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051、忠义声声响昌源――走外磻

外磻至善堂  2022年11月30日摄

走外磻:忠义声声响昌源

江伟民/文

我们在结束了唐里、六合等村的走访后,沿昌源河而下,来到了杞梓里镇外磻村。西下之水把外磻一分为二,其南为外磻溪,其北为铜锣坟。其南为外磻主体,上下绵延里许。其北村落铜锣坟为1969年七五洪水后重建。一个村落九成以上为方姓,是我县旱南昌源河流域又一方氏祖居地。外磻历史悠久,人才辈出,一个村的大街小巷写满了忠义和传奇。

谱载:汝舟公有逸才迈伦,郡主举孝廉,后擢官广德州令。公傲物不群,与宦僚隙被劾,贬职为民,罢归乡。故道经歙东,因见柳亭山脊有世祖先翁储公神庙,遂择其侧昌源河畔磻川安居。

谱系上又有“辛未举孝廉,庚辰迁筑”字样,结合方氏定居外磻及所衍代数,可以初步认定汝舟公于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后进入官场,明惠宗建文二年(1400)被弹劾归乡,结舍外磻,繁衍生息,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

外磻方氏始迁祖汝舟公

方氏定居前,外磻村就有先人居住,以何、郑、汪三姓为主干。 何、郑居外磻主村,汪姓居昌源河北边。历史上,外磻又名磻溪,磻川,下磻溪,上世纪五十年代定名外磻。铜锣坟原名汪家屯、汪家村,因其地形如一铜锣,方蜡起义失败后,惨遭屠村,更改现名,一直叫到今天。

相传北宋年间,方腊姑母嫁在汪家屯,故时常来姑母家玩。方蜡少时习得箍桶手艺,就在外磻一带以箍桶为业。有一天午间,方蜡在姑母家门口的大枫树下休息时,喜鹊在枝头乱叫,甚是呱噪,便用石头弹飞鹊窝,意外获得了一把宝刀。

相传此刀锋利无比,削铁如泥。方蜡干活的时候,家禽烦人,用它赶鸡,刀锋一指,鸡头就落了地。同时,还从鸟窝上掉下来一块白布,上书“石塌露水蜡为王”字样。面条上的“石塌”就是下村口的两块巨石,一石青色,谓之青狮;一石白色,谓之白象。

青狮,代表的是威严,白象则寓意祥和。相传,1120年,外磻大旱,颗粒无收,斯时又有三名官兵前来收税,方蜡一怒之下,用削刀将其斩杀,为其后的农民起义做好了铺垫。

外磻下水口青、白二石

村人的讲述,我们不由想起陈胜吴广起义时的鱼肚藏书“大楚兴、陈胜王(第四声)”。“鹊窝掉字”和“鱼肚藏书”、“篝火狐鸣”一样,有着异曲同工的妙用。出于政治目的而制造的谣谶,在科学尚未普及的古代,的确可以起到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效果。

北宋末年,方蜡因荼毒极深的花石纲揭竿起义,声势浩大,只是仅一年时间不到就宣告失败,汪家屯受诛连,一夜之间血流成河,遍地坟莹。在其后的848年间(1121—1969),铜锣坟人迹罕至,荒无人烟。1969年七五洪水,外磻大半村庄被淹,多幢房屋被毁,村民方根杏及其子方庙红,率先在铜锣坟筑基建房。

在一座坟场重新安家,无疑需要勇气。这勇气或可说成为天灾所逼,却也是新中国成立后破除迷信的一大见证。有人带头,后面自然就有人跟上,到现在铜锣坟居住人家已逾30户。

在外磻,名头响亮的还有村南梅花山上的山傍寺。山傍寺始建于宋宝佑三年(1255),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改建学校时遭毁。现存几幢废弃的房子,早已不复当年香火鼎盛时的繁华模样。

山傍寺共有三部分组成。中为山中大殿,有三座丈余高的泥塑佛像,分别为释加牟尼、药师和阿弥陀佛。大殿左侧为太子庙,上供方蜡的五个儿子。大殿右侧为两层观音阁,有两座观音像,一为坐一为站,背对而设,上得楼来便是二十四诸天,又称“诸天鬼神”,做着各种动作,形态各异,面相恶憎,有着驱邪护村作用。

山傍寺又名山傍古寺,一个“古”字,相传为明太祖朱元璋所赐,在皖南一带负有盛名。朱元璋为帝后,曾遍请各地高僧做法事,欲求见其亡母一面,终不可得。后得知山傍寺有二僧,颇有法力,便邀至京城。二僧深知,伴君如伴虎,稍有不慎,便会遭来杀身之祸。于是知会太祖说,道场需时七天七夜。在这期间,均不能眨眼,才能看到你的母亲。朱元璋自是不敢稍有懈怠,恐误了与亡母相见的机缘。

为了“再现”慈容,二僧派出快马前往凤阳采集朱母画像,无论是个头、服饰,还是形态,均须详细,立求精准。三天后快马回报,二僧即选定扮演之人,到了三天四夜之时,朱元璋已是十分疲惫,遂安排“亡母”显灵。就这样,在二僧的刻意安排下,朱元璋见到了已故的母亲。

外磻梅花山山傍寺旧址

山傍寺前水池

哄高兴了朱皇帝,好处自然不少。二僧不仅有了“圣僧”头衔,还御赐了一座大钟,须两人合抱。可惜的是,此钟在大炼钢铁时被毁。

有外磻村人曾写过大钟的相关文章。文章上说,大钟上有“永乐”字样。永乐是明朝第三任皇帝朱棣的年号,若记录不虚,此钟便与太祖皇帝没有什么关系了。

把数百斤重的大钟运进深山,运输之艰难是难以想象的。而在当地的传说中,这钟却是二僧挂在旱烟筒上背回来的。与此相对应的,还有八仙中的张果老和铁拐李,欲用麻秆抬走梅花山的传说。这些神话传说,成了茶余饭后的谈资,也丰富了一个村落赋予后人的想象。

