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以《郙阁颂〉为例,创作能力要提高,该如何在临帖上下功夫?

作者:郭名高


如前所述,《郙阁颂》并不适合初学者藉此入门。那么,对初学者要强调的训练方式、方法就不能生拉硬套于此。


从材质、工具上来讲,临习此碑所用纸张以半生熟为宜,笔以兼毫或长锋羊毫为上。初临时行笔当慢,若遇生纸很容易见墨不见笔,多生肥浊、绵软之弊。

《郙阁颂》线条粗重,若按锋不足则有失厚重,按后不能提则易僵死。初始以兼毫抚古,颖毫弹性适宜,容易得心应手。若要线条有弹性,贵在能松弛下来。这样,使用长锋羊毫益处极多。因其锋长蓄墨多,提笔下按常力不从心,且线条容易绵软乏力。要克服此弊,需要把握好提按的分寸。笔能提得起,线条才会灵动且富有弹性。

林散之作品


软笔可作硬梆字,“唯笔软则奇怪生焉”,林散之的草书即是如此。当然,要塑造个人风格,工具上可以多探索。唯其难,才可能独领风骚。


经过一段时间的临习,对《郙阁颂》的结体、笔法会有相应的积累,以此为基,可从节奏、墨法等方面进行专项训练。这就需要相应的美学储备,比如从行草书中体会线条的节奏感,从帖学大家米芾、王铎等人那里揣摩用墨的方法。当然,近现代还有吴昌硕、于右任和林散之,他们的作品都有许多养分值得我辈去吸收,进而丰富碑刻中已经消失的美学元素。


由实临到意临,由无我到有我,其实是一个眼手合一到思想复苏、参与的过程,也是临帖向创作过渡的一个重要阶段。

《曹全碑》


一碑一法,有其长便见其短。书法的精彩是以特定的形式来呈现的。比如《曹全碑》,用笔圆劲,笔画常分主次;字形纵横、收放多有变化;加之立碑所需之庄重,其章法必然要行列分明,字距大、行距小。《曹全碑》不宜写大,再大味道就变了,气势也跟不上。此弊乃笔法、结体所致。《曹全碑》的章法与笔法、结体是契合的,若以《郙阁颂》的章法为之,字形、笔画还保持伸胳膊展腿的模样,就可能与周边的字相牴牾,和谐度也会差很多。换言之,以《曹全碑》的章法来安排《郙阁颂》中字,朴茂之美也会受到影响。

《郙阁颂》


《郙阁颂》的形制类似今日的中堂。若以其字法、用笔和章法来创作对联,就会面临许多问题。换言之,学习书法仅习一两家碑帖,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傍涉其它。至于哪些碑帖值得去借鉴,也是有讲究的。窃以为,初以笔法相近者为上。可以罗列许多,比如《衡方碑》《好太王碑》《封龙山颂》,还可以考虑《石门颂》《开通褒斜道刻石》以及《曹全碑》。这些摩崖石刻或汉碑皆以圆笔为主,笔法体系是一致的,容易相互协调、融合。

《衡方碑》


应该说,《衡方碑》与《郙阁颂》相似处极多,不妨交替临习以补字法短缺之弊。而《好太王碑》以憨拙见胜,也可从中汲取一些营养。但是,上述三个碑在章法和字形框架上极为接近,补益也是有限的。而《石门颂》的恣肆、豪迈可以在书写节奏、笔画的伸缩性上对前者进行有益的补充。《开通褒斜道刻石》在章法上浑然天成,有穿插揖让之趣,可以借鉴。

《开通褒斜道刻石》


至于《曹全碑》,我们可以借鉴它字法上的跌宕变化和收放自如。有了这样的认识并能熟练掌握其中技巧,字法、用笔就是活的。具备了随意组装、造型的能力,作品的章法才可能浑然天成。


比如创作一副对联,基调可以定在《郙阁颂》上,但不必囿于其规距而束手缚脚。这样,写出来的作品才可能生动、感人。

郭名高隶书作品

当然,笔法是多元的,不唯上述一个体系独大。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讲过:“书法之妙全在用笔,概举其要,尽在方圆。”方圆不尽存在起收和线形之异,还包括线形之下对空间的分割。正因如此,我们可以在适当的时候从《张迁碑》《峄山碑》甚至颜真卿的楷书中吸收一些东西为我所用。


临碑无禁忌,贵在有思想。书法能否形成个人面目,关键在于自己延伸的触角和思维方式。

声明:此文乃作者有关《郙阁颂》系列研究之三,原创首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汉隶的刚柔之势
书法研究丨从“象”“意”“法”三个要素分析来临习碑刻
周俊杰大字,是豪迈老辣?还是粗糙躁气?
散之先生谈草书
滕西奇著《两汉名碑注译》摘要
什么是书法的精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