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书随笔:战争与和平(9-1)

不少人认为,文学名著就是学生读物而已,成年人应该读成功学、领导学、管理学,再不济,也得是经济、政治、历史。所以,在敝号随笔一些文学作品时,常常会有读者疑问,为啥还要读这些中学生看的东西。

还真不少人说自己在中学或大学期间就读过了战争与和平,在如今这个对“三分钟说完世界名著”的短视频都还要快进才看得完的时代,真让人难以忘怀。

其实,历史、历史研究、政治研究评论、潮流商业经济,除少量名作之外,大部都只是时下观点的罗列,事件和知识的集合,碎片化倾向很重。知识的密度很低。

文学名著之能成为名著,在于那些聪明绝顶的大家,以构建人物故事情节为手段,以流畅优美之文笔,凝缩提炼一个时代、一个历史时期的要素为背景,把推动社会历史演化的力量,与贯穿整个人类历史的人性心理特质,交织起来,洞穿不变的人性和心理,在这些背景力量和社会事件中,如何呈现,如何演化。

真正的文学名著阅读,就是在进行一场思想实验,身心进入到另一个宇宙,另一段历史,另一段生活

如果说政治、经济、历史、哲学、科技专著是在看一个时代的某个侧面,那么文学名著就是在看这个时代的整体。

战争与和平,恰好是我在中学和大学期间始终没有勇气拿起来看的名著。

看了才体会到,托尔斯泰确乎是一位描绘场景的大师。从前看纳博科夫说,读托尔斯泰你得去细细地想象他写的那些场景,比如,安娜坐的马车,马车里面那些装饰,细密的蕾丝的花型。

现在看来,其实不用你主动去想象,他的笔触让人不由得想象——正像白描一般呈现到你的面前——所有那些宫廷的、战场的、舞会的、雪地的场景,都是那样生动而细致地呈现到了我们眼前。我不由得在想,如果托老能活到电影时代,他毫无疑问是一位杰出的编剧兼导演

在场景细节和纵深的描写上,无人能出其右——包括此前的莱蒙托夫在内。这种引人入胜的描写确乎能让人深陷到他所创设情境中,无法自拔。

托尔斯泰是个深刻的思想家,他几乎是克制不住地在他的作品中阐述自己对于历史、社会、人类命运的观点

这种“克制不住”尤其体现在从第一卷末尾开始,到第二卷、第三卷中时不时“插播”的大段大段观点探讨——他甚至突然间抛开故事情节的进展,就着当时的时局和情境,发表看法。这几乎成了托老的标志性动作,其它十九世纪俄国知名作家很少会这样做。

这部巨著确实可以与柴可夫斯基的悲怆三部曲同读。第二卷后半部,第三和第四卷,可以用柴可的《1812年序曲》(斯托科夫斯基指挥版)伴读。这部辉煌巨著所创造的那种深刻的场景感,与柴可夫斯基交响曲独特的情节感和场景感交相辉映。

柴可永远都可以在复杂的乐式中,突然穿透出一段优美如柔和草原和白杨林的曲子,就像托尔斯泰总是能在复杂宏大的历史背景里,牵扯出一段动人的情节一般。

记得还是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读中学时,音乐课上,那位神奇的中学音乐教师(我至今感激和感佩),居然拿出柴可这部《1812年序曲》来给我们听。那是我第一次完整地听完一部交响乐,一边听,老师一边讲解。

交响曲行进中,俄罗斯辽阔的天空与草原,莫斯科圣城的金碧辉煌,1812年那场规模宏大的法俄战争,鲍罗金诺战役,一片战火纷飞之中,一支小号嘹亮地吹响马赛曲,以及整部交响曲尾声里,现场真实的炮声——斯托科夫斯基指挥这部作品时,尾声是现场放真炮!可谓穿透了我的整个青春期

来读故事本身吧。

故事的起点在1805年年中,当时的时势背景是拿破仑·波拿巴正如日中天,发动革命,登上皇位,建立法治,实行军事扩张——普鲁士、奥地利、意大利一败涂地,持续割让领土;英国在庇特首相带领下暂时维持弱势。全欧洲王室的眼光都看着俄罗斯,俄罗斯的亚历山大一世当仁不让地站出来要维持欧洲王室们的权威和荣耀,正式对法国宣战。

