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058.洒落山际满天星——走盘苏

小川乡盘苏村

走盘苏:洒落山际满天星

江伟民/文

峭山陡壁走盘苏,

绕过几湾始见屋?

溪涧成流一路北,

云巅竹海起虹庐。

这是我第一次来到深山盘苏村时的感受,小诗的名字叫《盘苏偶得》。

    一个村子的名头,抑或乡愁,离不开生于斯长于斯的村人。

2013年秋,我跟随张复生回了一趟他的老家。车至小川乡联盟村木桥头,右手一拐,进入一个更为逼仄的小山坞,新修成的乡村公路被一步步赶到了山腰上,曲折盘旋,没有护栏,仅供一车通行,顿时心生害怕。好在驾车者是当地老司机,倒也有惊无险。至苏川下车,复步行登山,一路悠悠晃晃,花去一个小时,才来到一个叫高山的小村子,复生双亲早早站在土坯房前,迎接我们的到来。

苏川是盘苏的一个组,高山又曾是苏川的一个组。新世纪一十年代前后,村级行政区域调整,苏川、盘岭合为盘苏村。这也是我第一次来到盘苏,来到高山。

张复生高级美术师职称证书

张复生生于1969年,客居金华,2012年加入中美协,在全国画坛有着较高的知名度。复生主攻山水,亦精花鸟。特别是他的墨竹图,总是盘根错节,或虬状生长,或残缺断损,笔法根植传统又变化多端。正当思考他创作素材的来源时,复生指着路旁的竹林说,那就是我画中的竹子原型,果然虬般生长,果然多有断竹残竹。一个少儿时代,天天背着书包上学放学,都要经过这片竹林,记忆里早就刻下了太多印痕。

2021年9月24日,张复生历时一月刚完成的山水画作品

端坐复生家前空坦,迎面便是起伏群山,由近及远,如一层层呼啸而来的海浪。在层峦叠嶂的山体中,间或可见火柴盒大小的褚石色,那便是当地村民的房舍。四面山头,随处可见,又以北山为多,如同洒落的满天星辰。这些景致,又成了张复生初探山水画时绝妙的素材。

张复生作品

初识张复生,是在2009年冬。是时张复生在歙县文化馆举办个人画展,百幅画作出售后所得款项全部捐赠给了村里,用于修建进山的公路。不住深山的人,哪能领会得到进山出山的苦楚。农特产品出山,生活生产资料进山,都得肩挑背扛。下山卖一回茶叶,买一担米回家,都得一天功夫。张复生深知父老乡亲生活的艰辛,在他有能力予以回报的时候,自是毫不吝惜。我们这一次进山,算是享受到公路修通的好处了。

一个远离家乡却又记挂着乡愁的人。

张复生作品

张复生作品

再入盘苏,是奔着一个打草鞋的老艺人方发达来的。方发达的老家在盘苏上汰,几年前修建村道,并不能到达上汰。看到其他村子车到门口,上汰人发了狠,一个组的村民集体筹资30余万元,老方一家就出了8000元,从盘苏公路腰腹处开出一条分枝,直达村中。又在乡、村的争取下,歙县交通等部门斥资百余万元硬化,安装护栏,建得竟是比原来的公路好——至少我坐在车上少去了曾有的惊骇。

一个深山里的村子,交通越不方便,路越难走,越是打游击的好地方。方发达自小被上汰一户农家抱养,养父就是游击队员,经常为战友打草鞋。1941年皖南事变发生后,有一小股新四军来到盘苏,就住在上汰方发达的家中。“30多人打着地铺,住在二楼的地板上。他们往往是天一亮就消失在深山中,到了很晚才回来。”方发达说,养父则是一晚忙到天亮。“给战士们打草鞋,急行军很废鞋。脚上穿一双,腰里还要别两双,穿破了及时换。”

方发达的手艺就是养父一手教出来的。

方发达上汰老屋,住过游击队、新四军

方发达20多年前就住到了山外的木桥头。那是老三儿子的家。30多年前老伴就走了,一个人独自撑到现在,落了一身病。打草鞋成了他唯一的精神依靠。“前几年,动得多些,这一年身体不好,动得少了,偶尔也会拿出那些老伙计来弄弄,一看到它们,心里有了寄托。”方发达打草鞋,还喜欢穿草鞋。他脚上的那双鞋子穿了三年了,依旧完好,即便随着我们进山的时候,依旧穿着草鞋,成了一道难得一见的风景。

