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书随笔:百年流水线(上)

大卫·E·奈是美国史和科技史的教授,这是他当年学术论文改编成的书。得以一窥资本主义生产力之核心组织方式——流水线的演变历程。

流水线从1913年诞生开始,就成为资本主义黄金发展年代的核心动力。它在大萧条之前成为工业大批量制造的主要工厂组织方式,其后又在二战和冷战期间成为战争机器运转的核心部件,又在战后成为人们攻击其违背人性的靶子。很有意思。

还早在1900年时,美国的市面上有三种动力汽车,分别是电动、汽油、蒸汽。其中汽油车的功效差、污染重、噪音大,蒸汽车的速度最快,电动车则无污染、无噪音。如果不是福特,或者说,如果福特没有选择汽油车作为流水线生产的标的,那么汽车行业会是个什么样子?有趣吧。

流水线生产模式之所以在美国出现,或者说,任何一项技术发明能在某个特定时期的特定地点出现,肯定有其自然出现的原因。奈将之总结为这样三个方面:

首先是美国的标准化、可复制推广模式所带来的一系列新观念。美国文化的标志几乎就是标准化、规模化和可复制推广三要素,从十八世纪开始一直到十九世纪末,美国实现了四个方面的标准化——其一是空间的标准化,从东向西开发新土地时,美国人本着私权至上、平等交易、自由拓展的基本原则开发西部土地,对中西部土地实行了网格化的划分——从今天美国地图上中西部各州的形状就可以看出来,这是一种去中心化,完全平等的土地管理方式。

其二是交通的标准化,整个十九世纪都是美国人投入资本进行公路网、铁路网建设的时期,通过交通设施建设来联通各郡县,实现对黄金、石油、煤炭、钢材的开发和贸易,人们开始具备轻易实现跨郡县、跨州乃至跨国的贸易概念。其三是信息的标准化,纵横全国范围的电报网络,乃至后来的电话网络,股票乃至赌博交易信息网络,彻底颠覆了源自欧洲的传统生活和工作模式;其四是时间的标准化,这一点,敝号在《他们创造了美国》中有详细阐述——火车与铁路时刻表,把人类对时间的概念从天,精细化到了分钟

晋祠鱼沼,一千年前的立交桥

其次是由上述标准化的推进,带来的美国人对速度和效率的追求。十九世纪末,诸多欧洲人到美国的第一观感就是——美国的时间过得快上一倍,美国人工作和繁殖的速度都是欧洲人的一倍以上——就像今天美国人看我们一样。由于标准化的推进,机械化和电气化普及,美国社会越来越崇尚快速实现目标。为此,他们牺牲了欧洲人重视的美味和口味,美式快餐文化就是一种体现——二十世纪初,丘吉尔到访美国时,发现美国人普遍午餐时间在5-10分钟,这是欧洲人无法想象的事。效率成为社会观念。

再次就是技术本身的积累。没有哪种发明创造是突然间灵光一闪,或者直接从石头里蹦出来的。敝号在《他们创造了美国》那七十余种发明的分析中,也说明过,没有哪个发明创造不是在前人基础上改造过来的。技术,不论是器物、方法、模式,均源自长期积累。

流水线虽然诞生于1913年,但流水线的思想,却早在十八世纪就开始了。早在1804年,英国海军就已经开发出了通过六个步骤生产饼干的机器,一次可以做出70块饼干;其后,流水线的雏形最早出现在屠宰、陶瓷、罐头行业;到十九世纪末期,已经有不少工厂采用底部装有万向轮的平板车推着机器部件在工厂内移动。

要再向前推,八百多年前在中国的景德镇,陶瓷生产已经采用了流水线的架构。流水线所需要的系统管理思想、标准化部件思想,都已经在十九世纪中期诞生——典型如柯尔特手枪,这可是标准化部件的代表——将一把手枪分拆成多个标准件,用于组合拆卸。

