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三岁半啦,我的小豌豆

一眨眼,豌豆小朋友已经三岁半了。

从去年十一月份,抗拒去幼儿园,每天哭哭啼啼的状态,到昨天生病了还嚷嚷着要和同学玩的模式,小朋友变化真的很大。

三月份还得了人生第一个全勤宝宝奖,一张奖状的能量比妈妈的唠叨声管用多啦!在外出爬山的过程中,牵着妈妈的手,试图要保护妈妈。在给加班的爸爸打电话时,叮嘱爸爸路上要看来往车辆,注意安全。在幼儿园里,认识了很多好朋友,温和的性格人缘也不错。亲子阅读进行了三年多,从排斥英文到主动阅读英文书籍,每天都在往好的方面发展。

昨天孩子生病了,我想着让娃多喝点水。可是说了好几遍,都不听。我顿时有点生气冒火,孩子对我说,喝不喝水是我自己的事,妈妈你生什么气。我渴了我会自己喝的。老母亲一时语塞,不知如何表达自己的心情。

孩子越大,独立意识就越强,想法就越多。我对孩子的干涉越少,他表现反而越好。最近半年期间,我不再看关于早教启蒙的文章了,尊重自然才是最好的养育状态。

回归初心,健康平安才是本质。至于孩子的早教启蒙,唯有亲子阅读和户外运动才是最好的启蒙方式。像学科类的认字、算术等这些迟早都会学会的。

很多时候,作为新手父母必须踩一些坑才会悟出其中的道理,从焦虑的漩涡里爬出来。这篇就记录一下孩子的半年成长和自我养育感悟吧!

建立自尊第一步

建立自尊第一步:给予孩子简单的肯定。

这学期,给孩子报了一门延时课,演讲与口才。每周上一节课,课程内容非常简单,就是自我介绍和绕口令之类的,主要是锻炼孩子的口齿清晰和表达能力。

报这门课的初衷是,想让孩子练练胆儿,让孩子能够自信的表达自我。课程内容单薄但是架不住孩子喜欢,每次下课之后,老师都会给小朋友发一枚有数值的积分卡,有1分,有5分,还有10分。

当孩子拿到10分的卡时,高兴地合不拢嘴,就连睡觉做梦也会笑出声来。这小小的积分卡,是对孩子的肯定,也是孩子在走向自信之路的助力剂,同时也是孩子建立自尊的第一步。

但要说明一点,自尊的产生并不是空洞的心理强化产生的,像你很好你很优秀之类的,而是通过真实的行动,真实的实践,努力的产物。像小朋友去上课,真切感受到了自己的进步,获取他人的肯定,是真实的存在,这才是自尊的萌起。

前一段时间,刚看了Tal老师的《积极心理学》关于自尊的讲解,受益匪浅。人的一生,自尊分为三个阶段:依赖性自尊,独立性自尊,无条件自尊。他们的关系是渐成型模式,就是说如果没有依赖性和独立自尊,也不可能获得无条件自尊。

依赖性自尊是通过他人的评估,他人的言论来获取自尊的;而独立自尊是用自己的标准去评价自我的;无条件自尊是自尊的最高层次,充分自信,不参与任何评价。和佛教里的超然脱俗类似,与他人的关系是互相依赖,怡然自得。

我们穷极一生来提高我们的自尊,可能生命一多半都在依赖性自尊和独立自尊之间徘徊。每个人都需要外界的肯定,这是人的天性,不可违背。

而在孩童之间,自尊的产生就是先从依赖性自尊开始的,需要父母的支持与肯定,需要老师的安抚与鼓励。很多成年人在职场受挫或人际关系不佳时,总是会质疑自我,觉得自己什么都不会,一无是处,自我否定和贬低。

这些人大多数童年都被家人忽视过(包括我在内),满心欢喜做成一件事,却被家人说是不务正业;不小心摔破一个碗,却被说干啥啥不行吃饭第一名;出门出糗了,家人并未解扰反而和其他人一同讥笑。

这些创伤已痊愈,疤痕依旧在。过往书写了人生,未来的抉择总会让过往羁绊。心理学家阿德勒说过:幸福的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童年需要一生去治愈。

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孩子内心其实特别脆弱。比如豌豆在家玩乐高,无法拼装好的时候,他就会动怒摔东西,哭闹着去找我,把怒气撒到我身上,用手在我身上捶打。

