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湖北书法百人工程】李重阳(十四)



湖北书法百人工程

——100名优秀书法人才培养计划


  李重阳 中国书协会员,湖北省书协草书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北省书法院创作员,咸宁市书协副秘书长,咸宁市青年书协副主席。




神清骨健 如听松风

——李重阳书法赏评


■戴茂堂


  李重阳书法走的是帖学一脉。主要胎息于“宋四家”的米芾,也有王羲之、颜真卿、怀素诸贤的笔意,可见其取法旁涉较广。米芾是宋朝尚意书风的代表,其风格八面出锋、风樯阵马、不假雕琢、率真潇洒。高士奇《题米芾蜀素帖》说:“蜀缣织素乌丝界,米颠书迈欧虞派。出入魏晋酝天真,风樯阵马绝痛快。”他凭着他的美学理想和书艺功力,手应于心,人化于书,“振迅天真,出于意外”“随意落笔,皆得自然”。以苏轼、米芾为代表的“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的直抒胸臆,似乎非常契合当今这个价值取向多元、个性彰显自由的时代。追求自由、释放个性的年轻后学,钟情于斯毫不奇怪。

  细品李重阳的行书作品,使人想到司空图《二十四诗品》“劲健”一品:

行神如空,行气如虹。

巫峡千寻,走云连风。

饮真茹强,蓄素守中。

喻彼行健,是谓存雄。

……

  劲健的气魄如同横贯天空的彩虹,气势如同千寻巫峡的连云劲风,饱含着纯真之性,孕育出刚强之气。其作品神清骨健,英气勃发。透过作品,使人感受到一股真率的天质与刚劲的个性,一种内在的自强不息的精神。由于用笔中锋为主,骨力瘦挺,又偏于清劲一路。仿佛岩壑之上一片劲拔的松林,秋冬之间的微寒之风幽幽送过,不屈不傲,不萧不索,任尔南北,清高吟哦。

  这种劲健、清健的美,主要来自于李重阳瘦劲清正的用笔。如晋人书法的潇洒飘逸,尤其是米芾的“风樯阵马”,原因之一就是中锋而兼侧锋。姜夔《续书谱》指出:“晋人挑剔,或带斜拂,或横引向外,至颜、柳正锋为之,正锋则无飘逸之气。”说明李重阳取法米芾有其取舍,或许个性使然。或许除却“八面具备”的丰富性,“八面出锋”的变化多端,留下“冗繁削尽留清瘦”何尝不可?杜甫也说过“苦县光和尚骨力,书贵瘦硬始通神”!刘熙载在《艺概·书概》中说:书用中锋,如师直为壮。中锋比起侧锋来,更易于表现遒劲的骨力和刚毅的风采。李重阳吸取了颜真卿、怀素的篆意用笔,以中锋为用,嶙峋峻拔,铮铮有力,骨重筋劲,表现出了洗练、俊挺、瘦劲而雄健的美。

  再看其结体与章法。正是因为其用笔的清正,虽然有欹正相生、大小相间、俯仰相挽、方圆相参的变化和节奏,总体上感觉如一群山泽之癯,悠游于竹林,爽爽有一种名士风气。他没有米芾的向左倾侧,奇宕起伏,显得平正中庸些,这与中锋用笔的笔势有关。用笔决定着笔势和结体,也影响着章法。观其章法,没有人为地为了吸引眼球而制造大起大落、大开大合的矛盾冲突,而是顺势而为,不激不厉,有所谓“风来水面,自然成文”的味道。在当今炫技、尚式、刺激眼球的时风中,我写我心,不追风不浮躁,能有此追求实属难得。

  清梁说,刚正忌野,清正忌薄。一味劲健,恐失之于刻厉;一味清健,恐失之于寒薄。李重阳似乎也有所注意,这可从其十届国展以及其他一些作品中看出“劲拔清圆”的中和迹象。笔墨当随时代。在书法剥离其实用性以纯艺术性在展厅展示的今天,在继承其人文性的基础上追求艺术元素的丰富性是一种必然。字法上,“刚健含婀娜,端庄杂流丽”;墨法上,“春雨滋涵浓欲滴,秋风干裂瘦乃坚”,可能更多姿多彩,耐人寻味一些。

  李重阳的小楷除有行草书清健的神气外,结构奇逸,有一种不对称平衡的跛骏之美。苏轼在《次韵子由论书》中说:吾闻古书法,守骏莫如跛。林语堂也指出:运动的动态原理生发出一种结构原理。单纯的平衡匀称之美,绝不是美的最高形式……而应是一面高一面低,两个对称部分的大小和位置也不应该绝对相同。这条原理叫做“势”,代表着一种冲力的美。王羲之小楷《黄庭经》作为一种典则,它的一个重要审美特征就在于略带欹侧之势。之前钟繇的《贺捷表》和之后王献之的《洛神赋十三行》,以及李邕的《麓山寺碑》等,都有相同的跛骏之审美特征。刘小晴在临习研究魏晋小楷的基础上认为:“小楷以平正为善,此世俗之论也。平正之书最易板滞,板滞则了无生趣。”相反应该是“或左伸右缩,或左缩右伸,或峻拔一角……使其字之重心在将跌未跌之时产生优美之姿态,如鸟将飞而未翔,似兽蹑足而欲扑”。

  李重阳小楷可谓深得其奥。其体左放右缩,左轻右重,左疏右密。看其撇画如大鹏展翅,或如波光掠影;横画、捺画长驱直入而戛然而止,顿笔翻转启下;左竖如钢针杵地,右直如强弓待发。笔笔情意相拂,承上启下,在横势奔放之中,增加了行气的势贯灵动。在不对称中求平衡,在动态中求平衡。字字有顿挫飞动之态,富有强烈的节奏感。这是当下一些小楷笔笔安顿,字字妥帖,刻意求工,“馆阁气”浓重者所不及的。

  艺术的生命在于个性。李重阳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有取舍、有想法,开始有自家新意。但如何化古为我,形成个人独特的面目,以及楷与行有自出机杼的统一,有待水到渠成。从他的年龄和才情来看,还正处于富有创造力的时期,愿他的书艺之路在不断的探索追求之中走出新境。

(作者系湖北大学哲学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作品选刊

行书茅檐横幅


草书中堂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行书友如山似联


楷书千年横幅


扫二维码

关注更多作者信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拙清健 | 黄道周小楷《孝经卷》
湖北书法百人之杨勇
李啸及作品简介
桂香疏影里,灯下记梦人 ——李啸先生书法艺术浅析
【湖北书法百人工程】李由(七)
84岁文征明的《盘谷叙》,收方自如、老而弥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