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倚杖登高仰山峻
明万历年间三十九年程文举编《仰山乘》有:“吾郡盖有三神山焉,黄山大而嵲,白岳秀而奇,仰山幽而峻,三山鼎立”的记载。按照康熙《大清一统志》记载的仰山,“在休宁县东南五十七里。穷源邃谷,一径萦纤,陟而复降,其中平衍,众山环映,形如芙蕖,又曰莲花山”。对于这样一个赫赫有名的大山,我还真是孤陋寡闻了。直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中国佛教志》的出版,人们对《仰山乘》佛教研究兴起,带动户外寻访仰山古道的热潮,才让这个高山大川中的佛教仙踪撩起了神秘的面纱。

学者王开队先生说:“明代中期以后,地方僧俗对仰山佛教景观的营造,让仰山成为一座在徽州有相当影响力的佛教名山。”这样一座佛教名山,又怎么在人们的记忆中消失了?而今又是如何被重新拾起的呢?我也一直想去一探究竟,但苦于山高水长,又不熟悉道路,一直在心中放不下来。辛丑早春,我请教休宁摄协主席倪受兵先生,黄尖境内的仰山怎么走?能不能组织一次仰山寺的探访活动?他说等天气好点,一定约我爬仰山。

到了今年的“五一”前夕,受兵先生微信告诉我,准备五月二日去爬仰山,我欣然接受。对于仰山我只知道在黄尖公路的岭头,听说山上叉路很多,如果没地方向导是很难寻访到的。我把顾虑告诉受兵先生,想让他请个熟悉仰山的向导,不仅能给我带路,还要给我们介绍仰山寺的情况。受兵说:放心吧,给你们请了当地的“仰山通”杨有华先生做向导。

出屯溪,我们一直等歙县赶来的张艳红一家,先到源芳乡的倪受兵电话催了几次,我知道山路崎岖时间紧迫。边走边等,终于在九点一刻4辆车13个人从源芳出发。离开源芳不远,车就开始爬坡,山越来越陡,折皱越来越密,露出明显的轮廓与肌理。朝阳将凹凸不平的山峦直射出明暗交错的峰线,大色块的明暗对比,与群峰及古树,让眼前呈现出一幅气势磅礴,群山巍峨画卷。举目远望,高高的垭口挂在云边,我知道这坡是有足够长的。车不停地拐弯,稍不注意身体就会斜向一边,等你刚好坐正,又向另一边斜去。山中的太阳似乎调皮了许多,一会跑到你前面,一会躲在你身后。窗外的景色是一抹翠绿,尽管车在喘着气爬坡,但我们呼吸的空气是芳香的,有松针味,有茶香味,有兰花味,我们仿佛浸润在负离子的大罐中。


车停在快到黄尖岭头稍宽弯道上,剩下的山路就是往上爬了。我们从荒芜的茶棵地边斜上山去,与村民收养野蜂桶擦肩而过。爬山脊走横排,穿密林过沟涧,路边有徒长的野茶,八角莲,黄精,七叶一枝花。高大的野樱上熟透的樱桃让人垂涎欲滴,我们不断地跳跃着采摘绿叶丛中的鲜红果实,甜而酸涩的味道让我们顿时感觉“望梅止渴”的成语。

邑人程文举有登仰山诗:“徒步宁辞倦,攀缘转陟危;云饥千磴险,汉插敷峰奇。护刹青莲涌,悬灯白日移;谷深藏法界,莫作化城疑。”从中说出了路的陡险和上山的艰难。再次翻过山脊,我们顺着山势往下走,渐渐的有了细流涓涓,看山势有些缓和,我想寺庙应该不远了,果不其然,走过山嘴就是仰山遗址了。

古寺平地坐东朝西,后有靠山,左右山峰拱护,整个地形后高前低,倚路临溪,遥望案山,系古徽州堪舆术中所描述的标准“风水宝地”。此处面积约二三十亩,枯草厚积,周边山脚有石砌挡土墙,确为仰山寺遗址。


仰山寺前的广场上的放生池早已荒芜了,高山上的芦苇在池中长得格外肥壮。时令虽已暮春,新发的芦苇也才盈盈尺余,而上年的枯枝却枝枝如箭,林立在山寺前的遗址上,形成一片灰白色的芦苇荡。不知夏天的芦花盛开的样子是否壮观,但我想那秋天的芦絮在夕阳下一定会很美的。如果能够配上暮鼓晨钟,我也想一袭黄袍袈裟遁入空门的。

寺庙遗址长满了小竹子,如果不是春天,我一定会认为这些竹子都是一样的。只是这样的季节才会让你看到不同的笋子,才会感到这些竹子是不同品种的,当然这些可以从笋子的颜色上认识的。刚出土时拔出常常有股清香味,剥出的笋肉用青椒腊肉小炒是徽州最有味道的一盘时令蔬菜,也是我最爱吃的下饭菜,不过这些年发现味道不如从前了。


传说中的高僧宝公开山时期已无从考据。唐武宗李炎于会昌五年间(845年)下旨“没寺逐僧”,灵祐高僧不得已遣散僧众,其弟子慧寂也栖隐他处。据《仰山乘》记载:“师住王莽山,唐僖宗乾符六年(879),有山神请曰:吾东南名仰山大福地也,师迁住焉”。此后,慧寂禅师前往仰山开辟道场,周边大批僧侣、佛教信徒闻道前来礼佛受戒。鼎盛时期,仰山寺僧侣多达百余人。