孩子打我的话,我就会非常生气,不想理他,让他面壁思过的时候,他哭喊着说,妈妈,我生气了,你抱抱我。每次听到这句话,无论我多么生气,都是一把把他揽于怀中,深深地拥抱着他。

很多时候,像豌豆这么大的孩子来说,情绪崩溃每天都有,育儿书上说的正面管教也好,还是共情也罢,都是需要孩子去好好冷静冷静。可是在我养育的过程中,发现冷静是一个好的处理方式,但是给孩子一个大大的拥抱,比冷静更管用。

拥抱看似在奖励,其实是通过行动告诉孩子,不管你做什么事,妈妈都是爱你,爱没有附加值,并不是因为你听话乖巧学习优秀而爱你,而是因为你生来就值得被人爱。

拥抱是爱的一种方式,给了孩子生命最初的底气和勇气。如果孩子发脾气,试着去抱抱他吧!即使挣扎哭闹,也要温柔的用力的拥抱他,在拥抱过程中,我们陪孩子一起冷静。

建立自尊第二步

建立自尊第二步:少说不可以/行,多说你可以/行。

前一周豌豆学会了如何骑不带辅助轮的自行车,在不想学和学会仅仅花了一上午的时间。刚开始,学习骑带辅助轮自行车的时候,上手快骑行也骑得很溜,基本上能和大人在小区周边转悠了。

可是辅助轮有点沉,左右高低还不同,孩子在骑行过程中,总是向右边偏着,骑行也会影响娃的坐姿。思来想去,就把辅助轮去掉了。去掉之后,孩子本能的恐惧和抗拒,死活不愿意去练习。

我们住的小区附近有一条自行车车道,想着带娃一起骑行。可是娃不太给力,还对我们说,你们想骑行就去吧,干嘛要强迫我去学。

每次带娃出去玩,但凡有路过骑不带辅助轮自行车的小朋友,我就会让孩子看,“宝宝,你看哥哥骑得多好呀。你学会了,下次到公园我们就一起骑车来!”孩子总是说,我可以骑平衡车呀!或者说,我们不骑车也可以呀!

在逛公园的时候,看见一个小女孩骑自行车就像平衡车那样,不踩踏板,两腿叉着向前前行。这是一个好的契机,孩子说原来自行车还可以这样玩,我回家也试一下。

就这样,孩子把自行车当平衡车骑的过程中,勇敢地迈出了第一步。因为害怕,不敢把脚放在踏板上,我用左手扶着左把手,右手扶着后座,尽量不让车倒,鼓励着孩子把脚放到踏板上,一步一步往前骑。

就这样,我一路弯着腰,孩子一步一步地蹬着,一边说着彩虹屁,“宝,你看,你可以骑行的,对吧!”绕了两圈之后,我的左手尽量松一点,让孩子掌控方向。

慢慢地,我就把左手放开,孩子还是能自由地骑行。骑了大概两圈的时候,我把右手也悄悄放开,就这样真正学会如何控制自行车了。

他在前面骑的时候,我在后面拍视频。看着他小小的背影,感慨道,小孩子的学习能力好强!只要去尝试,就成功了一多半!

在养育的过程中,孩子在两岁之间会经历说不的叛逆期。你让他朝东,他偏要朝西。你不让他干啥,他非得干点啥让你看看。

豌豆也经历了那个过程,回想那段经历,可能是因为新手爸妈的原因,拥有保护孩子的天性,总是会担心孩子吃到不健康的东西,或者磕着碰着,神经绷紧,对孩子说了太多的不可以,不行。

你不能往水坑里去
你不能在泥巴里玩
你不能爬树
你不能摘花

拥有太多否定词,不,不能,不行,不可以,孩子怎能不叛逆呢!倘若天天有人对我们说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到底怎么才行也没有具体告知,估计我们也会崩溃不安的。

提高自尊的两个部分,第一是能力;第二是价值感。首先来说能力吧!我们需要告诉孩子你可以做某一件事,通过做简单的事情,获得成就感。就拿豌豆来说,我鼓励孩子去做他认为自己做不到的事情,把复杂的事情进拆解,就像绘画中画人一样,人有几部分构成,头,身体,胳膊和手,腿和脚。