山傍寺前有一水池,一直是僧人及后来的师生取水的地方。张果老、铁拐李用麻秆穿过水池,从梅花山另一头的山洞中穿出,欲将此山抬走时,恰遇一村人挑着粪桶走了过来。

村人一见这是两个陌生人,他们到村里来干什么?于是询问来意。张李二人答曰,欲用麻秆抬走梅花山,这样一来,外磻的地皮就能大上一倍,能够更好地发展。村人一听之下,大笑起来道,你们若能用麻秆把山抬走,我就把这桶粪喝下去。

张果老、铁拐李本是一番好心,抱着造福一村的目的来抬山的。见此村人竟打赌喝粪,势必会伤及身体,他们只好作罢,驾云而去。待到张李瞬间消失的时候,村人才知道自己遇到了神仙。

梅花山为村后孤山,山前溪水回绕,形同一珠。来龙山,乌龙脉与之相对,当地人称二龙戏珠。在形家眼中,当是很好的地理所在。梅花山上山路口,一户人家的石塝处设有一墓。古人选墓地,必请堪舆先生定夺。来人见东家看中的墓地前有一水池,便道此为“美女献池”,甚好,甚好。谁知墓葬后,人家霉运连连,人丁不旺,只好又请来别的堪舆先生。先生一到,刚一摆下罗盘,就接连摇起头来。先生说,梅花山一侧山形如同一刀,此池则为接猪血用的猪血盆,此乃“杀猪进膛”之形。

外磻“美女献池”

两种截然不同的解释方式。家运昌盛,自有昌盛之说;家运不济,便有不济之言。真是嘴上两张皮,翻来翻去不稀奇。在我们看来,做人谦虚谨慎,做事认真负责,加之良好的家风传承,便能行稳致远。

外磻方氏,虽则一姓,同出一源,历史上却有大小十座祠堂。上世纪八十年代,村人认为到梅花山上学太不方便,便拆除了四座祠堂重建学校。村人介绍,抓除的四座祠堂分别为宗祠存绪堂、四份祠务本堂,及支祠余庆堂、应善堂。四座祠堂相连一处,拆除建校省工也省本。时任外磻教师的方达彬曾极力反对,却也没能阻止祠堂被拆的厄运。

时光荏苒,日月穿梭,外磻祠堂大多洇没在历史长河之中,至今只剩一个半祠堂,即保护较为完好的至善堂,以及倒塌了前中进的光裕堂。新世纪初,有着浓浓家乡情怀的外磻村人方建六、方达彬等人多方筹资,修缮了至善堂。

今年8月,外磻村人再一次慷慨解囊,相继筹资近40万元,重修至善堂,并对光裕堂尚未倒塌部分进行保护性维修。

目前,光裕堂的修缮工程已经启动,在年底前可以完成后进墙体、木架加固的施工任务。

正在保护性维修的光裕堂

光裕堂匾  节高年永

黄埔方思默等所撰对联

外磻村是革命老区,1988年歙县人民政府批文认定外磻村为“抗日革命根据地”。历史上,村中走出了方思默、方高润、方家厚等三位黄埔军校学生。方思默曾参加过印缅远征军,北平和平解放时,作为起义部队加入到中国人民解放军行列,后一直在湘西一带扎根,从事教育,为党和国家做了许多有益工作。相传三位黄埔学子还曾作联悬于水口庙内,联曰:千古仰英名,义胆忠肝照宇宙;一楼横锦绣,梅岗渭水壮山河。以此表达自己的义胆忠肝。

外磻村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中,走出了一大批铁骨铮铮的革命志士,走出了一大批支持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热血男儿。外磻从表面上,看不到任何水田,其实山坞里都是水田,可以种植水稻,自产自足。上世纪四十年代唐辉率领的游击队伍、新四军皖浙支队就曾在外磻驻扎,开展革命斗争。

我们在探访时,偶遇了烈士后人方培元。方培元的父亲方民辉,在朝鲜上甘岭战役中牺牲。方培元是遗腹子,从没见过自己的父亲。父亲牺牲的时候,方培元还不到两岁。他的母亲带着三个嗷嗷待哺的孩子以及公婆,艰难度日。方培元介绍,现在他们家人人都有补助,一个月600多元。

行走外磻,一个千年古村的故事,还有很多。村人言及,外磻还有多座关公庙,当地村人忠诚、仁义。这些中华民族的优良品质,我们在革命老区的走访中有着深切的体会。在外磻,还有著名画家、儿科医家方伯轩,秘密筹建下磻溪第一个党支部的村民吴绍海,在杭州等地经商的村民方宝盛、吕中豪等,只要你会说徽州话,就能在外乡享受吃住全免的家人待遇……

义胆忠肝照宇宙,梅岗渭水壮山河。我们期待着在乡村振兴的伟大征程中,外磻村人戮力同心,踔厉奋发,用勤劳的双手把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让一个红色革命老区重新焕发昔日风采。

2022.12.7伟民于至简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管村中元节之“孤坟会”与“搭斋”
“请年”
金灭亡后,残部惧怕追杀,忍隐甘肃700多年,造了金碧辉煌地穴
丰县沙河镇的梅花开了!早春踏青正当时,骑行那里去赏花!
浮洋古村仙庭,是卧水的金狮?!
蜡石周赏丨石中孤品,细蜡画面石欣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