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觉知:自负与自卑的都精神残疾

理论有什么用?

看懂别人看清自己

回忆过去的成长经历,我发现我总是在自负与自卑之间徘徊。好时自负,差时自卑,很难保持自信。现在回想起来,还是事做少了,心中少了那份笃定。

这是我在完成《自我成长闭环:从发现细节开始…》之后的领悟。

当我明白自信是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时,我就理解了何为自卑何为自负。

自卑是自己能做的认为自己不能做

自负是自己不能做的认为自己能做

而自卑与自负正是对自己认知的偏差。

这种认知偏差,其实是实际情况和认知情况之间存在的差距。

而我们的认知只能无限接近实际情况。因此,这种差距在所难免。只是我们是否意识得到,意识到了,我们又该如何去保持客观理性,如何去通过提升认知来纠正错误,缩小差距…

进一步而言,我们对自己的认知来自于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外界评价反馈;

二是自己行动反馈。

外界评价反馈,这个概念相对宽泛一些,属于二手信息。外界评价反馈,既可能是直接针对我的,也可能是间接针对我的。前者是外界对我的评价反馈,后者是外界对我认同事物(观点)的评价反馈。

自己行动反馈,是自己在行动中对自己已有认知的验证和确认。也就说,去做了才知道自己的想法对不对。这是认知和感受的直接来源。

然而,两种反馈都难免存在的偏颇和错误。而这种偏颇和错误又是导致自我认知偏差的根本原因。而自我认知偏差,则会产生自卑和自负。

要改变这一局面,就得重新认识外界评价反馈与自己行动反馈的优缺点,从而善用其优缺点。

外界评价反馈的优缺点:

优点:快速,便捷,成本低,行动风险小。

缺点:抽象、概念化,缺乏体感,没缺少感知。

自己行动反馈的优缺点:

优点:直观反映、直接感受、具体收获

缺点:慢、耗时、会有实际损失。

从优缺点可以看出,两种评价反馈呈现一种相互补充,相互印证,相互纠正的关系。而这种关系构成了一种结构。

因此,若我们想提升自我认知的准确性,那我们就得从这两个方面的下功夫。

这让我想起两句老话和一个故事:

第一句是“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另一句话是“想知道梅子的滋味,还得亲口尝尝。”那个故事是:小马过河。

这背后的道理只有一个,那就是既要听别人说的,也不要听别人说的。无论别人怎么说,最终还是得自己去做。做了才知道别人说的对不对。

而这正是师父所说做什么研究什么。不研究瞎做是盲目,只研究不做是妄想。

写着写着。我突然明白了现在教育存在的一个问题,那就是让知识与行动脱节。

知识与行动脱节的教育,让我们误以为掌握知识就是目的,误以为通过外界的评价就能认识自己认识世界。

然而,现实情况却是,由于在认知结构上缺少了行动这个环节,那么无论从别人那里收获多少反馈,无论这些反馈多么正确多么准确,实际上这个人在认知的结构上都是不完整的。就像一个人只有一只耳朵,只有一只脚,一只手…这是一种残疾。

而这种认识结构上的残缺,正是另一种残疾,精神残疾。而我之前的自负与自卑等问题,其实就是这种精神残疾。

由此可见,行动对一个人的意义。不仅是创造价值,更是治疗精神残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一定要知道的50种认知偏差,终生受益(上)
你一定要知道的50种认知偏差
50种认知偏差
盲人摸象,属于认知偏差中的()。
六祖慧能为什么不去学习识字呢?
成长性思维,固定式思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