头又分为眼睛,鼻子,嘴巴,耳朵等。这种拆分的方式是先整体后局部,慢慢拆解,直到把事物拆解成原子(不可再拆解)的状态。

小朋友都有畏难的状态,小豌豆就喜欢做简单的事,因为简单的事能轻而易举做完,并且成就感满满。只要稍微难一点,他就哭喊着,太难了,我不行。

如果问他未来的理想是什么?每天一会儿一变,前几天还嚷嚷着说要当科学家,后来听说科学家需要学好多东西,立马放弃了。现在改成了警察,听说警察也不太简单,就改交通警察了。当交警需要保护眼睛,看动画片要少一点。嘟囔着说,看来环卫工人靠谱,因为扫地比较简单。

这种状态也属正常,只要告诉孩子复杂的事情是由简单的事组成的,学会慢慢拆解,对孩子以后上学也有帮助。平时,我们就会让孩子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像穿衣脱鞋,收拾玩具叠衣服或洗碗,都会让孩子去做一些。

刚开始看不出来效果,时间长了,孩子就会相信自己有能力去干好一件事。其实原理和《微习惯》差不多,先做一些简单的事情建立积极的状态,慢慢增加难度,让努力变成一种习惯。

我也发现了,但凡我说不行的话,孩子就对新事物畏畏缩缩不敢尝试。如果我说你可以的,去试一下吧,失败也没关系,孩子即使害怕也会去努力尝试的。这也许就是语言强化的作用吧!

在育儿的过程中,也是修行的过程。有一天早上送娃上学,孩子一路上磨磨蹭蹭慢慢悠悠走着,当妈的很容易上火,“快点儿呀,再晚了,你就吃不上饭了”,用不恰当的话来说,“真是皇帝不急急死太监”。

我越说快点儿,孩子的脚步就更慢了,缓缓而行变成踱步慢行。我心里恼火却不能发作,正好路上有狗屎,我大喊着,别踩狗屎。刚说完,孩子立马就在狗屎上摩擦摩擦,这魔鬼的步伐。

要发的火立马让一泡狗屎给熄灭了,看吧,孩子真的会自动过滤否定词。如果我说绕道走,或许就不会是这样的结果了。这件事也提醒我,对孩子少说不,少念叨,按孩子的节奏来,迟早他会学会如何规划自己的时间。

建立自尊第三步

建立自尊第三步:少评判,多尝试

除了给娃上《演讲与口才》课,还在家安排了泥塑课、绘画课、科学实验课、体能课。小朋友对上课情有独钟,一说今天有课,立马精神头就来了。

没娃的时候,看别人给孩子安排了好多课,我还想着娃不累吗?现在看来,娃确实不累,累得是大人。关于在家的课程,都是严格按照课表走的。周一周三是绘画课,因为孩子特别喜欢画画,就给他画笔尽情地表达自我。

周二周五泥塑课,就是用黏土捏各种喜欢的玩偶,孩子特别喜欢玩,也锻炼孩子的精细运动,就是有点费妈且费黏土。孩子对自己的作品精益求精。其实不完美才是生活本色,我们要接纳作品瑕疵就如接纳自己是一样的。

第六是实验课,就是通过鸡蛋,水,颜料等做一些简单的家庭试验,主要是让孩子对科学的探索保持好奇心。

周日基本都是体能课,就是做一些亲子运动,或者跳操之类的。一周的安排基本都是安排在晚上七点-八点之间,一个小时的课程,孩子估计要耗到两个小时。

1、绘画课

现阶段,绘画课孩子是跟着央美陈老师来学的。基本是从颜色的调配,形状,形体,空间,搭建舞台剧场等一系列课程。

孩子特别喜欢这个陈老师,讲话温如润玉,依孩子的想法为主。画画不带有功利性,不在乎是否和真实物体像不像,也无须动用五颜六色的画笔。

只要去画去尝试去观察,才是绘画的本质。自尊的建立也是从尝试到慢慢收获甜头,得到积极反馈,建立能力感,成就感,获取高自尊的。

孩子刚开始画的时候,给予孩子积极的引导,尊重孩子的想法,他有自己的审美,我们不能拿成人的标准要求孩子。不然我们的一句评判,孩子就会对绘画失去兴趣。

以前豌豆也是不敢动笔,老是担心自己画错画不好,把完美主义人设演绎得淋漓尽致。后来,我们经常鼓励孩子去画,为此我买了好多画本,有那种想铺多长就铺多长的画纸,准备画笔和颜料,肆意涂抹。即使画得没有意义也没有关系,只要去画就值得鼓励。

