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临终关怀培训实录 | 走好生命最后一程

非常有幸在74日至76日作为项目志愿者,从龙岩赶来福州参加了福建省恒申慈善基金会资助、福州市美善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主办的“美善安宁疗护(临终关怀)团队培训”。素梅姐邀请到了来自花莲、有15年临终关怀经验的赵美玉老师,给我们带来了志愿者的培训。

本着学习就一定要分享的态度,希望这篇文章能够给大家一点点启发,特别是没有机会来到现场或者错过了一部分内容的朋友。也希望这篇文章能够稍稍做到一点宣传临终关怀的作用。

文中的截图均来自于赵美玉老师提供的课件,如需使用请标注课程名称及时间!

这次临终关怀的培训,有三大部分:一,赵美玉老师带着学生前往医院实地探访并进行了督导;二,给报名的学生做个别督导;三,在会议室对志愿者做集中培训。因为我没有报名参加督导,我这里分享的是集中培训的部分。


赵美玉老师给我们带到的培训主要有四个主题:志工的自我照顾、台湾安宁疗护、灵性关顾和病房探访。我把几个主题穿插到各个关键词中给大家做个分享。

临终关怀

很多人对临终关怀非常陌生。

临终关怀又被称作安宁疗护,是一种积极而全面的治疗

它不是撤除必要的维生措施,只是免除不必要的医疗介入。它会把病人的疼痛处理得非常好,即便是严重的疼痛也会削减到两三成。

对于癌病末期的病人,我们还会在他们濒死的时候采取急救。

但这样的急救其实是不人道的:他们的病已经到了这个程度,脏器通通已经衰竭,一次急救可能要压断他们的肋骨,接着又挂水挂到他们浮肿,可他们马上要面临再一次急救。

临床上总能看到这样在短期内反复急救,只是在强行延长生命中延长痛苦的情况。这是比较极端的情况。

更常见的是,我们在患者几乎没有治愈可能的时候还继续进行积极治疗。在生命的最后,让他们继续接受副作用极大的治疗手段。这样的过度医疗给病人带来痛苦不说,还让家庭、社会都因为医疗支出而负担极大。

当好转的可能几近为零的时候,治疗应当从康复治疗转为缓和治疗,以病人最好的体验为核心,控制他们的疼痛,并给他们更多心灵或说灵性层面的关顾

在英国有非常多专门的临终关怀医院,而台湾则是在大多数医院都有设置了安宁病房,几年来又开始普及安宁居家服务。不论在英国、台湾还是其他地区,临终关怀都是一个由不同专业人士合作的团队作业,里边包括有:医师、护理师、社工师、心理师、关怀师、志工(志愿者)、营养师、药师等。老师给我们着重分享的是在志愿者层面及社工层面能够提供的服务。

其中,探访是临终关怀服务的日常工作,它能够帮助我们了解病人及其家属的需要,同时也能在这个过程中给到他们支持根据探访的情况,再可以用非常多元的方法去进行服务

在第二天培训结束的提问环节,有人问说探访的时长问题。老师表示其实每次个案大概十分钟至十五分钟。当然,如果遇到病人谈兴大发或是家属哭泣之类的情况,可以适度延长探访的时间。

“病房探访训练”的部分,老师先分享了注意事项

并且介绍了探访技巧


老师又特别介绍并让我们体验了许多艺术的手法,因为艺术是非语言的,它更容易触动到人,也很容易让不论是患者、家属还是志愿者都能够参与进来。

猜拳歌、我是指挥家、五线谱这三个音乐游戏,绘画治疗、园艺治疗等等都是能够适应病人不同身体情况的方法。

像是第三天早上我们体验了绘画的活动:每人都发到一张白纸并写上了自己的名字,老师先指示我们在纸上画出我们喜欢的东西。没有等到我们画完,便给出指令,让我们要把这幅画交给右手边的人继续创作。经过几轮的传递,我们再拿回我们自己的画作,用剩下的两分钟给自己的画做最后的修正。

老师说这就好像我们的人生,我们可能有自己的愿景,可是我们没法避免受到他人/环境的影响。在我们能够把握的部分,我们应该怎么去看待自己的人生,是努力把不符合预期的部分抹掉还是说尝试着去接纳呢?

我这幅本来是倒过来的,画了绿芽还有一只眼睛。之后被垂直翻转画成了一个人。虽然乱糟糟的,但还是让人很喜欢。可能是感受到了同组其它伙伴的爱意。

除此之外,临终关怀还会有许多的节期活动、病房活动:

我觉得这些活动一大共同点就是让病人感到自己是被许多人关心、关爱的

自我照顾

自我照顾在这次培训中被老师放在了最重要的位置。不但放到培训的最开始,在培训最后还分享我们许多养生的技巧,告诉我们要先照顾好自己。

简单归纳一下,自我照顾有几个重要性:

第一,照顾好自己,能更持续地服务、能有更多的服务热忱。临终关怀是一个容易让人有无力感的工作,同时也很容易牵动到我们原生家庭、生命经历的部分。

第二,关怀的工作是“心与心”的服务,病人对别人的情绪往往非常敏感,我们不好的状态会带到病人身上。同样的,我们良好的状态也能够带给病人。

赵美玉老师告诉我们,病人的生命也可以帮助我们整理自己的生命,这是他们给我留下的礼物。在读他们生命之书的过程中,我们要放下自己,如此我们可以在病房里发现自己、调整自己。

当然,我们不是为了治愈自己才进到病房里,倘若我们还没有走出自己的哀伤,可能就只是两个哀伤的人相遇。我们有责任确保自己处于一个良好的状态中,所以培训过程中老师还给我们做了PSTR压力测试量表,不论是过高、过低的数值可能都不适合去做关怀的工作。

陪伴与倾听

陪伴与倾听是赵美玉老师在这次培训中另一个非常强调的点。

“陪伴”意味着我们跟病人是完全平等的位置,我们不能带着自己其它的身份,居高临下地想要去帮助他们。“你们不能比他们更懂他们的病情”,老师专门强调道。

陪伴的方式便是“倾听”。虽然在老师专门整理了探访的问题,但是“问”不是重点,它只是一个引导,重点还是要去听,我们要去听患者灵性的语言

第一个,什么是真的去听呢?

老师在第一天培训开始的时候,让我们跟同组的伙伴交流自己是内向还是外向。在简单的讨论过后,她说,“有没有发现,你们在说话的时候是笑着的?”

老师告诉我们,真诚地想要打开自己并了解他人的时候,我们自然会带着笑意,而这就应该是我们探访时的状态。我们在培训一开始却是很严肃,脸上带着想要去知道什么的表情,这样反而会给人带来很大的压力。

在第三天培训的时候,老师还给了我们几个错误的示范:

第二个,什么是灵性的声音呢?

这里我们直接进入到我今天分享的第四个关键词。

灵性

灵性是第二天培训重要的内容,灵性有非常多的释义,老师认为灵性实际是“讲不清楚的,但它有一个轮廓”。以下是一些文献的梳理:

在场培训的人多数认为右上角的定义最容易理解,老师也说那是现在谈及灵性时最常用的定义。

不过我个人还是对右下角的定义更有感觉,这跟我之前备考人类学比较有关系。人类学归根究底是一门研究人的学科,人观是人类学研究的非常底层的问题。

在一些学者看来,现代社会随着专业分科的发展,我们将人依据不同的学科或是介入层面分成了生物的人、心理的人、社会的人等等。

而我认为,灵性正是是没有化约的、一个整体的概念,要我们照顾到全人;它的表述还容许了一些不可言说或是超自然的东西存在

当然,我觉得老师在带到灵性关顾的部分时,跟我们平常看的“社会层面”重合比较大。在老师的一页PPT中也是在社会部分直接放到了灵性关怀之中。

基于对灵性的理解,老师非常详尽地跟我们分享了灵性困扰、灵性需要、灵性关怀与灵性平安这四个部分:

不论在面对疾病前的生活如何,病人往往会在病房面对大多数的灵性困扰,困扰的背后便是灵性的需要。灵性关怀是在灵性照护过程中要考虑的七个面向,灵性平安的部分最终也为了让灵性需要得到满足。

老师告诉我们,在病房里做“道爱、道谢、道歉、道别”这四道的时候,人们总是哭得稀里哗啦的。她觉得一大原因就是大家觉得,这些话为什么我们平时不讲,现在时间已经不多了。所以老师也提醒我们,平日多表达自己的爱意、谢意、歉意,不要等到告别的时候


纵观整场培训,会发现老师呈现的临终关怀并不是高度技术化。

固然临终关怀需要考虑到病人的特殊性,也要了解一些基本的疾病知识;但是,最为重要的还是作为助人者的种种特质,或说是需要秉持的价值原则

记得社工概论的课本就有说社工也是一门艺术,这当然不局限于社工,不论是专门的陪伴工作、咨询工作,都是在科学与艺术之间的。

我们当然要研究富有成效的模式,但同时也需要用助人者的生命去影响另一个生命。这种影响在研究里可能被化约成助人者的种种特质,但我们也知道这些特质的训练至少如今还没有一个非常清晰的路径。私教可以很好地指导你练好每一块肌肉,督导也能训练你调整好自己的服务,不过后者的不可言说明显要多上许多。

要做好临终关怀,按照老师的说法,就是要照顾好自己、多下到病房

就好像一个贫瘠的灵魂很难创作出意蕴丰富的作品,我认为我们饱满的精气神能让我们更容易做好服务。在一定程度上理解自己、至少部分解决自己的问题之前,也许我们没有办法做好任何一个服务。在充分反思自我与行动的基础上去深耕,良好的服务甚至是一个模式才会生发出来

临终关怀有它的特殊性,但别忘了最重要的还是基本的价值与反思。

最后拿老师结论的这张结论的PPT结束今天的分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全民品质照护 维护生命尊严
临终的人,是不能随便安慰的。
龙岗首个“临终关怀病房福慧园”落户深圳慈海医院
手牵手临终关怀志愿者报名问与答
北京五环外,住着中国最不怕死的一群人
从诗人余光中的平静离世,来说说临终关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