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吾姓吾族吾家人】我们从远古走来……

——《中华舒氏通谱》引言

    朗朗乾坤,星河璀璨;泱泱中华,文化辉煌!伟大祖国历史悠久,中华民族文明灿烂,在连续不断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生生不息,绵延不绝,哺育了中华民族一代代优秀儿女的同时,也形成了博大精深,每变益上的中华姓氏文化。

    在源远流长,内容繁富,令世界叹为观止的中华姓氏文化中,舒氏家族毫无愧怍地跻身其间,秀立于“百家姓”之林。环顾华夏大地,我舒氏族人数千年瓜瓞绵绵,枝繁叶茂,为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向心力,为铸就泱泱华夏民族的血肉长城、精神脊梁贡献了应有力量。历代舒氏族人,坚守舒氏宗族之传统,传承舒氏宗族之文化,或循理论道,锲而不舍;或创新涉险,不屈不挠;或通变事物,日行日新;或以身许国,无怨无悔。前后相循,可圈可点。

    荀子曰天地者,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在社会高度文明发达的今天,人们都更加渴望了解自身:我们是什么?我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在编修《中华舒氏通谱》的今天,我们更应该去追溯这个“本”源。这是我们的责任,更是我们的心愿!

让我们翻开厚重的历史画卷,拂去岁月的沧桑风尘,去寻找开宗创业先祖们开辟中华民族生存发展道路的历史足迹让我们追溯时间历史长河,去聆听我们远古先祖神秘的呼唤;让我们神游那片原始土地,去瞻仰我们民族的初祖形象。

如同世界上其他民族的祖先一样,我们的祖先也同样思考着这个问题:我们是什么?我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在原始神秘氛围下,感到万物有灵的华夏始祖们,用天真的神话,解释了自己的来源——太极之初本没有人,也没有天地,只是混沌一片。

这是一个鸿鸿沌沌状态宇宙便是从这之中产生。传说我们的祖先是盘古用一把斧子把世界劈为两半,于是有了天和地。他又用自己的身体各部化作了日月星辰,风云雷雨,江河田土,花草树丛。因此盘古也就成了人类的创世祖。后来天又塌了,一位神女用七色的石子补好了天;她用泥土造出了我们人类。她就是女娲,在中国神话中,女娲就是人类之母。

    世界上各个民族的成长,都经历了这样一个神话的时代,然后才进入了真正的历史长河。

    今天的我们,未必相信第一个人是某种神造出来的。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可不是这么想。从雕刻在岩石上的图画,遗留在山岩上的星辰图以及至今都还难以破解的符号,即反映出他们对天体、对神灵的冥苦思索,或虔诚崇拜。这个阶段应当是很长很长的。直到十九世纪,人类考古学的大量发现和达尔文进化论的建立,才使人类对自己的起源有了科学认识,为自己的历史终于找到了真实的本源起点。

    根据科学的解释,人是从古猿进化而来。通过劳动,人学会了站立。当猿可以长时间直立行走时,人就作为真正的“人”立于大地之上了。这时的人叫“直立人”,是处于“旧石器时代”,距今二三百万年。中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中国“直立人”的代表是“元谋人”“蓝田人”,最后是“北京人”。

    “北京人”生活在距今七十万到二十万年以前。他们用打制的粗糙石器狩猎、砍伐、采摘,同严酷的大自然和凶悍的野兽作坚韧的斗争,维持着十分低下的原始生活。“北京人”用一双劳动锻炼中逐渐灵巧的手,打制各种石器,锋利的石器帮助他们战胜那些庞然大物。自然的风雷闪电在令他们感到震惊的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神奇的火。“北京人”使用自然火,并保存了火种。火使人类吃上熟食,得到温暖。迄今为止,世界上最早用火的遗址发现在中国,但是当时的他们还不会人工取火。是传说中的“燧人氏”,教会了人们“钻木取火”,这是人类又一个伟大的进步。人类从此告别了黑暗,结束了茹毛饮血的时代,从鸟兽之中脱颖而出,成为万物之灵。

