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你有没有过因为刷手机而自责(后悔)的经历?之后你是怎么做的?

那天一位学员谈到他陷入一个行为的怪圈。一方面他花了大量的时间去刷手机看短视频,另一方面是在放下手机之后,他又陷入深深地自责之中,后悔自己还有许多事没有做却把时间浪费了。然而,自责与后悔并没有让他停止刷手机。到了第二天,他依然如故。仿佛这是一个无法逃脱的死循环。

01

人性的本质是一种自欺》,这是昨日我谈到的领悟。而这位学员的问题,正是这一自欺的具体表现。

这种自欺可以描述为这样一个行为模式:面对问题——>逃避焦虑——>刷手机——>自责(后悔)。

若把刷手机替换成其它行为,比如暴饮暴食,乱花钱乱买东西等等。其背后的心理动机都是一样的。

即他有一件(或多件)不愿意去面对,甚至他认为无法去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他,让他产生焦虑。焦虑不安的压力消耗了他的精神能量,让他无法专注做事,无法深度思考。

当然,导致无法深度思考的原因,除了精神能量不足之外,还有知识经验不足,有无思考习惯等。但精神能量不足是主因。

因为焦虑不安让他感到不舒服,所以他就想用刷手机看短视频的方式来获得短暂满足(愉悦感)。然而,这样的短暂满足(愉悦感)转瞬即逝,不能积累。而这种方式也在消磨他的意志,消耗他从其他地方获得的精神能量。由此所造成的后果就是,不仅过去的问题他无法面对无法解决,并且他现在又会因为愉悦感太容易获得而对焦虑、挫折和困难的承受力越来越低。

换句话说,逃避越来越多,依赖短暂满足就越多。依赖短暂满足越来越多。逃避也就越多。渐渐地人就会变得麻木。

02

由此看来,事后的自责与后悔并不是坏事,至少说明他的心灵还没有麻木。没有麻木的心灵,是敏感的。这种敏感会让他感受到痛苦,也能让他感受到喜悦。而最重要的是这种敏感能够促进他去觉察与反思。只是有时候,由于能量太低(认识太浅)他并不知道这种敏感的价值所在。

他不知道痛苦本身是一种提醒。提醒他去关注自己的行为所带来的危害。而这种提醒,正是发现自欺的起点。即我昨日谈到的:事后反思。

03

事后反思什么?

反思这个行为模式,面对问题——>逃避焦虑——>刷手机——>自责(后悔),的每一个环节是否还有更好的选择?

比如,反思为什么会自责后悔?

事情已经发生了,自责后悔能够解决问题吗?自责后悔为什么不能解决问题?我这样的自责后悔是一种自我安慰自我麻痹,还是真正想要去改变?若真正想要改变,需要什么环境和条件,我能够做什么?我为什么做不到?是因为我不想动脑吗,还是因为什么别的原因……

问题可以无限问下去,直到自己无法回答,直到自己找到更好的答案。

反思完“自责与后悔”这个环节中隐藏的动机之后,接着再用相同的方式,反问自己为什么刷手机?除了刷手机还有什么选择?就算只有刷手机这一个选项,那也可以思考选择看什么样的内容,看多久,看了之后有没有什么别的收获。除了情绪价值之外,还有没有什么实用价值?等等

接下来再反思为什么要逃避?为什么会产生焦虑?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自己无法解决这些问题,若不去处理会产生什么后果……

04

拆穿自欺的反思就是这样,层层递进不断深入。能想到哪一层就想到哪一层。每破解一层,就会让自己清醒一分。

毕竟,世间一切皆有规律可寻。而像我们这样的普通人所面对的烦恼与问题,那不过也只是普通问题。虽然看似不同,实则只是变换了个样式出现而已。烦恼的众人面对众人的烦恼。其实,我们都一样,只是有些人清醒,有些人糊涂。

最后我想说哪怕事后反思你想不清楚也没有关系,至少你还有一件事可以做。那就是不要为打翻牛奶而哭泣。事情发生了就接受。接受现在真实的自己。

因为最终我们会发现,有一件事我们避不可避,那就是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愿赌服输。

人性的本质是一种自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问题行为背后是什么原因?看这本书可以改善
《总体幸福感量表》及使用说明
一个解决失眠窍门(需深思与实践)
失眠的本质是什么?
转载 孩子为什么放不下手机?如何从心理视角进行手机管理
直播预告:在坏习惯养成前,父母如何陪伴孩子度过“网瘾”危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