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本能中药方论11水气病

郭老治病治系统,

本能医学三足鼎。

代谢免疫内分泌,

大系统套小系统。

离病说药不值钱,

系统思维系统观。

方系统对病系统,

对准系统说药性。

方论论及方系统,

须臾不离病系统。

两个系统成一统,

一统之中说药性。

药不须多妙在用,

妙用关键在系统。

为何言必称系统,

病势存于系统中。

系统思维系统论,

系统方法不对症。


郭生白方论之十一

 水气病方论 

目录

引言:水气病和积液的划分

一、心下有水气

二、停饮

三、清热利尿之排异(心下之水):五苓散

四、解毒利尿之排异(急性肾炎):猪苓汤

五、治停饮的自主调节方:苓桂术甘汤

六、利尿方(排异)

      与水气方(自主调节)之比较

七、少阴阶段的水气:真武汤与茯苓四逆汤

八、十枣汤和大黄甘遂汤

九、郭老自拟利水方

引言:水气病和积液的划分

积液是西医用语,意为“水肿发生于体腔或室管内的病理状态”。体腔是动物体内脏器周围的腔隙,室管则指脑部的腔室及其联通管道。西医认为,积液是一种病理表现,就是人体不应该出现大量液体的地方出现大量液体,这种液体是病理性的,比较常见的是管腔类脏器,比如关节腔、子宫、胸腔都会出现少量的液体,包括渗出液和漏出液,还有其他的液体,成分比较复杂,引起的原因也很多样,比如感染、肿瘤、结核、心力衰竭甚至免疫性反应,这些都会引起积液的产生,比如关节腔出现了积液,引起的原因主要是无菌性炎症,患者可能伴有风湿和类风湿性疾病。

郭生白将积液等同于中医所谓“水气”,他指出“水气即积液,包括胸腔积液、心包积液、鞘膜积液、脑积水等”。一般而言,中医的“水气病”包括但不限于积液病,“停饮、干呕、干咳、噎、下利、晕眩、水肿、心悸、小便不利、尿潴留”等症状都是“水气病”的表现。

这个水气病,在西医看来,不管它叫什么,什么原因导致的。那都是西医的看法。可从中医看,就得说中医看到的原因。中医时刻不能忘记整合,把各种积液整合到水气病上,中医看的原因是什么?中医研究功能,功能低落是水代谢障碍出现的最根本原因。积液病,水气病,痰饮病,都是发生在慢性功能性疾病中的病理产物。

有鉴于此,我们从中医角度,将“水气病”分为两类:一类是积液病(可视为慢性功能性的水气病);一类是急性具有某些排异特征的水气病,这类病沿用“心下有水气”或“停饮”的中医传统提法。

本篇侧重急性的、具有一定排异特征的水气病,尚未形成体内“积液”。

一、心下有水气

“心下”指胃肠胸腹

你看张仲景他不说,胃吧,肠吧,什么肝吧,心,肾,膀胱,他不大提这个东西。为什么呀?他知道,不是在哪个器官里头,就是在哪个器官里头,也不是哪个器官的病,这是张仲景跟其他人不同的地方。也就是说他的医学思想,他的理论,他的方法,都跟别人不同。特别是跟脏腑辨证不同,他说心下,他可能应该说胃,他不说胃,他就说心下。心下是哪儿呢?这儿。这儿是哪儿呢?心下。就是不说胃,也不说肠,大家记住这一点。他是一种系统观,他看到的是系统,不是哪一个器官,哪一个组织,是哪一个区域,这个区域是哪一个系统,大家注意这一点儿。

干呕是心下有水气

什么是心下有水气?干呕,呕大家知道呕吐,呕吐有这么几种情况。一个是,有物无声,没有声音,呕,一呕,哗出来啦,这种叫吐;有的是,有声无物,光有声音,哇哇哇,吐不出东西来,叫干呕。无物有声,叫呕,无声有物叫吐。有声无物,干呕,这个是干呕。声音是从哪儿来的?呕是从哪儿来的?呕,是我们这个膈肌,膈肌是这个样子,胃在膈肌下头,这个膈肌,急剧地收缩,压这个胃,腹肌也收缩,也排挤这个胃,胃里的东西,自然就都往上走,但是食道张开了,他就吐出来了。他这个干呕,光是哇哇哇吐不出东西来。为什么吐不出东西来呀?这干呕是什么意思?

