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书随笔:疾驰的草原征服者(中)

公元919921年间,李存勖在获得了传国玉玺之后,正式称帝。阿保机则继续经略他的辽宁,并且通过笼络之法,诱使幽州守卫叛变投向契丹,由此逐步将势力延伸到了幽州以南,兵峰直指定州,也就是今天的保定以南。从这一点来看,阿保机比之被司马光奉为中华正朔的后唐李存勖,更懂得中国传统政治智慧,也更懂得经营治理一个国家,他从来不像李存勖冲锋在前,始终是在作为管理者在经营。

山杉正明认为,大中华中心观,蒙蔽了后世诸如司马光等学者的眼光,把本质上也非正朔的后唐视为中华文明的传承,为此还进行了一大堆的人文创作和篡改。李存勖本质上就是个战争狂,他的沙陀联盟,完全就是个职业雇佣军的角色,并没有什么远大战略。他作战时大家跟随,而一旦没有了战争,手下的人就会纷纷离他而去,可见此人难以捉摸和相处。与阿保机相比,差了不止一个层次。

李存勖此时手下大将们纷纷凋零,如周德威等都已在后梁战争中战死,加上幽州的守卫们纷纷叛变,陷入困境。但李存勖就是李存勖,越是困境和挫折,越是能激发他的斗志和战争艺术。他亲率五万兵力北返,又是灵活运用自己擅长的密集方阵和造势艺术,在定州一举击破契丹骑兵。在定州开元寺,他的一千骑兵遭遇契丹五千骑兵包围,沉着应战,等到了部将李嗣昭的支援,安全突围,又再反击契丹骑兵。

此时冬天已至,契丹军粮草不济,只好逐步后撤。李存勖再次夺回了幽州。在考察了幽州布防之后,李存勖极为感叹,阿保机用兵扎实有效,实在是劲敌。

李存勖根本不适合当管理者,在他治下的后唐,实在是混乱不堪,除了作战,众人都不服。926年,在后唐一次内乱中,李存勖居然被禁卫军抛弃,被叛军杀死,时年43岁。继位的是他的义兄李嗣源。

消息传到阿保机那里,阿保机刚刚征讨完辽东的渤海国,听到李存勖去世,大哭了一场,决定就此与后唐完全言和。谁知,就在此后不久,阿保机也在扶余城中猝死,死因不明。

这斗了一辈子的哥俩,居然是同一年去世。

阿保机的去世,让新生的契丹王国到了一个要命关头,当时,契丹王国的三大支柱,阿保机本人,阿保机的弟弟爱苏,以及月里朵的弟弟阿古,均已去世,当朝无人——就像当代诸多初创企业一样,在取得初创胜利之后,往往就会遇到一个关口,这个关口决定了初创企业能否持续发展如果接任的人无法凝聚人心,政策上稍有闪失,这王权很可能瞬间就烟消云散。

阿保机的皇后,述律月里朵,承担起了重任。她办事就像她名字一样漂亮,依托其姻亲家族力量,在没有人主政的一年中稳定了政局。

她首先是以自断一手为阿保机殉葬的方式,确立自己在皇族中的威信——何等智勇!其次则是让尧骨先于长子突欲率军返回,稳定朝局,并营造出尧骨继位的氛围,由此顺利地让尧骨继位。

这中间是有个梗的。阿保机有三个儿子,长子是突欲,次子尧骨,幼子李胡。其中,长子突欲的能力是人所共知的,也没有证据表明阿保机与突欲有什么矛盾,而且阿保机东征渤海国,乃是派长子突欲为元帅前往征讨的,并且正式册封了突欲为东丹王在那里。突欲就是运气不太好,其一是被派到那么远的渤海国去征战,而且因为渤海国反抗意识很强,即便在被灭之后,还不停地各地有反抗,使得突欲无法迅速返回。其二是谁都没有想到阿保机会突然猝死。

母亲月里朵之所以偏爱次子尧骨,原因在于突欲成长得太快,很早就离开家庭去了军中,因此与母亲的关系相对冷淡;再就是尧骨更为乖顺,而且也善于作战,政治能力更强。兄弟俩还有一个差异,突欲是个文武全才,喜爱读书写字,在绘画上也是一个高手,即便是在中原,他的画作也能卖出高价。可以想见,这种风格的人,在政治上显然不会太强横。

尧骨继位之后,也很快就对这个封在渤海国当东丹王的哥哥不放心起来,把渤海国撤销,让突欲回到离首都更近的辽阳来,接受朝廷的监督。突欲也很安心,在辽阳自己的宫中建起了望海楼,把自己先前收藏的一万多卷书放于其中,每天看书写诗。

930年,受不了自己弟弟压迫的突欲,带着四十余随从,跨海去了南方,投奔了南方后唐的李嗣源,并改名“李赞华”。

李嗣源只是代执政,很快就把后唐政权交给了李存勖的儿子李从珂。李嗣源有个著名的女婿,石敬瑭,镇守后唐西北的太原。偏偏这个石敬瑭与李从珂之间的关系一直紧张,所以,李从珂继位之后,第一件事就是要解决石敬瑭的兵权。

