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石景山村落史话---麻峪


麻峪村形成于辽金


  麻峪村位于石景山区西部,南与门头沟区接壤,西濒永定河,北临双峪路,东至丰沙铁路,地理位置独特。它的形成史可以追溯到辽金之际。

  传说三国时期北京历史上开凿最早的戾陵堰、车厢渠就在今天麻峪村的南部,那时候就有人在此屯田种稻,这一带的农田曾得到过永定河水的滋养与灌溉。后来因北方战乱不息,这一大型水利工程失修废毁。1971年,麻峪村出土了一批辽代铁器,有农具长柄锄、镰刀等,也有生活用具如剪刀、铁锅等,证明辽代时这里是一个以农业生产为主的村落。


  据北京最早的志书《析津志》记载:“浑河金口铜闸,在宛平县西南三十五里东麻峪,乃卢沟之东岸。金大定二十七年(应为大定十一年)始开之,名曰金口。卢沟以东流,其后水涨,恐为城患,乃堙之。”这是第一次开金口,主要为了便利漕运,始于大定十一年(1171),终于大定二十七年(1187),历时16年,以失败告终。金口从麻峪开渠引水,利用了以前一些旧河道,浑河穿村而过,麻峪一分为二,形成东麻峪、西麻峪两个村,而金口铜闸位于东麻峪村,设军千户守卫。《元史》记卢沟水时亦提到东麻峪:“卢沟河,其源出于代地,名曰小黄河,以流浊故也。自奉圣洲界,流入宛平县境。自都城西四十里东麻谷(yù),分为二派”。元朝时两度重开金口经过麻峪村,至今麻峪村还残存金元时废弃古河道的遗迹。


  也许有人要问,何以认定《析津志》和《元史》中提到的东麻峪就是今天的麻峪村呢?那么西麻峪又在哪里?其实,两村相距不远,西麻峪就是今天门头沟区的大峪村。1985年5月在大峪村南发现元代石椁墓一座,出土砖质买地券一件,上用朱砂书写着:“维大元至正二年(1342)岁次壬午十一月初四日,李甫□至正二年十月二十四日殁故相地袭吉宜大都路宛平县玉合(河)乡西麻峪村南安厝宅兆”,证实大峪村在元代名为西麻峪村,隶属宛平县玉河乡,以此推论东麻峪也应属于玉河乡。西麻峪村在明代改称大峪村,东麻峪自然也取消了表方位的“东”字,《宛署杂记》中记京西古道时已经称其为“麻峪”了,可见麻峪也是西山大路上重要一站。出土明代墓志也能说明这一点,模式口附近出土的明代“故清平伯吴公墓志铭”称:清平伯吴英“卒于景泰元年(1450)四月初六日”,“卜于是岁五月二十有七日扶柩葬于顺天府宛平县麻峪村之原附先茔也”。可见,明中叶麻峪村已经不分东西了。


  同样,麻峪村位于京西古道上,与庞潭古道同属于西山大路南道,它叫麻潭古道,换句话说,就是京西古道南道从麻峪和庞村各有一条分路通往潭柘寺,行至十字道会合。这条路从麻峪过河后向南折,经稻地、曹各庄、万佛堂、桑峪,直奔潭柘寺,爬西坡过阳坡园到赵家台、十字道,与庞潭古道合为一条,全长20公里。这条古道在上千年的发展过程中,满足了经济、军事、商业、宗教、运输、人民生活等方方面面的需要,地位非同一般。

  麻峪也是古老的永定河渡口之一。最初摆渡设施简陋,春秋水浅时,迈着大石头过河;夏季水涨时,划着柳条编的笸箩过河。后来改为木船,河两边各栽一大木桩,两桩之间栓条粗绳,人在船中,以手拽绳,借反向力前行。到光绪末年,麻峪村民集资在永定河上架起了一座季节性简易桥,柳条编屯盛河卵石作为桥墩,上铺木板,秋冬季节使用,取名善桥,成了运煤捷径,也给老百姓带来了便利。

本文作者:苗天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村预览(十):京西古道上的万佛堂村
京西古道有徒步去哪里?知道这一个就够了!
谁再小瞧门头沟,就把这条微信扔给他!
走京西潭王路,探寻门头沟甘洌清甜山泉水(图)
京西古道里的皇家御道:卢潭古道
墙裂推荐的北京境内14条高逼格山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