干呕是一种排异反应,他要把胃里有害的东西排出来,可是胃里没东西,没东西可排。东西在哪儿呢?在这个胃的组织里头呢,组织里头停驻的液体。咱们习惯听的什么多呀?胸腔积液,心包积液,什么这个鞘膜积液……这是现代医学的说法,中医叫水气。这个水气在胃这一部分,在组织里头,他吐不出来,它要在胃里头,这个能吐出来了,在组织里头的东西就吐不出来,所以就形成了一种干呕。我们一看干呕,这是个排异反应,膈肌剧烈的收缩,腹肌也在收缩,挤压这个胃,把胃里的内容物挤出来,他没有,形成了干呕,我们就知道,这是心下有水气。

呕吐、干呕、喜呕的区分。干呕,心下有水气,一看干呕,知道心下有水气,干呕只是一个症状。什么叫干呕?什么叫呕?呕,干呕,就是老想吐,但吐不出东西来,想吐吐不出来,这叫呕,喜呕,这个你得分清楚,干呕。我说明什么是干呕?有声音,没有内容物。你什么叫声音吗?“哇”,这叫干呕。像你说的没有声音,也没有内容物,反正是想呕,对不对?这是另一种,这不是水气。说起来这些东西,我们区分这些东西,这是我们从现象,看到本质那个过程,说句中医的习惯用语,叫辨证。实际上我们是从现象思辨到本质这个过程,就是从现象到本质的一个过程。我们从“哇”,有声音没有物,我们知道是有水气。我们知道,想呕没有声音也没东西,我们知道这叫呕,或者叫喜呕,老想呕。还有一种,呕吐。“哇哇”出来了,呕吐,我们从这些现象看到本质。是水气啊,还是失调啊,还是排异呀,这是它的本质。

干咳是胸腔或肺里有水气

咳,就是咳嗽,咳嗽也是排异反应,他把肺里头的东西,分泌出来的东西,咳,吐出去,痰嘛。说肺出血啦,也是异物,咳出去,吐血,吐痰。痰有不同的形态,因为不同的趋势,不同的病种,不同的形态,有稀痰带泡沫的,有浊痰像脓一样的,有的是白的透明的,这都说明,这个病理的趋势不同。这个是咳,干咳,没有痰。为什么没痰?痰是从哪儿来的?是从肺里气管里分泌出来的东西,往外排,咳,吐出去。但是这个,液体没在气管,不在气管,不从气管分泌。比如说胸腔积液,在哪儿存着呢?在胸腔。肺有水肿,在哪儿呢?在肺的组织里头呢!所以他这个咳,有一个特点,没有痰。这是一个,要有痰的,就不是水气。只要说是水气,是在组织里头,储留的液体,所以他咳不出来,他吐也吐不出来。


噎是食道有水气

再一个是噎,吃东西噎,这个往往就被人误解为,哎呀,我这个食道呀,长瘤了吧。不是,这是食道的水肿,食道有水肿,他就感觉这儿有东西,吃东西呀,这个吃东西的时候,食道是运动的。这个食道的肌肉,是一个环一个环的,这个食物到这儿来了,这儿松了,上头紧了,这儿紧了,下头又松了,这是往下走。到往上走的时候呢?是做反向的运动,今天说噎,这个食物往下走很困难,这是食道的水肿,有噎。

水气、肿瘤、慢性咽炎三种“噎”。他这个噎和肿瘤啊,截然不同,咱不说别的,光说这一个噎,这个水肿常有常没有,或者是噎,这也是水气,组织里头的水气。有水气的噎是有时有,有时没有,肿瘤的噎也是时有时无。二者区别在于:水气的噎是这会儿噎一会儿他不噎了,他平卧着喘或者是咳嗽,坐起来好多了,他就是一个合并着感冒,和不合并感冒,不一样。合并着感冒的这个,这个趋势相同,就是小青龙汤,不合并感冒的,那是杂病的方子,也是排异;食道有水气和慢性咽炎感觉也不一样,水气病喉咙这儿不疼光噎不疼,慢性咽炎喉咙疼,慢性咽炎也有异物的感觉,但不是水气。

下利是肠道有水气

如果或者是下利,下利就是拉稀,一天十次,二十次,十几次的拉稀,这是肠里有水气,肠里有水气,也是在组织里头的,并不是在肠子那管道里,要在管道里,排出来就没有啦!他不是,他在组织里头呢!所以他老想排,老想排,排不出水去,只是少量的排出一点儿粪去,而且很稀薄的粪。

小便不利也是水气现象

小便不利,一天十次小便,八次小便,每次小便排一点儿,五次小便,没一次正常小便排的多,代谢不出来,所以小便就不利,水储留着,代谢不出来,这是有水气的一种现象。

水气病咳喘无痰坐轻卧重

凡是有水气的,咳,都是无痰的,喘,也是无痰的。但是它还有一个特征,就是体位,不管你是喘,还是咳,你要是卧位,就重,老咳老喘,喘得厉害,坐位马上就显好。为什么?因为是有水气,你一想就知道,这个水是有重量的,它在组织里头,是可以活动的。如果说他要是,卧位,平躺着,这个水气在肺里头,整个一个肺里头都有水,所以咳、喘就加重,他要是坐位,坐起来,这个水是向下,这肺的下半截充满了水,上半截就轻了,所以他这个呼吸,或者是这个气管的分泌,就少了,他的咳也好、喘也好,就相对地大大地减轻了,这是喘和咳的一个,有水气,和不是水气的,一个不同的表现。

