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书随笔:何草不黄(下)

第三部分谈酷吏和循吏。

汉书中的第一个酷吏就是张汤。张汤此人,第一次深入了解还是在十多年前读资治通鉴时读到的。两大“汤”,一是陈汤,对外用兵的,就是说“虽远必诛”的那位;二是张汤,对内整治的,知名酷吏一名,少年审鼠的就是他。

张汤官至廷尉,也就是今天的最高法院院长兼司法部长,非常牛。他司法的特点就是从重从严,舞文弄墨改变法律条文的适用范围,罗织罪名,熟练到可以玩弄程序。

张汤审理的大案要案,大多是涉及王公贵族、地方豪强、富商谋反、篡逆之类的案件,所以他的从重从严就有了极大的施展空间,可谓是当时武帝得力的对内大棒。

何以张汤会处理这么多的谋逆大案?其实当然是武帝的统治需要——当时的西汉已经逐步繁荣,国力日趋强大,民众日益富庶的背后,就是严重的社会矛盾。

最重要的,就是贵族、豪强和富民的出现,逐渐成了一股可与皇权抗衡的势力。

那当然就需要打压,打压的方式,一是政治上宣布豪强贵族夺利于民,要豪强让利于百姓,把皇帝与百姓放到同一站位上。

二是经济上对豪强富民征收重税,发动百姓告发隐匿财产的豪强富商,查实了可得一半。

三就是靠张汤这些酷吏来兴起大狱,专事打击贵族豪强。

张汤的出现,正是这种大势所需。

武帝时期的这种社会矛盾和处置方式,几乎是延续了两千年,被历朝历代所模仿

张汤的发迹也是一个不容易。他老爹不过是长安县一个小吏,张汤之后是顶了老爹的职,从狱吏开始。

恰好碰上当年武帝即位之前的太子之争,武帝老妈的弟弟田胜失势获罪,入狱服刑。张汤于是烧冷灶,百般巴结,被田胜引为知己。随后武帝胜出,田胜一跃而成为国舅!

田胜立刻把张汤引荐给京城各处,由是张汤先进入内史署,相当于从看守所狱警调入了北京市政府办公厅,然后从内史署又进入丞相府,相当于到了国务院办公厅,飞黄腾达。

既有运气,也有自己的百般努力。

古代的法律,其实是法、律、令。既有不同的含义,也有一个演化过程。

最早是法,一般认为始于战国时期魏国的李悝所定的法经。所谓法就是方法,相当于对于一种犯罪行为的捕获、审讯、认定、处罚之法。到商鞅改法为律,即把上述法都变成了条文,更加直接的规定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后来又加上了令,令就是皇帝的诏书或制书里提到的话。

要说到律令的严密,没有哪个国家能超越古代中国,张汤时期的律令就有三百五十多条,据说还不及秦代律令之严密。

但这与后世所说的法治根本就不是一回事,时至今日,我们还有很多人认为法治就是法律条文和政策规定,这见识与法治的本质根本就是南辕北辙

法治的本质是依法治权,依法治法,即立法者、执法者须受约束,而不是依法治民这么简单

法治的核心是约束权力,就像敝号前两年随笔罗翔《刑法学讲义》时提到的,刑法的本质不是惩罚犯罪,而是要确保权力是依法依程序审判和定罪犯罪行为的,是要保护嫌疑人不受冤枉或者量刑过重

如果只是为了打击犯罪,其实把所有犯罪者都毙掉是最简单直接和大快人心的办法。刑法之所以是个法律部门,有那么详尽的程序,就是要保护嫌疑人的正当权益,而不是从重从快,大快人心

张汤之后一千六百年,英格兰出现了大宪章,规定国王征税和宣战必须征得贵族会议同意,到后来,变成了要征得议会同意。

那个时候的英格兰,法律条文还没有我们的西汉多。但毫无疑问,十七世纪英格兰的法治程度,要高于西汉帝国,原因不在于条文多少和严密程度,而在于关键一点——国王的权力是否受程序约束

