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064.歙县花茶始飘香――走就田

走就田:歙县花茶始飘香 

江伟民/文

就田是歙县的花茶大村,处城乡结合部,距县城南8公里,属徽城镇管辖。我们之所以把目光锁定就田,就是想充分了解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歙县在茶叶的生产历史上获得过“全国茶叶最大县”的殊荣。歙县产茶始于唐宋,兴于明清,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据载:上世纪八十年代,茶园面积发展到2万公顷,年产量高达10000吨以上。1987年茶叶产量为12500吨,成为名副其实的产茶大县。这样的成绩是惊人的。于是,一块上书“全国茶叶产量之最县”的牌匾或金杯从北方飘然而至,这让当时有着60万人的大歙县欢欣鼓舞。这里面歙县花茶居功至伟,因为花茶的产量就占了总量的三分之一。

我们的第一站,选择了承旧岭。承旧岭是就田的一个自然村,村落处于半山腰处,有村道可通车,盘旋而上倒也方便。承旧岭为高姓祖居地,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一个高山村落,借势参天古樟,在一个炎炎夏日里,依旧山风爽人,别有洞天。在汪廷栋所绘的《歙县舆图》上,承旧岭标为“承舅岭”。为解其中深意,我们走访了村中的几位老人。高道生当过老师,退休后躬耕之余,便着力做些村史研究之事。至于“承舅岭”是不是“外甥承顶娘舅”而得名,高老师直言不甚清楚。而在高氏族谱上,高姓与胡姓互有外甥承顶娘舅的关系“因此在绩溪胡家祠堂里面有一块匾,上书'高胡同宗’。在解放前,高姓跟胡姓不准通婚的”至于后来更名承旧岭,主要是承继旧学,承继孔孟之道的意思。高道生寥寥数言,一个虽处深山却不废诵读的徽州古村落在我们的脑海中逾发清朗。

“想当初,老子的队伍才开张,拢共才有十几个人七八条枪……”高氏宗祠边上就是原来的生产队部,维修后作戏院用。拿着摄像机的一群人的到来,勾起了当地老人表演的欲望。或唱或跳,不亦快哉。

承旧岭后山,修有战壕、建有碉楼。上世纪三十年代为阻日军南下,曾有一工兵连入驻修建工事,在村里待了三年,战壕从村后山脊一直连到稠木岭,3.5公里长。抗战时期,连绵起伏的群山,成了天然屏障,以及驻扎在徽州地区的新四军和游击队的英勇抗战,粉碎了日军进占徽州的企图。承旧岭的战域工事并没有起到应有作用。现在的战壕,如同一道历史的刻痕,掩没在漫漫山脊之上,掩没在密林蒿草之中。 

古迹难觅的遗憾,被一阵阵随风游走的珠兰清香所驱散。夏日,正是珠兰吐芳时节,处处可闻花香。承旧岭家前屋后都搭有花盆,建有花房,村中上了年纪的老人,都曾养过花。

歙县地处皖南丘陵山区,这种多山少田的地域环境,在一个漫长的农耕时代,造就了“十三四岁、往外一丢”的徽商传奇。当一缕缕花香窨制在歙茶上,再次沿着曾经的徽商足迹,远赴沪杭、齐鲁、京津等地时,一个花茶大县的序幕就此拉开。

花茶主要分三种:珠兰花茶、玉兰花茶和茉莉花茶,尤以珠兰花茶为最。歙县的珠兰花养殖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批量用于窨制茶叶、制作花茶的历史也有100多年。据记载,1913年歙县开始窨制珠兰花茶。到了1931年,琳村(渔梁坝下游500米处)就有42家花茶窨制企业,珠兰花产量达到46.8万两,窨制花茶200多吨,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花茶的窨制量高达3000余吨,那时节歙县花茶的名头响彻大江南北。

我们从歙县农村农业局了解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到九十年代中期这十年间,全县68个乡镇都有花茶加工厂,六成以上行政村建有花茶加工厂,花茶成了歙茶外销的主力军。我们造访的就田村就是三花的主要种植地之一。  

就田村民善荣年逾八旬,一身清瘦,精力特别好。一开始不叫就田,叫狗田。”在老人家的讲述中,就田的始迁祖养了一条狗,老往外跑,蹲在就田地头不走了。“这个地方肯定好,我们就叫狗田吧后来族人说,狗田这个名字太听了,便依着谐音就田

