了汉元帝的安危。就在这时,有一个看似柔弱的女子毅然站了出来,此人就是汉元帝的妃子冯婕妤。

 冯妃当熊

冯婕妤,名叫冯媛,其祖上是西汉著名大臣冯唐,其父是西汉将领冯奉世,出身名门的冯媛容貌清丽,温文尔雅,入宫后为汉元帝生下一子,即中山孝王刘兴。晋升为婕妤(第一等为昭仪,第二等为婕妤)。

冯媛不愧是出身将门,临危不惧,只见她只身跑到大熊面前,张开双手,用自己的娇弱之躯挡住大熊。就在这时,从慌乱中反应过来的左右侍从一拥而上,杀死了熊,诞生了“婕妤挡熊”的典故。

《女史箴图》玄熊攀槛、冯媛趋进

汉元帝很感动,他问冯媛:“面对大熊,每个人都很恐惧,你为何要用自己的身体去阻挡它呢?”冯媛回答道:“妾听闻猛兽只要抓住一个人,就不会再去攻击其他人了,妾害怕它会伤害陛下,这才以身阻挡。”汉元帝听后,既对冯媛的舍身相救心存感激,又对冯媛的勇气十分惊叹,倍加敬重,加封为昭仪,昭仪在宫中的地位仅次于皇后。福兮,祸之所伏。冯媛的壮举,引发了另一个宠妃傅昭仪嫉妒,设计陷害致其服毒而亡。能为皇帝挡熊的冯婕妤,未能逃过小人的算计,令人唏嘘! 

冯婕妤 

冯婕妤孙子刘衎后来即皇帝位,是为汉平帝,也是西汉最后一位皇帝,几年后王莽篡位,改国号新。

现存于大英博物馆《女史箴图》第一幅画:“玄熊攀槛、冯媛趋进”,就是“冯媛挡熊”的故事。东晋画家顾恺之将冯婕妤面对黑熊的突袭毫无惧色、临危不惧的神色表现得十分突出。

冯小怜/中国古代第五大美女

冯小怜是北齐时期的大美人,一个天生的尤物,肌肤吹弹可破,吐气如兰,被称为“中国古代第五大美女”。

冯小怜,是后主高纬皇后穆邪利的侍女。穆邪利失宠后,便在五月五日把冯小怜进献给高纬,因为端午节又称续命节,故她也被称为“续命”,高纬封冯小怜为淑妃。冯小怜聪明灵巧,善弹琵琶,精于歌舞。高纬深深被她迷住,坐时同席,出则同乘一匹马,但愿两人生死在一处。

冯小怜很受皇帝宠爱,高纬皇帝每次上朝的时候都让冯小怜坐在他的怀里,搞得堂上的大臣说话都结巴,想看又不敢看,而高纬皇帝却引以为乐,高纬还觉得这么漂亮的女人自己一个人欣赏真是太可惜了,他觉得让大臣都知道她有多美,命冯小怜脱去衣服,躺在朝堂的案几上,让大臣、富豪贵族们都来观赏。唐朝李商隐写了一首诗来讽刺这件事:“小怜玉体横陈夜,已报周师入晋阳。”这也是“玉体横陈”的出处。

当然,这不是免费的看,每人要交一千金,身为皇帝,还要乘机以美色捞金,可想而知,对于国家治理,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被北周俘虏后,高纬什么条件也不提,“只求能够归还冯小怜”,后人说北齐有这名女子,相当于给北周增加了三十万军队。

冯小怜被送给代王宇文达。宇文达对冯小怜宠爱有加,冯小怜与李氏争宠,李氏败下阵来,并险些丧命。隋朝建立后,冯小怜被隋文帝杨坚赐给李氏哥哥李询,李询为了替妹妹出气,便让冯小怜整天穿着粗布衣裙,做着舂粮食的苦活,而李询的母亲在得知自己的女儿被欺负后,令其自杀而死。杨坚也是够坏的,借刀杀人。

有人把北齐亡国的原因归结到冯小怜身上,所谓红颜祸水,也不过是甩锅、推卸责任,但是后人哀之,而不鉴之,是使后人复哀后人也。

    未完待续,敬请期待下期说文解字I点系列之“ 氵”。

 如果你读了感觉有收获,请点赞点再看;如果你觉得有不妥的地方,欢迎留言指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表达的是什么深意?
大陆泽文化系列: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冯唐易老的典故李广难封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10分钟解析“李广难封”的历史真相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