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书随笔:创造自然(下)

一俟洪堡南美探险的资源耗尽,他立即又以五十多岁的高龄,启动了对西伯利亚的探险,此前他想去印度,但始终被英国东印度工作阻挠——由于他倾向自由的政治取向。

玻利瓦尔,看面相就是个花花公子,游转于欧洲王室贵族之间,突然有一天想到杀回家去创建自己的国家

洪堡的西伯利亚探险照样成果颇丰,他凭借在南美形成的经验,在金矿和铂金矿中总能找到钻石,在俄罗斯产金重地乌拉尔山附近转悠,用了一个月时间居然真的找到了乌拉尔的第一颗天然钻石

此后一路向东,穿过叶卡捷琳娜堡,抵达了蒙古的额尔齐斯河,在那里,他见到了清朝驻防军,并且经过驻防军的允许,到了驻地与驻防军官交流了一次,互赠了礼物,由此他又可以炫耀他接触了天朝。回到吉尔吉斯斯坦的米阿斯之后,当地政府为他摆了接风宴,当地一位著名的药剂师与他热情地交谈,这个药剂师将会有个小外孙,叫乌里扬诺夫,也就是后来的列宁。

可能洪堡最大的影响力,就在于他教出了查尔斯·达尔文。洪堡年长达尔文40岁,达尔文在20来岁之前游手好闲,最大理想是承继父亲的财产,舒舒服服当个乡绅,被父亲斥为家族里最丢脸的人。

洪堡的《植物地理学笔记》惊醒了达尔文,达尔文终于发现自己对动植物结构最感兴趣,此后他苦读洪堡的所有著作,洪堡7卷本的《旅行故事》被他反复看了N遍,甚至于能大段背诵其中的段落。那场之后闻名世界的“小猎犬”号环球航行,达尔文可谓是按照洪堡的著述,逐一进行核对比较而进行的,随着体验的加深,他自称对洪堡的崇拜与日俱增。

结束航行之后,达尔文首先出版了自己的旅行笔记,第一时间寄给了自己的偶像。洪堡对这个三十岁出头的年轻人很重视,他仔细阅读了达尔文的旅行笔记,大为赞赏,并专门为此撰写了推荐文章给英国皇家学会,说此人前途无量。他对达尔文的回信,全部是细密的引述——对达尔文的笔记逐页进行了回复!

达尔文也是那种智慧和谨慎的面相,额头宽大,眼窝深邃,眉骨高,嘴唇薄。

达尔文完全承继了洪堡的方法论,即始终立足于整体看问题,无论是看到一片树叶的差异,还是一块岩石的差异,都马上发生整体性联想,即察微知著,又通达宏观。

洪堡从钦博拉索峰角湿地水位的变化,推想到种植业对森林的影响,进而联想到人类活动对自然界的影响;达尔文则从加拉帕格斯岛上同一鹦鹉嘴型的变化,推想到同一鹦鹉分布到独立的岛屿上,各自独立演化出不同的嘴型和颜色,进而联想到所有物种也可能由同一源在更长的地质时期里演化而来。

达尔文也正是从洪堡著述中关于相对独立生态环境中,同一物种的不同演变现象,以及物种到底是如何迁移的猜想中,找到了自己的突破口——洪堡认为物种如何迁移这个问题蕴含着物种起源,这个问题是无解的。由此,达尔文才站到了洪堡的肩上。两人所不同的地方在于,洪堡思考出来一个网络,而达尔文则思考出来一棵树

这可能就跟性格相关了——洪堡是冲动型的,一个字不合就开干,先做了再说,先走一趟再说,达尔文则是谨小慎微型,结个婚都得写个可行性报告那种,性格则跟出身相关——洪堡出身皇族,恣意妄为,达尔文出身乡绅,精细打算

达尔文的理论,逻辑、假设和文笔都来源于洪堡,动力的机理细节则来源于马尔萨斯和亚当斯密——即所谓竞争理论。——没有人是凭空创造出一个理论体系的。达尔文的运气和聪明在于,他立足于当时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知名度和科学头脑的人的思想之上,这为他节省了太多力气和时间。达尔文终其一生,都在兴致勃勃地反复细读洪堡的《旅行故事》,一直到达尔文去世前十天,他唯一读过的书,仍然是这本。——回想下前年看的那本一万小时天才理论吧。

最能代表洪堡一生之思考和实践形成观点的,应该就是他呕心沥血的巨著《宇宙》。

从古至今,想用一个框架囊括掉人类所已知的一切事物的,恐怕不会超过这几个人:乔达摩·悉达多、老子、毕达哥拉斯、托马斯·阿奎那、冯·洪堡、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其中,洪堡之前的人主要从主观世界出发,思考出某种范式来套这个世界,佛学理论,道学,数字,经院哲学。洪堡之后的这两人,主要从数学、理论物理学角度出发构建一个宇宙学说。

洪堡雕像

唯独洪堡,则是从我们人类的视野出发,从我们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出发,以普遍联系的方法论组织,把宏观、中观和微观都统一了起来。也唯独洪堡,比他之前的人多了科学方法,至少用自己的脚步丈量了世界,比他之后的人,又多了人文情怀、政治哲学视野。

洪堡是在六十多岁当口开始撰写这部书的,一直写到八十多岁。他从宇宙广度,恒星,行星出发,从外星来看地球,这是第一卷;之后又从历史、知识、艺术这些人类的视角出发,考察地球在人类脑中的印象,这是第二卷;再从地球本身的岩石、海洋、地心出发,解剖世界的物理层面,这是第三卷;最后再从植物、动物、生态圈,以及他八十余年探险、实验、交流所得来的各类广博经验出发,细数这个世界的中微观层面,构成第四、第五卷。

没有哪个科学家像他这样统摄全局,更没有哪个科学家会像他这样成功科普——第一到第三卷,基本上是洛阳纸贵,一书难求。

他这套书,中国没有引进,也没有翻译。估计是认为书中的科学知识已经过时了,这恰恰体现的,是国内纯工科思维治理的缺陷所在——只看结果和效率,忽略了结果和效率的真正目的是什么。洪堡的宇宙之成功,之能成为启发诸多十九世纪中后期杰出科学家、政治家的原因,就在于其逻辑和视野,而非那些有限的知识本身。

所谓的知识,只不过是一个时期一个阶段的结果,这个结果会随着逻辑和视野的扩展,持续发生改变。把目光锁定在当前的结果上,这是我们这一代人在知识获取上最大的弊病所在,当然,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政治需要。获取和组建知识的逻辑与视野,才是永恒的,也才是最珍贵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谁是冯·洪堡?
人类最大的谜题:不是生命,更不是进化,而是死亡。
善于学习是一种能力
【054】《创造自然》
地理大发现第120篇:洪堡—最后的通才,大洪水后真正伟大的人物
【文化探秘】牛顿、达尔文、达芬奇的秘密手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