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说文解字》第369课:“只”字的繁体,你很可能写错了
接着我们的《说文解字》课程,本课讲五个汉字,分别是“干”部的两个生僻字和“(仌上口下)”部的两个生僻字以及“只”部的部首汉字“只”,因为我们课程中的文字字序,是依照《说文解字》字序安排的,所以,标题中问题的答案,在本文最后,若只关心标题中问题的答案,可以直接拉到文末阅读。五个字的详情如下:
1、(羊字少一横)(GBK字库无此字,只能描述楷书字形)。读rěn。《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㨖也。从干。入一为干,入二为(羊字少一横)。讀若能。言稍甚也。”许慎认为它是会意字。本义是刺。㨖读作zhì,即“刺”。“能”应当是“餁(rèn,即饪)”的误写,徐锴的《说文系传》直接写作“读若餁”。解释这个字,许慎的解释与“干”字的解释是相关,即:入、一会意成干,由入、二会意构成(羊字少一横)字。“入二”比“入一”稍深入一些。徐灏《段注笺》认为:“入二无义。此在干部,当从干从一,一为指事。干以入之,故言甚。”就是“干”进入“一”比较深,所以理解为“刺”,结合“干”是武器的说法,我们认为徐灏的说法有道理。

(刺)
好在这个字在古汉语和现代汉语均不常用,是标准的生僻字,不必纠结它的造字之法。它的小篆写法如图:

(羊字少一横)的小篆写法
2、屰。读音有三个:
(一)nì。这是中华书局注音版《说文解字》标注的读音,给的解释是“屰,不顺也。从干,下屮,屰之也。”会意字。本义是不顺。来看字形发展:

(屰字的字形发展)
甲骨文、金文的“屰”字,都写成倒立的“大”,大是正面人体,倒置过来表示顺逆的“逆”,“屰”是“逆”的初文。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后人多用逆,逆行而屰废矣。”《说文》另有逆字,义为“迎”。不顺的意义,还是写作屰。
(二)pò。读音出自《集韵》。同“霸”,义为月始生,就是新月。月始生是《说文》“霸”字的本义。《集韵·陌韵》:“霸,月始生,古作屰。”

(月始生)
(三)jǐ。这个读音出自《字汇》。同“戟”,《字汇·屰部》:“屰,古戟字。有枝兵也。与干字同体,双枝为屰,单枝为戈。”两个分枝的是屰,一个分枝的是戈。

(屰)
屰的小篆写法如图:

(屰的小篆写法)
3、(仌上口下)(GBK字库无此字,只能描述楷体字形)。读jué。(仌上口下)是《说文解字》540部部首汉字之一。(仌上口下)部现代汉语部首检字法已经取消,因为与“谷”字字形相似,(仌上口下)字现代汉语检字在“谷”部。
《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口上阿也。从口,上象其理。(唂卩)或如此。臄,或从肉从豦。”章炳麟《文始》:“《说文》:“‘口上阿也。从口,上象其理。’此合体象形也。”即(仌上口下)是合体象形字。这跟许慎的说法一致。所谓的口上阿也,就是现在所说的“上颚”,依《说文》之说,上面的“仌”是上颚的纹理,又加上它处在口中,所以,这个字的本义是口内上腭曲处。

(河马的上颚)
但《字源》李守奎先生考察字形后认为(仌上口下)是“去”的分化字。如图:

(仌上口下)的字形发展
去字的甲骨文,战国文字都写作(上大下口),从“大口”会意,表示大张着嘴的意思,是“呿”的本字。而大字在战国文字中多写作“仌”,所以,(仌上口下)是去的异体字。(具体可见《字源》161页)。
李先生认为《说文》不了解“去”字本从“大”,以为(仌上口下)是“口上阿”,与字形不合,文献也没有记载。《说文》所载的“(唂卩)”和“臄”才真正与上颚有关。
我们也不必纠结这个字的造字之法,因为它实在是个生僻字。我们只需要区别它与“谷”字的字形就好 。
在本义之外,(仌上口下)还有一个用法,同“噱”。大笑。《广雅·释诂一》:“(仌上口下),笑也。”王念孙《广雅疏证》:“(仌上口下)字本作噱。《说文》:‘噱,大笑也。’”
(仌上口下)的小篆写法如图:

(仌上口下)的小篆写法
4、㐁。读tiàn。《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㐁,舌貌。从(仌上口下)省。象形。古文㐁,读若三年導服之導。一曰竹上皮。读若沾。一曰读若誓。弼字从此。”象形字,本义是舔。《六书正伪·㮇韵》:“㐁,以舌钩取也。”