明诗人曹学佺有句曰,仗义每从屠狗辈。在我们看来,以狗作为人名者甚众,拿来名村亦不算失之文雅了。狗田抑或就田,只是一个村子的名字,唯记住过往,方不失初心。

就田以何、朱、许三姓为主。史料考证,朱姓人家入驻就田为1127年,至今900年历史,而村子最先入驻的是何姓,俗称“里何”,之后方有朱姓、外何及许姓入驻,由此可推,就田的历史不下千年。

一村三姓,祠堂也有三个。朱姓祠堂虽木匾高悬,却成了店铺。许家祠堂正在维修,让人稀奇的是,祠堂两间,分男女祠。在规模、布局、格调上,都要比棠樾女祠清懿堂逊上一筹,却依旧让我们兴奋。棠樾女祠的存在,是对封建社会里男尊女卑价值认定的挑战;就田的许氏女祠,是让这一挑战有了同盟。

相传,里何人家入驻之后,勤俭持家,人丁兴旺。有一年大年初一,天空飘着大雪,一老妪推了一板车药罐叫卖。村人十分不解,这不是咒我们要得病嘛。于是人人避而远之。当时里何有一好心人,见老妪大过年的竟不能回家与亲人团聚,于是慷慨解囊,买下了所有的药罐,好让老人早点回家。可这么多药罐拿来干什么呢?自己用不了,更不能送人,只好扔掉了事,唯独留了一个。谁知没过两月,一场瘟疫席卷就田……在村人的传说中,里何一族差一点就被天灾灭村。原来卖药罐的老妪为观世音所扮,她事先查知就田有瘟疫发生,于是提前来村里出售药罐,拯救村人。传说虽不真实,倒也增添了不少情趣。

就田村有花有果,亦属花果之乡,但最出名的还是他们田园中的珠兰花舍。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万元户”甚是难得,而在就田村,因养花卖花,二成以上都是万元户。那个时候,也正是珠兰花发展得最鼎盛的时候。

事物发展,盛衰之间或有定数。上世纪九十年代,市场经济正处萌芽,在与计划经济双轨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不少难以调和的矛盾,随着三角债务的增多,不少乡镇企业因资金链断开而破产倒闭。受到巨大冲击的就有歙县花茶。

当地村民的记忆深处,最难忘怀的就是1991年的冰雹。冰雹造成珠兰花产量骤减,仅存两成左右,花价猛增。市场的极大需求,更让厂家窨花茶叶时降低了用花量。“茶叶的香味没有了,不达标的花茶销量骤减。慢慢的,就没有人要了。加上那个时候饮料开始兴起,花茶逐渐式微。”村民们如斯解释着让他们富裕和荣光的花茶。或许,一次失信并不能撼动花茶的春天。可也正是这一根导火索,一经点燃,便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据不完全统计,盛行百年之久的三花种植,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当地的种植户锐减到二成甚至更少。让人欣慰的是,作为花茶主要发源地的就田人,内心深处依旧有着对传统产业的不忍和不舍。一个村庄的过往,一个世纪的传承,并不是说丢就丢的。新世纪的头一个十年,式微了近20年的花茶,又引来了新的生机。一个个鲜花种养基地如雨后春笋,鳞次栉比。花茶加工更是走上了精品路线,适用群体进一步扩大,歙县花茶的春天再一次盛妆上演。就田村在三花种植和花茶窨制上,连同山外的稠末岭,鲍家庄等村落,共同创作了一个时代的奇迹。今天,这一奇迹又开始重新接续。

就田水与穿村而过的徽杭路十字交叉。沿溪建有多座古桥,水碓。现水碓已毁。除朱家桥被掩埋于广场之下外,还有康熙年间何家所建的继芳桥,许氏所建的高阳桥,及村口新桥等。就田水颤颤悠悠,由此向南,一过村口之后,便甩了一个反“S”大弯,如一只张天嗷叫的鹅,经南源口注入新安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我与珠兰花茶的“一世情缘”
珠兰花茶
“复刻”茉莉花茶那些茶,都发展得如何了?
【行走徽州91】汪满田:不嬉鱼灯时候的革命老区,是什么样?
珠兰花茶,开启盛夏之美!
【茶友话茶】黄山到底有多少种茶叶品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