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看看古代诗人如何送别~



古代送别的地点


古代的送别,一般有固定的地点:走陆路的一般在长亭或者短亭里,走水路的则在渡口边。


1
陆上送别,长亭相送。




“长亭”在中国的古典文学里已成为一个传统的送别意象,这与古代送别习俗分不开。


长亭,词典里的解释是古时设在路旁的亭舍,常用为饯别处;也指旅程遥远。出自于唐代李白的《菩萨蛮》词:“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在此之前,亭并不代表着离别。周朝时,亭是设在边塞观察敌情的处所,如《墨子》上载∶“百步一亭,高垣丈四尺,厚四尺,为闺门两扇。”


到秦汉时期,亭成为各地方的治安机构。一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驿逐渐取代亭制,但之后亭、驿也废弃不用。慢慢的,亭发展为筑在路旁的公家房舍,供旅客投宿休息。


如《说文解字》上载∶“亭,人所安定也。”又《风俗通》∶“亭,留也,行旅宿会之所馆也。”同时,有的人也用来作为迎宾送客的场所。 而近城的长亭经常是人们送别的地方。


这在古诗词里可略窥一二。如宋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林逋在《点绛唇》中写道:“又是离歌,一阕长亭暮。王孙去,萋萋无数,南北东西路。”


此外,《西厢记》里的长亭送别最为知名: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梳林挂住斜晖。马儿迍迍的行,车儿快快的随,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听得到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


现代很经典的歌曲《送别》中唱到:“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很显然地,李叔同也是采用了“长亭送别”这一传统习俗。


2
渡口送别,多为渭阳,南浦。




“渭阳”最早出现在《诗经》。《秦风·渭阳》中写道:“我送舅氏,曰至渭阳。”渭阳,即是渭水之南,这设置了水边送别的场景,此后,渭阳,也就成了人们送别的地方。


明代王韦《柳条枝》中说:“渭水西来万里遥,行人归去水迢迢。”杜甫“寒空巫缺曙,落日渭阳情”,杜牧“寒空金锡响,欲过渭阳津”等,“渭阳”都取送别之意。


另一个常见的水边送别地点是南浦。屈原《九歌·河伯》中有诗句云:“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南浦与渭阳,异曲同工。


此后,许多送别都在水边,因受民族文化的浸染,诗人墨客借用“南浦”来指代,所以“南浦”在送别诗中很常见:唐白居易《南浦别》中曰:“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江淹在《别赋》中写道:“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显而易见,南浦已成为古人水边送别的场所。


送别的方式


1
折柳送别




折柳赠别是中国古代的一种行旅风俗,在诗文、戏曲和小说等文学作品中均有反映。《三辅黄图·桥》:'霸(灞)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至此,折柳赠别。'这是有关折柳赠别的最早文字记载。因此一般认为此俗形成于秦汉时。


关于这个习俗的由来,相传是取自于《诗经》中的《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柳”与“留”谐音,借此表达依依不舍之情。


此外,俗语说,“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柳树生命力很强,柳条插土就活,插到哪里,活到哪里,年年插柳,处处成阴。折柳送别,也就寓含着希望远行的人,能够在他乡顽强地生活下去。


同时,折柳赠别是对旅人行途安全的祝吉。古人视柳树为可以辟邪却鬼的'鬼怖木',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载:'正月旦取柳枝著户上,百鬼不入家。'行人带上它,可使鬼魅望而生畏,远远躲开,确保旅程的平安。


在诗歌中关于折柳送别的诗句不胜枚数:北人的《折杨柳歌》:“遥望孟津河,杨柳郁婆娑。我是虏家儿,不解汉家歌。”


无名氏所作的《送别诗》:“杨柳青青著低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张九龄《折杨柳》诗:“纤纤折杨柳,持此寄情人。一枝何足贵,怜是故园春。”


王之涣《送别》诗:“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这些都说明了折柳送别是风行的习俗。


2
音乐相送



这多为唐代文人之间的送别方式。李白在《赠汪伦》中吟道:“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许浑《谢亭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而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更是描写了送别时音乐的重要性。


在此之前,《荆轲刺秦王》中也写到了音乐送别的方式:“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3
饮酒饯别




这也多出现在唐代的送别中,从唐诗中便可看出。送别诗中的名句——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李白的《金陵酒肆送别》:“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等。酒是文人的最爱,在送别的场合也少不了它。


另外,古人送别的时间多为清晨或者傍晚,在诗词中也寻得到依据。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由唐代离别诗解读唐文化
古人送别干些啥
《唐诗鉴赏辞典》第二百六十一首《劳劳亭》(李白)
说诗画|诗词意象(五):折柳与望月,汉民族的离别与相思
《劳劳亭》李白唐诗鉴赏
描写离别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