    就这样,我们的初始祖先洪荒草莽中,披荆斩棘,开创出一条崭新的奕奕生路,点亮文明最初的火种,加速了自己从低级走向高级,从野蛮走向文明的进程。

    大约一万八千年前,在早先“北京人”活动的地区,又生活着其他远古人类“山顶洞人”。这时的他们,已经能够使用骨针,佩戴石珠、兽牙和蚌壳的项链。人类进入了“新石器时代”,它的标志,就是大量磨制石器的出现。这说明人对工具的要求,经过了那么长时间的生产实践,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他们已无须四处游猎而可以定居一处,原始的农业出现了。随着定居和农业的产生,原始的部落诞生了。部落的人们聚居在一起,共同劳动,共同生活。从居住、衣食,到死后的墓地,都是共有共享,这就是氏族社会,即新石器时代。

     如今,我们可以从河南仰韶、浙江河姆渡湖南彭头山、甘肃大地湾甘肃马家窑、河北磁山、浙江良渚等文化遗址中得出如此结论:早在五六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生活在黄河、长江流域了。尤其是出土的那些似乎还保留着原来的鲜艳,盛过水和装过种子的,描绘了美妙图案的陶器,异常生动地向我们展示了最初农耕时代的原始风貌。

    我们以“仰韶文化”为例,来推想一下那个时代的生活。在河南渑池县仰韶村以及新疆甘肃、青海、陕西等多地所发掘的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发现了石器、骨器、陶器等多种。通过这些,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在《中国通史》里认为,那时候的人们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已经出现;石镞、骨镞说明了普遍使用了弓箭,骨针、骨锥说明了开始缝纫,甘肃遗址发现新疆玉说明有了货物交换。范文澜先生在《中国通史》写道:“仰韶文化是中国先民所创造的重要文化之一,距离现代约有四、五千年。”

    新石器时代,是人类从蒙昧走向文明的重要阶段。这个时期,我们的祖先战胜了凶猛的野兽,有巢氏筑巢为室,远祖们得以安居一处,家园的梦想终成现实。生活的的稳定使农耕规模越来越大,有可能创造出更多的东西。这一时期的传说英雄,是伏羲氏和神农氏

    伏羲又被称作宓羲、庖牺(亦称庖牺氏)、包牺、伏戏,亦称牺皇、皇羲、太昊;《史记》还称伏牺。伏羲是驯服野兽的意思,是我们民族的猎神,他还是中国神话中的文神形象,还创造了八卦。《周易˙系辞下》载: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作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以渔,盖取诸'在神话中,常常把他与女娲连在一起。伏羲传说,实际上就是当时人类狩猎畜牧生活方式的真实写照。

    神农,是教会我们祖先种田的一位神。《周易˙系辞下》载:包牺氏没,神农氏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盖取诸'。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盖取诸'噬嗑在神话传说中,神农和炎帝常常合二为一,炎帝的传说同样充满了神话色彩。他教人播种五谷,发明最原始的农业工具;他叫太阳发出光和热,使五谷孕育成长,从此人类有了充足的粮食饱腹。《纲鉴易知录》曰:“炎帝神农氏(烈山氏厉山氏),迁都曲阜,初种五麦,尝百草,制医药,始为日中之市。炎帝不仅是农业之神,还是医药之神,他不愧是人类始祖之一。

    历史终于来到公元前的三千五百年。考古学家认为,这时中国的各个先进部族已经进入了“铜石并用”时代,文明的曙光开始闪烁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空。今天,我们说中国是五千年的文明古国,这一时间就是从此开始计算的。

    那时候,人们的生活已经能够自给自足,也开始有了剩余产品。从发掘出土的古墓葬中随葬品的多少、优劣、贵贱,就充分说明了“人人平等、一切公有”的原始共产社会已经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贫民和氏族贵族的日益分化。这时,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辽河流域的生产有了更大的发展,不断开垦的肥沃土地,收获了越来越多的果实,给人们带来了充实的希望和振奋人心的力量。石器制作使用了切割法和管钻法,而变得更扁薄、平滑、规范;同时,铜器也随之出现了,这就是所谓“铜石并用”时代,它预示着伟大的青铜时代即将到来。尤其是玉器的普遍发现,加之它们在当时的祭祀作用,在发现玉器最多的地方,如浙江省余杭县的良渚镇,考古学家认为这里就是各氏族部落联盟的中心。这就是良渚文化、龙山文化时期,说明我们的祖先已经走到文明的大门口,将要迈进特色鲜明的文明时代。

