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浙派印论篆刻审美的多元取向篆刻讲堂一百一十

篆刻艺术是印章从实用工具进化而来,其中的艺术审美取向是其成为艺术门类的关键。自从元代赵孟頫、吾丘衍确立汉印审美主流以来,汉印的什么内涵通过无数印人的努力,得到不断的深化。浙派的印人尤其是丁敬本人也对汉印美作了进一步的发掘,他的印章应该说主要亦是属于汉印的格局。这一点不仅仅是因为汉印本身所具有的丰富内涵所决定,而且是到了浙派的时代,汉印早已成为了篆刻艺术最重要的基础。

然而从这一基础出发,许多印人不满足于仅仅停留于这单一的格局范围之内,所以早在明代流派篆刻开始盛行之时,便有很多印人试图从古玺、元印上创新。丁敬之前的朱简、汪关、程邃、林皋等篆刻家都做了很多努力,但是在审美观念上却始终没有大的突破,或者说未能真正的突破。这也就是明代的革新派篆刻家朱简曾经说道的:“印昉于商、周、秦,盛于汉,滥于六朝,而沦于唐宋”。对唐宋印是持有批评的态度的。到了丁敬的时代,这种观念显然不能适应创作的革新与发展。丁敬青年时代就立志于篆刻艺术的创新,我们可以从其留于边款的印论诗看到。

丁敬曾在一方“金农”印的印款云:

古人篆刻思离群,舒卷浑同岭上云。看到六朝、唐、宋妙,何曾墨守汉家文。此予三十年前论印诗也。乾隆七年二月吾友寿门出石索刻小印,钝丁仿六朝印。

这首论印诗也是丁敬篆刻艺术的追求所在,即“思离群”来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也正是出于“思离群”的志向,丁敬开始注意被朱简等先辈篆刻家视为糟粕的六朝、唐、宋印,并大胆的提出了“看到六朝唐宋妙”的崭新观点。并希望通过对六朝、唐、宋印中有价值的审美意象的发现,突破墨守汉印的一元审美观。在丁敬一生的创作实践中,以及其弟子和浙派诸位名家的创作实践中,我们看到了这种以汉印为基础而扩展出去的多元审美取向。之前我们在介绍丁敬最主要的几种篆刻形式,大家也可以看到其中主流还是仿汉印风格,但是其他的风格也各有独到之处,浙派的篆刻也大幅度的丰富了篆刻的艺术风格。

“金农”印是仿六朝的作品。丁敬还仿宋人印,如“胡姓翰墨”印,印款云:

余昔藏米元章真迹六十字,后用朱文“米姓翰墨”印,盖公自刻者,今仿佛之。钝丁。

米芾(1051年—1107年),初名黻,后改芾,字元章,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相传米芾是自书自刻印章的,但是其时印章多为铸印或者玉印,其自书应是事实,自刻有待考证。看看米芾的一些“自治”印章。

从米芾的印章我们可以看到宋代的印章是风格比较多样的,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审美标准,篆法亦是较为随意,而不做考究的。

丁敬亦是从中不仅注意以宋人的审美趣味刻印,而且,后来还敢于将商、周文字有目的的配入印中。如果说宋印中将此种文字取用,是一种不协调的配合,那么丁敬则进行了有目的性的探索,宋人的“盲目”、“随性”进化到“清醒”。丁敬的各种艺术创作是有目的的整理和创新,不仅仅是六朝、宋印,甚至还在被人们认为“明人习气”的明代印作中猎取趣味,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堪为大师风度。

如今我们在谈及或者探讨篆刻的继承和创新中,亦该如此。但是前提是有明确的审美基础,即汉印,亦要有明确的文化基础,即汉字。

在丁敬的影响下,其弟子和浙派的印人,对汉印以外的古代印章更倾注了热情。黄易便是其中突出的例子。他在“乔木世臣”印款中写道:

宋、元好作连边朱文,丁丈敬身亦喜为之。乾隆戊戌正月,黄易仿其意。

又在“梧桐乡人”印款中写道:

宋、元印喜作朱文,赵集贤诸章无一不规模李少温,作篆亦瘦劲,正不必尽用秦人刻符摹印法也。此仿“松雪斋”长印式。

赵孟頫(1254年10月20日-1322年7月30日 ),字子昂,汉族,号松雪道人 ,又号水晶宫道人、鸥波,中年曾署孟俯。浙江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南宋末至元初著名书法家、画家、诗人,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秦王赵德芳嫡派子孙。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赵孟頫被行台侍御史程钜夫举荐,赶赴北京,受元世祖、武宗、仁宗、英宗四朝礼敬。历任集贤直学士、济南路总管府事、江浙等处儒学提举、翰林侍读学士等职,累官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

这里的赵集贤指赵孟頫,古时常用所任官职写于姓后,我们都知道的书圣王羲之,亦称作王右军,盖因为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次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之故。

我们来看看赵孟頫自用的一些印章:

我们在黄易的两段印款中的印论可以看到“连边”、“作篆宜瘦劲”,即是对印章章法与篆法的不同审美认识,也反映了浙派印人对宋元印章艺术语言的认识已经不是停留在抽象的概念之上,而是通过技法的剖析,有了更深入的体悟。我们也可以从上方的几方赵孟頫的印章中看到“连边”、“作篆宜瘦劲”。黄易对唐印亦是有了步步深入的发掘,他在“大司马总宪河东河道总督章”印款中写道:

汉官印悉刻白文,魏晋以后渐渐用朱文。唐虞永兴书成《夫子庙堂碑》,进墨本,太宗赐以晋右将军王羲之之黄银印,亦朱文也,古帖中往往见之。此师印其意。黄易谨篆。

古帖上的唐印,不用说经过木刻、石刻已经失去了神情,但黄易却天才的在这方多字印的创作中,着意捕捉其中的意趣,这对于当时的其余印人实在是有些类似异想的难能可贵的新意。这种异想天开的新意的探索,反映了浙派印人在篆刻审美上多元取向的艰苦足迹。这其中的很多尝试虽然亦有不甚成功的例子,但仍是很大的进步。丁敬及其弟子和浙派的印人对唐、宋、元印的开拓,反映了当时印坛企图拓宽创作领域的思潮,也为将篆刻审美推向多元化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都说一字千金,但他的字却值十万
都说一字千金,但他的字却值十万!
印章-中国篆刻(图文经典) - 牧羊人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名印欣赏:明清流派篆刻
明清各家闲章原印精品
汉字和篆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