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转载】祖传感冒奇方6
79 .板蓝根等治感冒
[方  剂] 板蓝根20-30克,金银花、黄芪各10克,连翘、桔梗、黄芩各12克,蒲公英30克,芦根40克,虎杖、玄参各15克,甘草6克。
[制用法] 将上药用温水浸泡20分钟,煎2次共约40分钟,滤得药液200ml ,分3次l日内服完。
[验  证] 用本方治疗流行性感冒患者324例,其中24小时内服药1剂,体温降至正常者45例,服药2剂体温降至正常105例,服药3剂体温降至正常174例。总有效率为100%。1 个疗程为l-3天。
80.大青叶等治感冒
[方  剂] 大青叶、板蓝根、紫草各50克。
[制用法] 将上药用温水浸泡半小时后,用文火煎,煮沸后3-5分钟即可,忌煎时间过长,每日1剂,分2次服。小儿以少最昼夜服。
[验  证] 用本方治疗流行性感冒患者156例,均获痊愈。一般服药2剂而愈,少数服3-4剂痊愈。愈后观察,未发现反复和副作用。
81 .香薷、银花等治感冒
[方  剂] 香薷10克,银花、连翘各15克,青蒿12克,板蓝根、大青叶各30克。
[制用法] 将上药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
[加  减] 若偏寒者,加淡豆豉;若偏热者,加薄荷、野菊花;若汗多者,去香薷;若热盛者,加鸭跖草;若咳重者,加杏仁、虎耳草;若暑湿明显者,加鲜薷香、鲜佩兰、厚朴、六一散;若恶心呕吐者,加姜半夏、竹茹。
[验  证] 用上方治疗夏季流感患者198例,均获治愈。平均退热时间为1.57 天,自觉症状消失时间为2.4 天。
82 .实表膏治感冒
[方  剂] 羌活、防风、川芎、白芷、白术、黄芪、桂枝、白芍、甘草、柴胡、黄芩、半夏各等份。
[制用法] 上研粗末,麻油熬,黄丹收。每取药膏适量,做成小饼,贴于心口上,外用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
[功  效] 实卫解表。
[验  证] 曾用本方治疗体虚感冒15例,表虚自汗5例,用药2-5天,均收良效。
[备  注] 引自《理瀹拼文》。本方有调和营卫,祛邪实表之功。凡卫阳不固,外感风邪所致外感诸症,用之皆效。本方亦可用麻油熬煎后、研细,用白酒调敷胸口。

83、治外感风热、咳嗽、痰黄稠方:鱼腥草 30克,蒲公英30克,桑皮10克,甘草3克。水煎服,每日一剂,连服3—5日

84、治春咳三方:

A、红糖30克、鲜姜15克、红枣30克、加水三碗煎烫,温服以出微汗。

B、甘蔗汁、萝卜汁各半杯、野百合100克,先煮烂野百合,和入前两汁即成。每日一剂,于睡前服食。

C、鸡蛋一个、生姜10克,将鸡蛋打碎,生姜切碎,两味搅匀,炒熟即成。日服食2—3次。

85、自我按摩疗法:

A、伤风感冒的(流行性感冒无效流鼻涕、打喷嚏:按摩迎香穴;按摩四白穴(下眼袋下边,距下眼帘一指;风池穴(后脑勺高骨下窝处;列缺穴(虎口相对食指尖处;合谷穴。以上穴位按摩1—2分钟。每穴揉1—2分钟

B、感冒头疼、后背肌肉酸痛方:太阳穴(治头痛;百会穴(头痛失眠;印堂(双眉中间;凤池穴(后脑勺高骨下窝处;攒竹穴(眉内两端;太冲穴(脚大指和二指中间二指处。每穴揉1—2分钟

C、咳嗽、咳喘、呼吸不畅:天突穴(胸骨上端窝处,喉结下窝;膻中穴(两乳尖中间;定喘穴(低头,后脖高骨两侧;尺泽穴(肘关节内窝处,止咳;孔最穴(前臂外侧中间,母、食指中线;内关穴(两指下中间,管心脏,救命穴;列缺穴。(每穴揉1—2分钟

D、降温退烧(轻度烧:凤池穴;大椎穴;外关;曲池穴;合谷。(每穴揉1—2分钟

E、预防伤风感冒:双掌搓揉整个脸部;搓耳;十指梳头;揉肚,以肚脐为圆心,治失眠、高血压等。(以上每穴揉3分钟

86、治感冒偏方:双嘧达莫片(又称潘生丁饭后一次1—2片,日3次。一般2—4天感冒就好了。此药市场上2元钱100片,原本是治疗心脑血管病的,没有副作用,治疗效果快。

87、治重感冒偏方:生石膏15克,葛根15克,山栀子10克,黄连6克,黄柏6克,麻黄6克,黄芩6克。水煎3次,分3次饭后服。一般一剂即可病去大半,3付即可愈。

88、治因风寒引起的头痛偏方:川芎、白芷、细辛、菊花各5克。用2大碗水,将上药水煎至半碗。上药为一服,患者一天2服,早晚各一次。一般患者喝上一个星期就会见好。

药理:川芎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开郁燥湿的功效。白芷可祛风、散寒、止痛。细辛有小毒,但使用一钱,对人体无害,反而可以主治风寒引起的各种疾病。菊花有醒脑功效。在很多偏方中,菊花都有治疗偏头痛的作用。

提示:使用此方治疗期间,风寒头痛者,室内应温暖、安静、整洁、空气新鲜、避免对流风。如果有风,最好用屏风遮挡。如果头痛,不要用外力击打头部,这样会更加严重。

89、蜂蜜香油治咳嗽方:去超市买一瓶蜂蜜、一瓶香油。第一天晚上睡前取3勺蜂蜜、3勺香油,共放入一个碗中搅匀,在洗漱后不再走动时喝下;第二天晚上喝2勺蜂蜜和香油;第三天晚上喝一勺蜂蜜和香油。3天一个疗程,一个疗程结束后,如果没有彻底好,只是见轻,说明此方对症,需再喝一个疗程。
注:此方是亲身体验过的。

90、治感冒咳嗽方:取生核桃仁和生姜适量,放在茶杯中,用开水冲泡后,把杯子盖好,闷几分钟后,趁热把水喝掉,然后再把浸泡过的核桃仁和生姜吃掉。每天一次,一般连用两三天,就不再咳嗽了。

91、治流行性感冒偏方:马鞭草30克,青蒿、羌活各15克。水煎服,每天一剂,分2次服;或研末做茶剂冲服。

92.柴胡40克、生甘草10克、黄芩15克、连翘50克,水1500毫升,煎煮半小时,每三小时服一次。如汗出热退即停服。
93.病毒性感冒高热中药处方:石膏100g,车前草30g,鱼腥草30g。水煎代茶频频饮(这是注意点:因为石膏的剂量达100g,已经超过了用量,所以,应少量代茶频频饮,中病即止。

94.苏羌达表汤
【来源】近代·俞根初原著,徐荣斋重订《重订通俗伤寒论》
【歌诀】苏羌达表汤芷防,橘红杏仁茯苓皮,祛风散寒生姜入,风寒感冒兼挟湿。
【组成】苏叶9克,羌活45克,防风45克,白芷45克,橘红45克,杏仁9克,茯苓皮9克,生姜3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功效】祛风散寒,化湿解表。
【方解】感冒风寒,夹有湿邪之证,治宜祛风散寒,化湿解表。方用苏叶、生姜祛风散寒;羌活、防风、白芷祛风除湿,以发散解表;并佐以橘红、杏仁宣肺化痰,茯苓皮利水渗湿,使邪从小便而泄。开鬼门,洁净府同时并用,为其配合特点。诸药合用,共奏祛风散寒、化湿解表之功。
【主治】风寒感冒(外感风寒夹湿型),症见恶寒发热、骨节酸楚、头痛、身重、舌淡苔白腻、脉浮。
【加减】临床如见发于暑节,加香薷、滑石;脘痞便溏,加藿香、佩兰;纳食不馨,加砂仁、谷芽;身重,加苍术、苡仁。

95.神白散

【来源】清·朱瑞章《卫生家宝》
【歌诀】神白散用白芷甘,姜葱淡豉与相参,一切风寒皆可服,用代麻黄功不惭。
【组成】白芷30克,甘草15克,淡豆豉50粒,生姜3片,葱白3寸。
【用法】每日1剂,水煎温服。
【功效】发汗解表。
【方解】风寒感冒,此为轻剂。方中葱白辛温通阳,豆豉宣郁透邪,二药配用,名葱豉汤;配以白芷疏风止痛;生姜散寒温胃;甘草安中和药。诸药合用,共奏通阳发汗,解表散寒之功。凡外感风寒初起,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者,皆可服用。
【主治】外感风寒初起,症见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苔白脉浮者。可用于风寒感冒、风寒头痛等。

96.苏叶生姜红糖饮

【来源】龚志贤《龚志贤临床经验集》
【歌诀】苏叶生姜红糖饮,发表散寒堪称良,风寒感冒轻证用,药仅三味效非凡。
【组成】苏叶10克,生姜15克,红糖适量。
【用法】水煎一次温服,盖被取微汗出,风寒可解。
【功效】辛温发表,祛风散寒。
【方解】方中苏叶辛温,发散风寒,理气和营;生姜味辛性温,走而不守,发表散寒,二药配合发表散寒之力增强;再加红糖甘温和中补脾,补血活血,一助姜苏发表,二可调味和药。三药合用,共奏辛温发表散寒之功。此为渝州民间常用之验方,凡风寒感冒轻证,屡用皆验。
【主治】风寒感冒(轻证)。

97.荆防汤

【来源】龚志贤《龚志贤临床经验集》
【歌诀】风寒感冒荆防汤,苏梗桔梗与生姜,临证尚可【加减】酌,药性平和效堪良。
【组成】荆芥10克,防风10克,苏梗10克,桔梗10克,生姜10克。
【用法】水煎温服。服之得微汗而解。
【功效】辛温解表,祛风散寒。
【方解】荆防汤乃宗《医学正传》之“荆防败毒散”化裁而成。方中荆芥、防风、生姜表散风寒;苏梗行气宽中,散风寒,解肌发表,消痰利肺;桔梗功能升提,引药上达,祛邪外解,增强表散风寒之力。咳甚者配前胡、杏仁、陈皮等化痰止咳之品。服之得微汗出,使风寒之邪从汗解而不伤正。此“时方”为药性平和之剂。
【主治】风寒感冒。
【加减】临证尚可随证
【加减】。如咳甚者,加前胡12克,杏仁10克;胃纳差者,加陈皮12克。