二、停饮

停饮是一类典型的水气病,症状表现为“心下逆满、气上冲胸、头眩、虚烦、脉沉紧”,苓桂术甘汤主之。

停饮的病理机制

停饮是循环不足产生病理物质。这一个也有小便不利,小便不利不是排异和自主调节的特征,停饮是脉沉紧,循环不足,它这里面这个饮是病理产物是分泌出来的,是先有了一个病才有的这个病理产物。这不同于五苓散和猪苓汤利小便,利的是水,利的小便是因为什么,因为功能障碍才有了小便不利。那一利小便排出去就好。停饮则不是,你利小便排出去,一次两次,十次这个病不见得你能治好,这是个慢性病,这是个循环不足。体能很虚弱,没有排异反应,你只要是这个人没有热,脉弦细,或者是沉紧,头眩、不渴、你也有水肿,也有小便不利,就不是这么典型了。那么这个病用什么啊,有头眩记住,有头眩的就是苓桂术甘汤,五苓散没有头眩,猪苓汤也没有头眩,一头眩是这个病的特征。说起则头眩,或者是身为振振摇,都是这个苓桂甘术汤所治的症状。如果要脉沉紧,或者是沉细,体温不足,可以加炮附子。

停饮和积液没什么不同,它是发生在伤寒,就是在传染病以后,这伤寒是传染病的一种,这的伤寒不是指的一个病,是指的一类病,不管是发汗,或者是用吐法之后心下悸。停饮,饮与水,与痰之不同,饮与痰都原病理产物,粘稠者为痰,稀薄者为饮,停潴於脏器腔间,器官组织之分泌物。水是停潴组织之中,是代谢障碍。

  ②停饮的辨证

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苓桂术甘汤主之。这是一个水饮的根据,心下逆满,气上冲胸,心下就尖凸这个部分,这个部分不是胃吗,气上冲胸,有一种势力往上冲到胸,这是一个症状。如果站起来,要是站着就是头眩,眩得脉沉紧,这么三个根据。咱说一下逆满上冲胸和起则头眩,脉沉紧,这三个现象说明了内部的一种什么情况。

心下逆满

 心下逆满,逆是什么啊,是从心下往上走一种势力叫逆,这个气机是以上为逆,以下为顺,以通为治,以塞为乱。这是心下逆满。这个心下逆满接着是在上边接着是若吐、若下,或者是吐,或者是下,就是或者用吐法,或者用下法,之后发生的症状,心下逆满。

 这个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这不是一种呕吐。要是(在)胃里存的东西就会吐出来了,呕吐,这一个不是呕吐,是(气)上冲胸,只是一种感觉。排不出物来,为什么排不出物来,就是它没在胃里。它在胃以外的,在脏器间的胃以外,要是在胃以内就呕吐了,它只有一种上冲的感觉,有一种满的感觉,这是一。

 虚烦,八九日,心下痞硬,胁下疼,这个胸下面,心下逆满跟这一个相比,这一个是心下痞硬,比心下逆满要严重的多,这一个胁下疼,比逆气冲胸要严重。上一条气上冲胸,这一条气上冲咽喉,又高了,胸和咽喉,冲胸和冲咽喉,冲咽喉这个症状又加重了一等,这跟前一条是一样的,比前一条的症状加重了。

 虚烦

 这一个下头还有一条,这一条也是用苓桂甘术汤,但是它下一条说的这一条病情进一步是什么样,他也说要吐下后发汗,就是汗吐下以后出现的虚烦。什么叫虚烦,胃肠里头没有东西了,没有宿食,没有硬便这叫虚烦,这一个要是发热叫虚烦,要如果不大便,腹硬满,这不叫虚烦,这是属于实的,里头有很多内容物要排出来,这一个没有。

 起则头眩

 起则头眩,为什么站起来就头眩,这个东西是个病理产物,它本身是个有害的,它在这个血液当中进入血液再循环到了大脑。这个人就是像中毒一样,头眩,你再看脉,循环是一种什么状况,沉、紧。沉脉是循环不足的一个脉,紧是一种势,收缩血管的一种紧张状态,你看循环是这么一个状态。这个人是个什么样的人,很虚弱的人,而且在脏器间有病理产物出不来,下不去,进入血液,使大脑神经中毒。怎么办呢?

