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周应愿与《印说》篆刻讲堂八十二

明代文人流派篆刻的兴盛,与印论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上文我们介绍了周应愿的《印说》,其提出的篆之三害和刀之六害,即便今日仍然是评判一方印章优劣的标准之一。《印说》不光全面深入的对印章艺术进行了研究,且对以刀刻印的篆刻创作作了细致入微的实践层面的解析。

《印说》已经问世即对当时的印坛引起了震动,吴门文坛盟主王穉登在应周公谨之所请所作的《印说》序言中,曾高度评价:“其旨奥,其辞文,其蕴博,其才闳,以肆其论郁而沉。称名小,取类大,富哉言乎!”

围绕印章的创作,通常以印章三法依次展开:篆法、章法、刀法。《印说》之前,元代吾丘衍等的早期印论便有介绍。因为周应愿自己刻印,加之其时印石作为印材已经广为普及,周应愿的印论从实践的刀法层面有了详细具体的论述。不得不说篆法、章法是在印章创作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但是最后的完成还是要依赖刀法的。于是刀法、章法、篆法如何统一,三法如何依次递进,而一方印章如何构思,印人在什么样的状态下创作等很多问题,在周应愿笔下,都给出了通过自己实践思考之后的答案。

并且周应愿时时与诗、书、文、画的创作论相融合,利用通感,信手拈来,体现了其博大精深的学识,从中也可以看到明代印人如何将中国古代传统艺术理论引入印论之中,使这门崭新的印章理论迅速的丰硕起来。其时文人流派篆刻兴盛,但是篆刻艺术依然是附庸在书法绘画艺术身边的,虽然其时印谱已经盛行,并深受追捧喜爱,但是作为书画作品的一部分的印章艺术还是主体,那么与诗、文、书、画的通感便更为重要。《印说》主张印章创作思维应与诗、文、书、画一样的形象思维,强调灵感。在《印说》中《兴到》一章之中有着如下的描述:

有佳兴,然后有佳篆,然后有佳刻。佳于致者,有字中之情,佳于情者有字外之致。势斜反直,体疏反密,动吾天机,而莫知所以然。昔王洽之泼墨画,先以墨沈泼图障上,缘其形象山石林泉,云霞卷舒,倏然造化。其于兴可知,夫篆印亦若是

这里的观点与我们传统文化和传统艺术是相通的。特别是其所谓“天机”,用我们今天的话就是艺术的一些内在规律,与诗、文、书、画等艺术都是紧密相连,有共通之处的。

笔阵图曰:纸者阵也,笔者刀梢也,墨者鍪甲也,水砚者城池也,心意者将副也,结构者谋略也,飏笔之次,吉凶之兆也,出入者号令也,屈折者杀戮也。此亦可通于作印法也。下笔如下营,审字如审敌,对篆如对垒,临刻如临阵,以意为将,以手指为卒,以坐落为形胜,以识藻为粮饷,以意义为甲胄,以毫管为弓矢,以刀挫为剑戟,以布筭为指挥,以配合为变动,以风骨为坚守,以锋芒为攻伐,以得意为奏凯,以知音为赏功。

这是《印说》中《大纲》一章的一段话。这里将复杂的治印过程,始终贯串于一根主线之上,故而他称之为“大纲”。而这纲是什么呢,周应愿表达为“意”,而这便是创作的核心,“以意为将”的主导。用兵法来解说治印,一是见周应愿学识之博,比喻之精妙,二是可见文化和艺术的通感。

在叙说章法的时候,《印说》称章法为“如元气周流一身者”,字法谓之“如众体咸根一心者”,点画谓之“如耳、目、口、鼻各司一职”。

关于与诗、文、书、画与印的通感,在《印说》中还有很多类似精妙的讲解,但是也有一些通俗的讲解,为大家所熟悉的是九不刻。

琴有五不弹,印有九不刻。篆不配不刻,器不利不刻,兴不到不刻,力不余不刻,与俗子不刻,不是识者不刻,强之不刻,求之不专不刻,取义之不佳不刻。非窗明几净不刻,有不刻而后刻之无不精也。有不弹而后弹之无不谐也。文也,诗也,书也,画也,与印一也。

虽然较为通俗,大家一见便知其意思,但是从中可以看到古时文人对于治印的谨慎与重视。如今印人似乎较难做到了,单说取义之不佳不刻,便很多人做不到。

与各种传统文化艺术的通感似的解说,使得《印说》更为大家所接受,所以在其时深受追捧,又因为加入了很多作者本身治印实践中的刀法论总结,使得后世对《印说》的评价更加高一些。对于一个喜欢篆刻的人,你可能不知道《印说》,也可能对周应愿不是很熟悉,但是其“篆之三害、刀之六害”,“九不刻”等都会有所耳闻。如果你都不知道,那么只能说可能你不是很喜欢篆刻吧。

《印说》中另一大贡献是首开了印品之先例,其标准与灵感来源于诗、文、书、画评品说,分逸、神、妙、能四品。品评说,可视为古代批评书画作品的一种主要法式,品评说早在南朝就出现了,分上中下三级九等。而神、妙、能的品评方法乃由唐代张怀瓘在此基础上创立的。对于艺术的品评,历来是争议最大的,因为其中有各人喜好,各个时期的潮流方向等不同因素。《印说》第一次将这种传统的批评品鉴手段引入了印论,并通过“印品说”确定了符合印章艺术规律的审美标准。

关于周应愿的印论我们只是简单的介绍了一下,最后我们用其中的印品说的提要来结束:

文有法,印亦有法;画有品,印亦有品,得其法,斯得其品。法由我出,不由法出,信手拈来,头头是道,如飞天仙人,偶游下界者,逸品也。体备诸法,错综变化,莫可端倪,如生龙活虎,捉摸不定者,神品也。非法不行,奇正迭运,斐然成文,如万花春谷,灿烂夺目者,妙品也。去短集长,力追古法,自足专家,如范金琢玉,各成良器者,能品也。

最后我们附上其时几位名家的作品:

明·文彭:七十二峰深处

明·何震:云中白鹤

明·吴良止:采真堂印

明·魏植:悔庵

明·苏宣:深的酒仙三味

明·汪关:子孙非我有委蜕而已矣

明·汪关 :善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篆刻13刀法
如皋印派之祖——许容
篆法章法与刀法篆刻讲堂十五
学篆刻的过程中需要如何读印?
视频教学篆刻:方寸艺术、 大千世界
书画素材|篆刻篇之中国印章艺术的发展与篆刻刀法章法篆法讲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