98.十神汤

【来源】宋·陈师文《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歌诀】十神汤里葛升麻、陈草芎苏白芷加,麻黄赤芍兼香附,时疫感冒效堪夸。
【组成】葛根420克(15克),升麻、陈皮、炙甘草、川芎、紫苏叶、白芷、麻黄(去根节)、赤芍药、香附各120克(各6~9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每次9克,加生姜5片,连须葱白3茎,煎汁温服,或水煎服。
【功效】发汗解表。
【方解】方用葛根、升麻升阳解肌;麻黄、苏叶宣肺散寒;川芎、白芷疏风止痛;生姜、葱白通阳发汗;陈皮、香附行气开郁,合苏叶辛香利气;赤芍敛阴益营,合香附、川芎行气调血;甘草安中和药,合赤芍防辛燥之药发散太过,使邪祛而不伤正。诸药合用,共奏发汗解表之功。如此则表解寒去,肺复宣降,营卫畅行,气血和调,诸症自除。
【主治】风寒感冒,症见头痛发热、恶寒无汗、咳嗽鼻塞者。
【附记】方中葛根、升麻与甘草相配,又有透疹解毒作用,所以本方除可用治一般风寒感冒外,对于麻疹初起而见恶寒发热等表寒征象者,亦可酌情使用。

99.午时茶

【来源】清·陈修园《经验百病内外方》
【歌诀】午时茶茅芷前曲,麦陈枳防芎胡苏,藿香山楂红茶叶,桔草羌翘川厚朴。
【组成】茅术、白芷、前胡、六曲各30克,麦芽45克,陈皮、枳实、防风、川芎、柴胡各30克,紫苏45克,藿香、山楂各30克,厚朴45克,红茶叶96克,连翘30克,桔梗45克,甘草、羌活各30克。
【用法】上药制成块剂或冲剂。每服约15~3克,布包后,水煎或沸水浸泡饮服,日服2~3次。
【功效】发散风寒,化湿和胃。
【方解】凡表寒而里不和之证,治宜解表和里,表里而解之法,故方用紫苏、防风、羌活、藿香、白芷等疏解在表之风寒;配以茅术、厚朴、陈皮、六曲、麦芽、枳实、红茶叶、山楂等和里消积;柴胡和解;连翘、甘草消炎;桔梗宣达上行,甘草调和诸药之性。诸药合用,共奏解表和里(发散风寒、化湿和胃)之功。
【主治】风寒感冒、寒湿阻滞、水土不服,症见食积不化、胸闷腹泻、畏寒发热、舌苔白腻等。
【附记】凡风寒挟食、挟湿之证,均可服用。

100.十味芎苏散

【来源】明·李梴《医学入门》
【歌诀】十味芎苏散葛根,桔梗柴胡夏苓甘,枳壳陈皮姜枣入,风寒上犯此方良。
【组成】川芎21克,紫苏叶、葛根各15克,桔梗(生用)75克,柴胡、茯苓各15克,甘草(炙)9克,半夏18克,枳壳9克,陈皮12克。
【用法】上药共研粗末,每服9克,加生姜,大枣水煎服。也可改用饮片作汤剂水煎服,各药用量按常规剂量。
【功效】散寒解表,祛风止痛。
【方解】风寒上犯,治宜祛风散寒,故方用川芎、葛根祛风止痛;配以紫苏叶、葛根祛风解表;柴胡疏肝解郁,和解少阳;茯苓、半夏、枳壳、陈皮、甘草温化痰湿;桔梗宣肺化痰,载药上行;姜枣和胃;甘草扶正和药。诸药合用,共奏散寒解表、祛风止痛之功。
【主治】四时伤寒,症见发热头痛。可用于风寒感冒、感冒头痛、偏头痛等病症。
【加减】感冒加荆芥,防风;头痛甚者,加藁本、白芷;咳嗽者,加麻黄、杏仁;偏头痛甚者,加羌活;伴头部刺痛者,加地龙、桃仁。

101.神术散

【来源】宋·陈师文《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歌诀】神术散用甘草苍,细辛藁本芎芷羌,各走一经祛风湿,风寒泄泻总堪尝。
【组成】苍术15克,藁本9克,白芷9克,细辛6克,羌活9克,川芎9克,炙甘草9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每服9克,加生姜6克,葱白6克,水煎服。也可改用饮片水煎服。
【功效】散寒除湿,祛风止痛。
【方解】本方即九味羌活汤去黄芩、生地、防风,加藁本而成。方中苍术入足太阴脾经,细辛入足少阴肾经,川芎入足厥阴肝经及足少阳胆经,羌活、藁本入足太阳膀胱经,白芷入足阳明胃经,诸药皆辛温发散之品,以疏散各经风寒湿邪,更以甘草温益中气,姜葱通阳解表,合而用之,共奏发汗散寒,祛风除湿之功。
【主治】感冒风寒湿邪,症见发热恶寒、头痛项强、无汗、肢体酸楚、鼻塞声重、咳嗽头昏以及大便泄泻等。可用于感冒、寒湿头痛、泄泻等。
【加减】临床若风寒湿重者,加干姜、厚朴、吴茱萸;郁久化热者,加菊花、薄荷;鼻塞流涕甚者,加苍耳子、辛夷花;遍身关节痛者,加独活、秦艽。

102.银翘散

【来源】清·吴鞠通《温病条辨》
【歌诀】银翘散中牛豉草,荆薄桔竹能解表,温病初起最宜用,辛凉平剂用时多。
【组成】金银花、连翘各30克,桔梗、薄荷各18克,淡竹叶12克,甘草15克,荆芥穗12克,淡豆豉15克,牛蒡子18克。
【用法】上药共研末为散,每服18克,用鲜芦根煎,香气大出即取服。轻者日服3次,重者服4次。也可用饮片,按常规剂量,水煎服。
【功效】辛凉解表,清热解毒。
【方解】温病初起,邪在卫分,邪正相争,肺气失宣,风热止壅于咽喉。治宜疏散风热,清热解毒。方用金银花、连翘清热解毒,轻宣透表,为君药;荆芥穗、薄荷、淡豆豉辛散表邪,透热外出,为臣药,其中荆芥穗虽属辛温之品,但温而不燥,且与金银花、连翘、竹叶、芦根配伍,温性被制,可增强本方辛散解表之功;牛蒡子、桔梗、甘草合用,能解毒利咽,宣肺祛痰;淡竹叶、芦根甘凉轻清,清热生津以止渴,均为佐药;甘草并能调和诸药之性,以为使。“病温者,精气先虚,此方之妙,予护其虚,纯然清肃上焦,不犯中下,无开门揖盗之弊,有轻清去实之能,用之得法,自然奏效”(《温病条辨》)。方中清热解毒药物与辛散表邪药物相配伍,共奏疏散风热、清热解毒之功。
【主治】温病初起,症见发热口渴、 微恶风寒、 无汗或有汗不畅、 头痛、 咳嗽、 咽痛、 舌尖红、 苔薄黄、脉浮而数。可用于风热感冒、 流感、急性扁桃体炎、 流行性乙型脑炎、 流行性腮腺炎、 大叶性肺炎、 麻疹初起、 呼吸道感染、 支气管炎、急性咽炎、 喉炎、 口疮、失音、 暴发性风疹、 咽峡疱疹、 眼睑病;也有用于急、 慢性胃炎、 肠伤寒、 产后子宫肌内膜炎、肾病综合征、疖肿等病症。
【加减】表证明显、有汗者,重用金银花、连翘;无汗者,重用荆芥、薄荷;汗出而热不解者,去荆芥、薄荷,加黄芩、青蒿;咽喉肿痛者,加马勃、射干、山豆根;咳嗽较重者,加桑白皮、杏仁、贝母;伤津口渴,加天花粉、葛根;里热已甚者,加山栀、黄芩;头痛甚者,加白芷、菊花;小便黄赤者,加滑石,甘草梢;胸闷者,加藿香、郁金;发热较甚者,加柴胡;衄者,去荆芥、豆豉,加侧柏炭、栀子炭、白茅根。

103.桑菊饮

【来源】清·吴鞠通《温病条辨》
【歌诀】桑菊饮中杏薄荷,连翘芦根草桔梗,风温初起最堪用,透表止咳热亦清。
【组成】桑叶、菊花、杏仁、连翘各9克,桔梗6克,芦根12克,薄荷、甘草各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疏散风热,宣肺止咳。
【方解】风热之邪,入侵手太阴肺经,治宜疏散风热,宣肺止咳。方中以桑叶、菊花甘凉轻清,疏散上焦风热,且桑叶善走肺络,又善清肺中之热而止咳嗽,二者同为君药;薄荷辛凉解表,助桑、菊以疏散上焦风热;杏仁肃降肺气,桔梗升提肺气,二药一降一升,以恢复肺的肃降与宣通功能,以达到止咳的目的,与薄荷共为臣药;连翘苦辛寒而质轻,清热透表;芦根甘寒,清热生津而止渴,共为佐药;甘草解毒,调和诸药,为使药,且与桔梗相伍,并利咽喉。诸药配伍,使上焦风热得以疏散,肺气得以宣畅,则表证解,咳嗽止。本方是辛凉轻剂,解表清热作用逊于银翘散,但清肺止咳作用又胜于银翘散。用于风温咳嗽,最为得体,实为治风温咳嗽之妙方。
【主治】风湿初起,症见身有微热、咳嗽、口干微渴、头痛鼻塞、咽痛、舌苔薄黄、脉象浮数。可用于流行性感冒、急性结膜炎、急性支气管炎、麻疹、流行性乙型脑炎、百日咳、大叶性肺炎或小儿肺炎等病症。儿科应用尤多。
【加减】如见肺热较甚,咳嗽痰黄稠不爽者,加瓜蒌皮、天花粉、浙贝母等;咳嗽痰多,舌苔白腻,加陈皮、半夏、茯苓;痰多黄稠、舌苔黄者,加黄芩、冬瓜仁;痰中带血,加白茅根、仙鹤草、枇杷叶;伤津口渴,加天花粉、石斛;热甚,加黄芩、生石膏;咽痛,加银花、大青叶、山豆根。

104.感冒退热冲剂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歌诀】感冒退热冲剂方,连翘拳参板蓝根,清热解毒大青叶,临证使用最方便。
【组成】大青叶200克,板蓝根200克,连翘100克,拳参100克。
【用法】上药制成冲剂,每服18~36克,日服3次,开水冲服。也可用饮片作汤剂水煎服,各药用量须酌减至汤剂常规剂量。
【功效】清热解毒。
【方解】方用大青叶、板蓝根、拳参清热解毒凉血,与连翘相配既可增强解毒清热之功,又可疏散风热。药仅四味,【功效】非凡。
【主治】感冒发热、头痛、咽痛等。可用于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急性咽喉炎、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性心肌炎以及流行性乙型脑炎等病症。
【加减】如见恶风发热,加荆芥、防风、薄荷以疏风祛邪;咳嗽多痰,加前胡、桔梗以宣肺止咳化痰;咽喉肿痛,加金银花、黄芩以解毒清咽;高热不退,加生石膏、寒水石以清热泻火。