三、清热利尿之排异

(心下之水):五苓散

五苓散方(郭老习惯用量):

茯苓40克、猪苓30克、泽泻30克、白术30克、桂枝30克,成人两次分服。

五苓散是清热利尿的排异方剂。“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燥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这一条还是太阳病与发汗有关的一个杂病,还是发汗引起来的一个杂病。

大汗出来以后胃中干,什么叫胃中干?不是我们这个胃,这是说的肠,结肠,结肠干燥。还是内部的排异反映没有彻底,排异没有彻底,大汗出了以后结肠的干燥。烦燥出现了心烦不安,睡不着觉,这是排异不尽,没排好,没排干净。这个样子的病要是想喝水,别一下给喝得太多,喝得太多以后会因为胃气,胃的功能汗后比较衰弱。为什么汗后会出现胃的功能衰弱呢?因为汗后津液丧失的多,造成的是供血不足,一切的功能都会下降,所以胃要喝水不可给太多。给太多了以后,造成了胃的负担,出现毛病,不舒服,所以再喝水要少喝,多喝几次,每次喝得量要少一点,不要暴饮,暴饮会伤胃气,会伤害胃的功能。下头这两句是水逆的症状,如果这个人要脉浮还有发热,脉还浮,还有向外排异的表现,可是小便不利,喝水喝得多,老想喝水。渴和消渴的区别在哪的?渴是渴要饮水,喝了水以后就不渴了。消渴不是,喝了水以后还渴,渴还喝水,喝了水还渴,这就叫消渴。要是有消渴的,身有热脉浮消渴的,用五苓散。

为什么五苓散能治这个病?为什么不用茯苓桂枝甘草,而是用五苓散,因为五苓散是清热利尿的,我说得清热是有排异的作用,利尿的,因为有热,为了表述容易(叫)清热利尿。那一个是利尿,因为没热只有水就利尿,这个有热用清热利尿。怎么知道是用清热利尿的?你看泽泻,这是一个,有猪苓,猪苓、泽泻是利尿的,是有清热的排异能力的,这个五苓散是个排异的方剂,桂枝甘草大枣是个自主调节的方剂,这一个是个排异的方剂,清热利尿,以利尿来排异的。

五苓散第一位是茯苓,茯苓是什么药?这个药就是利小便,让全身组织所有的水分,在循环里,从小便里过滤排出去,在循环里茯苓没这个能力,桂枝有,用桂枝,膀胱里头肾里头有问题,所以用猪苓,猪苓是肾脏排异的最好的药,茯苓、泽泻用上了,白术是促使结肠吸收的,这是上头不能入,我先通下源,听明白了这个意思不?这个碗进不去水,怎么进不去水?它满着呢,它下头要有个窟窿一漏,你就倒水吧,它不就结束了吗?它那个下源小便不通,上头怎么着喝水啊?怎么能接受水呢?结肠不吸收,它不接受水,下头缺水小便不利。你看看,你弄一根管子里头充满了水,把上头堵住下头不流,你把下口堵住上头进不去水,是不是这么个道理啊。它这个五苓散先通下口,小便,小便一通,上头喝了水就不吐了,就是这么简单。

五苓散是利尿的第一张最好的方子。茯苓、猪苓、泽泻、白术俱有利小便的作用。茯苓甘淡入心利小便,猪苓甘平泻膀胱水,泽泻甘寒人肾消三焦停水,白术健脾消肿利小便,桂枝通阳化气助四苓以利水。小便通利,水的新陈代谢功能恢复,则渴自止。你看看张仲景利尿的方子,都是以茯苓为主,用茯苓的方子有多少张。一个是领军的,一个是副手的。多数人是做领军的,一个方子来主味茯苓,你想五苓散茯苓为主。苓桂甘术汤还是茯苓,茯苓、甘草,茯苓、桂枝,猪苓汤还是以茯苓为主。没茯苓不行,光猪苓也不行,多了。茵陈五苓散,还是以茯苓为主,茵陈只是利胆的。

五苓散也通血,桂枝通血。因为水是从血里来的,你只是肾循环快尿就多,这个肾是个筛子,把那没用的东西筛出去,有用的东西进入循环。这个药说我加这里头用,我看也不是说不可以,效果也不会说有什么明显的降低,也不会有明显的提高,就属于这么一种个性。所以这个经方与时方区别就在这儿,经方是药无虚设,一味虚设的药也没有;但是这个时方就比较复杂,这个你在工作的时候啊,慢慢你会形成自己的一个用药的风格习惯,一次治好了病就行,这不是中药这没有什么严格的规矩,如果要进入到了这个药无虚设,那是最高境界。多一味没用,少一味不行,但是多一味没用你不容易看出来,少一味不行能看出来。

五苓散治消渴。五苓散证消渴,老想喝水,还有啊水入即吐,下不去,为什么下不去?胃里有水,满着呢,再喝水,下不去,吐出来。但是又渴。凡是有矛盾的,这种症状表现,那个病机就在矛盾之中,你看,渴,微热消渴,水入即吐小便不利,这是五苓散。五苓散的用药,茯苓利尿,利水是全身的水,全身组织利水。泽泻和猪苓是利肾和膀胱的水,有热小便不利,是排异的药,利水有两个,一个是排异,另一个是自主调节,都是利尿。你看凡是用茯苓的体内都没有排异反应,都没有热,内部没有热,就是内部没有排异反应,用茯苓。内部有热的,有排异反应,比如说急性肾炎,急性膀胱炎,这类的病都要用,猪苓、泽泻、茯苓,有时候还用别的,比如说还用牡丹皮。

四、解毒利尿之排异(急性肾炎):猪苓汤

猪苓汤(郭老习惯用量):