    此时,大约是公元前二千五百年至公元前二千年。 多少年来,中国一直有“三皇五帝”的传说。三皇,指的是伏羲、燧人、神农;五帝,指的是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考古学家认为,三皇时候相当于新石器时代,而五帝时期则相当于“铜石并用”时代。五帝之中最著名的应该是黄帝。《周易˙系辞下》载: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氏作,通其变,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是以'自天祐之,吉无不利。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

    黄帝,是公元前二千年左右,黄河流域一个部落联盟的首领,他出生在一个叫轩辕的地方,所以又称轩辕氏。黄帝聪明智慧,才干超卓,又遍访天下贤明之士,深得部众的信赖和爱戴。黄帝首先建立了绝世战功,他率领部队先打败了来自南方的蚩尤部落的进攻,后来又“三战阪泉”,打败了炎帝所属部落。

    蚩尤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九黎部落首领,与黄帝、炎帝并称为中华人文初祖,以在涿鹿之战中与黄帝交战而闻名。蚩尤在战争中显示的威力,尊之者以为战神,斥之者以为祸首。蚩尤也是苗族相传的远祖之一其活动年代大致与华夏族首领炎帝和黄帝同时。

    帝,在范文澜《中国通史》中,是这样记载的:炎帝姓姜,其族居住在中部地区,是西戎羌族的一支,自西部游牧先入中部,与九黎族发生长期的部落间冲突,最后被迫逃避到涿鹿,得到黄帝族的援助,攻杀蚩尤。后来炎黄两族又在阪泉发生了三次大冲突,黄帝族打败了炎帝族,黄帝族势力进入了中部地区。

    战败后的炎帝,将自己的部落与黄帝的部落合并,结成了黄河流域最强大的部落联盟。后来与炎帝相邻的其他部落,也陆续与之融合,炎黄部落的文明传向更加广袤的地方。经过长期发展,炎黄部落逐渐形成了华夏族,成为中华民族的主干。所以,我们把炎、黄二帝看成是中华民族的始祖,世世代代都虔诚地称呼自己是“炎黄子孙”。

    黄帝还教会了先民各种技能,他发明了医药、宫室,创造了车船,制作了弓箭;他的妻子嫘祖教给人们养蚕织布,他的臣下仓颉创造了文字、音乐和指南车。由于这些伟大功绩,黄帝被奉为“人文初祖”。

    在黄帝以后,尧舜之前,黄帝部族有几位著名首领,也是应该提及的。

    少昊己姓,或说嬴姓,名摰。三皇五帝之一,中国神话中的五方上帝之一,又称白帝,又作少皞、少皓、少颢、玄嚣,史称青阳氏、金天氏、穷桑、云阳氏或朱宣,一说其为玄嚣,是黄帝长子。少昊是远古时代华夏部落联盟首领,同时也是早期东夷族的首领,定都穷桑(今山东曲阜),故又号穷桑帝有说少昊族是黄帝族向东发展的一支,与夷族杂居,接受了太昊族的文化,因此称少昊,成为夷族文化的继承者。他被后人尊为五帝之一,也是华夏共祖之一

    颛顼,姬姓,相传是黄帝子昌意的儿子,是中国上古部落联盟首领,五帝之一。颛顼生子穷蝉是虞舜的天祖后来的夏、楚都是他的子孙。颛顼生于若水之野蜀地 ,实处空桑上古地区名,属古九州之一兖州,鲁西豫东地区)。辅佐少昊有功,被封于高阳(今河南杞县高阳镇) 。少昊死后,共工氏与颛顼争夺帝位 ,颛顼打败共工,继少昊主政 ,号高阳氏。颛顼成为天下共主后,始都穷桑,又迁都于商丘(今河南商丘) ,后居于帝丘(今河南濮阳)。