方发达在打草鞋

方发达打草鞋的工具就是一个草鞋耙,上面的齿子断了两根。当是有些年头了。与原来的稻草材料相较,现在的用料高档了许多,用的是破布、棕榈、苎麻。“不沾水,就是穿个七八年也没问题。”

方发达一边打着草鞋一边向我们讲述曾经的烽火岁月。他在让我们见识到了一门即将消失的手艺的同时,更在为大家上一堂党史教育课。方发达的话朴实无华,却给我们带来了足够的震憾。“之前是没有能力买鞋子穿,大家只能穿草鞋。现在有能力了,我为什么还要穿草鞋呢?我觉得任何一个人都不能忘记过往。”方发达不仅是对一门手艺的坚守,更是对那段艰难岁月的记取。

一个性格执拗却又坚守初心的人。

建在绝马岭上的盘苏村委会

支书胡利山与老艺人方发达在村委会坦上交流,仔细一看老方穿着自制的草鞋

“不到盘岭莫见村,行至此地望金盆。”在设在绝马岭处的盘苏村委会里,我们见到了支书胡利山。胡利山是盘岭人。盘岭望族为明经胡氏,乃李唐后人。大学者胡适、红顶商人胡雪岩、江南首富胡贯三等,均为明经胡氏之佼佼者。盘岭胡氏为歙县芳塘分支,始迁祖为长寿公,为避战乱栖身深山之中,不知不觉已逾300余年。

“祖先之所以选址盘岭,全是因为这里易守难攻的地势。我们这里有个地方叫绝马岭,地势险要,周边还有许多岩洞,可以藏身。一但敌人来袭,百姓就携老扶幼带着食物躲藏在岩洞里。”胡利山介绍。

透过竹林望前方远山,发现竟有几幢房子,当地不少村民居得很分散

上世纪三十年代,国民党总部设在小洲,盘岭是游击区,多从歙县岔口镇竹筒坦分来,司令员叫“老马”,他和本地游击队长方道平一道,在盘苏一带开展活动。国民党部队就隔三差五进山围剿。“记得有一年除夕,乡亲们把过大年的物资都准备好了,国民党兵突袭盘苏,把众人的年货悉数抢走,村民只得在岩洞里过年。这些岩洞为保护村民做出了巨大贡献。”

盘苏公路未通车之前,盘苏村民出行,大抵要走小路,翻山到小洲。在此地段上,建有二座单孔桥,一为福春桥,一为同春桥,为胡氏兄弟二人所建,至今保存完好。

盘苏村中石板古道

山中瀑布,甚是美丽。若是山洪暴发,威力惊人。

福春桥建于嘉庆三年。相传村人胡福春赴徽州府应试,路过现在的地名石桥头时,小溪发大水,村民只能从独木桥上颤巍巍通行。胡福春跪下立誓说,日后高中当建石桥方便通行。胡福春乡试中举,回乡后立即雇请工匠修了一座单孔石桥,桥名“福春桥”。福春桥修成之后,村人无不夸赞。胡福春胞弟胡同春在外经商,受到兄长义行的启发,于嘉庆四年,在里壁汰横水湾处也修建了一座单孔石桥,桥名“同春桥”。

胡氏兄弟二人乐善好施、造福桑梓的义行,一直传到了今天。

盘苏各自然村主姓为胡、方、曹三姓。一个村子两条主要公路修建时,胡利山都在村里任主官,为了村人出行村庄发展,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年近花甲的胡利山也将卸下支书一职,站在盘苏村委会的坦上,往下一望,进村公路盘旋蜿蜒,如玉带一般镶嵌在笔陡的山体上。胡利山笑了。

一个扎根基层不计名利得失的人。

一个村庄有一个村庄的历史,一个人有一个人的追求。正是这些普通寻常的带着正能量的点滴故事,如同满天繁星,洒落在盘苏的崇山之间,让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落,以自己特有的传承,立于古徽州之林。

              2021.9.25.伟民于至简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滋水 · 散文】贺养初:秦岭山背粮纪实
【赞】钱其昭:路
2021踩线实录(2)
皖南山区野兽逐渐增加 除了狗熊还有云豹(图)
民间故事:郎中救下受伤白蛇,半夜白蛇托梦:快逃命,走小路
【小说】鹿蜀(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