猪苓35克、茯苓40克、泽泻30克、滑石30克、阿胶30克

此方针对急性肾炎,发热汗出,口渴,小便不利。

有血尿用阿胶,有尿痛用滑石。

  看看猪苓汤是什么药,大家看看这个症状,脉浮、发热、汗出、口渴、小便不利,这是个什么病?谁能看出这是个什么病来?你在医院里待过的,见过急性肾炎没有,谁见过急性肾炎?这是个急性肾炎,他没说血尿他没说水肿,用不着说,够了,就这口渴小便不利。你想脉浮、发热、汗出、小便不利,这是个急性肾炎,有水肿有血尿,你记住如果说有水肿有血尿,就用这方子,有水肿没血尿也用这方子,没水肿有血尿也用这方子,因为这个,它的主题是对的,不排除个别的没有水肿的,也不排除个别的没有血尿,大部分是有水肿,有血尿,也发热的,但是小便不利必然有,发热汗出必然有,因为不恶寒,它不是向外排异的趋势,没有恶寒,有汗出。你想想,如果说在汗后并发的发热汗出,小便不利,口渴,没说不能喝水,这个是能喝水的,喝多少水也口渴,为什么?太缺水了,因为有汗所以口渴。要如果没发热没有汗,它是水肿口干不想喝水,症状会变化到这样,这是个急性肾炎,有血尿,为什么知道有血尿?有阿胶。

还有一个症状这个急性肾炎,这个排尿特别疼特别难受,这个尿道特别难受,所以又用滑石,这个滑石就治这个病,这个尿涩疼用滑石。这个急性肾炎是从尿里往外排异的,猪苓这是治热里的一张方子,里面有热就是有排异反应,小便不利,猪苓。茯苓呢就是通阳利水的,通阳是通血脉,通一切的功能没有障碍,能让一切利尿的功能扫除障碍,利水,利的是全身的组织的水,是血液里头的水,是进入血液里头的水。泽泻,泻的是肾水,肾里头的积水排不出去的这三味药,就对于一个急性肾炎的利小便,就算完美了,各有个性又有一个共同性,这是这个药,在这个病组织的是极其的严密,又加了一个阿胶,这是治血尿的,加一个滑石是治尿道涩疼的。你记住,如果要是小便不利有热,你就用这张方子,只要有热就用这张方子,不管他热是高热还是低热,只要是有热你就用这方子,非常的平安,非常的有效,非常的容易掌握。

总之,猪苓甘平清热解毒,泻膀胱火,利小便。茯苓利小便止渴。泽泻泻膀胱火,消肿利小便。滑石通窍利水治淋。阿胶滋阴利尿治血淋尿血。猪苓汤与五苓散皆为利尿方剂,五苓散为通阳化湿,消心下之停水。猪苓汤为清热解毒消肿利窍,以泻膀胱储尿。

   五苓散和猪苓汤比较

五苓散的用药,茯苓利尿,利水是全身的水,全身组织利水。泽泻和猪苓是肾、膀胱,有热小便不利,是排异的药,利水有两个,一个是排异,另一个是自主调节,都是利尿。你看凡是用茯苓的体内都没有排异反应,都没有热,内部没有热,就是内部没有排异反应,用茯苓。内部有热的,有排异反应,比如说急性肾炎,急性膀胱炎,这类的病都要用猪苓汤,就是猪苓、泽泻、茯苓,有时候还用别的,比如说还用牡丹皮。

文蛤散也是排异的,五苓散也是排异的,都是排异的,凡是利尿的药,有猪苓、泽泻,就是排异的,如果没有猪苓泽泻,仲景是只用茯苓一味,这个是自主调节的。咱们还没有讲到有一部分是既有调节有排异,有这么一部分,你把它列在排异系统也行,列在自主调节系统也行,反正都有令人不舒服的地方,就不如拿出来,单独的成为一个系统。

五、治停饮的自主调节方:

苓桂术甘汤

苓桂术甘汤(郭老习惯用量):

茯苓40克、桂枝30克、白术20克、甘草20克,

成人两次分服。   

这个水气的特征,你看看是什么,头眩目眩,甭管头眩甭管目眩,头眩目眩一回事。治头目眩,什么叫眩,眩是什么感觉?眼睛看东西,看着这东西动,你看说文解字怎么解释这个眩:目视动乱也,这个眼睛看见的东西都是乱动的,这么一种感觉,你受了受不了啊,而且又身为振振摇,全身哆嗦,欲扑地,你在哪儿就得趴在哪儿,你走不了路了。这个东西要乱动你还能走路吗?这是一种什么病啊?水,这个水是在血液里头,是血液中的水,这一个是目眩头眩,头目眩,再一个是心悸,小便不利,这是胸胁支懑,闷的慌。或者是胸中或者是胁下啊,这两个部位,特别容易积水,上冲,往上有一种冲势,这么向上一来,就目视动乱站也站不住,哆嗦,你看见了没?看见帕金森了吗?哆嗦,倒下,你站不住,这是苓桂术甘汤主治的病。

