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三个亲子沟通小技巧,让孩子乖乖配合不发怒

曾经看过一个电影说过一个年轻的妈妈和婴幼儿是世界上最糟糕的搭配,当妈妈四年了深有体会。尤其是孩子小月龄的时候,总是没日没夜的哭,不是脐疝,就是肠绞痛。等孩子长大之后,又开始和我们唱反调,我让他朝东,他偏朝西。说实话,成为父母那一刻,才知道养育一个孩子到底有多难。

在育儿路上,学习了一些正面管教理念,对亲子沟通帮助还是蛮大的。以下就是我在日常亲子沟通的过程中常用到的三个小技巧,想让孩子乖乖配合,光靠怒吼唠叨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1、启发性提问

很多时候,受孩子影响,我也特别喜欢问为什么?比如孩子把玩具扔得乱七八糟,我就会生气地问,你为什么总是扔玩具,扔得到处都是。

孩子听到我的话,他也不是很高兴。明明我的初衷是想让孩子去收拾自己的玩具,结果玩具没收好,气倒生了不少。

还有的时候,孩子把喜欢的饼干拿到床上去吃,那些饼干碎屑弄得满床都是。我就会怒目而视,用手指着床上的碎屑,你看看,我们晚上如何睡觉呀!

上述我提出的问题,仿佛并没有真正解决问题。我的提问里带着指责、命令,所以孩子也不会乖乖配合。

后来,我尝试着把命令提问改成了启发性提问,孩子的变化还是很大,幼儿园老师反馈孩子的进步非常大。

启发性问题和命令式问题的唯一区别是,它不是命令,而是启发孩子通过问题发展独立思考的能力。大人所面对的问题转移到孩子身上,让孩子自己思考如何做,而不是必须按大人的要求去做。

比如,早上孩子赖床不想去上学的时候,我就会说,和妈妈一起想想,早上做什么准备就可以吃到学校丰盛的早餐。

孩子就会说,先上厕所,穿衣服,穿裤子等。把孩子说的这些事情列个清单,每完成一件事画个对勾或贴个笑脸,孩子也会在大人的鼓励下完成上学之前的准备。

就如上面提到的饼干碎屑的问题,我也可以这样提问,宝宝,我们如何清理床上的饼干碎屑呢?两种提问方法,初衷都是想让饼干碎屑消失掉,对于孩子来说,更喜欢第二种。

第一种提问,带着指责和情绪。第二种提问,是启发孩子解决这件事。我们的关注点改变了,孩子配合度就会变高了。

2、改掉说不的常用语

孩子自我意识萌发的时候,就特别喜欢说不。他们开始区分自己喜欢的和自己不喜欢的东西,用不表达自己的意愿,这是孩子成长阶段必经之路。

可是,大人可能比孩子更喜欢说不。如孩子在吃饭的时候就能说出一堆不来,不要磨磨蹭蹭,到饭点儿就要吃饭。好不容易孩子坐下来了,就会说不要挑食,每个菜都要吃一点儿。饭漏到桌子上,不要把饭弄得到处都是。好不容易下了饭桌,还会喊上一句,不要吃完饭就跑去玩。

有一种很奇怪的现象,孩子总是会自动过滤不,所以我们就会看到这样的画面,大人越不让干啥,孩子反而越要干啥。表面上孩子似乎在和大人作对,其实我们应该引导孩子做什么,而不是不要做什么。

像孩子拿着易碎的玻璃瓶放到阳台上,我们用“轻轻拿”来替代“不要打碎了”。像孩子吃饭的时候喜欢扔盘子,我们用“把盘子放到桌子上”来替代“不要扔盘子了”。像孩子喜欢跪到地上玩玩具,我们用“蹲在地上”来替代“不要跪到地上”。

互联网时代,玩手机成了家常便饭。大人机不离手,孩子也会凑过来看看视频里的内容。当孩子沉迷于手机的时候,我们可以告诉孩子,你可以玩其他的(如积木、汽车玩具都可以)。

这样的方式,引导孩子去做另一件事,取代不要的说辞,孩子也会容易配合。如果父母沉迷于手机不能自拔时,那要改变的可能是大人吧!

有的时候,并不是孩子不配合,可能是我们的表达方式需要改进。为人父母,时刻觉察自己的情绪和说话方式以及言行。

3、用一个词来替代

孩子的心智还未成熟,对那一大堆道理并不感冒。我们说的越多,孩子就会越反感。尤其是做妈妈的人,爱唠叨反而成了孩子成长路上的绊脚石。

我们不用事无巨细得为孩子安排一切,该让他们承担的责任就应该放手让他们去承担。像上学迟到这件事,吃不上早餐需要他们自己承担,我们能做到的是不羞辱不抱怨不说教,给予精神上的鼓励和同情。

在大多数情况下,能用一个词替代的事情就用一个词来解决,反而会更高效。我和孩子事先约定好,自己的玩具要收拾好。

每次汽车玩具出现到厨房的时候,我就会把孩子喊过来说,汽车。孩子一听到这两个字,立马就会把汽车玩具开到玩具垫子上。

这样做的好处是,避免了说教和指责,只用一个词来提醒孩子,给予孩子极大的尊重。在我看来,唠叨和讲道理、大吼大叫等手段让孩子改变坏行为简直是天方夜谭,这样的育儿策略并不能让孩子明白父母的用心良苦。

以上就是亲子沟通常用到的三个小技巧,希望看到此文的你们有所启发。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芝士咸饼干
教师点拨如何真正富有启发性
管理者跟员工聊天,避免用“为什么”去提问,要多问启发性的问题
什么是高质量的父母陪伴?
第4期:亲子共读中如何有效提问,启发思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