经过长时间的肯定与鼓励,孩子的画慢慢由简单的线条到可以画出一个场景式的图画,画画是表达内心的自我,他勾勒出的人物虽然不像,但是能把故事用语言表达出来就可以了。对于我们来说,孩子进步特别大,是那种量变到质的飞跃。

不管孩子对绘画有没有天赋,只要通过这种形式表达内心想法,我们就会鼓励孩子一直画下去,坚持本来也是一种好的习惯。

2、泥塑课

对于泥塑课,我比较喜欢。在我学习的过程中,也带着孩子一起学。刚开始做一些简单的玩偶,像鸭子,西瓜,彩虹,小乌龟等。

在刚开始学习做泥塑的时候,做的第一个成品就是牙齿,虽然看着不好看,但是孩子特别有成就感。用手搓水滴状给牙齿塑性,在搓揉的过程中,孩子慢慢学会使用工具,如何使用亚克力板,如何搓成一个光滑的圆球,如何给眼睛加高光,如何用碗棒做一个甜甜圈等等这些未知的事情,从不会到熟能生巧需要行动才能检视是否进步。

就这样,捏呀搓呀戳呀塑型呀,总共做了九个作品。每个作品虽然不完美,但我们都享受完成一件作品的过程。那种感觉就如时间仿佛停住,手里的玩偶仿佛重生一样,心流的状态大抵就是这样。

在做泥塑的时候,有个过程我记忆深刻。就是我用白色黏土做花瓣,孩子用黄色黏土搓成球做花蕊。我做的花瓣非常小,所以花蕊也需要非常小的。可是孩子的花蕊稍微大一点,就这样把一个大大的黄色花蕊放在花瓣上,看着有点突兀。

我顺嘴说了一句,花蕊好像有点太大了,花不是很好看。孩子心思敏感,他立马把黄色的花蕊撕扯下来,因为黏土的黏性而致,花蕊并没有利索的撕下来,反而把花瓣弄坏了。

他把整朵花儿像揉纸一样揉成一团,完美主义的来源可能因为他人的一句评判。依赖性自尊是由他人决定,自我价值感来源于外部,在意他人的评价是我们从出生以来就有的天性。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对于孩子的行为,尽量陈述事实,不去评判,启发和引导孩子,这样孩子才能很好地从依赖性自尊过渡到独立性自尊,拥有自己的想法。

3、科学实验课

现阶段,做了静电实验,浮沉实验,还有气球装水实验,以及虹吸实验等。孩子在做这些简单实验过程中,需要通过四个步骤进行,分别是观察、假设、实验、研究。

首先是观察。
就拿浮沉试验来说,准备两杯水,放入鸡蛋,观察鸡蛋会沉下去还是会浮上来。

然后是假设
如果把一些盐放入一杯水中,形成盐水,鸡蛋是会沉下去还是浮上来。

其次是实验
在盐水中放入鸡蛋,发现鸡蛋浮起来了。

最后是研究
通过观察提问假设,我们得出一个结论,鸡蛋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大,所以鸡蛋会沉入水中。而盐水的密度比鸡蛋大,那么鸡蛋就会从水中浮起来。

孩子特别喜欢这种实验课,因为可以通过动手尝试,让实验结果呈现在眼前。在陪伴孩子的这段日子里,尽可能多让孩子去尝试不同的事情,只要见得多了,内心对未知的恐惧感就会慢慢减少。

虽然豌豆依旧是那个不敢冒险的孩子,但是他已经学会了用自己的方式去接纳自己的恐惧。害怕一件事是正常的,我不会因为孩子不会做某一件事,就冠以胆小的标签。

真正的勇气是即使知道自己会害怕,还是会努力去尝试的过程。我希望我的孩子也有这样的底气,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才能朝着完美的目标去追寻。

当然了,我依然会因为孩子调皮捣蛋大喊大叫,可是生活多了一道屏障,每次想呼喊而来时,就会有个声音提醒我,妈妈,你不是说要当个温柔的妈妈吗?

自从孩子知道,我的目标是温柔妈妈,他每次做错事就把温柔挂嘴边,让我没有发脾气的理由。三岁半了,长成了有想法的大孩子,真好!

愿我温柔如沫春风,也愿豌豆勇敢善良,有一颗发现美的眼睛。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成功的泥塑课》郭艳青
暑假5日丨一进景德镇,四朝中国史
快乐的实验课
长沙艺术实验学校:两校爱心携手 共绘多彩假期
泥塑七十二行
微课 花蕊的结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