水气病一般有小便不利和水肿不用说,还有心下悸,身为振振摇,头目眩,记住这个,这方子你就用吧,非常的有效非常的平安。你就记住头目眩,胸胁支懑这两个症状。你要躺在床上好一点,一起来看着东西动,受的了受不了啊?你看它这一个系统,这治水的,接着是治饮的,再一个是治痰的,有好多好多的病,都在这个系统里头。

包括那天有人问我,这个奔豚病是什么病啊?也在这里头。有心下悸,还有脐下悸,都是因为水,心下悸是心脏嗵嗵跳一阵子,脐下悸是在肚脐下头嗵嗵这儿跳,这儿(肚脐下)干嘛跳,知道吗?这里(肚脐下)有一个大动脉知道吗?学过吧,这个大动脉在跳,大动脉干吗跳啊?它血液的水分太多,这个奔豚不是自脐下至咽喉上冲,嗵嗵嗵到这儿(脖子),连气都出不来,一会就缓解了,都和情绪有关系,多数都发生在40岁以上的妇女身上。这个苓桂术甘汤非常好用,就治头眩,没有热象,这是个自主调节的方子,把组织的水从小便排出去就好。心下悸也好,脐下悸也好,胸胁支懑也好,奔豚病也好,都是这张方子所主治的。苓桂术甘,茯苓利水,桂枝通血,白术吸收水液,甘草和中,多么简单一张方子,效果奇效我说给你。

治水的方子有苓桂术甘汤、苓桂甘枣汤(茯苓桂枝甘草大枣)、茯苓甘草汤、茯苓一味也可以治水气病,苓桂甘枣也治心下悸,这几张方子都差不多。

苓桂甘草汤方:

茯苓40克、桂枝30克、甘草13克,成人两次分服。

六、利尿方(排异)

与水气方(自主调节)之比较

五苓散症有热有渴。五苓散和苓桂甘草汤这两个方子有什么区别?五苓散五味,茯苓、猪苓、泽泻、白术、桂枝,五味。茯苓、猪苓、泽泻这三个利水的,桂枝通血的,白术是个吸收的药,这个配伍,茯苓的水是组织的水,泽泻是肾水,猪苓是清热的,排异的作用较强,这三个利水的药各有特点。到一块利水的作用是特别完整的。桂枝通血脉,我们的理解,桂枝在这个利水的方子里头,起的什么作用?水从小便出,小便从哪儿来的?从血,血得经过肾分泌出来的,所以桂枝通血脉,对于利水,不是直接利水,是一个间接的作用。白术对于水有一个作用,能止渴,它不仅是能把结肠的水让结肠吸收,它能使水进入组织。我们看五苓散的症状是什么,发热、小便不利、渴,发热小便不利,我们再看一看用茯苓、泽泻,不用猪苓的方子,都是没有热的,一般的说都是没热的,只要是用猪苓的就是有热的,只要是有渴的用白术,要不渴的不用白术。

苓桂甘草汤症无热无渴。

你看看它这个五苓散和苓桂甘草汤这两个方子的区别在哪?汗出而渴,五苓散主之。不渴,茯苓桂枝甘草主之。在有渴没有,渴是因为什么?是体内有没有热。什么叫热?就是排异反应,是热,有没有热就是有没有渴。有渴就是有排异反应。还是要用利尿的方法,五苓散。要是不渴,里头已经没有排异反映了,没有热了,就用茯苓甘草汤,就没有泽泻、猪苓这两味清热的药了,多么鲜明的不同啊。

五苓散它是有热、发渴还有小便不利,那个苓桂甘草是不渴不发热。别忘了五苓散有小便不利,那小便要利那都没事,那不是水了就,因为小便不利,所以知道是组织里头存在水呢。一个渴(五苓散),一个不渴(苓桂甘草汤),渴是什么原因?你看里头存着水,组织里头存着水,还渴,喝了水下不去就吐,这是水到不了细胞里去。那一个不渴,小便不利,水在这儿存着出不去,细胞内不缺水,他就不渴。茯苓四逆汤呢,有水没有?有水,水在那儿呢?在组织里头,有小便不利、四肢厥逆、下利,所以附子干姜人参,这个很好分也很好记,记住一个就记住三,还能贴上一个,你回去看看,你把那个贴上,你贴不好明天再来问我,咱们得学学独立思考。

苓桂甘枣汤缓急治奔豚。

苓桂甘枣汤,茯苓桂枝甘草大枣四味药,大枣明明白白是个缓急的药,缓解这种紧急状态的药。你不知道这个奔豚呢,这个人呐,这个人这个感觉,体状,那是非常急迫一种表现,简直感觉要死啊,它心里是这么一种状态,这个大枣就是缓解这种状态的。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茯苓,利小便以泄下焦蓄水,桂枝通阳化气温下焦助茯苓利水。甘草通血利脉缓急,大枣除肠中癖气。