105.羌活胜湿汤

【来源】元·李东垣《内外伤辨惑论》
【歌诀】羌活胜湿独防风,藁本川芎草蔓荆,湿邪束表头腰重,散风升阳有奇功。
【组成】羌活6克,独活6克,藁本、防风、川芎、炙甘草各45克,蔓荆子3克。
【用法】水煎温服。每日1剂,空腹日服2次。
【功效】祛风散寒,解表除湿。
【方解】湿气在表之证,多由汗出当风,或久处湿地、风湿杂至、外袭肌表、郁于腠理、阻遏营卫所致。治宜发汗解表,祛风胜湿。方中羌活辛温,气雄而散,为太阳经之风药,善散上半身风湿而舒利关节;独活苦辛微温,行血分、走下焦,善除下半身风湿而宣痹止痛;二活并用,通治一身上下之风湿而宣痹止痛,共为君药;防风辛温,为风药中之润剂,既入太阳疏风解表,又入脾经而除肌中风湿,善治一身尽痛;藁本辛温,疏风散寒,善达巅顶而止外感头痛,二药为臣,助君药辛散解表,祛风胜湿两止头身疼痛;川芎辛温走窜,为血中气药,活血行气而能祛风止痛;蔓荆子苦辛性平,专祛头面风湿而能清利头目,用以为佐,则祛风胜湿、宣痹止痛之力尤著;更以炙甘草为使,调和诸药,于辛温升散之中扶正和中,使散中有补,汗而不峻,则风湿俱去而正气不伤。方中诸药用药俱轻,其意亦在取轻扬微汗之法,使风湿之邪得以并去。综观全方,上下并治,气血并行,既寓“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意,又示人以治湿忌大汗、大汗则风祛湿留,病必不除,堪为治疗风湿在表之良剂。东垣制方深义,学者当悉心领悟。诸药合用,可使风寒湿邪表而散之,营卫调合,经络通畅,则身重可除,诸痛可蠲。因此方疗效卓著,故受到后世医家们的重视,被视为宣散湿邪之代表方剂。
【主治】风湿在表,症见头痛头重、腰脊重痛或一身尽痛、不能转侧、恶寒微热、苔薄白、脉浮紧。可用于风寒挟湿感冒、风湿性关节炎、风邪偏胜的痹症、高血压头痛、神经性头痛、过敏性紫癜、风邪上袭的眼病等。
【加减】如见身重而以腰部沉重较著者,加防己、附子、制川乌;关节热痛者,加防己、苍术、桂枝、生石膏;项强,加葛根、桂枝;风寒感冒,加荆芥、生姜;风湿痹痛,加秦艽、防己;偏头痛,加柴胡、黄芩;高血压头项强痛,加葛根、赤芍。

106.桑菊排风汤

【来源】龚志贤《龚志贤临床经验集》
【歌诀】桑菊排风汤薄荷,芦根蝉衣甘草和,风热感冒可首选,散风清热效力宏。
【组成】冬桑叶10克,菊花10克,排风藤30克,蝉衣3克,薄荷6克,甘草3克,芦根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辛凉解表,散风清热。
【方解】此系《温病条辨》之桑菊饮【加减】而来。取方中桑叶、菊花甘凉轻清之性,以疏解上焦风热邪气,且桑叶善走肺络,为清疏肺热之主药;用薄荷、蝉衣助桑菊疏散上焦风热;排风藤味甘、性平、微寒,更助桑、菊、蝉、薄散风清热之功,药轻而效宏,宜轻煎取其气。
【主治】风热感冒。
【加减】咽喉红肿疼痛甚者,加挖耳草30克(清热解毒);发热较甚者,加青蒿15克;咳嗽较重者,加五匹风30克;食欲不振者,加鸡矢藤30克。

107.羌活佩兰汤

【来源】龚志贤《龚志贤临床经验集》
【歌诀】羌活佩兰石菖蒲,藿香木通威灵仙,淋雨受湿致感冒,时日较长用之良。
【组成】羌活12克, 佩兰12克, 石菖蒲9克, 木通12克, 威灵仙9克,藿香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散寒除湿,辟秽化浊。
【方解】羌活佩兰汤为自拟方。方中羌活辛苦温,善行气分,舒而不敛,雄而善散,升而能沉,能通畅脉络,透利关节,散风寒,祛风湿,为治淋雨受湿之要药,故为主药;配藿香、佩兰以芳香化浊、辟秽;石菖蒲理气活血,开窍散风祛湿;威灵仙祛风胜湿为辅;并以木通上通心肺,利诸窍,通血脉,下走三焦,利小便,通大便,荡涤腑滞,以助化湿浊;合而用之,具有良好的散寒祛湿、辟秽化浊之功,重在除湿而利水道。
【主治】寒湿感冒,症见头疼体痛、头重如裹、身体困重、遍身肌肉关节疼痛、恶寒不发热、或先恶寒后发热、热势不扬、口干不渴、无汗、胸闷腹满、纳食不佳、或大便稀溏、小便色黄不畅利、或咳泡沫白痰、舌苔白腻、脉浮紧。
【加减】咳嗽甚者,加肺经草15克,鱼腥草30克;胃纳差者,加鸡矢藤30克;小便黄者,加车前草30克。

108.十味伤风汤

【来源】张梦侬《临症会要》
【歌诀】十味伤风轻剂方,玉竹荆防草杏苏,薄前桔梗牛蒡子,疏风解表堪称良。
【组成】玉竹、荆芥、防风、杏仁、紫苏、薄荷、牛蒡子、前胡、生甘草、桔梗各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温服。宜避风。
【功效】疏风解表。
【方解】经言:“风雨袭虚,则病起于上”。“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方用甘平益气,治风淫头痛之玉竹为君;甘平泻火补气之甘草为臣;微苦微辛微温之荆芥、紫苏、杏仁、前胡、桔梗与辛凉之薄荷、牛蒡子为佐;更以辛甘微温之防风为使,宗风淫所胜,平以辛凉,佐以苦甘之品,组合成方,共奏祛风解表之功。若风邪甚浅,即以此祛风解表轻剂为治足矣!
【主治】伤风,症见鼻塞、流清涕、打喷嚏或咳嗽、甚则头痛、身热、微出汗、恶风、脉浮缓、苔白不渴。
【附记】本方名为编者拟加。注意避风。如能配合按摩风池、风府、迎香等穴位,疗效更速。

109.新加香薷饮

【来源】清·吴鞠通《温病条辨》
【歌诀】新加香薷饮连翘,银花厚朴扁豆花,五味相伍祛暑剂,解表化湿和中求。
【组成】香薷6克,扁豆花6克,厚朴6克,金银花9克,连翘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解表祛暑,化湿和中。
【方解】方用香薷解表祛暑为主药;配以扁豆花、厚朴和中化湿,银花、连翘清热解毒,均为辅药。此方既能发汗解热,又能抑菌、抗病毒,并可健胃、利尿,故有祛暑化湿之功。
【主治】伤暑感冒,症见发热、微恶风寒、烦渴、汗出、头痛、呕恶、腹泻、尿黄、脉濡数等。可用于暑天感冒、急性胃肠炎、支气管炎等。对于流行性感冒,不论发病季节,只要兼有湿邪,本方疗效亦佳。

110.人参败毒散

【来源】宋·陈师文《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歌诀】人参败毒用川芎,前胡柴胡云茯苓,羌活独活生甘草,枳壳姜薄苦桔梗。
【组成】人参、前胡、川芎、枳壳、羌活、独活、桔梗、茯苓、柴胡各6克,甘草3克,生姜3片,薄荷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益气解表,散风祛湿。
【方解】本方为体质素虚,外感风寒湿邪者设。本方和而不烈,多而不杂,不太热,亦不太寒,是一首扶正解表的方剂,适用于外感风寒湿邪而体虚不耐发散的病症。方中羌活、独活辛温发散,通治一身上下风寒湿邪,并为君药;川芎行血祛风,柴胡解肌散热,助君药宣痹解表而止头身疼痛,并为臣药;桔梗开肺,枳壳降气,茯苓渗湿,前胡祛痰,合则利肺气,除痰湿,止咳嗽,俱为佐药;生姜、薄荷发汗解表,甘草和中调药,皆是佐使之品。风寒湿邪在表,固宜先行汗解,然体质素虚,药虽外行,气从中缓,邪必不除,故更佐人参,配甘草少助元气,扶正败毒,使邪乘药势而出。本方能“培其正气,败其毒邪,故曰败毒”(吴昆);“盖补中兼发,邪气不致于留连;发中带补,真元不致于耗散”(赵羽皇),人参一味,用之最妙,其力能致开阖,增强表散之力,使热毒得以排泄,又能协调精津血气各守其乡,以断邪气复入之路。邪去正安,诸症自解。诸药相伍,益气发汗、疏导经络、表散邪解,用治四时感冒有较好疗效。
【主治】体质素虚、外感风寒湿邪,症见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项强、鼻塞声重、咳嗽有痰、全身肢节酸痛、舌苔薄白、脉浮无力。可用于体虚感冒等病症。
【附记】喻嘉言亦常用本方治外邪陷里而成痢疾者,使陷里之邪还从表出而愈,称为“逆流挽舟”之法。但方中辛温香燥之品居多,若由于暑温、湿热蒸迫肠中而成痢疾者,切不可误用。

111.参苏饮

【来源】宋·陈师文《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歌诀】参苏饮内用陈皮,枳壳前胡半夏宜,干葛木香甘桔茯,内伤外感此方求。
【组成】人参、紫苏叶、葛根、姜半夏、前胡、茯苓各9克,木香、枳壳各12克,桔梗6克,炙甘草、陈皮各9克。
【用法】上药共研为粗末。每服12克,加生姜3片,大枣1枚,水煎服。现多改用饮片作汤剂,水煎服。
【功效】益气解表,理气化痰。
【方解】本方为体质素虚,内有痰饮,外感风寒者而设。方用紫苏叶、干葛根、前胡发汗解表以散风寒;人参、茯苓、甘草益气健脾以扶体弱;陈皮、半夏除痰止呕;枳壳、桔梗利膈宽胸,前胡配桔梗升降肺气以化痰止咳;木香行气破滞,姜枣调和营卫。诸药合用,散风寒而和营卫,除痰饮而止咳呕,行气滞而理胃肠,表里虚实兼治,重在扶正解表,作用较为温和,故于老幼体弱,外感风寒、寒热咳呕,痰多胸满者最宜。
【主治】体虚气弱、感冒风寒,内有痰湿,症见恶寒发热、头痛鼻塞、咳嗽痰多、胸膈满闷、呕恶、眩晕、大便泄泻等,以及外感风寒,发汗后,发热仍不止者。可用于体虚感冒,外感咳嗽、泄泻、腹部痞满等病症。
【加减】如见气虚不足,加黄芪;咳痰不畅,加紫菀、款冬花;痰多壅肺,加葶苈子、白芥子;胸闷不舒,加瓜蒌、厚朴;脘腹胀满,加莱菔子、大腹皮、槟榔;恶寒无汗者,加麻黄、葱白。

