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新安夜空】第107期|黄立华:南街的同学

—用文学唤醒人生   让艺术点缀梦想—

南 街 的 同 学

黄立华

01

    在《西街的记忆》的文章里,我曾写到小时候经常到海阳西街一家姓张的同学家玩,而在我整个五年半的中学时代,来往最多的是一位住在南街的同学。不过我读中学时,家已经从西街搬到北街,当时我们之间要么是我由北到南去他家、要么是他由南到北来我家,中间就是一条南北贯通的直路。

    这位同学姓程,一生全部的工作经历就在县城中学里当语文老师,其间还被几任校长弄到学校办公室负责撰写各种文案,好像到了已经退休的时候,还曾被紧急召回帮助突击什么材料。对他来说,已经不是什么勤勤恳恳、兢兢业业这些常用褒奖能够形容的了,而是整个一辈子都是在“一本正经”的认真之中度过的,包括教书认真、说话认真、做事认真,待人认真,甚至骨子里不乏幽默和爱说点笑话的他,连开玩笑都很认真,说的是那种看不到放肆和开怀的冷笑话。

也许是教师职业的约束,使得他成为这样的一种性格。但当教师的人多了,别的人也并没有因此都变得这样“非礼勿什么”的,这其中必定还有别的原因,于是我想到他从小成长的环境和氛围,那正勾起我与他五年多中学同窗的日子。

02

    其实我们在更早的幼儿园时就是同学,只是那时太小,现在已记不得我们之间有什么交往。本来小学可能还是同学,因为一二年级时,县城里建了三小,我住西街,大概是按区域被划到三小;他住南街,自然留在了一小。1973年我们都到海阳中学读初中,并且是一个班。也许是幼儿园时彼此的相识,我们很快玩到了一起,不仅是在学校里,而且放学的日子都经常相互来往。

    上世纪70年代初,我家从西街搬到了北街,住在县委会的院子里,有人因此也称我为“大院孩子”,不过这一点似乎跟我与他的交往没有关系。   他住南街,就在海阳一小巷弄和南大街的交口处。他家的房子实在很大,是典型传统徽州古民居,那些关于徽州民宅所具有的各种构成和特征应当说无一不有,更难得的是屋后还有一大片菜园地,里面有水井和果树,我记得夏天喝过井里的凉水、秋天摘过树上的果子……写这些,无非是想说,他是在徽州的老房子里长大的。

    不过接下来的你可能觉得更有意思。这个大房子的所有权属于兄弟二人,那就是我这位同学的爷爷跟爷爷的哥哥,同学称他爷爷的哥哥为伯公。同学的父母跟他叔叔都在外地工作,但他和他的叔叔的两个孩子却跟着老人一起生活。因此这座老房子里就是四个老人和三个孩子在一起。  同学曾经写过他们日常生活的文章《一方天井、四水归堂》,讲述的是一家人的亲爱跟和睦。伯公伯婆一生未育,但二人彼此相敬相守一生,且对侄孙视同亲孙。伯公和爷爷从小学做生意,颠沛流离,吃过很多苦,解放后也都在商店工作。伯公做过西街“胖子吴”的经理,为人不苟言笑、一板一眼,我到同学家玩,很少听他说过什么话。爷爷虽然只是普通店员,但写得一手好字,他家厅堂上就挂了爷爷亲笔抄写的楷书《朱子家训》。据同学说,四老别说吵架,就是红脸也极少,同学的奶奶主持家政,大家皆按本分行事,而且是遵照《朱子家训》的要求,起床、扫院、早饭、直到晚上熄灯上床,一切都依规矩进行。程同学就是在这样的坏境中长大的,他的认真和本分也就可想而知,每次出来玩,必要事先禀告是跟谁玩,回家的时间必须在几点之前。至于大的方面,比如哪些活动不许参加、哪些人不能来往更是不用说了。这种本分一直让他坚守始终。

03

    但程同学天性非常聪明,语言能力和模仿能力都特别强。他不仅能模仿当时电影里的各种角色,而且模仿各门课的老师和同学。我们课余的时候,常常有某个地方爆出笑声,走近一看,原来他又在扮演某个新上映电影中的人物或某位新来的老师。他的作文也写得好,常常得到老师的表扬。印象中好像数理化方面兴趣差点,后来高考时也是考的文科,读的是师范中文系。倘若是现在可以早早选择,他大底可以去学习表演,不过如果仍然还是处在原来的家庭环境,家里那些个大人们能够接受吗?