第四是技术条件的成熟。光有想法,制造水平不到,也不行。比如柯尔特,早就有了标准化部件的想法,只可惜十九世纪中后期,机床加工的精密度还达不到标准化部件的要求——公差太大——还记得《我是怎么设计航空发动机的》吗?英国最牛的飞机发动机设计师胡克说,迟至二十世纪初,劳斯莱斯的航空发动机生产线,还需要福特来加以改造,福特认为,劳斯莱斯的航空发动机配件标准化程度和精确度不够

除此之外,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工厂动力的改进。十九世纪末期以前,工厂生产的主动力来源是蒸汽机,因此所有工厂的布局必须依赖围绕庞大的蒸汽机来构造,即中心发散式——中间是主动力来源,通过传动系统向工厂四周输送动力。电动机替代蒸汽机之后,不仅占地面积小了,而且可以让电动机来服从工厂的布局——反过来了,动力为生产方式服务,不仅可以增加生产线布局的灵活度,还大幅提升各个环节的速度,这为福特制定流水线提供了关键的技术支撑

所以说,没有什么凭空蹦出来的想法和发明,时间、条件、环境缺一不可。接下来就是选择一个合适的人。

长春电影制片厂,也是一个生产线

早期的T型汽车,有1000个零部件构成,如何让工人恰当布局,如何传送零部件,如何摆布组装程序,一直是福特在思考的问题。1910年,他新建了高地公园工厂。这个工厂基本就是按照流水线生产思想来布局的——良好的照明、通风、空气净化设施。最重要的,是福特本人的经历使他成为符合条件的那个人。

福特早年当过钟表匠,车床技工,还在爱迪生手下干过发电站工程师。爱迪生组织科研团队和技术团队的做法,让他深受启发。1911年,福特的公司并购了一堆小型制造业企业,吸收了大量的机械师、工程师、熟练技工,正是这群拥有各类机器行业经验的人聚在一起,形成了新的思想碰撞。

其实一直都没有搞清楚到底是谁先想到,把整部汽车搬上流水线的,反正大家在1913年就开始这么干了——一开始是用绳子吊着向前移动,因为不方便,所以又改为绳子牵引,再后来改为轨道。正是在1913年年初,飞轮式永磁电动机得到应用,这种电动机很快就装配到了福特的生产线上,顺理成章地就成为了流水线的核心动力。

福特一旦启动了流水线生产的试验,几乎就挡不住这种方式的诞生了。从车架上线,到几个技工围着安装,到车架移动,技工不动来安装,几乎是按照月的进度在进行尝试性改进。到当年11月,发动机、车架全部“上线”,当然,此时的动力主要是人工牵引。到19144月,才开始实现电动牵引。

与此同时,福特精益求精地对工人在流水线上的分工进行研究和试验,测试各种动作,每个动作的时间,各环节之间的衔接等等。这就是时间标准化所带来的好处,就像文学让生活有间——可以让人看到貌似平滑的生活背后的间隙一样,时间的细分,让人们可以深入到每个动作的标准化中去。标准化就是简化,简化的背后不是简单,而是深入细致的详尽分析和研究,复杂到极点,表现出来就是简单——深入浅出。

早在1915年,福特团队就研究出来,T型车流水线一共有7882项工作,其中949项是力气活,3338项是普通活,3595项是身体有缺陷的人也可以达成的活计,包括2637项只有一条腿的人就可以干,670项没有腿的人也可以干,715项只有一个手臂的人就可以干,2项双臂都没有的人也可以干。从另一方面来看,这也是把人视为机器的一种极致表现

1913年流水线正式启动之前,流水线生产的四个特点都已经被福特团队开发出来了:劳动分工、通用零部件、专用设备、设备布局、传送带。其中,设备布局和传送带是最为突出的形制特点,传送带体现的是工序,机床设备则按照工序进行布局。

传送带这个玩意,是亨利·福特从爱迪生那里学来的,他之所以把爱迪生奉为自己的偶像,就是因为看到了爱迪生团队所发明的适用于采矿业的传送带设备。这里不得不提一下爱迪生的强悍,他居然是从如何提升从铁矿石中提取高纯度铁粉的问题上,想到采矿流水线的——从矿石出产,到运输,到粉碎,到混合,到磁吸过滤。传送带还限制了每道工序的时间,促使福特不断寻求减少不必要环节和动作的方式。