112.再造散

【来源】明·陶节庵《伤寒六书》
【歌诀】再造散用参芪甘,桂附羌防芎芍参,细辛加枣煨姜煎,阳虚无汗法当宗。
【组成】黄芪6克,人参、桂枝各3克,甘草15克,熟附子3克,细辛2克,羌活、防风、川芎、煨生姜各3克,大枣2枚,酒炒芍药1撮。
【用法】水煎温服。每日1剂,日服2次。原剂量、上药各等份,每服15克,加大枣2枚,或再加芍药1撮,水煎服。
【功效】助阳益气,发汗解表。
【方解】阳气素虚之人,感受风寒之邪,虽用辛温发汗之剂而不得汗出表解者,是阳气不能鼓舞津液外出之故,所谓“阳虚不能作汗”。陶氏制本方意在助阳发汗,益气解表。方以熟附子、桂枝、细辛为君,助阳发汗以散寒解表;更用黄芪、人参补元气,固肌表,既助药势以鼓邪外出,又防阳随汗脱,是为臣;羌活、川芎、防风为佐,疏风行血,以增强解表散寒之力;芍药敛阴和营,既资汗源,又制桂、附、羌、辛之温燥;甘草益气和中,调药缓峻,使汗出不致过猛,邪尽出而正不伤,是佐助又有佐制之义;生姜温胃,大枣滋脾,合而升腾脾胃生发之气,和营卫,行津液,以助汗出,俱是佐使之品。综观全方,不仅配伍周密,选药尤其精当,虽仿麻黄附子细辛汤法,却不用发越阳气之麻黄,而用桂枝汤加羌、防、川芎于发汗之中兼和营卫。甚至生姜亦须煨过,使其专于温胃;芍药酒炒而用,使之和营制燥而不碍发汗。凡此,皆陶氏精细入微之处,不可疏漏(引自《汤头【歌诀】》)。
【主治】阳气虚弱、感冒风寒,症见头痛项强、身热恶寒、热轻寒重、无汗肢冷、倦怠嗜卧、面色苍白、语声低微、舌淡苔白、脉沉无力或浮大无力,经服发汗之剂汗不出者。可用于体虚感冒、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肩关节周围炎等病症。
【加减】原书注称:“夏月加黄芩、石膏、冬月不必加。”
【附记】凡风热感冒或身有汗出以及体壮阳盛者忌用。

113.葳蕤汤

【来源】清·俞根初《通俗伤寒论》
【歌诀】【加减】葳蕤用白薇,豆豉生葱桔梗随,草枣薄荷共八味,滋阴发汗最相宜。
【组成】生葳蕤(即玉竹)、淡豆豉各9克,桔梗、薄荷各6克,白薇、炙甘草各3克,葱白3茎,大枣2枚。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滋阴发汗,解表清热。
【方解】素体阴虚,外感风热者,治宜滋阴清热解表。方用葳蕤滋阴润燥,清热生津;葱白、豆豉疏散风热,以解表邪;白薇、薄荷清泄伏热;红枣甘润增液,以助玉竹之滋阴润燥,红枣配甘草益气和营;桔梗宣通肺气;炙甘草调和诸药。“本方是为温病初起,表证兼见阴虚者设。阴虚之体,发汗则伤阴,益阴则恋邪。本方之配伍,确属周全,可使发汗而不伤阴,滋阴而不留邪”(引《中医方剂学》)。
【主治】素体阴虚、感受外邪,症见头痛发热、微恶风寒、咳嗽、痰稠难出、口渴心烦、咽干而痛、无汗或有汗不多、舌赤、脉浮数者。可用于阴虚体弱之感冒。
【加减】表证较重,加防风、葛根;咳嗽咽干、咯痰不爽,加牛蒡子、瓜蒌皮;心烦口渴,加竹叶、天花粉。

114.治疗感冒验方
  1、生大蒜一瓣,含入口中,生津咽下,直到大蒜无味吐出。连食三次奏效。(此方辛湿解表,解毒清涕,除风寒咳嗽。)
  2、感冒:将一杯红葡萄酒(大约3~4两)烧热后,将一枚生鸡蛋在碗中搅碎,加入酒中,再将酒温热服下,10~15分钟感冒即好。
  3、感冒偏方:葱白头、生姜各30克,食盐6克,白酒1盅调匀,用纱布包好擦
  前胸、后背、手脚心及腋窝,擦一次后,盖被休息,30分钟后出汗,热减退,次日治愈,此方用1—2次痊愈。
  4、感冒:鲜白萝卜一个,葱白3根,生姜3片,将将萝卜洗净后切片,葱白切断,
  煎水服用。
  5、伤风感冒:搓脚心的涌泉穴,直到手心、额头出汗为止。
  (二)、治疗防治感冒验方
  将生姜洗净(500克)整个用盐搓揉腌制,然后以酱油、白糖、味精、香油做卤汁,再把姜浸泡其中,置于瓶中封闭,放入冰箱,7天后食用。随吃随取,每天早餐当下饭小菜吃6~8片。(此方既防感冒又对治鼻炎有效果)
  (三)、治疗由感冒引起的咳嗽验方
  在后背上涂一些清凉油,5分钟后可缓解,过两小时再涂1次,则效果更佳

115.感冒药茶

甘露茶
〔配方〕陈茶叶150克,陈皮20克,谷芽60克,神曲1克,山楂、乌药、厚朴、枳壳各50克。
〔功效〕解表消食和胃。主治一切感冒、头痛腹胀,水土不服等。
五神茶
〔配方〕荆芥10克,苏叶10克,生姜10克,红糖30克,茶叶6克。
〔功效〕发汗解表。治风寒感冒所出现的畏寒、身痛,无汗等症。
葱豉茶
〔配方〕茶末10克,石膏60克,栀子2枚薄荷30克,荆介5克,淡豆豉15克,葱白三根。
〔功效〕辛温解表。适用于外感风寒,壮热头痛等。
生姜枇杷茶(一)
〔配方〕绿茶5克,生姜5~8片,葱白4-6根。
〔功效〕辛温解表。治风寒感冒。
生姜芝麻茶
〔配方〕茶叶5克,生芝麻30克,生姜5克。
〔功效〕解热化痰。治风寒感冒初起。
姜糖茶(一)
〔配方〕绿茶10克,生姜5片,冰糖30克。
〔功效〕散风寒,止咳嗽。治风寒感冒初起,鼻窦头痛,咳嗽痰白等症。
麻酱糖茶
〔配方〕芝麻酱、红糖适量,茶叶1撮。
〔功效〕发汗解表,适用于外感初起。
生姜茶(一)
〔配方〕茶叶9克,生姜8克,红糖适量。
〔功效〕治各类感冒。
苏姜茶
〔配方〕紫苏叶、羌活、茶叶各9克。
〔功效〕辛温解表,祛风胜湿,适用于风寒感冒,恶寒发热,无汗,肢体酸痛等症。
姜葱橄榄茶
〔配方〕橄榄250克,生姜390克,葱头390克,紫苏叶克。
〔功效〕疏风散寒,健脾和胃。主治风寒感冒,患有肠胃病者。
姜糖茶(二)
〔配方〕茶叶7克,生姜10片,红糖15克。
〔功效〕祛风发汗。主治感冒咳嗽、怕冷。
双白茶
〔配方〕绿茶10克,葱白茎3节,白芷10克。
〔功效〕治外感风寒头痛。
核桃葱白茶
〔配方〕细茶6克,核桃肉6克,葱白6克。
〔功效〕治风寒感冒头痛。
多味茶(一)
〔配方〕茶叶、薄荷、白芷和荆芥各6克,川芎、羌活、防风各9克,细辛和炙甘草各3克。
〔功效〕治风寒感冒头痛。
附子川芎茶
〔配方〕熟附子2枚,川芎和生姜各50克,茶叶适量。
〔功效〕主治风寒头痛。
共有59条
辣椒茶
〔配方〕茶叶10克,辣椒5 克,胡椒、盐适量。
〔功效〕驱寒解表,治风寒头痛,食欲不振。
生姜茶(二)
〔配方〕茶叶一撮,生姜数片,红糖25克。
〔功效〕治风寒头痛。
生姜枇杷茶(二)
〔配方〕绿茶5克,生姜5~8片,葱白4~6根。
〔功效〕治风寒感冒。
姜茶
〔配方〕茶叶7克,生姜10片。
〔功效〕发汗解表温肺止咳,对流感有疗效。
山腊梅茶
〔配方〕山腊梅叶625克,茶叶适量。
〔功效〕祛风清热。治一般感冒,对流感有较好疗效。
清空膏茶
〔配方〕黄岑9克,酒黄连2.5克,羌活、防风4.5克,柴胡、炙甘草各3克,川芎1.5克,细茶6克。
〔功效〕治病毒引起的流行性感冒和神经性头痛。
绿豆茶
〔配方〕绿豆30克,茶叶9克,红糖适量。
〔功效〕治流行性感冒。
荆芥苏叶茶
〔配方〕荆芥10克,苏叶10克,生姜10克,红糖30克,茶叶6克。
〔功效〕治风寒感冒。
羌活茶
〔配方〕羌活、茶叶各9克。
〔功效〕治风寒感冒,无汗,肢体酸痛。
钩藤茶
〔配方〕绿茶1克,钩藤、蜂蜜各15克。
〔功效〕治流行性感冒。
石膏茶
〔配方〕生石膏60克,紫笋茶末3克。
〔功效〕治流感。有清热泻火之效。
桑菊薄竹茶
〔配方〕桑叶5克,菊花5克,薄荷3克,竹叶30克,茶叶10克。
〔功效〕清热解表散风,治风热感冒,发热头痛、目赤、喉痛、舌红苔黄等症。
核桃葱姜茶
〔配方〕核桃仁25克,葱白25克,生姜25克,茶叶15克。
〔功效〕发汗退热。治感冒发烧,头痛无汗。
石膏绿茶
〔配方〕石膏6克,绿茶3克。
〔功效〕治风热感冒,面赤口干、流鼻涕、发热者。
薄荷茶
〔配方〕薄荷2克,茶叶5克。
〔功效〕辛凉解表。治风热感冒,头痛目赤,食滞腹胀者。
银花山楂茶
〔配方〕银花30克,山楂10克,蜂蜜250克。
〔功效〕清热解毒,治风热感冒。
金银花茶
〔配方〕茶叶2克,干金银花1克。
〔功效〕治风热感冒。
葱姜核桃仁茶
〔配方〕茶叶5克,核桃仁、葱白和生姜各10克。
〔功效〕治风热感冒。
地龙茶
〔配方〕干地龙10克,茶叶适量。
〔功效〕治感冒发热无汗者。
甘菊花茶
〔配方〕绿茶0.5-1克,甘菊花9-15克,蜂蜜25 克。
〔功效〕治风热感冒头痛者。
六味茶
〔配方〕细芽茶9克,黄芩60克,川芎90克,白芷15克,薄荷5克,荆芥12克。
〔功效〕治风热上攻,头目昏重等症。
银花茶
〔配方〕茶叶6克,银花20克,白糖50克。
〔功效〕治风热感冒。
川芎葱白茶
〔配方〕茶叶10克,川芎10克,葱白2段。
〔功效〕治风寒感冒头痛。
姜汤膏茶
〔配方〕普洱茶、姜适量。
〔功效〕治受寒肚胀。
三生清热茶
〔配方〕生茶叶、生米、生姜各适量。
〔功效〕清热解毒,治瘟疫病等。
多味茶(二)
〔配方〕陈皮2克,厚朴0.4克,炒谷芽0.5克,精曲7克,枳壳0.4克,山楂0.4克,乌梅0.4克,茶叶10克。
〔功效〕解表清热,消滞行气。
竹叶薄荷茶
〔配方〕竹叶3克,鲜薄荷叶2克,茶叶2克。
〔功效〕清热解表,促进汗液分泌。
竹叶莲芯茶
〔配方〕鲜竹叶10克,莲芯5克,茶叶5克。
〔功效〕治心火,咽喉干痛等症。
双花茶
〔配方〕生槐花10克,凌霄花10克,绿茶15克。
〔功效〕清热凉血泻火。
大葱生姜茶
〔配方〕大葱50克,生姜10克,茶叶10克。
〔功效〕增热御寒,防治感冒。
苏藿茶
〔配方〕柴苏叶、藿香、薄荷、荆芥各4.5克,茶叶3克。
〔功效〕疏风解表,防治感冒。
石菖蒲茶
〔配方〕茉莉花6克,石菖蒲6克,清茶10克。
〔功效〕祛寒去湿,理气安神。
姜糖薄荷茶
〔配方〕细茶叶6克,薄荷叶3克,生姜汁半匙,白糖半匙。
〔功效〕治风热感冒发热。
银花白糖茶
〔配方〕金银花20克,茶叶6克,白糖50克。
〔功效〕治风寒感冒,恶寒、头痛、无汗、鼻塞等症。
胡桃茶
〔配方〕茶叶、葱白、胡桃、姜片和绿豆适量。
〔功效〕治风热感冒。
午时茶
〔配方〕苍术、柴胡、防风、羌活、桔皮、山楂、连翘、神曲、藿香、白芷、枳实、川芎、甘草各30克,厚朴、桔梗、麦芽、紫苏各45克,红茶5克。
〔功效〕治风寒感冒。有祛风散寒之效。
天中茶(一)
〔配方〕制半夏、制川朴、杏仁(去皮)炒莱菔子、陈皮各90克,荆芥、槟榔、香薷、干姜、炒车前子、羌活、薄荷、炒枳实、柴胡、大腹皮、炒青皮、炒白芥子、猪苓、防风、前胡、炒白芍、独活、炒苏子、土藿香、桔梗、藁本、木通、紫苏、泽泻、炒苍白术各60克、炒麦芽、炒神曲、炒山楂、茯苓各120克、白芷、甘草、炒草果仁、秦艽、川芎各30克、红茶叶3 克。
〔功效〕疏散风寒。治风寒感冒,恶寒发热,头痛肢,胸闷呕恶等症。
苏叶炒盐茶
〔配方〕炒茶叶5克,炒盐10克,苏叶5克。
〔功效〕清热除哑。治感冒引起的声音嘶哑。
橄榄萝卜茶
〔配方〕橄榄250克,萝卜5 ~1克,茶叶15克。
〔功效〕清热解毒,治流行性感冒。
白芷荆芥茶
〔配方〕香白芷30克,荆芥穗3克,腊茶3克。
〔功效〕治风寒感冒初起。
酒茶
〔配方〕红茶5克,酒适量。
〔功效〕治感冒头痛。
梅肉红茶
〔配方〕梅干1粒,红茶1大匙。
〔功效〕预防感冒,对感冒咳嗽、纳差有效。
四时感冒茶
〔配方〕野牡丹,鬼针草、仙鹤草、香蕾、野花生、陈皮、截叶铁扫帚、南五味子藤,牡荆叶、薄荷、防己、青蒿、玉叶金花、铁苍菜、茶叶、高粱酒、马鞭草各适量。
〔功效〕治感冒。
芦根茶
〔配方〕芦根50克,鲜萝卜2 克,葱白7个,青橄榄7个。
〔功效〕治流行性感冒。

