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书随笔:周期(中)

风险过度容忍时会发生什么?

举例还是以霍华德认为他50年投资生涯中最大的一次下跌——08年次贷危机。危机前夕有四个典型的见顶征兆:一是政策始终支持自有住房,房价飞速上涨;二是美联储降息;三是银行抢发住房抵押贷款;四是评级、借贷评审的模型都基于极低的债券违约率。

有三股市场力量排挤掉了风险规避态度:一是美联储的刺激政策,二是中国和石油输出国组织收入的美元回流到美国资本市场,三是华尔街的金融创新。

对于此,霍华德有一段话形容银行在危机前夕的作为,与此前诸多分析和批判不同,霍华德指出:银行只能去做这些事情(追随流动性跳舞,就像听音乐抢椅子游戏一样,只要音乐没有停,大家都可以一直转,只要音乐停止了,事情就会变得复杂),而且过去也一直都做这些事情,因为银行的成功取决于这些不正常的有利情形能维持多久,如果这些事情变得正常了,它们做的事情就要出问题了

但没有一个银行会拒绝参与游戏,因为他们会失去市场份额

正是这些金融机构的位置和行为,加重了周期性的波动幅度。

霍华德还用他在20072月为橡树资本的投资人们写的投资备忘录,来阐释他是怎么察觉并确认市场上涨的反转点的到来的——2006年底他通过英国金融时报了解到,英格兰的第二大房屋贷款机构,阿比银行,提高了个人和家庭住房贷款上限标准到个人或家庭年收入的5倍。此前,爱尔兰银行刚刚把上限提升到4.5倍。

按照经验规则,住房贷款上限的安全边际是个人或家庭收入的3倍。

霍华德立刻就问了自己两个问题:一是阿比为什么选择此时降低安全边际?二是有什么理由支持银行放弃经验规则和传统教训?

如果是基于基本面分析,宏观面分析,那么霍华德可以像当时绝大多数金融从业者都能看到的一样,找出一大堆证明这一波上涨“与以往绝对不一样”,必须赶上这趟车。

霍华德是基于周期视角来看待这一波涨势,以及阿比银行的决策的,对比历史周期见顶反转过程中发生过的一切,他认为像阿比银行这种大规模而又相对保守的银行,开始放宽贷款门槛,其实是市场已经见顶反转的不良迹象。

因为,推动阿比银行降低贷款门槛的,不是价值创造和市场需求,而是管理层的恐惧——恐惧什么?担心因为保守而失去飞速上涨市场的份额,失去大赚特赚的机会而被董事会问责

第二个,有什么理由支持银行可以放弃经验规则?所有的迹象和所谓“这次不一样”的经验证据,都没有脱离开历史上任何一个经济周期曾发生过的事件范围。

答案是,并没有什么可靠的理由支持这个观点。

因此,霍华德在20072月写下了备忘录,称之为见顶的信号,市场反转可能就要发生。

这让我联想到了今天国内网络上常有的鼓噪——用你是什么立场,来取代你是什么逻辑和观点

你是什么立场,就和危机前夕见顶阶段的“逐底竞争”一样,大家都赚,你还不去赚,还上不上车,是一个思路。只要你上车,就可以找到一大堆上车的理由,也可以成为正能量的一部分,看起来安全了

强调立场,就必然要否定逻辑和观点,因为立场不需要,也不允许质询和反思。

你是什么逻辑和观点,就属于个人理性——我的行为是否在逻辑上说得通,观点是否立得住。

反过来,风险过度规避的阶段会发生什么?

负面环境会导致此前乐观到一往无前的投资人们,反转到另一个极致——对投资检查到务必苛刻的程度,他们的负面假设会比十八层地狱还要深不见底。

极端的否定和夸大的风险规避,把价格压到了不能再低的地步,排除掉了一切收益和反转的可能性。

霍华德用了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说明。

在次贷危机之前,霍华德承认自己的橡树资本也经不起诱惑,上了一趟车,成立了一支杠杆基金,投资标的是欧洲优先贷款。不过,出于谨慎,他把杠杆设置为股东投资权益的4倍,相比之下,同时期的同品类其它基金的杠杆水平都在910倍以上。

他预计投资标的的底线是从100美元跌到88美元,基金也能扛住而不用被银行要求追加保证金。

然后就崩盘了,而且很快就跌穿了88美元,霍华德被要求追加保证金。于是做工作,找投资者增加资本,降低杠杆,把杠杆从4倍降到了2倍。

这样,底线到了除非标的从100美元跌到65美元。

可是市场完全崩溃了,进入了螺旋式下跌,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霍华德的投资标的跌到了70美元。他只好继续追加权益投资,把杠杆干脆降到了1倍。