流水线生产模式实现了人工成本的相对降低——实际上福特一直保证了工人的平均工资水平,大概比其他同业要多1-5美元左右。由于流水线生产模式大幅提升了工人工作效率,因而实现了同等投入的更高产出。唯一的问题是零部件等材料成本降低比较困难——因为当时的外部供应商还难以适应福特工厂的流水线,材料成本的降低只有在福特实现了大部分零部件自给自足,才逐步实现。

1914年,流水线生产上线一年之后,福特工厂只需要93分钟就能装配出一辆T型车,而且成本持续下降。1926年,T型车的售价从950美元降到了260美元,一个福特汽车的工人80天的工资就能买一辆。这样两相促进,降价刺激了需求,需求拉动生产。

虽然说流水线大规模生产,导致产品统一,失去了差异性,但福特其实自1914年起就一直致力于对T型车的持续改进,今天加个功能,明天加个部件之类的,也没少忙乎。只不过因为汽车本来就是一个巨大的机器,些微的改变对于消费者而言并不明显。

福特的这一系列工厂变革,成为了泰勒建构他科学管理体系的参照标准。虽然泰勒没有明确提出流水线生产,但他关于工作标准化、动作标准化的设计和思想,都是围绕流水线生产服务的。泰勒制成为了那个年代超越国界和意识形态的管理思想——在欧洲,包括俄国都受到推崇。

福特之超越泰勒制的地方在于,由于他最先启用流水线,并将电动机铺设到了流水线上,使他的生产速度远远超过了同时代任何一家工厂。1914年有一场有意思的比赛,泰勒用他的泰勒制在Packed汽车工厂进行实验,实验结果是平均每个工人每年制造2/3辆汽车;而在福特汽车工厂,每个工人每年制造了20辆汽车

后来20年代在芝加哥胭脂河建了新工厂之后,进一步延伸了生产线,直接把铁路货运,炼钢厂、轧钢厂、零部件生产和流水线组合到了一起,实现了28小时从铁矿石到汽车的转变

整个二十世纪二十年代,都是福特的流水线生产征服全人类的时代。福特也很懂炒作,他不仅出版个人自传,还不断邀请电影公司来拍摄他引以为豪的流水线生产,报纸正版地报道和宣传,让流水线生产变成了那个年代人人崇尚和膜拜的对象。

福特的主要竞争对手是通用汽车的阿尔弗雷德·斯隆。斯隆此人是麻省理工的高材生,毕业后任职于一家滚珠轴承公司,这家公司被通用汽车收购之后,斯隆就成了通用汽车的一名管理人员,到1923年他成了通用汽车的总裁。

斯隆是非常典型的管理型人才,与技工出身的福特完全不一样,他重视管理上的分权,反对集权,由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把通用汽车打造为了最具现代意义的企业而福特,从注重技术和流水线生产这个特点来看,大家就应该知道他是一个管理上的独裁者,热衷高度集权管理

相比福特只生产一种品牌一个型号的车而言,通用汽车则生产多个品牌,而且对于不同品牌都有不同的市场定位——非常典型的分权管理模式。斯隆把通用汽车总部打造为一个专事战略决策、广告品宣、行业和市场研究、关注竞争对手的机构,而不去干涉下属子品牌的生产经营。通用汽车的每个品牌,都使用福特的流水线生产模式。而且他跟福特打差异战,你占据了中低端市场,我就在车型、颜色、内饰上做文章,成本高一些没关系,受众是对这些独特品味有追求的人,愿意支付高价即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泰罗制和福特制
流水线生产的本质——《可以量化的管理学》
未来家装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建立流水线式的家装标准化管理体系
上海汽车博物馆11-2
盘点汽车史上那些不为人知的美国发明 丨 聚技
美国如何成了人人有车的国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