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石景山村落史话---消失的焦家坟


焦家村原名焦家坟,东有下庄,北有老山骨灰堂,南为双女坟。今之焦家坟不复存在,现代建筑林立,有万达广场、石景山区人民政府等。
  《石景山区地名志》载:“(焦家村)原是金氏坟地,由焦姓人看守,后来发展成村,名为焦家坟。”只是笼统说金家是村中大户人家,金氏是干什么的,何时的人,都没有一个令人信服的说法,也就是说焦家村不知是何时成村的。但似乎肯定了焦家坟村是因附近有金氏的墓地,因看坟人后裔繁衍而成村的。是否有根据,我不知道。既然金家的坟地需有人看护,那么,金家一定是一个显赫的官员才成啊!否则,仅是村中的一个土财主,似乎是没有资格、也没有必要用看坟户的。这是一个常识问题,因为只有高官,才能在自己所住府衙很远的地方买地或在自己的田庄用地建墓,平日才需要雇佣看坟户,自己只有在忌日或年节才来祭扫。而住在村里,坟在村外,绝无雇看坟人的必要吧。当然我们先假设金家的坟地是由焦家人来看护的,村中的焦家人也是如此说,想必不谬也。那么地面总应有些金家祖坟的踪迹吧。
  2007年盛夏,因银河商务区二期,建设“万达广场”之需。由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在此进行了先期的勘探和发掘,总面积达到了6万平方米,包括了原焦家村及其周边地区的范围,但并没有发现我们所说的什么金氏坟地。在一个月的考古发掘中除了一些普通的小型明清平民墓外,只有在整个埋西藏的东南部有一个金代的吕氏家族墓地。吕氏墓共出土有10个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的石椁墓,它们都是在上下及四壁共有6块青石板榫卯插接而成的石椁墓,只是大小各异,有的内有石函;有的置木匣;也有石函内再放置木匣。其中有4个墓出土有墓志,按年代排列:
  1、《吕士口墓志》(辽圣宗统和十五年·997);
  2、《吕士安墓志》(辽圣宗统和二十五年·1007);
  3、《吕嗣延墓志》(金世宗大定十七年·1177);
  4、《东平县君韩氏墓志铭》(金章宗泰和三年·1203),
  从这些墓志来看,他们是一个家族的传承关系。年代的跨度200年之久,时代在辽金两代。M56号墓墓主是辽代人,朝请大夫,政事舍人,充史馆修撰,知蓟州军州事,上轻车都尉,东平县开国子,食邑五百户,赐紫金鱼袋吕公。吕公是在辽兴宗“重熙七年(1038)四月二十二日遘疾薨于公衙,享年四十有一。”“重熙七年岁次戊寅八月乙丑二十日甲申归葬于析津府析津县燕台乡从善里,从先茔。”辽设南京析津府东为析津县,西为宛平县,析津县旧为唐代的蓟县,析津县的燕台乡当为唐代蓟县燕台乡旧址,1955年在安乐林曾出土过《唐姚子昂墓志》,曰“葬于幽州城东南六里燕台乡之原。”方位按赵其昌先生考证,在今丰台区永定门外安乐林之北,宣武区琉璃厂南、东及广渠门之南。
  析津县的燕台乡从善里距宛平县焦家坟甚远,吕士口的墓又是如何出现在焦家村的呢?辽代的吕氏家族在辽南京也算是一个大家族,尤其是在吕士安娶了辽南京八大家之一的南府宰相韩延徽曾孙宣徽南院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韩绍文之女为次妻后,吕家就更显荣耀了。其时吕氏的先茔分别在析津县:
  1、燕台乡从善里,已历五世;有吕胤、吕密、父名留空未刻,考为吕德懋、德懋事迹在《辽史》、《契丹国志》、《续资治通鉴长编》中都有、吕士口,墓志上其名有明显刊改得痕迹,以史书考证,可能此人是吕士宗;
  2、河南乡柳村,自吕德方以下有四世,即吕德方、吕士安、吕嗣孙、吕嗣延、吕介石,皆葬柳村。
  我们在吕士口墓志得志盖内侧看到了这样一段题记”吕氏之族太师侍中公之后葬于燕台,凡五世矣,自经乱离大篆皆坏,松楸剪伐无遗,先父清州公念神灵之不安,子孙散亡久已,废祀病且革以改卜之事,付属于造,即没八年,始追成其先志,政事,府君侍中之子也,迺从迁焉。今其县曰宛平,村曰鲁郭,泰和改元二月丙申,从玄孙,承务郎前应奉翰林文字,同知制诰造谨书于铭石之盖”。
  吕士安的结衔是辽奉陵军节度使,崇禄大夫,行左散骑常侍。他是于辽道宗大康八年(1082)十二月二十二日薨于燕京永平坊之私第,享年七十有五,于“大康九年正月二十一日葬于京南五里析津县河南乡柳村。”同样在吕士安墓志之盖的内侧也有一段题记“谨按世谱辽咸庙讳七年,高祖,常侍府君,举其父兄弟侄及长子、嗣孙之丧于柳村,去乃祖洗马、伯父侍中从善里之茔凡五里,其后更数世矣,而葬者三盖时移事,迁子孙有不可以焉者也,造谨以先父清州之遗命,改卜于宛平鲁郭之原,并洗马、侍中之茔从焉,泰和元年二月丙申玄孙,承务郎,前应奉翰林文字同知制诰造谨书于铭石。”
  我在《石景山文史资料·东部卷》中曾经介绍过《吕嗣延墓志》,吕嗣延是在金太宗天会四年(1126)九月二十六日卒于位,金世宗大定十七年(1177)丁酉七月二十四日辛酉葬于先茔之次,同样在他的墓志之盖的内侧也刻有一段铭文“大定丁酉岁,先府通奉始葬其父,祖安州亚卿之灵于柳村先茔,后六年得宛平鲁郭之田,凡百亩,改卜安州之葬,亚卿子孙时有未便者,不克奉迁焉,又十八年小子造始追成其先志,寔泰和改元二月丙申日也,曾孙承务郎,前应奉翰林文字同知制诰造谨志诸铭石之阴。”
  金世宗大定二十五年(1183)海陵王完颜亮贞元中的进士第一,也就是贞元二年(1154)的状元,吕忠翰因皇上喜爱,“得宛平鲁郭之田,凡百亩,改卜安州之葬,亚卿子孙时有未便者不克奉迁焉。”什么意思呢?吕忠翰是吕嗣延的孙子,他曾官至南京路都转运副使,《金史·文艺传上》载:“进士吕忠翰廷试已在第一,未唱名……。”、《金史·张汝霖传》曰:“贞元二年,赐吕忠翰榜下进士第。”、《续文献通考·选举一》:“海陵天德二年(1150)吕忠翰中进士第一。”大定二十五年吕忠翰得到皇帝赏赐在宛平鲁郭的田地百亩,于是他就着手将其父吕介石的墓从柳村迁到鲁郭来,因吕介石官至中宪大夫,安州刺史,故以安州代称,而此次迁坟仅限于吕嗣延子孙中符合条件者,并不是全部吕氏家族的人。这样吕氏的墓地有三个地方了。
  而大规模迁坟是在金章宗泰和元年,由吕造最终完成的,吕造为吕嗣延的曾孙,字子成,他没有专传,其事迹散见于各种史籍中,《续夷坚志》云:“吕内翰造,,字子成,未及第时,梦金龙蜿蜒自天而下,攫而食之,是岁经义魁南省,词赋继擢殿元。阖门请诗,有‘状头家世传三叶,天下科名占两魁。’谓其大父延嗣、父忠嗣与子成俱状元也。”《金史·术虎高琪传》提到“右司谏吕造。”《金史·哀宗本纪上》有“待制吕造进《尚书要略》。”吕造是金章宗承安二年(1197)的状元,他在宣、哀两朝颇受重用,章宗泰和元年二月丙申日,由吕造出面一次性地把吕氏家族在从善里和柳村的先茔都迁到了鲁郭。
