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书随笔:拓跋百年(中)

再说佛教的发展。佛教自汉明帝起始,有摄摩腾和竺法兰自印度带入正规仪轨,此后在北中国开始发展。然而到北魏定都平城时期,北魏太武帝信奉的是五斗米道,连国家的VI都是道教的色系。随着佛教发展,很快就与道教发生了冲突,加上佛教传入初期有很多稀奇古怪的本地化非规范的发展,太武帝拓跋焘和崔浩发动了灭佛运动——这是中国佛教史上第一次政府发动的灭佛运动。河东河西,太武帝去世后,谁知文成帝拓跋弘的乳母常氏笃信佛教,于是从文成帝手中,佛教开始复兴。

相比道教,佛教更具生命力的原因,在于经济基础。道教崇尚清静无为,最好是连东西都不吃。佛教则讲究“广播福田”,要求信徒自力更生,开荒辟地,加上后来文成帝的扶持,不收税,免徭役兵役,佛教寺庙的寺产经济得到了积累和发展——财力日趋雄厚,当然更吸引信徒。到献文帝则开始笃信佛教,各阶层人物都开始向寺庙捐赠财物地产,佛教寺庙开始承担赈济的社会职能。也正因为与经济纠缠在一起,此后,国家稳定,政治开明,则佛教兴盛;国家衰颓,政治混沌,则佛教总成为背锅者。

对于国家信仰,冯太后较之已经退位的太上皇献文帝更加理性,她不仅适时地对佛教进行打压限制,同时通过言传身教,让孝文帝拓跋宏尊孔尚儒,确立儒学为治国之本。

最具借鉴意义的,是太上皇献文帝与冯太后之间的斗法。由于不满当初冯太后逼迫自己禅位给孝文帝,献文帝虽退位但却一直没有完全放权,献文帝退位时还才二十出头!趁着孝文帝年幼,一直把持军权在手。当然,各级官吏基本都是冯太后一手选拔出来的,所以两者势力是冯太后略占上风。为了加强自己的权力,献文帝使出了后世一千多年历朝历代都有,直至今日都有的一招——借口外患,不断挑起战争,通过战争加强自己的集权。献文帝在三年内先后对敕勒、柔然、吐谷浑、刘宋四边开战,耗费巨大民力和税收,实际的战事取得的效果属于“你懂的”范畴,大部都是没有什么结果,打到一半突然不打回家了,甚至就是到边境走一圈。对此,冯太后有很精准的评价:外患皆在于内讧,战事均意在内,而非对外

献文帝虽然有势力,但为人有重大弱点——好男色,当初也是因为这个原因被太后逼迫禅位的。这毛病一直都有,到后来还发展到这些男宠为了争宠而自相残杀的境况,可见献文帝此人不可能拥有真正的威望。冯太后随后拿出了三步走策略——先分兵,褫夺献文帝兵权;再惩处献文帝心腹重臣;最后,摊牌,直接以兵逼宫,毒死了献文帝。

献文帝之死,在孝文帝心中留下一道深刻的阴影,尽管孝文帝此时才十岁年纪,但他实在是过人早熟和聪慧,基本猜知自己的父亲就是死于太皇太后之手。由此嫌隙渐生,孝文帝居然以十岁年纪,开始在政事上与自己的祖母作对。

你来我往几次之后,冯太后感到孝文帝小小年纪就不好掌控,将来还了得,遂起废立之心,打算废掉孝文帝,另立他的弟弟拓跋喜。承明元年十二月某天,趁孝文帝进宫请安,冯太后下令左右将小皇帝抓住,剥去他的衣服,仅留单衣一件,把小皇帝关在小黑屋里。然后找来拓跋喜母子,宣布了她的想法,准备开始废立之举。

谁知拓跋喜的母亲知道,一旦拓跋喜立为皇帝,她作为生母就得自裁。这位母亲不想死,所以赶紧去找了孝文帝身边几位重臣报信。重臣们听了差点都没晕过去,赶紧跑来找冯太后说情。

到冯太后终于被说动,愿意原谅孝文帝时,孝文帝已经在大冬天里单衣一件被关了三天。大家把他救出来时,已经冻僵,奄奄一息。好在孝文帝实在是命大,被救回来了。祖孙算是和好。

接着孝文帝基本按照冯太后的要求,全面推动汉化政策。此时北魏国力已非比寻常,建国初期那种游牧民族的好战残酷习性,已经不再适用于承平时期的建设需要了。冯太后推动全面推崇汉学,建立学校,同时尊重士人,不断拔高汉族知识分子的地位,再就是减轻刑罚。

这期间,又冒出了一个奇人——冯太后的面首王睿。面首一般都没有什么好作为或者好下场,但这个王睿却真是不一般的好运。王睿出身平民,当然是聪明伶俐,能说会道,在市面上算卦为生。偶然遇到了拓跋王室家族人员,对上了眼,引入王家算命说卦。不久就拿了个中书散人的闲散官位,给各路官员说卦算命,人缘非常之好。其实他主要就是靠说笑话逗乐子在官场上混。声名传入冯太后耳中,召过来一聊,觉得很有意思的一个人,遂常常进出后宫,从桌前说到了床上,成了冯太后的男宠。