(舔)
这里的“三年导服”,指死者死去二十七个月后,丧家除去丧服。《段注》:“导服者,导凶之吉也。”即由悼念死者之凶服引导过渡到吉服。《段注》有:“三年导服之导,古语盖读如澹,故今文变为禫(读dàn,古代除去丧服的祭礼)字,是其音不与凡导同也。”禫之为言淡淡然也,言思念死者之情如此。
一曰竹上皮。指竹子上的青皮。《段注》称:“此别一义,竹上青皮。”
唐兰的《古文字学导论》:“字象簟形,即㐁字。”认为㐁又指席子。
㐁是生僻字,了解即可,不需深究。它的小篆写法如图:

(㐁的小篆写法)
5、只。读音有两个:
(一)zhǐ。这是中华书局注音版《说文解字》标注的读音。给的解释是:“只,语已词也。从口,象气下引之形。”章炳麟《文始》:“此合体指事也。”
只是指事字。本义是语气词。用作语气词时有三个用法
其一、用于句末,表示终结或感叹。比如:《诗·鄘风·柏舟》:“母也天只!不谅人只!”叫声天啊叫声娘,为何对我不体谅!只,表感叹语气。又比如《楚辞·大招》:“青春受谢,白日昭只。”春天回来大地皆绿,艳阳高照!用法相同。
其二、用于句末,表示限止。相当于“耳”。比如《左传·襄公二十七年》:“诸侯归晋之德只,非归其尸盟也。”王引之释词:“只,犹耳也。”诸侯归服晋国的德行,不是归服它主持结盟。
其三、用于句中。无实义。比如《诗·周南·樛木》:“乐只君子,福履绥之。”君子结婚真快乐,上天降福赐给他。
注意,这是只字本义的用法,也是它最早的用法。
本义之外,只字还有其他用法,比如:
1、用作指示代词。相当于“这”。徐灏《说文解字注笺·只部》:“今俗用这字,亦只之转声。这,犹是也。”比如朱熹《送胡藉溪》:“浮云一任闲舒卷,万古青山只么青。”只么青,就是这么青。《儒林外史》第一回:“只位王相公(即王冕),可就是会画没骨花的么?”用法相同。

(《儒林外史》书影)
2、同“咫”。元代袁易《杭州道中书怀四首》之二:“往来迷只尺,收敛忽斯须。”这实际是通假用法。
3、“只”字还是姓氏。杨慎《希姓录·纸韵》有:“只,内丘有举人只好仁。”
4、助词。位于动词之后,相当于“着”。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卷一:“只,语助辞,犹着也。”元杨显之《潇湘雨》第二折:“这幞头(古代男子束发用的头巾)啊,除下来与你戴只。这罗襴(古代丝制公服)啊,脱下来与你穿只。”
以上只的几种用法,只的繁体还是“只”。
5、用作副词。有两种用法:
其一、仅。《广韵·支韵》:“只,专辞。”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只部》:“宋人诗,用只为衹字,但也。今人仍之。”比如王安石《泊船瓜州》:“京口瓜州一水间,鐘山只隔数重山”这里的只,其实就是“衹”。又比如方志敏《诗一首》:“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绝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其二、就。比如贾岛《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马致远《汉宫秋》第一折:“(旦云)妾身早知陛下驾临,只合远接,接驾不早,妾该万死。”
以上这两种副词用法,只的繁体写作“衹”。
(二)zhī。只读这个读音时,只有一个用法,用作量词,即“隻”的简化字。比如:一只猫,一只鞋。

(一只猫)
这个用法下,只的繁体写作“隻”。
关于只字的繁体写法,总结一下:只字的繁体写法有三种:(1)用作助词、指示代词和姓氏时,繁体简体相同,都写作“只”;(2)用作副词时,写作“衹”;(3)用作量词时,写作“隻”。举例说一下:“只”读zhī音,表示“只身”、“只言片语”和当量词用时,繁体是“隻”;读zhǐ音,当副词用,用来限定范围,表示除此之外没有别的,相当于“仅仅”时,繁体是“衹”。早期的只字本义的用法,繁体用“只”。
只的小篆写法如图:

(只的小篆写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问一声海鸥(MTV视频音画)经典老歌配海鸥美女画面
美丽的神话(视频音画)电影[神话]主题曲·纯音乐陶笛版(清斋茶舍)
《人间天堂》视频音画(班德瑞名曲 Heaven On Earth人间天堂。柔美恬静,悦人身心)天龙音画
顶级车载音乐《风和雨系列6》梦幻纯音电子琴,奥迪RS7·夜间行车(天龙音画)
《弥渡山歌》视频音画。山丹丹民族组合 演绎的云南民歌,嗓音清亮悠长,节奏民歌时尚化!
又见桃花开(MTV视频音画)爱朵女孩抒情歌曲!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