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016、堨川忠义代代传

  歙南程家堨村地处小川乡东岸,绵延3公里的村落,村舍星罗棋布。沿线下游一坞,便是程家堨核心村程家堨组。沿坞入源,其右为灵山村,左为古稔村。二村两股溪流在石桥头处交汇成“丫”字形后一路西进,在程家堨粮站处汇入新安江。这条溪流叫堨川——虽然只是新安江上一条名不见经传的小支流,而发生在这片流域上的忠义故事,承前其后,耐人寻味。

灵山萧江氏抗战祠规12条

抗敌祠规显忠义

经程家堨入源,往右过一单孔石桥,便进入灵山村界。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灵山山体发现萤石矿之后,便修建了一条通往山外的机耕路,竟比武新前公路早了十多年。

或许是为了寻幽怀古,我们的入山之行,选择了徒步石板路。宽有丈余的石阶,一块块雕琢得十分平整,沿山脊蜿蜒而上,向深山处延伸,足足两公里。用石板铺成进出大山的通道,仅此一点,便能推断出灵山村历史上曾有的辉煌。

灵山萧江氏祖籍婺源江湾,后迁至北岸大阜,清初由萧江氏二十七世、灵山始迁祖可慈公携族人迁入,开荒辟地,生息繁衍,至今已近400年历史。徽商鼎盛时期,灵山萧江氏经营茶叶、油漆等生意,遍及杭沪。返乡之后,他们把赚得的银两用于修祠建房,修桥铺路,为后代子孙挣下良好的发展空间。2016年,歙县档案馆工作人员在整理文物时,发现了灵山萧江氏的一纸抗战祠规。从此,小川乡灵山村逐渐走进众人视野。

灵山村三面环山,一个村落依山势而建,层层叠叠,错落有致,古建众多,古朴幽静。或者说,这是一个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那场生死存亡的民族战争,让一个个萧江氏人纷纷从世外桃源中挺身而出,加入到保家卫国的行列之中。

《灵山萧江氏抗敌祠规》大小 40厘米×26厘米,全文1000余字,抗战爆发后,萧江有威望的及爱国进步人士、族人江汉等共同制订, 由江汉于1939年撰写,并由钢板刻字油印在白纸上。内容主要从奖励、惩罚、公德三大方面鼓励族人积极应征入伍,为国志愿献身,共同抗击日寇。祠规一章总则上就明确表示:“本祠规之制定,纯以利用宗族观念仍为中国农村无上势力之今日,使之为国法军纪之不足,而便获得抗敌先期胜利为宗旨。”

可佛智兆班,学士洪忠振,连华啟国高,天开修甫达,世泰尚贤明。”这25个字就是灵山萧江氏族谱上所列的辈份。江汉是萧江“连”字辈第37代孙。在民族危难之时,以祠规形式支持抗战,在歙县乃至整个黄山市,也是绝无仅有的。在萧江一族抗战祠规的推动下,包括江氏在内的其他族人也被带动起来,进而影响到全县各族,一时间歙县人民的抗敌热情空前高涨。

程家堨粮站

                    “草帽书记”不忘本       

程寿娣(1930—1984)是程家堨村桐坑源人,出身船工,1949年4月参加革命,参加剿匪反霸和土地改革工作。任休宁县、歙县县委书记等职1983年5月,从县委书记任上直接升任徽州地委书记、徽州军分区第一政委。程寿娣喜欢调查研究,经常下乡。他总是骑一辆自行车,头戴草帽,腰挂水壶,脚穿解放鞋。不认识他的人,往往把他当成一个农民。时人亲切地称他为“草帽书记”。

程寿娣书记虽说辞世已然36年之久,但一走进程家堨村,一些上了年纪的家乡父老人人记得这位从江畔走出来的草帽书记。

程寿娣无论在哪调研,碰上餐点了就吃百姓家的饭,吃好后支付钱和粮票。“他从来不白吃百姓一顿饭。”程家堨村村民程维水说。有一次程寿娣回家乡公干,就在程维水家吃了一餐派饭,饭后要支付钱和粮票时,程维水急了,说,“老程,你这样就不对了,我们是本家,吃个饭还要你付钱,我还怎么在村里做人?”程寿娣笑着说,“这次是下来工作,当然要付钱,下次回家来玩再到你家吃饭,我可就不付了。”程维水没法子,收下了程书记的2角钱和半斤粮票。遗憾的是,程寿娣书记没再来他家吃过饭,成了老人家一生的憾事。

