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徽州往事|16、徽墨

徽墨

16.徽墨 

李煜(937—978)这些日子来,夜不能寐。公元975年丢了江山,这样的打击,任谁都不能在很短的时间里恢复。身处汴京囚室,却一刻也没有停止过创作。这几天他却怎么也提不起精神来。本想做词,提了好几回笔,又作罢了。砚台里的墨汁睁着一双水汪汪的眼睛看着他。它们也想不朽。它们知道,眼前这个40岁左右的中年人,可能由于自己的性情温良当不了一个好皇帝,可一定是个好书家,好词人,好画师。

李煜在想念一样东西了。那样东西就是徽墨。是什么时候的事了?李煜在努力地回忆着。李廷珪有多少日子没有来了?这么长的时间,徽墨早已用光了。他什么时候能来呢?李煜辗转着派出了信使。信使很快将李后主的意思传达给了李廷珪。这可让一代徽墨宗师犯了难。

要知道,公元974年12月,金陵沦陷后,李煜一下子就成了降王。要是这时候献墨,那可是要犯杀身大祸的,弄不好还要牵涉九族。信使一直在等待着复命。故主之命,违之则不忠。不违,难逃当朝峻法。该怎么办呢?一天,两天,三天……这时,墨坊对面飘来的阵阵芝麻香味给李廷珪送来了点子。信使带着李廷珪献给后主的徽墨复命去了。久候不至的李煜一见到信使的面,当即命道:研墨。可惜这“墨”不能研。一打开竟是状若徽墨的糕点——徽墨酥。至此,李煜明白了李廷珪的苦心。自己尽了忠,也缓解了李煜的徽墨情结。

墨香来自万千捶

徽墨制作 点烟

三年后的公元978年,因了一首《虞美人》,李煜被宋太宗赵光义(939—997)赐死。徽墨和与徽墨有关的徽墨酥攀上了一个南唐后主,而名噪一时,名传千秋,一直传到了今天。

历史记载着徽墨的发展史,也记载了南唐后主在徽墨发展上的推动作用。唐末,一个姓奚名超的墨工来到歙州,见歙地多松,新安江水质又好,遂留此重操旧业。其子廷珪,子承父业,潜心揣摩当地墨工技艺,改进了捣烟、和胶之法,所造之墨被人誉为“拈来轻、嗅来馨、磨来清”,“丰肌腻理、光泽如漆”,并受到了李煜的赏识,召奚廷珪为墨务官,赐“国姓”,因此奚廷珪更名李廷珪。从此李墨名满天下,有“黄金易得,李墨难求”之誉。李廷珪也被后人奉为古今墨家之宗师。

宋代统治者重视文治,全国各地书院林立,科考制度进一步完善,印刷术突飞猛进,出现了一个文化高潮。尤其是宋室南渡后,徽州的制墨业获得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达官显贵、名门旺族聚集江南,首先推动了经济的发展;文人墨客的南下,又促成了文化教育的发展;每年临安(今杭州)的科举考试直接拓展了徽墨的市场。这时的徽州地区,制墨业已步入“家传户习”的繁荣普及阶段,仅官府每年就要向朝廷进贡“大龙凤墨千斤”,而要满足文人墨客、莘莘学子的用墨则要逾万。到了宣和三年(1121)改歙州为徽州时,“徽墨”之名便正式诞生并迅速风靡南宋都城临安,“徽墨”也成了墨的代名词,代代相传,延续至今。

《百伄图》项德胜制  局部

歙县老胡开文墨厂 

历史已经远去。徽墨留给现代人记忆是一个叫“胡开文”的人。胡开文(1742—1808),绩溪上庄人,休宁西街墨工汪启茂女婿。胡开文娶汪女为妻后,跟岳父学习制墨之技,店铺遍及休宁、屯溪、歙县、安庆、杨州、上海、南京、汉口、长沙、九江等地,经营范围覆盖大江南北。

在徽州古巷游走,我们还能在不经意间邂逅一代墨界传奇。徽州古城南门进入200余米,就有一个专门制墨的工厂——歙县老胡开文墨厂。现在,工厂内还有百十号工人,每天在与一块块墨泥打交道,他们选择与一个品牌在一起坚守。现代制墨大师项德胜的徽墨作品《七弦琴》获得中国国际徽商大会徽墨作品获得金奖,同时被中国工艺美术馆永久收藏,其弟项胜利成了立体人物墨模雕刻第一人。

一块墨的制作要经过捶打、上模、定型、削搓、描金等多道工序。任何一道流水线作业,都是十分磨人的。加上各式各样的书画墨汁的研发,电脑时代的到来,徽墨作为文房四宝中的一员,在一个时期变得可有可无起来。于是,一种适应市场需求的观赏墨、收藏墨《百佛图》《黄山十八景》《清明上河图》《岁寒三友》等应运而生。这些制作精美、流光溢彩的墨绽,带给人们更多的是一种历史的传承和记忆、匠心的品味和修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你真的知道啥是“文房四宝”吗?
【司马狂说徽州11】徽州(新安)文房四宝今安在?
歙砚
图说丨第六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徽墨
这一块徽墨,氤氲了大半个中国
制墨大家汪近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