116.感冒食疗方

    感冒属中医“时气病”范畴。中医认为本病是由于六淫(风、寒、暑、湿、燥、热)时行邪毒侵袭人体,阻遏卫阳,使营卫失和,肺气宣降失司所致。根据其临床表现并结合发病季节,一般可分为风寒感冒、风热感冒、暑湿感冒、体虚感冒等证型。

【姜丝鸭蛋汤】  
  配方: 生姜50克(去皮),鸭蛋2个,白酒20毫升。
制法: 生姜洗净去皮,切成丝,加水200毫升煮沸,鸭蛋去壳打散,倒入生姜汤中,稍搅,再加入白酒,煮沸即可。
功效: 解表散寒。
用法: 每日1次,吃蛋饮汤,顿服,可连服3日。

【神仙粥】  
  配方: 糯米30克,生姜片10克,葱白6克。
制法: 用砂锅加水煮糯米、生姜片,粥成入葱白,煮至米烂,再加米醋20毫升,和匀即可。
功效: 益气补虚,散寒解表。
用法: 趁热喝粥,以汗出为佳。

【枸杞疰夏茶】  
  配方: 枸杞子、五味子各等分。
制法: 枸杞子、五味子共研末,用开水浸泡封存3小时,即可饮用。
功效: 清暑祛热,补虚益精。
用法: 每日不拘时代茶饮服。

【黄芪姜枣汤】  
  配方: 黄芪15克,大枣15克,生姜3片。
制法: 以上三物加水适量,用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煮约1小时即可。
功效: 益气补虚,解表散寒。
用法: 吃枣饮汤。

【绿豆粥】  
  配方: 绿豆50克,粳米100克,冰糖适量。
制法: 绿豆、粳米洗净煮粥,待粥熟时加入冰糖,搅拌均匀即可食用。
功效: 清热解暑。
用法: 可作早晚餐食用。

【香薷扁豆汤】  
  配方: 香社lo克,白扁豆12克,陈皮6克,荷叶8克,白糖适量。
制法: 将白扁豆妙黄捣碎,与香薷、陈皮、荷叶一同煎煮,煮沸10分钟后过滤,去渣取汁,加入白糖调味。
功效: 清暑祛湿解表。
用法: 每日1次,不拘时频频饮之。连服3~5日。

【珠兰茶】  
  配方: 茶叶6克,珠兰3克,薄荷3克。
制法: 上三味,开水冲泡5分钟即可。
功效: 理气化湿,清利头目。
用法: 每日1~2剂,分上下午饮服。

【香薷饮】  
  配方: 香薷10克,厚朴5克,白扁豆5克,砂糖少许。
制法: 香薷、厚朴剪碎,白扁豆炒黄捣碎,放入保温杯中,以沸水冲泡,盖严温浸1小时加糖调味。
功效: 发汗解表,化湿和中。
用法: 每日1剂,分2次饮服。

【白菜根葱白汤】  
  配方: 大白菜根3个,葱白连须2根,芦根10克。
制法: 上三物以水煎煮10~15分钟即可。
功效: 辛散解毒,清热祛湿。
用法: 每日1剂,趁热分2次服用。

【西瓜番茄汁】  
  配方: 西瓜、番茄各适量。
制法: 西瓜用纱布绞汁;番茄先用开水烫,剥去皮,也用纱布绞挤汁液,然后将两汁合并即可饮用。
功效: 清热生津。
用法: 每日1~2次,当果汁饮用。

【银花饮】  
  配方: 银花30克,山楂10克,蜂蜜250克。
制法: 将银花、山楂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置武火上烧沸,3分钟后取药液1次,再加水煎熬1次,将两次药液合并,放入蜂蜜,搅拌均匀即成。
功效: 辛凉解表,清热解毒。
用法: 随量饮用。


【薄荷粥】  
  配方: 鲜薄荷30克(干者10克),梗米60克,冰糖少许。
制法: 水煎薄荷5分钟,去渣取汁。取粳米熬粥,加入薄荷汁,稍煮,加入冰糖调化。
功效: 疏风解表,清利头目。
用法: 分早晚温热服食。

【贯众蛋】  
  配方: 贯众10克,鸡蛋1个。
制法: 将贯众与鸡蛋同放锅中,加水300毫升,煮至蛋熟,去药渣。
功效: 清热解毒。
用法: 每日1次,饮汤吃蛋,连服5~7日。

【姜丝萝卜汤】  
  配方: 生姜25克,萝卜50克。
制法: 生姜切丝,萝卜切片,两者共放锅中加水适量,煎煮10~15分钟,再加入红糖适置,稍煮1~2分钟即可。
功效: 祛风散寒解表。
用法: 每日1次,热服。

【葱豉汤】  
  配方: 葱白2根,豆豉10克。
制法: 用水500毫升,入豆豉煮沸2~3分钟,之后加入葱白、调料出锅。
功效: 解表散寒。
用法: 趁热服用,服后盖被取汗。

【香菜葱白汤】  
  配方: 香菜15克,葱白15根,生姜9克。
制法: 将香菜、葱白、生姜分别洗净,切碎共放锅中加清水适量煎煮10~15分钟,去渣取汁饮服即可。
功效: 发表散寒。
用法: 每日2次,连服2~3日。

【姜糖饮】  
  配方: 生姜10克,红糖15克。
制法: 生姜切丝,以沸水冲泡,加盖约5分钟,再调入红糖。
功效: 疏散风寒,和胃健中。
用法: 每日1次,趁热顿服。服后盖被睡卧取汗。


【苍耳鸡蛋】  
  配方: 鸡蛋1个,苍耳子6克。
制法: 将苍耳子去刺炒黄,研成细末,加入鸡蛋中打成蛋浆,炒熟。
功效: 散风止痛。
用法: 每日1次,趁热食用。连服3日。

117.感冒药酒

苦参酒
配方:苦参5克,桔梗3克,板蓝根10克,白酒250克。
葵花酒
配方:向日葵籽和秋季采集的叶各100克,白酒300毫升。
花椒酒
配方:花椒50粒,侧柏叶15克,白酒500毫升。
肉桂酒
配方:肉桂末6克,黄酒20克。
桑菊酒
配方:桑叶30 g,菊花30g,薄荷10g,连翘30g,芦根35g,桔梗20g,甘草10g,杏仁30g,米酒1000克。
防风米酒
配方: 糯米一斗,酒曲一升半,防风(切)半斤,苍耳子3升。
葱姜盐酒
配方:葱白头、生姜各30克,食盐6克,白酒一盅。
茶酒
配方:红茶5克,姜汁3克,白酒或黄酒适量。
荆芥豉酒
配方:豆豉25 0克,荆芥10克,米酒750克。
葱豉黄酒
配方:豆豉15克,葱白30克,黄酒50毫升。
紫苏酒
配方:紫苏、荆芥各20克,陈皮10克,白酒200毫升。
预防感冒酒
配方:炙黄芪30克,太子参15克,白术15克,紫苏12克,防风12克,炙甘草10克,红枣20克,黄酒1000毫升。

118.风寒感冒

严寒季节或气候突变,由于衣着单薄感受风寒之邪所致。症状多是恶寒、发热无汗、头痛、四肢酸痛、流涕。治宜辛温解表。

处方1:感冒清热颗粒,按说明服用。主治风寒感冒。

处方2:葱白、生姜各9克,大白菜根1个,水煎趁热服。用于较轻风寒感冒。

处方3:荆芥、杏仁、前胡各9克,防风羌活、苏叶、甘草、生姜各6克。水煎服。用于较重风寒感冒。

处方4:紫苏、生姜各10克,葱白6根,水煎服。用于较轻风寒感冒。

处方5:紫苏、藿香、薄荷各10克,马鞭草30克。水煎服。用于风寒感冒。

处方6:黄芪30克,白术15克,防风10克,麝香0.6克(可用白芷10克代替)。研细末,做成肚兜,置于肚脐处固定。9-15天换药1次。每日用热水袋敷药15-30分钟。预防风寒感冒很有效。