石敬瑭,只是叫这个名字,他本人和李从珂一样,并不是汉人,而是突厥沙陀人。所以,当司马光等后世评家,把石敬瑭当做汉奸,或者说把石敬瑭当做扰乱中原政局,引入契丹国入主北中国的祸首,实在是有点牵强——杉山正明认为,这也依然是中华中心史观的心理作用。石敬瑭把燕云十六州让给契丹皇帝尧骨,并向尧骨自称儿皇帝,实际上是东突厥的一个部族,向另一个部族认爹,有什么不可的呢?这与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的领土交易并无二致。 

石敬瑭与李从珂的内讧,给了尧骨最好的机会。936年,尧骨御驾亲征,率骑兵攻下太原,居然一击之下就让后唐政权崩溃。李从珂要求突欲出面去与尧骨谈谈,至少保留一点生存空间,但突欲居然拒绝了李从珂。李从珂于是杀了突欲,也就是李赞华,这个活跃于契丹、渤海国和中原的东丹王李赞华,于38岁这一年走完了奇诡的人生

这样,当时的整个东亚,实际上只有一个合法的皇帝——契丹国的耶律尧骨。

937年石敬瑭把首都从洛阳迁至开封,正式建立了后晋。史家们一方面痛骂石敬瑭是卖国贼,一方面又认这个后晋奉了中华的正朔——这是典型的为了价值观而抛弃基本历史逻辑的做法。因为石敬瑭很多组织管理方式,后来都成了北宋的源流。

石敬瑭只做了几个月儿皇帝就去世了,随后著名的六朝宰相冯道,奉其侄子石重贵为继任皇帝。这一阶段,发生了后晋军队反叛契丹的事件,尧骨再次亲征,直接杀进了开封,把石重贵掳走。尧骨于返回辽阳的同时,改国号为大辽,并改元大同”——追求世界大同。

晋祠中的元代乐俑

尧骨在治理占领区方面没有什么经验,打家劫舍是常事。这引起了后晋人们的普遍不满,就在大辽诞生的同月,镇守山西的沙陀军阀刘知远宣布从后晋独立,建立后汉。从刘知远的姓,就可知他是突厥人。尧骨于947年,也和他父亲一样,在从开封返回辽阳的路上猝死,军队拥立了尧骨的哥哥突欲的儿子兀欲为继任皇帝——这也真够戏剧化的,弄来弄去,帝位还是回到了尧骨那不幸的哥哥突欲李赞华这一系。

奶奶月里朵不高兴,要求立第三子李胡为帝,但无奈兀欲掌控了契丹兵权,月里朵只好下位避让。接着不久,兀欲又在一次政变中被刺杀,帝位又转到尧骨的儿子述律手上,不久述律又被刺杀,帝位又转回到兀欲的儿子,也就是突欲的孙子明扆手中。这才开始了稳定期。

后汉这边的刘知远也没有挺多久,他的政权不过是突厥沙陀的第四个王朝。几经周折之后,汉人军阀郭威拿下了后汉政权,建立了后周。郭威有个赫赫有名的养子柴荣,承继了他的王位,把个后周版图扩大了一倍。这一阶段,突厥沙陀的刘崇,又开始了分裂,依托太原再次建立北汉,与契丹国相通,与柴荣的后周相抗衡。柴荣霸业未成而身先死,年仅39岁就去世了,很快就发生禁卫军政变——960年赵匡胤夺取了后周政权,建立北宋。

如果这样看下来,就会知道,我们所谓的正统,北宋,其实也不过是突厥沙陀王朝序列而已。北宋之所以没有像之前的沙陀王朝那样短命,有两个重要原因——其一是后周柴荣,柴世宗所打下的基础,军队建制、官僚体系;其二是拥有了像赵普这样杰出的国家建设和政体建设的设计师。否则,仅凭赵匡胤这些个军阀集团,也难以跳出沙陀王朝短命的循环。

公元1003年,此时契丹政权到了明扆的儿子文殊奴手中,他再次兴兵南伐。北宋依然采取的是坚壁清野战法,任契丹骑兵纵横华北平原,一直顺利抵达黄河岸边。

北宋此时是真宗赵恒,他在百般不情愿的情况下,被强硬派的寇准逼着御驾亲征到澶州,戏剧性的场面出现了。契丹军一方面没想到北宋皇帝会御驾亲征,另一方面后方又出现不稳定因素,于是就在澶州坐下来谈判了。这一谈,才谈成了澶渊之盟,其实,也就是到了1004年,北宋才真正稳定下来。

这一稳定就是一百余年,世所罕见。期间,契丹也空前的稳定繁荣起来。实际上,如果从领土规模、经济繁荣和对外贸易上来看,契丹远远超过了同时期的北宋。公元1012世纪,至少从西方人的眼中看来,东亚的主导国家就是契丹——China