    帝喾,高辛氏,名俊(一作夋),出生于高辛 (今河南商丘市睢阳高辛镇),相传黄帝子玄嚣之孙,中华上古时期部落联盟首领,五帝之一。帝喾有四妻,生有四子:姜嫄生弃(周祖先)、简狄生契(商祖先)、庆都生尧(尧帝)、常仪生挚(帝挚,青阳氏)。俊的祖父玄嚣少昊是黄帝元妃嫘祖的长子,父亲名叫蟜极。姬俊5岁时受封为辛侯,15岁辅佐叔父颛顼颛顼死后,时年30岁的姬俊继承帝位,成为天下共主,以亳为都城以木德为帝,号高辛氏,深受百姓爱戴。死后葬于故地辛,建有帝喾陵。

    少昊颛顼、帝喾都是上古时期“三皇五帝”中的帝王,前承炎黄,后启,奠定华夏根基,成为华夏民族的共同人文始祖。范文澜先生在《中国通史简编》中写道以前人相信轩辕黄帝、颛顼、帝喾三人为华族祖先,当是事实。

    继炎黄之后,黄河流域就相继出现了部落联盟的杰出首领,尧、舜、禹的圣德事迹。

    尧,姓伊祁,号放勋,为帝喾儿子,中国上古时期方国联盟首领五帝之一是古代圣贤的化身。尧十三岁封于陶(山西襄汾陶氏村)。十五岁辅佐兄长帝挚,改封于唐地(今山西翼城),号为陶唐氏。二十岁,尧代挚为天子,定都平阳具有高尚的道德,关心民间疾苦,自己穿麻布衣,吃住十分节俭,受到人民爱戴。尧立七十年得舜二十年后,禅让于舜

    舜,姚姓,妫氏,名重华,字都君,谥曰为颛顼七世孙,距黄帝九世。中国上古时代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首领,建立虞国,治都蒲阪(今山西永济市) ,又号有虞氏。被后世尊为帝,列入五帝,史称帝舜、虞舜、舜帝宽厚待人,孝顺父母,友爱兄弟,为政仁德。他们能使九族和睦,民风质朴,成为传说中圣德帝王的楷模。

    禹,姒姓,名文命,字(高)密。史称大禹、帝禹,为夏后氏首领、夏朝开国君王。禹是黄帝的玄孙、颛顼的孙子(一说为颛顼六世孙)是与尧、舜齐名的贤圣帝王,是禅让制度下产生的最后一个部落联盟首领。精彩的一章,就是古史传说中的“大禹治水”。大禹率领着各部落民众,先后花费十三年时间治理滔天洪水。他那“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精神成为了中华民族“以天下为己任”伟大情怀的先导,一直鼓舞着今天的我们,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锐意进取。禹治理了洪水,重新将天下版图规划为九州并制定了各州的贡物品种。由此,禹率领着华夏各部落,彻底结束了野蛮和蒙昧,光荣地进入了文明时代。

    当我们将要踏进文明门槛的时候,再回身看一看始创中华文明的伟大祖先们,也许他们多少还带着神话的光环。但是,就是这种神光,照亮了人类历史最初的道路,并引导着后继的一代代祖先们,迈出那决定性的跨入文明的步伐。从此,文明的太阳将永远照耀着中华大地。

    人类文明的第一阶段是伟大的青铜时代,这是一个史诗般的时代。部落战争血与火的洗礼,使人类产生了最早的国家。青铜器的大量使用,标志着人类在征服自然的道路上迈进了一大步。中国的青铜时代是历史上的奴隶时代,也就是古人所说的三代时期,即中国最早的三个王朝——夏、商、周。