程寿娣常说,党员干部就是人民公仆,就要为百姓干实事。当了书记的程寿娣一样没有忘记家乡父老。程家堨村全为陡坡山地,无一片良田,是全县最缺粮的地区之一。买米更是过一条河,到乡政府所在地的小川粮店购买,十分不便不说,还往往买到陈化粮,想吃一碗新米粥竟是比登天还难。程寿娣了解情况后,便指示有关部门调研解决。这时有人劝程书记,若是在家乡建粮站,会不会让人觉得您是在以权谋私呢?对于这位同事的好心,程寿娣说,“只要情况属实,符合建粮站的要求,不管这个粮站建在哪,我们都要建。我的家乡父老也是人民群众,不能因为我是程家堨人,为了爱惜自己的'羽毛’,就不敢为家乡人做事。”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程家堨粮站建成使用,程家堨源及周边万余村民终于吃上了新鲜的大米。而此时的“草帽书记”程寿娣却因病辞世,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但是有关他的故事和传说还将永远在徽州这片土地上流传。

返乡当支书的吕佛才(中)

中国好人吕佛才

2018年,时43岁的古稔村村民吕佛才,从公司老总一跃成为村支书。他的这一做法,让很多亲朋不理解,让很多生意伙伴不理解。吕佛才说,“我年纪不大,却吃过许多苦。不是家乡父老的帮衬,根本就没我的今天。现在,我有能力了,一定要带领大家把家乡建设好。”

1975年,吕佛才生于古稔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年幼时父亲不幸患病辞世,一家人生活十分艰苦。寒冷的冬天,读小学的吕佛才依旧穿着衣,上课时冻得直哆嗦。教他的老师,把自己的棉袄脱了下来,套在了单薄瘦弱的身……正是在大家的关心下,吕佛才一天天长大。

在外打拼多年的吕佛才,后来在厦门立下了脚根。他凭着诚实的性格和勤劳的双手,逐步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开起了公司。懂得感恩,善于感恩吕佛才2005年开始,就开始着手回馈家乡父老,回馈家乡教育。十余年来,资助家乡建设和教育事业的资金,累计达600多万元。

“扶贫先扶志,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给个几百块几千块,都会用掉,泉水鱼塘建成了,分给他们养,带着大家一起致富。2016年,吕佛才在家乡开办了一个劳务输出公司,解决家乡80多名农民工就业问题利用当地良好的生态,投资200万元,打造“石马山”泉水养鱼基地,建成鱼塘30口,解决了农村留守富余的劳动力,又能通过认养的方式帮助贫困户精准脱贫。

2018年7月,吕佛才毅然返回家乡挑起了村支书、主任的重任这片土地哺育了我,能让当地村民生活好起来,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吕佛才说。两年来,吕佛才一如既往地关心教育事业,为安徽省陶行知助学基金会捐款5万元。在他的带领下,古稔村开发百香果基地、香榧基地、泉水鱼基地以及红豆杉基地,为增加村集体收入增强后劲;以黄千高速经过古稔村为契机,把通村公路拓宽到7米,进一步解决群众农副产品运输难问题;为村内两个自然村新建停车场和公厕;新建村卫生室,进一步改善村民就医条件;流转村民土地,发展生态休闲为主的现代农业;新建茶厂用于租赁,增加村集体收入……2019年,吕佛才获评助人为乐中国好人。

古稔地处大山深处,虽人烟稀少,每到夜晚举目远望,也是漆黑一片,但在传播爱心的路上,一直有灯光闪耀。这条路,连接着大山外面的世界;这条路,充满了爱心和责任。“扶贫书记”吕佛才,正带着广大村民脱贫致富昂首前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医闾撷英‖张静:人生打油诗(二)作者/程占全 苏佳美
吴云青真实年龄 吴云青到底活了多少岁
​李东方丨石佛赋
一曲《佛在灵山莫远求》,听哭了!
【稷山文苑】文中子和文洞飞云//稷山 程稳龙
《图说家乡》0008 乡居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