   程同学很关心时事,每天按时收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和报纸摘要》以及晚间的《新闻联播》。他能够说出当时中央领导的排名和各个省的主要领导。一个看起来十分文弱的中学生时刻关注着整个国家的发展大事,而且他很善于将国家的大政方针跟小地方的细微小事联系起来,比如那时我们常常被安排去农场劳动,程同学会根据国家的规定,针对整个的劳动安排发表自己的意见,某种时候就是“维权”;还有就是我们的教学方针和安排,他也很有自己的见解,尽管他好像一次也没有向学校正式提出过,而只是很认真地在同学中间说着。

    记得高中时,我曾问过他长大了想干什么,他说是记者。这我相信,凭他的敏锐、才思、关心时事和喜欢写作,记者的工作不仅适合,而且能干出成绩。不过我现在又觉得他幸好没有选择这个,愿望和现实之间难免存在距离,他的瘦弱的躯体和表面外向实则内敛的个性怕是难以承受太重的压力,其实他当一名老师实在挺好。

04

    程同学当时是在父母所在的外省读的大学,而且已经在当地就业当老师,但他却很快就调回了休宁海中母校任教。其实从他个人发展来说,当时他完全可以有多种选择。他父亲是50年代上海财经学院的大学生,改革开放伊始,已经是一家较大的军工国企的领导,这对其他许多刚刚从大学毕业又踌躇满志的年轻人来说意味着什么不用多说,但他不仅满足于当一名教师,而且调回了老家,到了海中,他对此有一种轻松如归的感觉。这种感觉来自:一、据他自己所说,能够实现为家中老人尽孝的责任;二、据我的推测,在从小长大的老家和祖屋生活、与人交流用着纯熟的土话方言,他心理上有一种安全感。

在母校的工作当然得心应手,他与自己的老师一辈、同学一辈和学生一辈先后同事,这三个辈分的人对他都有一致的评价,就是勤恳和厚道。虽然据说他的文弱不大能镇住一些调皮的学生,但他对此并不太过在意。幸好他很快就去了学校办公室兼做行政,精力更多用于撰写材料和处理文案,他对学校众人的深浅和为人皆了然于心,但他很少喜怒于色,而是凭着他的绝活“认真”二字周旋应对。

05

    转眼之间我们都到了退休的年龄,回想我们同学时在一起的日子,虽然没有九天揽月、五洋捉鳖,却也不乏穿林打叶、海阔天空,当然更多的只不过是七扯八拉而已。但四五十年过去,这些如今只会让我们彼此害羞的胡咧却是相互间友情最好的见证,所谓“发小”的友谊大抵都是如此。

    我很惋惜程同学最终因为县城的建设从他的老宅里搬出,他自己的感受当然比我更甚。我们在他的新居里闲聊,说到这个话题时,他总是有些伤感。面对这无奈的现实,我希望和鼓励他用文字将关于老屋的一切回忆记录下来,这或许能够排解一些失落。这些年他陆续写了多篇文章,这些文章虽然朴实无华,但却又情意绵绵,我读过之后,感到格外亲切和温馨,但又觉得这些跟他所拥有的珍藏相比还距离很大。我总觉得,他的身上其实有着太多值得回忆和品味的东西。作为一个徽州传统文化的关注者,我常常觉得从徽州文化内在基因流传的角度,程同学可以成为一个我们思考徽州人的性格、禀赋和特征的很好的个案,他那敏于思而却多少有些钝于行的性格不仅让我想起这方水土对他的氤氲,有时他那衰颓劲上来,劝他做什么,他把手朝外摊,爆出一句休宁土话“没得什么名堂筋”,总叫我无可奈何。

作 家 简 介

黄立华(1960-),安徽歙县人,黄山学院教授。做过中学教师、机关干部、报社编辑,后入黄山学院工作。现为黄山市作家协会主席、安徽省作家协会理事,安徽省评论家协会理事。

美术作品:姚光华

美 术 家 简 介

姚光华,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美术系,现为安徽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安徽省工艺美术家协会会员,休宁县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黄山日报

文创设计|神兽工作室

策划|胡青丝

制作|徐悦悦

征稿邮箱|hsrbxayk@163.com

·新安夜空

本栏目面向全社会征稿,题材不限。只要您有打动人心的瞬间,请务必记录下来,投给我们。可配图!可配乐!可搭配一切美好的元素。要求:原创首发!要有正能量!有温度!有力度!有深度!稿件一旦被采用,作者将获得保底稿酬+阅读量对应比例奖金。

值班编辑:王婧

责任编辑:胡玉琪

二审:徐海生

 终审:李学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个人的西街
一座为了旅游业而改名字的城市
每日人文地图|安徽省黄山市
我国一座最后悔改名的城市, 现在又考虑恢复旧名
外交主场,为什么会选在屯溪?
安徽一座以山命名、人口最少的地级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