  《东平县韩氏墓志铭》也是吕造所撰,韩氏是吕嗣延孙吕忠敏的夫人,她于金“泰和三年十二月三日以疾终于定州之无极县,享年七十有四。”同年十一月三日葬于大兴宛平县鲁郭村先茔。
  辽金时盛行世族与世族之间联姻,一方面是取门当户对之意,一方面是可以互相提携、照应,所谓“朝里有人好做官”,吕氏与韩延徽家族结姻,符合辽金时汉人世族互相结亲的规矩,《东平县君韩氏墓志铭》曰“公与夫人皆燕巨族,------惟韩及吕兮著姓于燕。”吕嗣延的夫人是韩延徽的六世孙女,她与王师儒妻、杜悆之妻、丁文逳妻都是同辈的姐妹,吕嗣延之女嫁韩訒,仍与韩氏七世孙韩諍、韩该、韩谅、韩诩同辈。纵观上述吕氏家族中代代都有功名,吕德懋在《辽史·圣宗本纪四》“(统和十二年)-----放进士吕德懋等二人及第。“吕德方“辽统和中举进士甲科”后世的吕忠翰、吕造还是金代的状元,吕士安、吕嗣延、吕介石、吕忠敏皆为进士。无论从哪方面来说,焦家村的吕氏墓地都应该是一个等级较高、规模庞大的墓园,吕造也进行了统一的规划。造园的年代应该是在金泰和元年至泰和三年,当时的焦家坟还没有村落,只是鲁郭村西的田地,只有当吕氏家族墓迁到这里后,有了看坟户,焦家村才有可能形成,我大胆猜测,所谓金家,应该是金代的吕家,焦家是给吕家看坟,而不是什么金家。因此我说:“焦家坟村是在金代形成的。” 

焦家村原名焦家坟,东有下庄,北有老山骨灰堂,南为双女坟。今之焦家坟不复存在,现代建筑林立,有万达广场、石景山区人民政府等。
  《石景山区地名志》载:“(焦家村)原是金氏坟地,由焦姓人看守,后来发展成村,名为焦家坟。”只是笼统说金家是村中大户人家,金氏是干什么的,何时的人,都没有一个令人信服的说法,也就是说焦家村不知是何时成村的。但似乎肯定了焦家坟村是因附近有金氏的墓地,因看坟人后裔繁衍而成村的。是否有根据,我不知道。既然金家的坟地需有人看护,那么,金家一定是一个显赫的官员才成啊!否则,仅是村中的一个土财主,似乎是没有资格、也没有必要用看坟户的。这是一个常识问题,因为只有高官,才能在自己所住府衙很远的地方买地或在自己的田庄用地建墓,平日才需要雇佣看坟户,自己只有在忌日或年节才来祭扫。而住在村里,坟在村外,绝无雇看坟人的必要吧。当然我们先假设金家的坟地是由焦家人来看护的,村中的焦家人也是如此说,想必不谬也。那么地面总应有些金家祖坟的踪迹吧。
  2007年盛夏,因银河商务区二期,建设“万达广场”之需。由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在此进行了先期的勘探和发掘,总面积达到了6万平方米,包括了原焦家村及其周边地区的范围,但并没有发现我们所说的什么金氏坟地。在一个月的考古发掘中除了一些普通的小型明清平民墓外,只有在整个埋西藏的东南部有一个金代的吕氏家族墓地。吕氏墓共出土有10个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的石椁墓,它们都是在上下及四壁共有6块青石板榫卯插接而成的石椁墓,只是大小各异,有的内有石函;有的置木匣;也有石函内再放置木匣。其中有4个墓出土有墓志,按年代排列:
  1、《吕士口墓志》(辽圣宗统和十五年·997);
  2、《吕士安墓志》(辽圣宗统和二十五年·1007);
  3、《吕嗣延墓志》(金世宗大定十七年·1177);
  4、《东平县君韩氏墓志铭》(金章宗泰和三年·1203),
  从这些墓志来看,他们是一个家族的传承关系。年代的跨度200年之久,时代在辽金两代。M56号墓墓主是辽代人,朝请大夫,政事舍人,充史馆修撰,知蓟州军州事,上轻车都尉,东平县开国子,食邑五百户,赐紫金鱼袋吕公。吕公是在辽兴宗“重熙七年(1038)四月二十二日遘疾薨于公衙,享年四十有一。”“重熙七年岁次戊寅八月乙丑二十日甲申归葬于析津府析津县燕台乡从善里,从先茔。”辽设南京析津府东为析津县,西为宛平县,析津县旧为唐代的蓟县,析津县的燕台乡当为唐代蓟县燕台乡旧址,1955年在安乐林曾出土过《唐姚子昂墓志》,曰“葬于幽州城东南六里燕台乡之原。”方位按赵其昌先生考证,在今丰台区永定门外安乐林之北,宣武区琉璃厂南、东及广渠门之南。
  析津县的燕台乡从善里距宛平县焦家坟甚远,吕士口的墓又是如何出现在焦家村的呢?辽代的吕氏家族在辽南京也算是一个大家族,尤其是在吕士安娶了辽南京八大家之一的南府宰相韩延徽曾孙宣徽南院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韩绍文之女为次妻后,吕家就更显荣耀了。其时吕氏的先茔分别在析津县:
  1、燕台乡从善里,已历五世;有吕胤、吕密、父名留空未刻,考为吕德懋、德懋事迹在《辽史》、《契丹国志》、《续资治通鉴长编》中都有、吕士口,墓志上其名有明显刊改得痕迹,以史书考证,可能此人是吕士宗;
  2、河南乡柳村,自吕德方以下有四世,即吕德方、吕士安、吕嗣孙、吕嗣延、吕介石,皆葬柳村。
  我们在吕士口墓志得志盖内侧看到了这样一段题记”吕氏之族太师侍中公之后葬于燕台,凡五世矣,自经乱离大篆皆坏,松楸剪伐无遗,先父清州公念神灵之不安,子孙散亡久已,废祀病且革以改卜之事,付属于造,即没八年,始追成其先志,政事,府君侍中之子也,迺从迁焉。今其县曰宛平,村曰鲁郭,泰和改元二月丙申,从玄孙,承务郎前应奉翰林文字,同知制诰造谨书于铭石之盖”。
  吕士安的结衔是辽奉陵军节度使,崇禄大夫,行左散骑常侍。他是于辽道宗大康八年(1082)十二月二十二日薨于燕京永平坊之私第,享年七十有五,于“大康九年正月二十一日葬于京南五里析津县河南乡柳村。”同样在吕士安墓志之盖的内侧也有一段题记“谨按世谱辽咸庙讳七年,高祖,常侍府君,举其父兄弟侄及长子、嗣孙之丧于柳村,去乃祖洗马、伯父侍中从善里之茔凡五里,其后更数世矣,而葬者三盖时移事,迁子孙有不可以焉者也,造谨以先父清州之遗命,改卜于宛平鲁郭之原,并洗马、侍中之茔从焉,泰和元年二月丙申玄孙,承务郎,前应奉翰林文字同知制诰造谨书于铭石。”
  我在《石景山文史资料·东部卷》中曾经介绍过《吕嗣延墓志》,吕嗣延是在金太宗天会四年(1126)九月二十六日卒于位,金世宗大定十七年(1177)丁酉七月二十四日辛酉葬于先茔之次,同样在他的墓志之盖的内侧也刻有一段铭文“大定丁酉岁,先府通奉始葬其父,祖安州亚卿之灵于柳村先茔,后六年得宛平鲁郭之田,凡百亩,改卜安州之葬,亚卿子孙时有未便者,不克奉迁焉,又十八年小子造始追成其先志,寔泰和改元二月丙申日也,曾孙承务郎,前应奉翰林文字同知制诰造谨志诸铭石之阴。”