    中国文明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夏,正是治水英雄禹的儿子启建立的。当初,尧、舜、禹作为部落首领,都是由部落联盟会议推举继承,历史上称为“禅让”。尧年老时,“四岳”一致推举舜;舜年老时,推举禹为继承人。禹去世前,原拟继承人的皋陶早逝,又有意推举皋陶子伯益,但是益之佐禹日浅,天下未洽。故诸侯皆去益而朝启,曰:'吾君帝禹之子也’,益让帝禹之子启,而辟居箕山之阳于是,启遂即天子之位,是为夏后帝启。“禅让制”结束了,取代它的是“家天下”。

    由此开端,历经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两宋元明清,一直传到了二十世纪初中国的最后一位皇帝溥仪,这种“家天下”形态,前后共经历了四千多年。

    大禹传位之事,涉及到了这个英雄时代的另一个伟大人物——皋陶皋陶出自少昊,东夷族团鸟夷部族的首领东夷族团是中华上古东方大族,随着炎黄合并后的华夏族团不断扩延、壮大,至尧舜禹时代也逐渐融入了华夏族团这个大家庭。皋陶是这个时代伟大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至今被史学界和司法界公认为中国司法鼻祖是与尧、舜、禹齐名的上古四圣之一。皋陶逝后,葬于六,今安徽省六安市有皋陶墓在。大根据皋陶功德,封后裔于英、六一带。后来,这里建起了古舒国,其国民自然也都属于皋陶后裔。

    夏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中国开始迈入有阶级社会。一般认为夏朝是多个部落联盟或复杂酋邦形式的国家约在新石器时代晚期、青铜时代初期。那时虽然还没有发明文字有人甚至怀疑过夏的存在。1958年,河南偃师二里头夏文化遗址的发现,其都城宫殿、青铜器及青铜器作坊便充分证实了夏朝的历史存在。

    从《史记˙夏本纪》的记载看,这时夏代帝王禹的世系延续已完整形成。“夏禹,名曰文命。禹之父曰鲧,鲧之父曰帝颛顼,颛顼之父曰昌意,昌意之父曰黄帝。禹者,黄帝之玄孙而帝颛顼之孙也。禹之曾大父昌意及父鲧皆不得在帝位,为人臣。”禹后之世系为太康少康。尽管这里记叙的是帝王世家,但作为父系氏族社会的时代产物宗族之概念,已经迸发出萌芽,展露出雏形。中华文明又向前迈出了一大步,姓与氏也由此应运而生。“禹为姒姓,其后分封,用国为姓,故有夏后氏、有扈氏、有男、斟寻氏、彤城氏、褒氏、费氏、杞氏、缯氏、辛氏、冥氏、斟戈氏

    夏朝维持了五百年。当末年时,先是伊、洛二水的枯竭,其次是夏桀荒淫无度,凶残无道,最终使夏朝灭亡的是在东方崛起的商族。商本比夏落后,后来受到夏文化的影响,也迅速进入了阶级社会的文明阶段,成为夏朝的方国。

    商汤商国的君主,他目睹了桀的倒行逆施,于是奋然起兵桀,先后灭掉夏朝近邻葛国以及韦、顾、昆吾方国,成为了夏的劲敌。当商汤率领大军进攻时,早已失去人心的夏朝立刻土崩瓦解,“鸣条之战”使得夏彻底失败。商汤回师西亳今河南偃师西,召开了众多诸侯参加的景亳之命大会,得到3000诸侯的拥护,取得了天下主地位,最后灭夏建商。朝建立后,在夏的基础上创造了更高的殷商文化,他们和夏族人民一起,构成了华夏民族的主体。

    商汤是一位贤明君王,他对内减轻征敛,鼓励生产,安抚民心,从而扩展了统治区域,成为黄河流域的主要统治者,其疆域比夏还要大得多。他本人也与尧、舜、禹一起,成为上古时代理想君主的典范。商朝初期,社会文明已经进入成熟期,社会比较稳定,经济、文化得到很大发展。十九世纪末,在安阳殷墟发现“甲骨文”;1939年,在河南安阳出土世界最大青铜器“司母戊大方鼎”,就充分说明了这是一个伟大的时代。尤其是“甲骨文”的发现,使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上推代,从此能准确地载录三千多年的中华文明。