而就是近十多年来,整个俄罗斯贵圈都以法国时尚和文化为效仿对象,对于法国大革命的爆发,以及过去十余年来法国发生的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变化,让俄罗斯的皇亲贵族们震惊不已。

震惊之余就是人们观念的分裂——老派当权者和贵族们,当然坚决反对波拿巴的一切,从他的施政方略到个人生活;青年一代,尤其是已经逐渐没落的贵族家庭中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则为波拿巴的决断力、意志力和目标意识所震撼。一个年轻的中尉军官,居然能通过一己之力成为皇帝!这对于19世纪初期俄罗斯的中上层年轻一代产生了致命的吸引力。

第一卷 第一部。

故事就起于俄罗斯太后的女官安娜·舍勒组织的一次晚会,在晚会上发生了一个在当年的聚会中经常发生的冲突——对波拿巴的赞美,与对波拿巴的诅咒。晚会上引出了一位叫皮埃尔的青年,粗壮而粗鲁,是别祖霍夫伯爵的私生子,既无身份也无任职,同情法国革命,崇拜波拿巴。

他只能借助自己是莫斯科和彼得堡一些青年贵族朋友的身份,游走在贵圈。也是个花天酒地且天不怕地不怕的公子哥儿。

成天跟近卫骑兵队的小安德烈公爵、陶洛霍夫、阿纳托里(华西里公爵的儿子)等一干青年近卫军军官们混在一起,还干出过把巡警和熊绑到一起扔进河里的勾当。不过他很快就卷入到了父亲别祖霍夫伯爵遗产的纠纷中。

纠纷的主题是别祖霍夫曾经立过一个遗嘱,其一是认皮埃尔为自己的正式子嗣,其二是把遗产都留给皮埃尔。

这让别祖霍夫的妹妹,卡嘉公爵小姐,以及他的表弟,华西里公爵都感到十分惊恐,本来他们可以成为遗产的继承者。皮埃尔在遗产争夺战中的弱点在于,一是他本人对此并不在意,二是他没有身份

谁知一个远亲,德鲁别茨基公爵夫人横空出世,决定帮助皮埃尔拿到本该属于自己的遗产。德鲁别茨基公爵夫人之所以这么做,当然也是因为与卡嘉和华西里都有不对付的地方,而且,她希望为自己的儿子赢得一个像皮埃尔这样的后起之秀朋友。

别祖霍夫的临终仪式,成了两方斗争的战场。双方都拿着已经无法说话、跟木偶一样的伯爵作为幌子,一番争抢之后,以德鲁别茨基公爵夫人的老道和强悍取得了胜利。皮埃尔就此承袭了别祖霍夫伯爵的称号,并成为俄国最富有的人之一

画面转向了位于童山的前陆军元帅尼古拉·保尔康斯基公爵家中。老公爵自退休之后,仍然保持着极其高傲而严肃的生活状态。他的女儿玛丽雅公爵小姐由此生活在父亲严峻的阴影重压之下。

皮埃尔寄居的罗斯托夫伯爵家,与保尔康斯基公爵家有亲戚关系,罗斯托夫伯爵的女儿邱莉伯爵小姐与玛丽雅公爵小姐是自小的朋友。皮埃尔最好的朋友小安德烈公爵就是保尔康斯基的儿子,玛丽雅小姐的哥哥。

安德烈公爵是一个颇有叛逆思想的贵族青年,此前与皮埃尔关系好,也是因为看到了皮埃尔由于没身份没有地位,不遵从贵圈那一套,所以把皮埃尔视为最好的朋友。

安德烈公爵就是整部著作中被塑造得最完美的主角之一,皮埃尔则是形象上次一级但却相对更可亲近的主角之一。

安德烈公爵早已厌恶了贵族家庭生活,没完没了的招待会、晚会,以及贵族女人之间的各种细碎事件,因此他报名参军,要加入对波拿巴的抗争中去。

安德烈公爵喜欢波拿巴,他参加俄军抵抗波拿巴不是为了别的,而是为了离开现有的一切。他对自己的妻子丽莎公爵小姐,也有很多的不满,当然是因为丽莎是个典型的贵圈小姐,喜欢所有虚荣浮夸的一切。