没有对权力的约束,再多的法律条文,也不是法治。

与酷吏相对应的,就是循吏。

所谓循吏,是指奉法循理,敬重法律,尊重法律,同时遵从人情事理去执行职能的官员。

这类官员,不追求标新立异,不追求好大喜功,不徒事更张,不追求政绩,自己循规蹈矩,让百姓也能循规蹈矩,相安无事。

说白了,就是不折腾,用最平常方式,获得最大程度的安宁。现在看来,不仅古代,即便是今天,这也是一个很难达到的境界。

想想也是,官员治理一个地方,如果能做到那个地方没什么不好的事,也没有什么突出的亮点,百姓既不说你好,也不说你坏,大家相安无事,还真是到了老子那种极高明的境界。

今天还常常会把不折腾贬低为躺平,把走极端褒扬为执行力。

循吏的出现,当然也有背景——一般是王朝新建,万象更新,需要与民修养生息的时候,这时候最好的治理手段,当然是不折腾,让市场和百姓自行修复——小政府和守夜人的意思。

从儒家角度来看,酷吏和循吏象征着霸道和王道两种治理手段,很多时候,其实是混杂在一起使用的。王道奠定合法性,宽仁待民,而霸道则奠定政治性,以力服人。

第四部分是谈论侠客与儒生。

与《史记》中对游侠和侠客持有歌颂态度不同,汉书作为官方定制史书,对侠客持有的是完全反对的态度。

很简单,游侠和侠客是从既有社会秩序中游离出去的自由分子,无论如何,总是一股离心和解构的力量,这与代表法律和秩序的政治权威多少都处于对立的位置。

帝国的统治者永远会对“自由流动的资源”保持警惕和敏感——这既包括侠客,也包括商人和商业活动。

不过,自由流动的资源过于贫乏和势弱,就会让传统的地方和贵族势力坐大,帝国最高权力和行政系统又会面临挑战与失灵。所以,皇帝总是要调节自由流动的资源与传统势力之间的平衡。

游侠时代主要出现在战国时期,秦汉之际,每到统一帝国出现,游侠就失去了生存土壤。

儒生当然就是以六艺为业之人,在孔孟时期,那就是通过研究古今之变、究天人之际,成为通达之才,从而把握人类历史命运规律的人。具体到孔子本人,他推崇要复兴周礼。

仁、义、礼,礼是居于核心地位的。所谓仁,从字面上看,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被孔子引申为人心中的宽仁慈爱之念,这种念头外化为行为就是义;所谓义,原本是人我相宜、投缘巧合的意思,被引申为宽仁慈爱的行事之道。而礼,则是标准化的行事规范,这种规范,既是对人心念的约束,也是对人行为的约束,是对仁和义的统合。

仁义只是个人行为,如仁是个人心中的念想,义也是个人的行事准则。礼则是一种可推而广之的标准化规范,可以通过教授来传递和传代。所以,尊礼就自然能仁义。

这部分作者还详尽探讨了诗、书、礼、春秋等儒学名著的传承及到汉书时期的状态。

第五部分是编户齐民。

汉书中没有平民百姓的身影,对于班固们而言,这不过是一群被统治者,属于野人,仅仅只在展现统治者如何治理他们的时候,才会偶尔谈到。

这一点也几乎是两千年来传承至今,古代的“百姓”,今天的“人民”,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一种政治术语,并没有具体所指。

唯一涉及到了百姓生活的,那就是治理政策之“编户齐民”。

编户齐民的根本就是户籍制度,通过对人口户籍的控制与管理,皇帝才得实现对百姓的全面掌控——从征兵,征役到征税。

汉代的户籍的样式尚未发现过,目前主要是通过诸如爰书一类公文予以体现。非常惊讶,除了记录一家人的姓名,性别,身高,财产,食量数据以外,居然还会描述人的形象。其中说到一家人子女肤色都比较黑!

作者不厌其烦地罗列了居延考古发掘的户籍资料,一共列了十余户人家,就是想把汉代那些活生生的平头老百姓展现在我们面前,总算让我们看到了一些燧卒、戍卒的家庭,他们的子女、兄弟、父母,那些两千年前的三口、四口、五口之家。

按照当时的税负政策,以及记录的人均粮食摄入需求来计算,五口之家需要有70亩地才能覆盖支出。而当时他们真实拥有的土地只有58亩左右,所以可见生民生活的艰难和负担之重。

这还没完,还有各种征役,兵役、劳役等等。算下来,男性一生要服至少40个月的兵役,女性也要服传输役,都是体力活。所以,在西汉时期,农村也跟现在一样,青壮年男性都在外服役,女性也在外服役,老弱妇孺在家耕田营生,一样的是留守儿童现象。

什么男耕女织的安宁生活,也是非常难得的。

有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浅谈汉武帝刘彻时期的土地问题及解决方法:抑制兼并,推行新法
如何看待西汉酷吏尹赏?
卷入诽谤案,这个酷吏被下令弃市
谁才是杀死酷吏张汤的真凶?
古印趣话之(十二)“酷吏”——张汤
西汉这四位母亲的教儿做法,对我们怎样做父母肯定有帮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