这几张方子比较来看,差别在哪里,大家想一想,把不同的地方记下来,一定要记住不同的药,是因为不同的病机,从病里头你就明白了药,你还可以从药里头去明白病。不同的地方,不同的病机,不同的药,又都是因为水,都是治水的方子。真武汤,你看真武汤也是治水的,为什么叫真武汤啊?真武原来就叫玄武,后来有一个皇帝叫真宗皇帝,把这个玄武,把那个真改了,改成玄武汤,一个皇帝有个玄字,又改改成真武汤,你看他们,真武北方,你看有个庙叫真武庙,见过没有真武庙,真武是个水神,黑脸,上火神庙里头看过没有,你去看看那个火神庙,那个神是红脸。真武汤也是治水的,你看看和茯苓四逆汤有多少差别,和五苓散、猪苓汤、苓桂甘枣汤、苓桂甘草汤就是茯苓桂枝甘草汤,还有一个是茯苓甘草汤,把这一群你弄到一块,看一看区别一下,思考思考,你看看你考虑出什么事了,明天你再提出来,咱们再研究再讨论。这个啊,咱算用这三个方子做个引子,把这所有的方子,你能够看到几个算几个,大家综合起来研究一下,再分析一下,就明白了,再用的时候就可以选择,你还可以化裁。

七、少阴阶段的水气:

真武汤与茯苓四逆汤

真武汤
 真武汤方(伤寒论原方):

 茯苓42克、芍药42克、白术28克、生姜42克、附子1枚(炮)

上五味,以水1600毫升,煮取600毫升,去滓,温服140毫升,日三服。若咳者加五味子100毫升,细辛14克,干姜14克;若小便利者去茯苓;若下利者去芍药加干姜28克;若呕者去附子加生姜足前112克。

真武汤用于少阴病四肢沉重疼痛或呕或咳或下利或小便不利。

真武汤证属于少阴病阳虚病势,由于阳虚不能化水,或者说是由于循环功能衰弱而影响肾脏泌尿,导致水气内停,出现小便不利,腹疼下利,四肢沉重疼痛。咳、呕都是水气的证状。肺组织有水气则咳,胃中停水则呕。若小便自利不下利,只有脉沉四肢沉重疼痛或呕或咳的亦是阳虚水不化之真武汤证。

真武汤本名玄武汤,宋版避讳改作真武汤。玄武北方水神之名,因以命名治水气之方剂。炮附子助阳强心药,所谓阳,即功能。因附子有增强循环功能的作用。循环功能增进,机体各组织器官的供血增加。因而有增强全身器官组织之功能的作用。所以虞搏说:附子“能追复散失之元阳”。所谓元阳,即维持生理活动的动力,茯苓淡渗利水,芍药通血止疼,白术利水止利,生姜温胃止呕。诸药在附子助阳的基础上而建利水之功。

茯苓四逆汤

茯苓四逆汤方(郭老习惯用量):

茯苓40克、党参30克、甘草15克、附子15克、干姜13克,

成人两次分服。

茯苓四逆汤有什么药?人参、附子、干姜,这跟五苓散没有关系了,但是,它有茯苓、甘草,茯苓、甘草治什么的,治水的。人参附子干姜治什么的?人参,提高循环功能,附子,也是提高功能的,干姜,是止泻的,这个四逆就是四肢厥逆,没有热,没有热,在体表面没有热,没有向外的排异反应,在里也没有热,也没有排异反应,但是下利是因为功能低落,肠的供血不够,发生的下利,所以用附子干姜人参,这是个自主调节的。用茯苓、甘草,茯苓是利水的,组织里要有水,是因为功能低落,因为功能低落,组织里才潴留了一些水分,你看这是茯苓四逆汤。

八、十枣汤和大黄甘遂汤

十枣汤

十枣汤方:

芫花1.5克、大戟1.5克、甘遂1.5克、大枣10枚

辨证:

悬饮,胸胁水饮。

病悬饮者,十枣汤主之。悬饮指水饮结聚于胁下,咳唾牵引胸胁疼痛,心下痞硬,脉沉而弦。

十枣汤为全身性逐水剂。芫花消胸中痰水,心腹胀满,水肿。甘遂泄肾经水湿,治痰水留饮。大戟泄脏腑水湿,利二便。三味为散,可通澈表里上下内外一切水湿留饮。以大枣煮汤服药,取其通九窍和药力。

大黄甘遂汤

辨证:

热入血室。胁下满如结胸状,谵语如见鬼状,血自下。

黄甘遂汤方:

大黄56克、甘遂28克、阿胶28克,顿服

顿服指一次吃,我们如果说把大黄,甘遂汤这个量减二分之一就剩下半剂顿服,那就说大黄28克甘遂14克,阿胶不必减28克,要是顿服要是吃了,这大便一定要两天泄肚子,至少得泻两天多,你想想这两天要泻肚子,会是个什么状态,它是治什么呢,它治血室,血和水结在血室。血室这个部位,《伤寒论》上第一次见,注解《伤寒论》的医学家们有争议,有的说血室是乳房,有的说血室是胁下,岐说不一,他就忘了血室是子宫啊,血室就是子宫,我们在热入血室这几条里头,很清楚的看出来了血室是子宫,这是一个子宫的血结,或者是水结,或者是血水倶有,这么一种情况。这个药吃二分之一,也可能是一次就好病,为什么呀?这个药主题非常的明确,一个是大黄一个是甘遂,阿胶是无足轻重,是一种保护性的,你泻,我起点缓冲的作用,这个大黄甘遂汤谁还有什么疑问?