处方7:伤湿止痛膏贴于大椎穴,对风寒感冒轻者很有效。

处方8:伤湿止痛膏配速效感冒胶囊粉贴于双足心,治风寒感冒有效。

处方9:姜片10块,橘皮1把,水煎取液加红糖热服,治风寒感冒。

处方10:黄花10根,切段水煎加入冰糖趁热服,盖被入睡,微出汗。治风寒感冒。

处方11:麻黄、桂枝、杏仁各6克,甘草3克。水煎服。用于外感风寒,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鼻塞患者。

处方12:麻黄9克,杏仁12克,甘草3克。水煎服。用于感冒风寒,鼻塞声重,咳嗽哮喘。

处方13:桂枝、芍药各9克,炙甘草5克,生姜3片,水煎服。用于风寒表虚、发热恶风、自汗出症。

处方14:苏叶、香附子各12克,陈皮6克,甘草3克,水煎服。用于外感风寒,内兼气滞,恶寒发热,胸闷不食。

处方15:香薷6克,炒扁豆、姜厚朴各3克。水煎服。用于夏季感冒。

处方16:荆芥9克,防风、羌活、独活、前胡、柴胡、桔梗、枳壳、茯苓、薄荷各6克,川芎、甘草各3克。水煎服。用于风寒感冒,寒热头痛,目眩。

处方17:荆芥、防风、白芷各9克,羌活、甘草各3克,姜3片,葱白一段,水煎服。用于风寒感冒、头身疼痛。

处方18:羌活、苍术、川芎、白芷、黄芩各6克,防风、生地各9克,细辛1.5克,甘草3克,姜3片,葱白3根。水煎服。用于风寒表证,全身肢节疼痛,口苦而渴。

处方19:麻黄6克,制附子6-9克,细辛3克。水煎服。用于阳虚外感,恶寒发热,脉沉细患者。

处方20:辛夷、紫苏叶各10克。代茶饮。用于风寒感冒,头痛鼻塞。

处方21:生姜6克,苏叶9克,水煎服。用于风寒外感。

处方22:薄荷、甘草各3克,滑石15克,用于夏日感冒,发热头昏。

处方23:葛根12克,麻黄、桂枝、生姜、白芍各6克,大枣12枚。水煎服。用于外感风寒,恶寒发热,项强无汗者。

处方24:藿香、茯苓各12克,苏叶、大腹皮、炒白术、半夏曲各9克,白芷、陈皮各4克,厚朴、桔梗、炙甘草各5克,姜3片,大枣2枚,水煎服。用于夏秋季内伤生冷,外感风寒,寒热头痛,腹痛呕吐泄泻。

处方25:藿香、佩兰叶各12克,苍术、陈皮各9克,川朴3克,车前草20克。水煎服。用于夏日外感风寒湿邪,湿阻中焦。

处方26:苍术、藁本、川芎、羌活、白芷各6克,甘草3克,生姜3片,葱白3寸,水煎服。用于外感风寒,寒热头痛

感冒  
一贴灵[药物]麻黄、香薷各 15 克,板蓝根、蒲公英各 10 克,桔梗 12 克。[用法]将上药共研为细粉,成人一般用量约 3.5 克,儿童用量约 l 克。将药粉倒入肚脐中心,然后用一般胶布贴敷固定,勿令药粉撒漏。[疗效]此方治疗感冒 200 例。痊愈 196 例,无效 4 例。[病例]   苗×\u65292X女,  28 岁。自感畏寒发热,全身酸痛,头晕乏力而来诊。查体温 39.9℃,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诊为风寒感冒。贴上药1 小时后感全身舒适,诸症减轻,体温下降,全身无不适感,继用 1 剂以巩固疗效。[来源]张群才,等。陕西中医  
2感冒的分类论治和经方治疗

(一)感冒的分类论治

风寒证
症状: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肢节酸痛,鼻塞声重,时流清涕,喉痒咳嗽, 痰吐稀薄色白,口不渴或渴喜热饮。
舌脉:舌苔薄白而润,脉浮紧。治法:辛温解表。主方:荆防败毒散。加减:表寒重,加麻黄、桂枝以增加辛温散寒之力。

处方举例:荆芥9g,防风9g,苏叶6g,柴胡9g,薄荷6g(后入),羌活9g,独活9g,川芎6g,橘红6g,杏仁6g,生姜3片,葱头2个。

风热证
症状:身热较重,微恶风,汗泄不畅,头胀痛,咳嗽,痰粘或黄,咽燥,或咽喉乳蛾红肿疼痛,鼻塞,流黄浊涕,口渴欲饮。
舌脉:舌苔薄黄,脉浮数。治法:辛凉解表。主方:银翘散或葱豉桔梗汤。加减:头胀痛较甚,加桑叶、菊花清利头目;咯痰黄稠,配黄芩、知母;热盛配石膏、鸭跖草;化燥伤津,口干舌燥,配沙参、天花粉。

处方举例:银花15g,连翘12g,薄荷6g(后入),荆芥穗6g,豆豉6g,芦根15g,牛蒡子10g,生甘草3g,桔梗6g,黄芩10g,象贝母10g,杏仁6g。

暑湿证
症状:身热,微恶风,汗少,肢体酸重或疼痛,头昏重胀痛,咳嗽痰粘,鼻流浊涕,   
心烦口渴,或口中粘腻,渴不多饮,胸闷,泛恶,小便短赤。
舌脉:舌苔薄黄而腻,脉濡数。治法:清暑祛湿解表。主方:新加香薷饮。加减:暑热偏盛,加黄连、山栀、青蒿;湿困卫表,加豆卷、藿香、佩兰等芳化宣表;里湿偏重,加苍术、白蔻仁、法半夏化湿和中。

处方举例:银花15g,连翘12g,香薷6g,厚朴6g,扁豆10g,藿香10g,佩兰10g,芦根15g,六一散15g(包),赤苓15g,陈皮10g。

二、兼证
风寒夹湿证
症状:身热不扬,恶寒汗少,头重胀如裹,肢体骨节酸重疼痛,咳嗽声重,鼻塞多涕。
舌脉:舌苔白腻脉濡。治法:疏表祛湿。主方:羌活胜湿汤。加减:汗少加豆卷解表祛湿;头痛、身疼加白芷祛风散寒;脘痞加苍术、厚朴燥湿宽中。   
处方举例:羌活9g,独活9g,防风6g,藁本9g,川芎6g,蔓荆子9g,豆卷9g,白芷6g,半夏9g,陈皮9g,甘草3g。

外寒里热证
症状:烦热、恶寒、无汗或少汗,骨楚,咳逆气急,痰稠,声哑,咽痛。
舌脉:舌苔白罩黄,边尖红,脉数。治法:解表清里。主方:麻杏石甘汤加味。加减:表证重者,加豆豉、薄荷;里热甚加黄芩、芦根;咳甚加前胡、桑白皮。

处方举例:炙麻黄6g,杏仁6g,生石膏30g(先下),生甘草5g,黄芩10g,豆豉6g,桑白皮15g,芦根15g,薄荷6g(后入),象贝母10g,全瓜蒌15g。

风热兼燥
症状:身热头痛,鼻燥咽干,咳嗽无痰或少痰,口渴,多见于秋季。
舌脉:舌红脉数。治法:辛凉清燥。主方:银翘散合桑杏汤加减。加减:灼热较重,加石膏、山栀。

处方举例:银花15g,连翘10g,牛蒡子10g,薄荷6g(后入),桑叶10g,菊花10g,桔梗6g,生甘草5g,杏仁6g,浙贝母10g,北沙参15g,梨皮6g。

三、变证

气虚感冒
症状:恶寒较盛,发热,无汗,身楚倦怠,咳嗽,咯痰无力。
舌脉:舌苔淡白,脉浮无力。治法:益气解表。主方:参苏饮。加减:表虚自汗,加黄芪、白术、防风益气固表。

处方举例:人参10g,苏叶6g,葛根10g,半夏10g,陈皮6g,茯苓15g,甘草3g,桔梗6g,木香6g,枳壳10g,生姜3片,大枣10个。

阳虚感冒
症状:恶寒重,发热轻,头痛身痛,无汗,面白,语声低微,四肢不温,或自汗。
舌脉:舌淡胖苔白,脉沉无力。治法:助阳解表。主方: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兼气虚自汗,加黄芪、炙甘草。
处方举例:麻黄6g,附子6g,细辛3g,羌活6g,独活6g,生黄芪6g,葛根10g,生姜3片,大枣10g,党参6g。

血虚感冒
症状:头痛身热,微恶风寒,无汗或少汗,面色不华,唇甲色淡,心悸头晕。
舌脉:舌淡苔白,脉细无力或浮。治法:养血解表。主方:葱白七味饮。加减:恶寒重,加苏叶、荆芥;热重,加银花、连翘、黄芩。

处方举例:葱白6g,豆豉6g,葛根10g,生姜3片,生地10g,麦冬10g,荆芥6g,当归10g,银花10g,连翘10g。

阴虚感冒
症状:身热,微恶风寒,少汗,头昏,心烦,口干,干咳,痰少。
舌脉:舌红少苔,脉细数。治法:滋阴解表。主方:加减葳蕤汤。加减:阴伤明显,咽干口渴甚,加沙参、麦冬养阴生津;心烦口渴较甚,加黄连、竹叶、天花粉以清热生津除烦。

处方举例:玉竹10g,白薇10g,葛根10g,生姜3片,葱白6g,薄荷6g(后入),桔梗6g,豆豉6g,甘草5g,大枣10g。

(二)经方治疗感冒

1)出现出汗,并且周身肌肉疼痛,怕风吹,怕寒冷,食欲减退,没有或者略有发烧时,

就用桂枝汤。其方:桂枝20克,白芍20克,生姜五片,炙甘草20克,红枣十枚,切。每付药加入六碗水,大火煮成两碗。每三小时空腹喝一碗。一般服用后会有微汗出,效果最好。如果没有出汗,就喝点热的米粥以帮助发汗。注意发汗后要马上换衣服,以防受风后反而会加重感冒。

2)出现无汗,并且周身肌肉关节非常疼痛,甚至于痛得就如鞭打一样,而且非常怕冷,发烧,怕风吹,怕寒冷时,

就用麻黄汤其方:麻黄20克,桂枝20克,杏仁20克,打碎,炙甘草20克。每付药加入六碗水,用大火煮成两碗,空腹时服用。

3)出现发烧,甚至于高烧40度,但病人自觉体内热而体外寒,怕冷,无汗,且周身肌肉关节疼痛,口渴能喝水,食欲减退时,

就用大青龙汤。其方:麻黄20克,杏仁20克,打碎,石膏30克,炙甘草20克,桂枝20克,生姜五片,大枣十枚,切。每付药加入六碗水,用大火煮成两碗。每三小时空腹喝一碗,服后会汗出。当年毛主席感冒后引起发烧,诸西医措手不及,最后还是请山东的刘惠民老中医用此方,一付而烧退。

4)如果发烧后先去挂水吃西药,久之高烧既退,却低烧不断时,那就表示人体的阳气被伤害了,对病邪的抵抗力下降了,因此,已经发不出高烧了。这
时就要用当归四逆汤配合四逆汤来扶阳气,退低烧了。用;附子20g干姜15克甘草炙10g当归(12克)桂枝(9克)芍药(9克)细辛(3克)通草(6克)大枣(8枚,擘[bo])炙甘草(6克) 

