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外名人艺术▕ 历代篆刻赏析】



庚都右司马



此为燕系官鉨。纵21毫米,横21毫米。现藏故宫博物院。此鉨印的最大特色即起笔处基本都是方笔,类似三国时期吴国的《天发神谶碑》,但在出锋处又形成尖笔,显得十分率意,而且字形活泼生动,多姿多彩。在章法上,采取了穿插的布局方式,“都”横向舒展超过了中线,“右司”则紧密排列中见欹侧错落,到“马”字空间已见局促,于是因地赋形,紧缩且向右上倾斜,富于动态。这样,  “右”“都”两字的斜笔以及“马”字都自然地与“庚”字构成呼应。“都”“司”“马”三字安排十分紧密, “司”“马”所占空间都很小,特别是“都”的“阝”往往会被误认为是“马”字的一个部分。许多白文燕系官鉨在章法上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以一字为核心,其他字围绕这个核心呈曲尺形包围之势。此印即以“庚”字为核心,而其他四字自左上至右下参差环绕,这种布局方式在战国古鉨中很有代表性。



上谷和丞


 战国燕铜质官鉨。《上海博物馆藏印选》中第一个字释文为“当”。古文字“上”或作“堂”,  “上谷”为燕国郡名,在今河北怀来县东南。“和丞”为职官名。 此印宽边细文,极似三晋之朱文小鉨。章法上四字紧凑,上紧下松,印文与上边框相接,空其左右下三周,有上升之感。最令人赏心悦目的是点和块面的运用,“谷”字的四个点大小不一,如同眼睛一般灵动有神,与“和”字左下角两个点对角呼应。  “和”字的右部交叉处,  “丞”字头部和下部的粘连块面增加了整方印的厚重感。  “丞”字中竖长而左弯曲状,似是翘首而望,摇曳飘动,在厚重边框的衬托下,更见灵动。边框有数处残破,与印文的斑驳相呼应,产生铜印独特的视觉效果。



西方疾



战国燕铜质私鉨。直径16毫米。现藏天津市艺术博物馆。古鉨少则两三字,多则八九字,分布排列,完全依据文字的体积大小、位置正斜,进行上下左右的笔势穿插照应与不同角度的高低调配,造成有节律的起伏变化。这种迹象都可在西周《散氏盘》《毛公鼎》等青铜器铭文中找到影子。此印圆形朱文,制作极其精美,且保存完好,在艺术成就上实不亚干官鉨。对我们学习圆形古鉨的分朱布白有很大的启示作用。首先,在章法

上,三个字随圆布势,大小相间,且集中于印面中间,留出四周的大片空白,使得观赏者的视觉中心点瞬间集中在印文上,又给人一种疏朗透气之感。三个字按照笔画的多少来安排所占空间,“疾”字笔画最多,字形最大,独占左边,下面的三条长笔画从左到右依次变长,配合圆形边框;  “方”字刻得非常小,仿佛是一个害羞的孩子,躲到了右下角;“西”字的大小则处于“方”字和“疾”字之间,向左欹侧,紧靠“疾”字,顶部的上线条向右伸展,配合左侧“疾”字的病字头的开张之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先秦古玺赏析
篆刻讲堂二十六章法十一残缺法
古玺临摹:追求印面气息活泼,要如何打破和找到平衡
登堂赵明篆刻课徒散论 (下)
吴昌硕篆刻风格的形成与艺术分析
春秋战国古玺及秦印艺术风格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