在争取更多投资的过程中,最多的一次,他被投资人连续问了六个“如果情况比这更糟呢?”。投资人已经完全不会思考资产质量本身如何这个问题了。

也就是说,在市场崩盘过程中,绝大多数人跟市场飞速上涨中一样,根本就不会理性分析和对待,好就好到没有坏处,坏就坏到没有好处

也就是在这里,霍华德意识到,当乐观情绪已经没有了的时候,市场复苏的点就到了。

他在当时——2008年年末,马上写下了投资备忘录——怀疑主义比乐观主义和悲观主义都好,人一定要保持怀疑的态度。

乐观的情况下,怀疑主义会招来悲观预计,促使人们做好安全边际;悲观的情况下,怀疑主义会招来乐观预计,促使人们做好承接准备

真正卓越的投资,并不是看你是否买到了优质资产,而在于你买资产的性价比是否最佳,效率,效率,还是效率

时至今日,我们的金融业重点考察的,仍然集中于是否持有优质资产,而极少问持有资产的性价比和效率。也就是说,即便标的资产质量不怎么样,可如果我是用低得出乎市场意料的价格买入的,那么这样的投入产出,也会比我高价买入高质量资产要划算。

毕竟,收益体现为价差,而不是资产质量。

第六是信贷周期。

前面霍华德在说心理周期的时候,说到,市场和经济本身只波动了一点,被人们的心理因素急速放大。心理因素直接影响到的,就是信贷周期,信贷窗口从放宽到关闭,引发信贷资源的巨大变动,从而放大市场波动。

历史观察告诉我们,经济周期只要小幅波动一下,就会让信贷松紧程度产生很大变动,信贷变动造成资产价格大幅变动,资格价格的波动影响经济周期波动。

霍华德有一个挺好的比喻,市场就是一个拍卖行,出价最高者得。做投资的机会,做信贷业务的机会,谁为这些机会出高价,谁就得到这些机会。

金融机构释放信贷,在这个竞拍市场上主要有两种手段,其一是直接释放信贷,放宽准入门槛;其二是出高价购买债券等金融产品。这两种手段本质上都是在降低资金价格,刺激大家通过借贷来扩大业务。

一旦竞拍市场过热,那么出价最高的大赢家,到最后就成了“接盘侠”,成为最大输家。

相反的情况就是竞拍市场上没有人出价了,价格变得很低,收益率变得很高,在没有人肯出价的情况下,反而可能造就真正的大赢家。

霍华德认为,虽然不能预测未来,但能做好预防工作。预防工作,也就是中国兵法上强调的“立于不败之地”,敝号在前年二十七篇系列随笔梁启超的《曾文正公嘉言钞》中、蔡锷的《曾胡治兵语录》中,对于“立于不败之地”都有过详述。

在投资领域,那就是要在对手少和不拥挤的领域里布局投资,做出一个将来的优势。如果是全身心投入到一个人人都在往里砸钱的领域,那往往就是走上一条必然通向灾难的道路

联想起中国市场上这些个研究机构、券商们成天鼓噪的“下一个风口”。

什么是见底复苏的迹象?霍华德列了几个:害怕亏钱、提高风险规避和无处不在的怀疑主义、不管机会有多好也不愿意贷款和投资、到处都缺钱、债务再融资简直不可能、破产违约比比皆是、资产价格低潜在收益高。

第七是不良债权周期。

这是一个霍华德特色的周期,因为他是投资领域最早专事投资不良债权的人之一,设立过不良债权基金,专门投那些频临破产、一堆烂账的“好企业”。

在他看来,投资不良债权更需要弄清楚周期问题——获得高收益的关键在于进入时机,我们是在周期的哪个阶段进入的,更进一步,进入的时期是不是周期的底部了。

一个典型的不良债权周期是:风险规避型投资人限制债券发行,要求发行高质量债券——高质量债券带来低的违约率——低的违约率鼓励投资人放开手脚,自满和风险容忍放宽——风险容忍放宽,投资人接受更多债券和低质量债券——更低质量债券发行,经受经济困难,导致违约率上升——违约率上升,让信贷紧缩,投资人回复到规避心态。

不良债权周期其实是其它周期,如经济周期、投资人心理周期、信贷周期、风险态度周期的相互作用合力生成。

第八是房地产周期。

房地产周期与其他周期最大的不同,是房地产开发周期很长。交付时间长,一方面会造成很大的潜在风险,比如投资买地打地基的时候,经济形势向好,到了房屋交付的时候,经济形势急转直下,卖不动。

不过,反过来看,这也为前面霍华德说的不良债权基金提供了好东西——地段好的烂尾楼。

他的有趣说法就是,房地产要转到第三手才会赚钱。为什么呢,就是因为房地产周期比较特殊

第一手是开发商,常常在经济形势好的时候启动项目,而且常常是在经济周期见顶的时候,大片房地产项目才开始启动。接着一两年就会遇到形势反转,导致烂尾。

第二手是银行,抵押贷款烂掉了就剩下房子,到处找接盘侠。

第三手是投资人,开始在经济周期底部选择入手烂尾楼,继续建设完工,然后赶上经济复苏,赚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霍华德·马克斯:详解信贷周期投资机遇
霍华德·马克斯:未来谁都无法预测,但我们可以为一些事做好准备
怎样看懂经济《周期》规避市场风险,做好投资
如何聪明把握「周期」,做对决策?
[转载]霍华德.马克斯:永无止境的信贷周期
证券市场周刊文章页-霍华德·马克斯 信贷周期的周而复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