5)出现后项强痛,头痛,怕风吹,身体肌肉疼痛,喉咙痛,口渴等等症状,

就用葛根汤。其方:葛根30克,麻黄20克,桂枝20克,白芍20克,生姜五片,炙甘草20克,大枣十枚,切。每付药加入六碗水,用大火来煮成两碗,每三小时空腹喝一碗,服后会微汗出。葛根汤是治疗感冒后脖子后面紧,或者咽喉痛的好方子。一般小孩如果感冒后发烧,喉咙痛,或者出现脊柱强直抽搐时,就用此方。往往一付而烧退。

6)、病人外感风寒湿邪,如果出现咳嗽,痰多且色白,病人自觉身体冷痛且沉重,无汗,不渴,也没有胃口,喉咙痒,有时感觉背后两肩胛骨之间有一片冷冷的区域,转动肩胛有不顺畅感,或伴有发烧,此时

就用小青龙汤。其方:麻黄20克,白芍20克,干姜20克,桂枝20克,五味子20克,炙甘草20克,法半夏20克,细辛10克,后下。每付药加入六碗水,大火煮成两碗,每三小时空腹喝一碗,服后会有汗。小青龙汤是治疗外感寒湿的主方。此时病人所患之感冒,不单独有寒邪,还有湿邪。因此用此方时,病人多有在水中或者雨中受寒史。小青龙汤治疗寒湿型感冒,服汗出即烧退,咳嗽就会好转。用小青龙汤治疗过数例久年咳嗽,配合金沸草散,效果十分明显【组成】旋覆花(90克)麻黄(90克)前胡(90克)荆芥穗(120克)炙甘草(30克)半夏(姜汁浸)(30克)赤芍药(30克)功效发散风寒,降气化痰。主治伤风咳嗽。恶寒发热,咳嗽痰多,鼻塞流涕,舌苔白腻,脉浮。用法上为末,每服二钱(6克),水一盏,加生姜、大枣,同煎至六分,热服。如汗出并三服。

7)病人外感风寒,出现一会儿发烧,一会儿又畏寒怕冷,反复发作,数天不愈。食欲尚可,不渴。此时

可用麻黄桂枝各半汤。其方:桂枝10克,白芍10克,麻黄10克,生姜五片,炙甘草10克,大枣4枚,切,杏仁10克,打碎。每付药加入五碗水,大火煮成两碗,每三小时空腹喝一碗,服后会有汗。这个方子也可以用来治疗疟疾的寒热反复发作。如果感冒风寒或者风热,病人或热或寒,或汗出,或症状不明显。辨不清该用麻黄汤还是桂枝汤时,即可先处以此方以开表透邪。

8)、病人外感风寒,如果出现自觉忽冷忽热,恶心,口苦,咽喉发干,食欲减退,心烦,眼睛发花,同时两胸肋部位有胀满感时,

即可用小柴胡汤。其方:柴胡15克,法半夏15克,黄芩15克,党参15克,生姜三片,大枣十枚,切,炙甘草10克。每付药加入六碗水,大火煮成两碗。早晚餐前空腹时各喝一碗。感冒后往往不康复。因为正虚,所以经常反复感冒,前面的感冒未愈,紧接着又来一次新的感冒,病人甚至于常年处于感冒状态之中。此时也可用小柴胡汤配合桂枝汤来治疗虚人感冒,往往效果明显。

9)病人如果不知道是不是感冒了,反正经常出现鼻塞、头痛、打喷嚏、流鼻涕、嗓子痛、舌苔白腻、口中有腻感无味、四肢无力等症状时,

就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其方:麻黄20克,细辛20克,后下,制附片20克。每付药加入六碗水,大火煮成两碗。早晚餐前空腹时喝一碗。麻黄附子细辛汤是一个帮助机体排除外邪的常用方子。服这个方子时一般病人没有发烧,但多伴随有面色苍白,平素手脚冰凉,畏寒怕冷等阳虚症状。也就是说,这是典型的少阴体质所用的方子。凡是少阴体质,多需长期扶阳,但也要时时用此方来扶少阴以开太阳,祛邪外出。一般服后面色转为红润,畏寒减轻,即是佳兆。

10).体虚之人出现感冒。

用小柴胡汤配合桂枝汤治疗虚人外感。其方:柴胡15,桂枝20,白芍20,黄芩12,法半夏15,生姜三片,大枣6枚,切开,炙甘草10,党参15。每付药加入六碗水,用大火来煮成两碗,每三小时空腹喝一碗,服后会微汗出。如果不出汗,要喝点热的稀粥,以帮助出汗,这样才有效果。
虚人反复感冒,这次感冒初愈,下次尚未感冒时,及时服此方可以有效地预防再次感冒。遇到流感或者天气大的变化,正常人也可连服三付此方,可以帮助预防感冒。平时总觉得身体虚弱,似有病又无病,但又浑身不适的人,即是虚人,可服用此方十余付,既可消除不适的各种症状,又能改善体质,调整阴阳气血平衡。其实,这是从少阳与太阳两个层面来修复机体的。

11)常服玉屏风散亦是不错的扶正固表的好方法。其方:防风30克,生黄芪60克,白术60克。一付,共研成极细末,每日2次,每次6克,开水送服。但要求是感冒已愈时服用此方。如果正在感冒期间,以不服为好,以防敛邪之弊。

12)阳气素虚之人若有外感,

就可试用参苏饮这个方子,也有不错的效果。其方:苏叶10克,杏仁10克,法半夏10克,茯苓10克,陈皮10克,前胡10克,桔梗10克,枳壳10克,生姜3片,大枣5枚,切,党参10克,木香10克,葛根10克。水煎服,日一剂,分三次服。治感冒风寒,头痛发热,恶寒咳嗽,涕唾稠黏,胸膈满闷等症。

感冒活用中成药

风寒类
《感冒清热冲剂》较为温和的轻散剂。
《通宣理肺丸》感冒发烧无汗的重剂,源于古方《麻黄汤》.这是个发汗的药,病情重者可考虑用热稀饭送服(活用中成药一)。但是,凡是已出汗、或身体虚衰脉迟微、或忽冷忽热、或肝胆病、或便秘内火实大者以及日在醉乡之饮君子,均属禁汗之列;发低热者亦当慎用。此是关于汗法的禁律,不可不知。

《九味羌活汤》与《人参败毒散》风寒夹湿感冒。
《通宣理肺丸》1-2丸加服《附子理中丸》1/4-1/2丸,可治受寒感冒引起的后背痛腰痛、甚至浑身痛而无汗;(相当于《麻黄附子汤》)。如果除了上述症状还出现项强、颈椎痛、头痛,则可再加上半袋至一袋《川芎茶调颗粒》,取其含有细辛等味药,故相当于《麻黄附子细辛汤》。

《川芎茶调颗粒》,说明上只讲用于外感风邪引起的头痛、或有恶寒、发热、鼻塞。该成药源于汤剂《川芎茶调散》,其实除了治头痛外,还可以治疗风邪引起的鼻炎,使用上要用茶调才好。这里应该特别提出来的是,用浓茶调服<川芎茶调颗粒>对于近年来的风寒型外感有特效.不过,对阳气虚弱之人、或非感冒引起的所谓慢性鼻炎则基本无效.《川芎茶调散》本为治疗风邪方剂,然《黄帝内经》就有“风乃万病之源”一说,这也能使我们对该方会有更多的领悟。必须着重说明的是,除非确有温热实证或阴虚表现,就感冒病因来讲,一般均为因寒而起。在这个问题上,当代主流中医理论的有些论断我个人以为尚应商榷。比如,

感冒初起很多人先不发热,而是鼻干、咽痛咽干、干咳或痰粘稠不爽,一般就被认为是风热型,西医则诊断为“有炎症”,许多病家也总说自己是“慢性咽炎”。于是西医只有消炎,不愈;中医则石膏、银黄之属,不但不效,反而咽更干更疼;于是又尊“补阴派”之说赶紧补水,结果连舌头都干了,而且病势更加向里发展。其实这种症候,

先用<小柴胡颗粒>,继用三四次浓茶调服《川芎茶调颗粒》可以速愈,而且会使病家满口生津。要知道这里所用的药可大多是辛燥之品,怎么反而会有补阴功效呢?这里面的道理,首先病因还是因寒而不是因热,所以对症;再就是其中有着深奥的阴阳五行八卦辩证的哲学思想,简单来讲,人体之真水,乃金所生,而金在西方,其味辛。正所谓欲补其子当补其母是也。(自批:如果您有是疾用是法取是效再回想是言,我再建议您读一读《黄帝内经》,那么您就会真切地感觉到我们祖先的无比伟大了!)
  
温热型《银翘解毒丸》用煎芦根汤送服,适合伴有胃火较大者。如属温热型感冒,症状出现喉痛口鼻气热便秘。轻者服《桑菊饮》《板兰根》《银黄颗粒》等均可,但以《银翘解毒丸》最合适。重者当服对症汤药。

老年体虚者感冒
年老体弱之人因风寒者居多.凡属这种虚型外感,当以补为主,略施些许疏风散寒之品即可.

其中偏于阴虚者,可选用10克生晒参煎汤与半量<荊防败毒丸>同服(活用中成药四);

偏于阳虚而高热不退者,当先服<补中益气丸>,

待热势减半及时以浓茶调服<川芎茶调颗粒>掩之,可获全胜.

若因寒湿过重,病势弥漫,发热虽不是很高,病家却精神萎靡昏溃涣散,可考虑

使用《人参败毒散》之变方:生晒参10克(另炖)\羌活6克\独活6克\熟附子6克(先煎)\大黄5克\肉桂2克(后下)水煎服.
此方的注意事项:一,生晒参要根据病情加减,但用量必须大于其它各药;二,熟附子用量必须大于大黄的用量.此方正所谓"逆流挽舟"之法,不可等闲视之.