如果说大唐、契丹、后唐、后汉、后周均源于东突厥系统的话,那么西夏则来源于世代生存于羌人,羌人应当是吐蕃、吐谷浑、党项人的来源。前文说到,大唐之后吐蕃帝国也很快分崩离析,从甘肃宁夏区域分离出来了以党项人为主体的西夏,西夏本身也是多民族混合体。

党项,其实是唐兀的汉字写法。唐兀族从吐蕃分离出来之后,主要在陕甘宁交汇区域活动,曾经为契丹收伏。党项部落以拓跋为姓氏,后来族长拓跋思恭受到唐朝册封,赐姓为李,家族即以李为姓

五代时期,党项部落在这个区域形成了多个王国,李氏自称夏州王国。北宋太宗赵匡义为了对付突厥沙陀的北汉,与夏州王国结盟。夏州国王李继捧后来归顺了北宋,其同族李继迁则分立了出来,在契丹的支持下,在灵州,也就是今天的银川定都,建立了西夏国的基础。此时是1002年。

继迁之后的李德明一代,与北宋和契丹都相安无事,开始向西拓展,一直拓展到曾经回鹘的领地甘州。这就为李元昊的霸业打下了领地基础。

1034年,李元昊正式称帝,一气呵成地完成了国家体制的建设,还创设了西夏文字体系,基本都是按照之前契丹的做法。1038年改国号为大夏。与北宋正式宣战,双方一直在边境进行拉锯战。北宋此时还煽动西夏更西边的青唐王国的角斯罗与李元昊相争,以期让西夏双线作战。

1044年,李元昊与北宋议和成功,称为庆历议和。议和成功后两年,李元昊心满意足地去世了。

契丹、北宋和西夏形成了东亚的铁三角,周围是一些小型附属型王国,如南部的南诏和黎国等。四十多年后,一支起自松花江畔的新兴族群——女真族迅速崛起,崛起速度之快,超乎所有人想象。它以不满万人的部队,居然轻易颠覆了契丹大辽,随后瓦解了北宋,还顺带着入侵了西夏。

由于这个国家兴起得太快,管理的地域又太广,以至于它根本就来不及进行国家体制和民族体制上的建设。几乎从头到尾,大金国从本质上来讲就是一个部落联盟,一直采用松散的联盟方式管理着巨大的东亚领土。大金国的皇帝在本质上,也只是个部落联盟的盟主而已,真是有意思

女真人不同于纯粹的游牧民族契丹、党项和沙陀,他们生活在北方森林地带,是讲通古斯语的渔猎型民族黑水靺鞨,相比游牧民族而言,更加原始而古老。此前契丹阿保机的长子突欲所征服的渤海国,就是靺鞨建立的。靺鞨各部族中有一支完颜部,实际上还有一些高丽血统。

1114年,完颜部首领阿骨打率领部族开始造契丹的反。在松花江的按出虎河畔第一次击溃了前来讨伐的契丹军队之后,阿骨打就建国了——真是生猛而不讲套路,年号为“收国”。谁也不知道阿骨打怎么就这么能打,造反第二年就收伏了女真诸部,攻克了黄龙府,接着又在松花江边再次击败契丹七十万大军,控制了辽东全境。

阿骨打和当年的阿保机一样极其机敏,深谋远虑。在北宋向他示好之后,他没有马上应承,而是观察契丹与北宋的形势,就像阿保机当年观察后唐与后梁一样。1120年,大金国与北宋合兵进攻契丹,攻下了契丹上京和西京,把大辽变成了西辽,最终在1125年灭亡了契丹。阿骨打还很守信地把燕云十六州归还了北宋,1123年去世了。

北宋开始毁约,不再执行之前与阿骨打达成的协议。继任者吴乞买,既不买也不乞,二话不说,直接进攻开封,灭掉了北宋,即所谓1127年靖康之耻。吴乞买也没有再一鼓作气南下继续,所以南宋得以偏安于江南。

大金国也采用了契丹的策略,通过谈判,与南宋又续上了四十年和平

回顾10-12世纪,放眼整个欧亚大陆板块,推动人类历史演化的,确实是处于腹地,以突厥、蒙古为主的游牧民族。正是他们的扩张和国家战略,像推动多米诺骨牌一样,向西推动了欧洲国家均势之变化,向东推动了中亚和东亚国家均势之变化。也正是这群游牧民族,第一次建立起了跨国贸易交流线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生竞技下半场,全看儿子能否善战:李克用完胜朱温
换一个角度看唐末,“五代十国”只是以宋朝为视角的历史书写方式
能否为石敬瑭翻案
契丹往事番外篇22
苍狼战雄鹰:沙陀与契丹的北境争霸战争
晋王李克用一辈子都没能赢朱温,他生的儿子很厉害,三箭雪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