这下可谓飞黄腾达,很快就到了中书令尚书的位置——部长级高官。又一次在冯太后和孝文帝观看老虎搏斗时,老虎挣脱锁链直扑观台,众人皆惊慌失措,唯独这位王睿,冷静异常,拿枪就上去挡住了老虎。由此又晋升侯爵。他两个女儿出嫁,都是王室操办婚礼,搞得大家都以为是公主出嫁。

不过也是因为床底间操劳过度,王睿四十六岁上就重病去世,去世前,他还像模像样的给冯太后上了一份箴言书,其中劝慰太后,一定要近贤臣,远小人,不要妄宠小人。也不知他是真心还是假意。他去世后,冯太后下旨给他造了庙,后代也都能沿袭他的爵位。真可谓命好。

也亏得冯太后实在是英明,对这些男宠、太监,她都能约束得当,既给了充分的好处,又能严加约束。她的御人之道则是,对下人严加管理,犯了错误一定严惩,但严惩过后,只要听话立功,照样又封赏如初。因此,一堆人都能成为她的死党。公私分明也是她关键的处世之道,所以她虽然也好淫乐,但却从来没有因此误过国事。

北魏正在经历冯太后和孝文帝的太和之治时,南边的宋朝也经历了一番战乱。刘义隆去世之后,宋朝皇室之间自相残杀,让外戚萧道成抓住了时机。萧道成一直作为老成持重小心过度的老臣展现言行,时机一到就杀伐决断,一举篡夺了皇位,改朝换代为齐国。这个变化快到连宋朝派往北魏的大使都还没来得及更换,齐国的大使就又来了。

孝文帝有意与南方交好,派李彪为使去建立正常外交关系。这个李彪不平凡。李彪出身贫寒,酷爱读书。那个年代是门阀政治,只有大家大族才有可能入仕。李彪单靠自己去结交来获取入仕途径——他首先是以好读书得到了长乐一个大学者监伯阳的赏识,通过监伯阳认识了当时北魏高官大族高闾的弟弟高悦,认识了高门之后倾心结交,得以大量阅读高家的藏书,借助高悦的口来提高自己的声誉——其实他虽然读书多,但并没有显示出学问做到了多深。从高悦口里,平原王步六孤睿听说了李彪的好学,专门来拜访了李彪,建立了师友之交。通过平原王,当地的官员买面子,把李彪举了孝廉——也就是平民唯一有当官可能的资格。由地方政府委派至平城学馆学习——送中央党校。

到首都之后,李彪与高家往来更为密切,通过高闾的口,又在朝廷中建立起了声誉,并且通过高闾认识了权力核心人物内秘书令李沖。这李彪真是个人见人爱的人才,他又迅速得到了李沖的赏识。就是这个李沖,推荐李彪作为北魏出使齐国的使臣,从而获得了建立功勋的机会——两国本就有意交好,其实派谁去,都能搞定两国交往文书签订的事宜。

真是个玩人情和政治的高手。

相比之下,高门大族出身的外交官李安世则在专业上强得多。北魏史记载了李安世与南齐使者刘瓒之间的一次对话。刘瓒本人也是风度翩翩的佳公子,那个年代的官员任职首要的是门户,然后是长相与言辞。李安世在介绍北魏目前文学发达之后,刘瓒在平城宫里问李安世一句话:城北的方山离燕然山有多远?

这一句话里有三个机锋:其一,燕然山就是漠北的杭爱山,也就是游牧民族所居之地,提示你,别忘了你们是游牧民族,跟我谈什么文明?其二,燕然山乃是汉代大将窦宪击溃匈奴之地,告诉你,你们不过是败退的匈奴之后代。其三,方山是冯太后指定的陵墓所在地,而拓拔族起源于漠北燕然山,意指现在的北魏政府是另立山头,忘了本。

李安世一瞬间就明白了这句话蕴藏的机锋,因此知道不能直接回答,也不能直接反驳,于是答道:哦,这个距离,跟你们的石头与番禺的距离差不多。

李安世这句话里藏了两个机锋:其一,石头就是指南京,也就是南齐的首都,告诉你,你们已经没有在中原了,不再是中国之主。其二,番禺是广州,即珠三角,在当时是蛮荒之地,告诉你,你们离蛮夷本身也不远了。

牛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李未央”和她的情人们
成也太后 败也太后--北魏的兴亡与两个女人
[评论随笔]美人心计24
史上最厉害的女人 治国成功 面首都是国之栋梁 武则天都比不上
帝国的混乱——35北魏一代女主冯文明太后临朝听政,堪称楷模
冯太后对北魏有怎样的贡献?她与孝文帝有血缘关系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