    商朝,是中国第一个有直接的同时期文字记载的王朝,它所续写的中华民族发展历史,是千真万确的存在。商朝时期,商的四周也逐渐形成不少小国。《史记·殷本纪》记载:“自中丁以来,废而更立诸弟子,弟子或争相代立,比九世乱,于是诸侯莫朝这里的“诸侯”指的就是隶属于商这个宗主国之下的方国。商代第二十代君主盘庚把都城迁至殷(今安阳)以后,商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有了更大发展到他的侄子武丁临政时商王朝达到最强盛时期,史称“武丁中兴”据说此时,商的大小方国多达千余如大彭、豕韦、周、刑、嚣、相、庇、奄、、崇、孤竹、邓、燕、纪、许等等

    这里,我们是否有理由可以大胆地推测:古舒国在此时也相继随之建立?或者说在商时,江淮流域就已经出现舒国、群舒的雏形?舒国建立的具体时期,史书没有明确记载,考古发掘也未曾明确发现,我们只能依据史书关于舒国的最早记载和专家的其他考证来往前推定:

    1)《诗经》的《鲁颂》四篇中的《閟宫》有曰:“戎狄是膺,荆舒是惩。”其中的“荆舒”,指的就是楚国和舒国。

    (2)春秋·僖三年》载:徐人取舒。”僖公三年是公元前657年,商灭于公元前1046年,这其间有400年。从皋陶后裔在英、六一带,由聚落逐渐成为小方国,再由小方国成为具有能力与荆楚并称的一方诸侯国。舒国是相当有可能诞生在商朝时期的。

   (3)《安徽史学》1986年06期载胡嘏《群舒史迹钩沉》一文称:舒,甲骨、金文作“㝬”,记'的甲骨与铜器有:周原甲骨H11·232号,传世宗周器宫鼎、录簋、甗、㝬侯之孙鼎,近年出土器㝬叔鼎、簋、㝬叔簋等……从其铭文看, 这个”,对当时的宗主国时服时叛,是周在南淮夷中的一支劲敌。周穆王时,曾命录伯'博戎㝬’。”周穆王处于公元前976~前922年,这时候距商朝的灭亡还不到一百年。如果这个考证成立,那么我们更有理由说,“舒”就应该是诞生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

    所以,在著名历史地理学家谭其骧先生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里的《商时期中心区域图》中,就已经将“群舒”标注其中了。终于在这里,我们找到了舒氏发祥的血脉源头。

    有了这个“舒”,然后才有“群舒”,即舒、舒庸、舒蓼、舒鸠、舒龙、舒鲍、舒龚等再然后,又有公元前615年后的半个多世纪之间,群舒诸国相继为楚所灭。最终,群舒诸国公族后裔便开始“以国为氏”

    “舒”作为姓氏,就产生于这个时期

    从此,舒氏伴随着中华民族发展历史一路走来,历经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民国,直至21世纪的今天。三千多年来,吾舒氏承受了无数风霜雪雨,磨砺着万般坎坷崎岖,其宗族的不断繁衍生息,兴盛发达,都与中华民族的文明历史紧密相连,与中华民族的姓氏文化一脉相承。

    筚路蓝缕,历经千古桑海;苦尽甘来,唤得万新绚烂韶华

    今天,欣逢盛世,社会和谐,国家昌盛,物阜民丰。我们再一次展开五千年锦绣画卷,舒氏无数优秀儿女,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奋发努力而开创的舒氏宗族万世不朽之伟业的壮美景象,历历在目。他们若泰山巍巍,屹丰碑于中华大地;如江河荡荡,颂赞歌以千古风流。谱载及因失考而未能载于谱、有名及因失记而未知名字的舒氏历代祖先永垂不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极简中国史:夏朝之前的历史是怎样的?如何看待这一段历史?
联说五帝
《史记》之黄帝家族内部的禅让制,夏商周秦的血源关系。
第4课:三皇五帝,迷人的传说(二)
十五个华夏人文始祖、虽在远古但很亲切、炎黄子孙的您可知道几个
华夏民族的形成——上古四次战争看华夏民族的形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