甘遂有毒性,28克顿服,这是很大的一个量。不过,这没有关系,你用的时候,你可以减半用,因为这种病并不是很多见的,能用这么重药的很少,这是一个;后世的著书药量小,实际临床药量大这是一种习惯,是教给你一个规矩,在古代的用量是大的,但是到你用的时候你不要照搬,你要根据你的病人的情况,你要用你的一个用量,这个方子在《伤寒论》上有的注家,说甘遂用量太大,但是他是因为没用过。这个药主题非常的明确,一个是大黄一个是甘遂,阿胶是无足轻重,是一种保护性的,你泻,我起点缓冲的作用。

九、郭老自拟利水方

利水方(郭老自拟方)

利水方:

茯苓、泽泻、桂枝、白术、黄芪、甘草、党参、柴胡,

药量可参照郭老习惯用量,成人两次分服。

大家知道不知道利水的药里头干嘛加桂枝,干嘛加党参,干嘛加黄芪?这三味是利水的药吗?这是增强微循环的一付药。微循环,这里头啊,一个中心,就是肾的泌尿,在一定的时间,你的血液要多转那么两圈,那肾的分泌尿就多那么两圈,所以这是个利尿的,它不是直接利尿的,是辅助利尿的。你要去了这几味药,你这个利尿的作用就大大降低。这个方子里面可不可以加入猪苓?也可以,也没必要,这个猪苓啊,和茯苓不一样,跟泽泻也不一样,这个东西有一点偏性,如果说是肾炎啊,膀胱炎啊,可以。一般的在这个泌尿功能低落的时候,不用猪苓。柴胡就是可以缓解抗利尿激素的作用。

妊娠小便不利(郭老自拟方)

妊娠小便不利方:

当归、黄芪、红花、桂枝、茯苓、白术、泽泻,

药量可参照郭老习惯用量,成人两次分服。

如果我要治妊娠小便难怎么办呢?我这个方子,我是用当归,我用黄芪,我用红花,我用桂枝,我用茯苓、白术、泽泻,我是这么用。我让他,循环好一点,再利尿。因为这个肾对尿的分泌到膀胱,膀胱储存这个尿到了什么时候,就放他出去。出去完了以后又关上,又闭关了。说有尿,膀胱要不松弛开开,尿走不出去。你就是里头有多少尿,这个膀胱使劲收缩,口不开,也出不去。所以这个小便难,很复杂,不是光是肾作用。哪儿说血不够,哪儿的功能也不够。我们看一看这个血循环,这是生命当中的一个大问题。这个血要是循环不好啊,没好地方。你全身所有的细胞,所有的组织器官都得需要营养吧?就像一个人一样,都得要饮食、要排便。这个血要是不流过去,饮食没有,排便也没有。你排不出去,饮食没有,你摄入不了。任何一个组织、任何一个细胞都依靠血液生存。你要认识到这个血!

怎么用当归啊?就这当归一味也不是好理解的,反正我知道当归是治血的,这个小便难,这是个慢性的,就是因为这个人太弱,缺血。恐怕啊,但是我不敢说。这个苦参?为什么用苦参?苦参一般的外用药很有效,内服也很有效。至于有点什么?有点病毒啊、病菌这一类的,按西医说的炎症。中医虽然不是那个说法,其实他们是共通的。说当这个情况要说如果是缺血,他容易感染,这个是理所当然的理所当然的。那么这个小便难,因为不因为尿道的有糜烂啊、什么的这一类的?这一类的问题他又不说?怎么办呢?我们只能猜了,我说这是可能的。贝母也有这个作用,也有苦参的这种作用,既通血又消毒,治小便难。她没别的症状,你看没别的症状,三字:小便难!饮食如故,就是内部没问题。如果要是因为说尿道、阴道有糜烂呐,这一类的问题,小便难,小便难就痛苦。也很难往外排,这个我想是可以的。这个你就是谁吃了,也不会出毛病我说给你,这药很平和,你拿一碗来马上我就喝了,没事这事,没有反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郭生白水气病方论
小病自治(第57集)胸水方吃半月后舅妈又能正常说话了:嗓子痒、声音哑、胸腹胀闷、说话无力或为食道水气在搞怪
《伤寒论》试解No.223
“小青龙汤 ”(水气病)案例分析
小青龙汤
第26 讲 水气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