所以安德烈公爵几乎不愿意与这个妻子交心,也毫不掩饰对她的轻视,也毫不在意她不愿意他走上战场离开自己的心意。

他把怀孕的妻子丽莎带回了家,托付给自己的父亲和妹妹,然后在父亲保尔康斯基严厉的祝福下,走上了前线。

第一卷 第二部。

安德烈公爵在父亲的安排下,当上了俄军总司令库图佐夫的副官。一同在前线的,其实还有当初皮埃尔在彼得堡鬼混时的贵族青年陶洛霍夫、热尔科夫、尼古拉等人。

库图佐夫将军也是主角之一。敝号认为,他就是托老本人在著作中的替身。

180510月,奥地利军队在恩斯河和多瑙河交接处被波拿巴的法军击溃,把刚刚到达前线的库图佐夫俄军直接暴露到了火线。

托老对于兵营里的哄闹,指挥所里的雍容,战场指挥的宏阔,以及行军和退兵时的各种混乱场景,描绘得可谓从容不迫——就是从容不迫,正像2021年电影《1917》里那著名的长镜头一般,调度得当,一气呵成

在战场上,面临敌军,有一种特殊的感觉——只要越过那条生死界一步,就是不可知的痛苦和死亡。过了那片田野,那棵树,那个阳光照耀下的屋顶是什么地方?那里是什么人?谁也不知道,但谁都想知道。越过这条界限很可怕,但谁都想越过它。你也知道早晚要越过它,并且一定会知道界限那边是什么地方,就像一定会知道死亡那边会是什么一样。可现在你身强力壮、生气蓬勃,周围的人也同样健康、欢乐、充满生气。由于有了这种感觉,当前所发生的一切便给人以特别光明、快乐和强烈的印象。

整个10月,库图佐夫率领三万俄军,与十万法军进行了艰苦的拉锯战,总体上是在退却,但其中也打了一次胜仗,这是俄奥联军以来,第一次对波拿巴的获胜。安德烈公爵在战争中始终陪伴在元帅身边,上传下达各类信息,代表元帅出使奥地利司令部和宫廷。

安德烈公爵出使奥地利皇室的任务,让他见识到了奥地利王室和官僚体系的无能和无奈。托老借用安德烈公爵的视角,呈现了当时一路退却不知底限的奥地利军队和王室的特性——这一特性,在敝号随笔的《哈布斯堡的灭亡》与温斯顿丘吉尔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中都有充分的展现。极力推荐大家看看两部著作,不看也没关系,看敝号随笔吧,哈哈。

皇帝弗朗茨的惊慌失措,以安德烈公爵的朋友比利平伯爵等一干优柔寡断而只知宫廷政治和交际为代表的官员,在高歌猛进的法军打击之下,毫无招架之功。安德烈公爵几乎是在觐见完弗朗茨皇帝之后,就发现自己又陷入到了需要继续撤退躲避法军兵锋的地步。

当时,法军的前卫部队司令缪拉已经快速逼近,试图切断库图佐夫的退路,消灭这支俄军部队。库图佐夫立即指挥部队快速撤退,并且派出一支部队担任阻截缪拉的任务,巴格拉季昂将军即是这支部队的司令,显然,巴格拉季昂部队将会成为波拿巴的炮灰。

安德烈公爵向库图佐夫申请去巴格拉季昂的部队,获得了批准。他下到前线部队,向巴格拉季昂出了个主意,主动向缪拉的前锋部队申请休战,并且假装要谈投降条件,实际上是为了赢得拖延的时间,让库图佐夫主力部队尽快撤出法军包围圈。

缪拉答应了巴格拉季昂的请求,休战三天。

我们的拿破仑·波拿巴得知这一消息,立即给缪拉写了一封信,大骂不已,托老展示了这封信,也让我们得以一览这位十九世纪初的欧洲巨人的文采——

波拿巴说:我找不到适当的词句来表达对你的不满,缪拉,你只不过负责指挥我的前卫部队,没有我的命令无权决定休战!你使我丧失全部战果,请立即向敌人进攻,前进,去消灭俄国军队。投降就是他们的诡计,你怎么愚蠢至此,军官怎么可能签署投降书!除了俄国皇帝,谁也无权签署投降书!奥地利人在维也纳上了我们的当,而你也上了俄国人的当!

牛人就是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谢罗夫《战争与和平》彩色插图52幅
《战争与和平》
《战争与和平》简介及赏析
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历史是人类最好的教科书
经典电影|战争与和平
《战争与和平》:反英雄主义的英雄赞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