孕妇感冒治法基本参照以上所列,但在药量上应当灵活一些。很多人认为怀孕期间不能吃药,其实这是一种误解。中医药书上一般都列有针对孕妇的“禁用药”和慎用药,凡是禁用药都不能使用;慎用药则应根据孕妇患病情况斟酌使用。但没必要时,都应尽量避免使用,以免发生事故。然而有病的情况下,就应该治疗,否则无论对孕妇还是胎儿都是有害的。 值得注意的是产后如果感冒了该如何治疗呢?对于孕妇在产后的感冒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就是一定要先补血补气,然后再治疗其他的病;或者根据病情,在补气血的同时略加一些治感冒及其它病的药,但用量必须要小。
 以上是关于一般性感冒如何灵活运用中成药治疗的一些心得体会。请大家着重记住其中几个要领:
1,在使用寒凉药物时,一定要见证到确有实热的症候;
2,有汗与无汗是决定是否使用发汗药的关键;
3,一般治感冒药物均不见效时,应想到病人很有可能是阳气虚衰所致。
4,孕妇产后,无论有什么病,先补气补血再讲。

对于长期病弱体虚又患感冒的群体,可先用小柴胡过渡。
这样有三个好处,1,减缓病势;2,防止病邪传变太快;3,有探病作用。所谓探病,就是探明虚实。一般身体阳气过虚的话,往往容易出现高热不退,似乎百药不解。这种情况唯一正确治法就是提补中气,使用《补中益气汤》(市场有卖《补中益气丸》,但如逢高热不退这种大病则显得力弱)并适当加大参术用量,这就是中医著名的所谓“甘温除大热”这种极具辩证思想的治疗方法。不过这里需要胆大心细,一定要注意患者的大便是否秘结,必须与实热症严格相区别。

感冒十良方

(一) 对号入座
初起感冒------葛根汤
前额头痛,后头痛,脖子、肩膀、背部酸痛、不舒服-----葛根汤
鼻涕或痰稀稀白白似鸡蛋清----------小青龙汤
鼻涕或痰黄黏稠-------------麻杏甘石汤
咳 嗽痰稀白-------------小青龙汤
咳 嗽干咳、黄黏稠------------麦门冬汤
喉咙不舒服吃冰或吹风就不舒服-----------小青龙汤
喉咙不舒服咽喉痛、发炎-------------麦门冬汤
晕--------------------------------苓桂朮甘汤
痛-----------------------------芍药甘草汤
肚子不舒服--------------------平胃散
拉肚子一般水泻----------------胃苓汤
拉肚子急性肠炎---------------葛根芩连汤
往来寒热-------------------小柴胡汤

(二) 药方解说
葛根汤:感冒初起:头痛、发烧、恶寒、脖子、肩膀、骨节疼痛,而无汗。一般头痛、脖子、肩膀、背部酸痛都可以用。注意事项:一直在流汗的时候,不要服用。平常吃不会发汗,但感冒欲汗不得汗时,则会发汗。

小青龙汤: 感冒第一、二天不要用,第三天后不管有哪些症状,只要流清涕或稀白的痰都可以使用,一吃不管是咳嗽、流鼻水、发烧恶寒,通通可以痊愈。平常任何时候,只要见到流清涕就可以用。
过敏性鼻炎,气管炎、支气管炎,动不动就打喷嚏,流稀稀白白的鼻涕(成泡沫状似鸡蛋清)。注意事项----感冒第一、二天不可以使用。
寒性的气喘—气喘而有恶寒、流清涕或稀白的痰。

麻杏甘石汤: 流黄稠的鼻涕或痰。
热性的气喘、急性肺炎、热郁肺叶(胸闷、呼吸急促,唇红似擦胭脂,量体温却不一定发高烧) 。

小青龙汤: 寒咳-咳嗽而痰白稀。一吃冷、一吹风就咳(或不舒服)。

麦门冬汤: 热咳,干咳—咳嗽无痰,喉咙会痛、沙哑,或咳嗽痰黄稠。
扁桃腺发炎。常说话者,最佳保养药方。

苓桂朮甘汤: 几乎所有的晕都有效,包括内耳、前庭神经不平衡、低血压…等。晕车(上车前就吃或用浓缩药粉填在肚脐,再上贴透气胶布亦可;吃了不但不伤胃,反而胃口大开又健胃)。
眼压过高(平常眼睛、眼眶会胀胀的)。鼻涕倒流。青白色的痰或鼻涕。

芍药甘草汤: 中药的止痛药,虽然不一定百分之百可以止痛,但简单安全有效。全身一切挛急疼痛都可以用,尤其---痛经、小朋友半夜哭闹、治腹痛如神(日本汉医博士极力称赞)、爬山回来小腿肚痛。打嗝、呃逆、放屁。肩腰腿脚痛、结石痛、脚无力…等,皆可缓解。巴金森氏症、小儿脑性麻痹,皆可长期服用而缓解。

平胃散: 肚子不舒服、胀气、消化不良、吃坏东西(肚子痛、拉肚子)。
注意事项:孕妇不要吃。(跟孕妇不能吃薏仁的理由一样,不要想得太可怕)。注:平胃散┼五苓散=胃苓汤。

胃苓汤: 拉肚子、水泻、上吐下泻(包含某些霍乱)、一吃就拉。
拉肚子不是很痛,拉的几乎都是水。注意事项:孕妇不要吃。

葛根芩连汤: 急性肠炎、一切细菌病毒感染之拉肚子(大便黏黏稠稠似稀饭)。拉肚子来势汹汹、肚子会绞痛、大便黏稠、肛门重重的,一直想拉却老是觉得拉不干净,口会渴,嘴巴也会干。

小柴胡汤感冒的中间期(已经不再发烧、恶寒,或有轻微的发烧,而不恶寒)口苦、咽干、目眩、心烦、胸胁闷痛、食欲不振、有想吐的感觉。眼睛、耳朵、咽喉不太舒服、耳鸣、淋巴结疖。非感冒而有以上任何症状时,亦可服用。往来寒热(发烧时不恶寒,恶寒时不发烧,但两者明显交替发作) 莫名其妙的发烧。头痛(痛在太阳穴附近)。

(三)应用说明

1.口苦、眼睛不舒服、发烧、喉痛---小柴胡汤(3克)┼麦门冬汤(3克)。
2.内耳不平衡、晕眩、眼压过高---小柴胡汤(3克)┼苓桂朮甘汤(3克)。
3.发烧、鼻涕黄稠、咳嗽、喉咙痛---麻杏甘石汤(3克) ┼麦门冬汤(3克)。
4.口苦、眼睛、耳朵不舒服、发烧、头痛、淋巴有节疖,肚子痛-小柴胡汤(3克)┼芍药甘草汤(3克)。
5.喉咙不舒服、紧张就咳---麦门冬汤(3克) ┼芍药甘草汤(3克)。
6.感冒引起拉肚子----小柴胡汤(3克)┼平胃散(3克)。
7.感冒发烧,并发急性肺炎、喘、高烧不退---麻杏甘石汤(3克)┼鱼腥草(1~2克),一吃马上改善。
8.初起感冒,就鼻腔热热的,连自己呼吸都感觉到干干热热的,甚至会痛---葛根汤(2克)┼黄芩、桑叶、菊花(各0.5克)。(注:此时葛根汤用量比平时少一点。)
9.初起感冒,就咽喉痛---葛根汤(3克)┼桔梗、百部、元参(各0.5克)。
(注:麦门冬汤会影响葛根汤发汗的作用,所以初期感冒发烧恶寒,欲汗不得汗时不用。)
10.喉咙会痛、也有一些痰,但不是很稀---麦门冬汤(3克) ┼苓桂朮甘汤(3克)。
11.流清涕,但咽喉痛---小青龙汤(3克)┼黄芩、桔梗、百部、元参(各0.5克);或苓桂朮甘汤(3克) ┼麦门冬汤(3克)。
注:小青龙汤原则上不与麦门冬汤或麻杏甘石汤一起使用。
注:本内容之单味药原则上仅供进阶者参考以加强疗效,不用准备;若要应用则视需要酌量使用一二味即可。

(四)、剂量及服用法

1. 葛根汤:葛根(4钱)、麻黄(2~3钱)、桂枝(2钱)、芍药(2钱)、甘草(2钱)、生姜(3钱)、大枣(4枚)。(水三碗半,先煮麻黄、葛根至二碗半,去掉水面白沫,入诸药煎至八分,温服,令汗微出)。(注:初起感冒,若有汗要去掉麻黄,或用桂枝汤。)

2. 小青龙汤:麻黄(2.5钱)、桂枝(2.5钱)、半夏(3钱)、细辛(8分)、生姜(2.5钱)、五味子(1钱)、芍药(2.5钱)、甘草(2.5钱)。
(水三碗半,先煮麻黄至二碗半,去沫纳诸药,煎八分,温服)

3. 麦门冬汤:麦门冬(5钱)、半夏(1.5钱)、甘草(1钱)、大枣(4枚)、粳米(5钱)、党参(3钱)。(水煎服)

4. 麻杏甘石汤:麻黄(1.5~2钱)、杏仁(3钱)、石膏(6钱~1两)(碎,绵裹)、甘草(1.5钱)。(水四碗,先煎石膏至三碗半,再煮麻黄至两碗半,去上沫,再纳杏仁、甘草,煎至八分,温服)。

5. 苓桂朮甘汤:茯苓(5钱)、桂枝(3钱)、白朮(4钱)、甘草(2钱)。(水煎服)

6. 芍药甘草汤:芍药(4钱)、甘草(4钱)。(水煎服)

7. 平胃散:苍朮(3钱)、厚朴(2钱)、陈皮(2钱)、甘草(1钱)、生姜(2片)、大枣(2枚)。(水煎服)

8. 胃苓汤:苍朮(2钱)、厚朴(1.5钱)、陈皮(1.5钱)、甘草(1钱)、生姜(2片)、大枣(2枚)、桂枝(1.5钱)、白朮(2钱)、茯苓(3钱)、猪苓(2钱)、泽泻(1.5钱)。(水煎服)

9. 葛根芩连汤:葛根(3钱)、黄芩(3钱)、黄连(2钱)、甘草(1钱)。(水煎服)

10. 小柴胡汤:柴胡(4钱)、黄芩(2.5钱)、甘草(2.5钱)、生姜(2.5钱)、半夏(2钱)、党参(3钱)、大枣(2枚)。(水三碗,煎至一碗半,去渣再煎至八分,温服)

*建议:到中药房买以上十帖科学中药(单味药可以不用买;多跑几家店,免得被贵去了),放在家里有备无患。出门旅游随身分装一些携带着,可以令你出门更安心。
*浓缩中药的剂量:一天吃三次,不限时间。
*单独吃一种汤(或散),一次可服3~4克(严重者,用到5克亦无妨)。
*若两种汤(或散)合用,每一种汤(或散)可服3克(两种就合为6克)。
*原则上,单味药可以不用,若为了加强疗效,每一种单味药可加0.5克,至多加到4种;而每一种汤(或散)的剂量就酌量减少,使一次的总剂量限定在6克以内。
*例:(小青龙汤2克┼苓桂朮甘汤2克┼远志0.5克┼菖蒲0.5克┼桔梗0.5~1克),或(小柴胡汤2克┼麦门冬汤2克┼百部0.5克┼元参0.5克┼诃子0.5克┼桔梗0.5克)。
*一次的总剂量:11岁以上:6克以内(含6克);
7~11岁:5克以内(含5克);
3~7岁:3克以内(含3克);
1~3岁:2克以内(含2克);
1岁以下:1克以内(含1克)。
*药粉打开可以存放2年,有些会潮湿硬硬的,只要没有发霉的味道,就没有坏。
*若用煎剂,所加的单味药,每一种可以放2~3钱;若两种汤(或散)合用,有重复的话,就用量比较大者,例如小青龙汤和苓桂朮甘汤分别有桂枝2.5钱及3钱,两汤合用时,桂枝就用3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风寒感冒家庭自制小配方!很值得收藏备用!
感冒药茶疗法
风寒感冒or风热感冒傻傻分不清楚?看我火眼金睛为你识破...
风寒感冒怎么办?点开它,你想知道的梁博士有解答
感冒总是很难好?老中医推荐最全饮食疗法,超有用!
感冒与流行性感冒的民间单方汇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