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暗契约:从关系入侵边界

霸王条款

不易察觉

昨日在《自我边界的本质》中谈到,自我边界是自己能掌控的自己说了算的区域。

然而,当你仔细对照反思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时,或许你会发现,其实你能够掌控的,说了算的事情非常少。

比如,你在家听父母的,听另一半的,甚至是听孩子的。在单位你听领导的,听同事的,听客户的…

或许只有当你独自一人时,你才能够听自己的。

甚至更极端的情况是,当你独自一人时,别人的那些命令教条等,还会不时会出现在你的脑海里。也就是说,尽管脱离了那些环境,但他们对你的精神影响依然存在。

或许正因如此,我们才会看到很多人不愿社交,只愿待在家里宅着。

其实,上述这些现象所反映的问题只有一个:

那就是一个人不能在关系中做自己,也不能在关系中守住自己的边界。因此,才会选择逃避,选择远离关系。

可是,现实逃无可逃。

因为关系无处不在,而别人总会在各种关系中入侵你?

为什么会这样呢?

这是因为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存在一个暗契约机制。而暗契约会自动签约。如果你没有意识到,你就会被别人带偏。

这是今天我们交流的话题。

01

契约

在说契约前,先说关系。

因为有关系才有契约

什么是关系?

在自我={身体、心理、关系、角色} 模型中,关系是描述自我的一个维度,而角色是关系的具体化。

因此,在自我这个模型中,关系反映的是角色背后的权责利。

换句话说,有关系就有权力、责任和利益。

而这些权责利又决定了你是谁。

比如,马云之所以是马云。是因为他创立了阿里巴巴。而我有个叔也叫马云,但他却只是一个普通的工人。同样是马云,这就是差别。

那这些责权利从何而来?谁规定的?

答案是:契约。

02

明契约和暗契约

什么是契约?

就是双方或多方对彼此关系角色权责利等内容达成的共识。

若我们把白纸黑字签字画押的契约称为明契约的话,那么,那些没有白纸黑字签字画押,但却又存在的契约,就是暗契约。而暗契约有个特征。那就是没有异议则会自动签约自动执行。

比如,你入职一家公司。你与这家公司签订了劳动合同,建立了劳动关系。这是明契约。

比如,你和你爸妈的关系,就是暗契约。

过去我以为只有签了明契约才算是明确了权责利。后来我才明白在人际交往中,几乎都是暗契约。

而暗契约的条款是双方不断在互动中博弈的结果。

比如,你认识了个新朋友。你们会在交往过程中逐渐达成权责利的共识。这是暗契约。而这暗契约的签约与履约则是你们日常交往互动中在逐渐达成的或是逐渐调整的。

如果对方侵害了你的利益,你会离开。反之也是一样。信任是指信任彼此的暗契约。而暗契约常常有约定俗成的规矩、文化道德等作为基础范本。

或许你会疑惑,这与自我边界被入侵有什么关系?

03

关系入侵:不平等的暗契约

其实,自我边界被入侵,所指就是签订了一个不平等的暗契约。简单而言,就是对方不守规矩,不按规则出牌。通俗而言,就是欺负人。

我们常说“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

其实,就是指因为善良而失去自我边界,不能守住自己的利益。

其本质是就是对方在暗契约中,加入不平等的霸王条款。而这也就是我说的从关系入侵边界。

从关系入侵边界的两种情况:

一种是别人主动入侵。

另一种是自己主动放弃。

04

别人主动入侵

什么是别人主动入侵?

也就是别人利用暗契约,通过语言或行为来强制赋予你某个角色来与你构建关系。而你则在关系中,承担了不平等的权责利。

比如,那些骗子骗老人。他们伺候老爷爷比老爷爷的亲儿子还好。所以,老爷爷宁愿被骗钱也要相信骗子。原因正是骗子强制给老爷爷构建了一个儿子与父亲的角色关系。而骗子在行为和语言上,使用的则是先承担责任,然后掌控权利,最后再从老爷子那里骗钱(利益)。而老爷子尽管损失钱,但却获得了亲情的温暖。而这是一种不对等的价值交换。所以,才被称为骗。

在这个过程中,骗子表面上承担了“责任”吃了亏。其实,骗子是通过“吃亏”来争取入侵老爷爷自我边界的权力。

而这背后有两条原理:

第一条是价值交换。尽管是不公平的,但交换是发生的。

第二条是关系中的权力、责任和利益表面上是分开的,实际上是分不开的。

也就是说,出来混迟早都要还。

基于上述认知,再来看什么是自己主动放弃边界,就好理解了。

05

自己主动放弃边界

什么是自己主动放弃边界?

就是自己不承担责任,只想享受权力和利益。然而,却不知上述两个原理的存在,从而得小利而上大当。

比如,在家里让老爸老妈做饭伺候你。你表面上是享受了利益,不用承担责任(做事)。实际上,是自己放弃掌控自己的权力,成了父母的附属品,与父母共生。

而当一个人长期处于被保护的状态下,那么在这种关系中,被保护一方面的潜意识中会产生这样一个信念。

那就是“我不够独立,我不能独立,我不想独立。因为外面的世界很危险。”

然后,为了让自己能够持续享受这种被照顾的利益,从而夸大了外在世界的危险,进一步心生恐惧。渐渐地失去了自我,丧失边界。

而这就像一个国家一致附庸于另一个国家,然而就渐渐丧失了主权。

由此可见。在家庭教育中,保护过度会损坏孩子的边界感。

其实,保护不足同样也会破坏孩子的边界感。

而这种边界感的破坏会影响TA的人格发育。

而人格发育不健全,才是让他无法分辨和抵抗别人入侵而丧失自我的真正原因。

这事儿我们明天接着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公权力与私权利的边界
内部创业先决条件--权责利的明晰与确认
强哥的绿茶
单志艳|家校共育的权责边界
企业内部管理的“契约精神”
制度与责任融合发展的三重境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