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随性的文字

  小时候,听爷爷说过一个故事。有个教书先生,一生中教出好几个状元郎,考中举人的学生不计其数,可谓桃李满天下。在古代有个惯例,考中科举,要感谢自己的恩师。

  其中一位状元郎在感谢先生的时候,问先生:“先生啊,你教了这么多有成就的学生,为什么自己不去参加科举考试呢?”

  这位先生回答学生:“实不相瞒,年轻的时候我也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可是每次都不能考中。考来考去,始终只是个秀才,后来年龄大了,索性不再妄想中举,安心在这里教书了。”

  学生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满腹经纶的先生就是通过不了考试。这名学生到朝廷之后,皇帝表扬他的才华好。学生谦虚地说道,我的才华其实远不及我的老师好。学生真诚地盛赞自己的先生,说先生不知道为什么没有通过科举考试,是埋没了人才。皇帝见状元郎极力推荐自己的先生,于是派考官去先生家里当面测试。

  当考官出了一些问题给先生,平时能说会道的先生突然之间瞠目结舌、语无论次起来。考官摇摇头,接着给先生出了几个上联,让先生对下联。对对联是古代读书人最基础的基本功了,可是先生连几个对联也对不上来。考官只好惺惺地回朝廷向皇帝报告去了。

  学生大急,问先生:“先生啊,考官出的这几道题,不就是你平时对我们讲解的题目吗?平时你给我们这些学生讲解的多么精彩呀,为什么不回答考官呢?”

  先生说,这些题目其实自己都会,并且对着学生口若悬河,说出精彩而近乎完美的答案。

  学生问,为什么不告诉考官呢?

  先生说,当面对考官时,自己什么也想不起来,什么也说不出来了。

  爷爷说这个故事时,我大约七八岁年龄,当时考官的那些文诌诌的题目我没有记下来。当然,爷爷在故事结束时,在大家的笑声中给出的结论、评论话我也没有听到,当时我完全沉浸在对先生的惋惜之中。

  Q哥闲话 公众号坚持了三年有余,虽然获得了家人、亲朋好友、昔日同窗们的表扬与鼓励,但阅读量始终只有几十个。大约只有身边人在看我的文字。虽然读的人少之又少,但我仍是非常开心与满足了,并没有去追求“大量的阅读量”。

  近来,因工作需要,领导对我百般鼓励,希望我能在文字宣传上有所收获。我满怀信心地写了一篇文章,编辑们很客气,客气到我几乎认为是真诚地夸奖了我的文章,只是因为文章格式不对,而未被采用。虽然没有采用,可是我怀着虽败犹荣地心情,经过很长时间的酝酿,又写了一篇自认为“非常达标”的文章投稿。可是第二篇稿子仿佛石沉大海,朋友请省某专业编辑给予指导,对方只说了一句:文章结构不对,需要调整。

  “文章结构需要调整”?说实话,我还从来没有收到过这样的评价。我想一篇文章一千个字,打散了重新排结构,不就是等于重新写一篇了吗?我前面写的一千字,与新华字典上随意找来一千个字有什么区别?面对这样的评价,我一时间茫然不知所措起来,几十年来的自信碎了一地。

  我一直以来,追求着文字承载的内在,告诉自己文字就是写思想、写正义,而忘记对自己要求文章结构了。

  当随手翻阅自己以前的文字,我的文字属散文?杂文?记叙文?属什么文体,我自己也不清楚了。一如此篇文章,无非记录着自己的所思所想、所遇所感,压根儿没想过要写成什么文体。

  此时,才感觉到对我第一篇文章做出评价的编辑们是多么地善良与宽广。

  一丝淡淡地哀伤从心底泛起。

  不禁忽然想起儿时听到的那则先生的故事。

  或许,我的文字终究还没有达到能变成铅字的水平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八股文的“八卦” | 八股如何让你脑洞大开
[转载]六爻考试占总结
民国考题:项羽和拿破仑谁更强?一考生不知道后者,写下百年奇文
唐朝一首绝妙的应试诗,通篇写得很唯美,但是考官却并没有录取
古代“高考”有多难?明朝考生也要狂刷题
蒲松龄屡考屡败之谜,参加科举考试44年,为何连个举人没考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