  金世宗大定二十五年(1183)海陵王完颜亮贞元中的进士第一,也就是贞元二年(1154)的状元,吕忠翰因皇上喜爱,“得宛平鲁郭之田,凡百亩,改卜安州之葬,亚卿子孙时有未便者不克奉迁焉。”什么意思呢?吕忠翰是吕嗣延的孙子,他曾官至南京路都转运副使,《金史·文艺传上》载:“进士吕忠翰廷试已在第一,未唱名……。”、《金史·张汝霖传》曰:“贞元二年,赐吕忠翰榜下进士第。”、《续文献通考·选举一》:“海陵天德二年(1150)吕忠翰中进士第一。”大定二十五年吕忠翰得到皇帝赏赐在宛平鲁郭的田地百亩,于是他就着手将其父吕介石的墓从柳村迁到鲁郭来,因吕介石官至中宪大夫,安州刺史,故以安州代称,而此次迁坟仅限于吕嗣延子孙中符合条件者,并不是全部吕氏家族的人。这样吕氏的墓地有三个地方了。
  而大规模迁坟是在金章宗泰和元年,由吕造最终完成的,吕造为吕嗣延的曾孙,字子成,他没有专传,其事迹散见于各种史籍中,《续夷坚志》云:“吕内翰造,,字子成,未及第时,梦金龙蜿蜒自天而下,攫而食之,是岁经义魁南省,词赋继擢殿元。阖门请诗,有‘状头家世传三叶,天下科名占两魁。’谓其大父延嗣、父忠嗣与子成俱状元也。”《金史·术虎高琪传》提到“右司谏吕造。”《金史·哀宗本纪上》有“待制吕造进《尚书要略》。”吕造是金章宗承安二年(1197)的状元,他在宣、哀两朝颇受重用,章宗泰和元年二月丙申日,由吕造出面一次性地把吕氏家族在从善里和柳村的先茔都迁到了鲁郭。
  《东平县韩氏墓志铭》也是吕造所撰,韩氏是吕嗣延孙吕忠敏的夫人,她于金“泰和三年十二月三日以疾终于定州之无极县,享年七十有四。”同年十一月三日葬于大兴宛平县鲁郭村先茔。
  辽金时盛行世族与世族之间联姻,一方面是取门当户对之意,一方面是可以互相提携、照应,所谓“朝里有人好做官”,吕氏与韩延徽家族结姻,符合辽金时汉人世族互相结亲的规矩,《东平县君韩氏墓志铭》曰“公与夫人皆燕巨族,------惟韩及吕兮著姓于燕。”吕嗣延的夫人是韩延徽的六世孙女,她与王师儒妻、杜悆之妻、丁文逳妻都是同辈的姐妹,吕嗣延之女嫁韩訒,仍与韩氏七世孙韩諍、韩该、韩谅、韩诩同辈。纵观上述吕氏家族中代代都有功名,吕德懋在《辽史·圣宗本纪四》“(统和十二年)-----放进士吕德懋等二人及第。“吕德方“辽统和中举进士甲科”后世的吕忠翰、吕造还是金代的状元,吕士安、吕嗣延、吕介石、吕忠敏皆为进士。无论从哪方面来说,焦家村的吕氏墓地都应该是一个等级较高、规模庞大的墓园,吕造也进行了统一的规划。造园的年代应该是在金泰和元年至泰和三年,当时的焦家坟还没有村落,只是鲁郭村西的田地,只有当吕氏家族墓迁到这里后,有了看坟户,焦家村才有可能形成,我大胆猜测,所谓金家,应该是金代的吕家,焦家是给吕家看坟,而不是什么金家。因此我说:“焦家坟村是在金代形成的。”
本文作者:陈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沭阳吕氏举行昌龄公迁墓仪式
北宋名门的悲与喜,吕氏家族墓园发掘记
不得不说的吕大临(下)
北宋名门的悲与喜——吕氏家族墓园发掘记
沧州市区周边那些带“坟”的村庄们
奉旨扒坟 (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