元朝末年,仰山寺被乱兵焚烧,寺毁僧散。明隆庆三年(1570),休宁汊口程、毕、吴三姓发起重建仰山寺,得到皇上“敕赐”。同时,皇太后另赐渗金佛一尊、经书五大部。徽州众人筹资捐物,投工投劳,建成仰山寺,“寺中大雄、宝公诸殿,丹彩之饰,耀日夺目”。彼时,寺内有渗金佛像四尊,五尺铜像一尊,大小塑像百余尊,各种画像四十二幅,还有大量寺藏经书,其中就有南朝张僧繇为宝公所画佛像,并有梁武帝的御笔亲题。其时,还建起舍利塔、宝公塔,辟出鸦生台、狮崖、龙井、小灵谷等十余处亭台楼阁,并将仰山诗词镌刻在古道沿途的百余处崖石上,寺院周边还种植了秋海棠、木笔、桃花、水杨柳、芦苇等大量异域植物花卉,仰山寺也因此被称之“新安第一寺”。


杨有华说:仰山是与九华山齐名的,香客一般先到仰山,后往九华。仰山庙会时间为每年农历七月初七,连续三天三夜。参加庙会的人有徽州歙县、祁门、婺源本地的,也有浙江的淳安县、开化县、金华等地的。就连九华山、普陀山的僧侣也前来礼佛。那时前往仰山的各条通道上摆满各式各样的小摊,寺内人山人海,烟雾缭绕,在“一天门”就能闻到檀香的味道。

仰山寺是在“破四旧”前的1950年被大火焚烧掉的,寺内两百多公斤重的青铜大钟被当地农民敲碎作废铜出售了,通往仰山各个路口的石人石像也在文革时期被敲碎后弃之于山谷中。他们还砸碎了佛像下的莲花座,砍伐了寺院周边的古树,拆除了附近的佛塔、楼阁,仰山寺再次沦为一片杂草荒地。至于那几尊金佛,已不知所踪。据老人介绍,寺庙对面山上的慧寂禅师石棺石坟还在。在仰山寺遗址,我们看见一些砖头瓦砾柱础,以及沿着山脚的石碣依然如故,静静的躺在草丛中。


从寺院遗址走出来,往左就是仰山小型水库,那块“那伽定处”的摩崖石刻就在水库旁小径的石壁上,与《仰山乘》所说的“那伽定处”是相符的。“三门左折,一径逶迤而上,穷则'那伽定处’,山足之下为渊渊深广大,梵语'那伽’此释为龙。故石公题其石曰:'定处’,谓龙入定于此。其石纵三丈,高二寻,石公署书方径尺,笔法遒劲甚精,夫斜阳返照时,即见神物影动矣。”仰山寺下有“天池”,那“天池”原来的模样已不得而知,现在的“天池”在七十年代建的一个小型小库,站在旁边来看也不过两亩左右的水面,是否有“见神物影动矣”,清山无语人间不闻。

今天我们走的路是条捷径。回程时,我到“一天门”去寻找块“龙湫”摩崖石刻,从寺院右边斜上,爬过两道坡的垭口就是当年进山的“一天门”。我站在垭口当中,柱着拐杖想拍张玉树临风照片,可惜形象并不高大,逆光脸还黑,我悻悻而去。


杨有华说他自小就常走这条路,“一天门”当年有亭,亭边有石狮坐阵,“文革”时也被人们砸碎推到山壑里去了。再往右下,有山泉从岩缝盈盈而出,这就是相传“卓锡泉”。史志说在“扇峰南”,泉从石隙中流出,莹然澄徹,能疗病,病者“辄饮辄瘳”。能治百病,且立竿见影的“卓锡泉”,在徽州有很多类似的传说。不过“卓锡泉”做为仰山应是一处名胜了,关于这点是有诗为证的:“卓锡出寒泉,泉清胜甘露;令人觉冶暖,一插豁然悟”。

离“卓锡泉”约摸几十步,山崖有一石壁隆起,表面平整,尽管历经风雨侵蚀,但字迹依然清晰可见。从右至左,上款为“程士廉题”,正文为“龙湫”两个大字,下款为“程涓书、僧性玉刻。”“龙湫”摩崖石刻虽说就两个字,却署着三人名,他们分别是程士廉题、程涓书,僧人性玉刻。如果你翻一翻徽州的史书,这些人都是当时徽州赫赫有名的大儒。

程士廉,字小泉,休宁人,明万历年间的戏曲作家。写过《幸上苑帝妃春游》《泛西湖苏秦赏夏》《醉学士韩陶月宴》《忆故人戴王访雪》四种,搬演春夏秋冬四景,总题为《小雅堂乐府》。程涓也是个徽州人,著有《千一疏》二十二卷。他还做过休宁县令祝世禄的幕僚。这性玉大师当是仰山寺的执事僧了。




沿着古道下去五百米左右,路旁的石崖被凿成一平面,上有万历癸酉(1573)程廷策题的“仰山法界”摩崖石刻,石刻程廷度书、僧如喧刻。至于仰山寺到底有多少石刻?杨有华说这是一个无法考证的问题,现在知道的石刻有“一善亭、分云门、返照、龙湫、仰山法界”,还有人说从一善亭到仰山寺共有一百首诗,只不过除了这几处摩崖石刻,那些诗我是没有找到。还有多少被灌木和青苔湮灭在深山老林的石刻?还在等待着人们探索发现。

我们两次登山走的都是捷径,如果你要探寻仰山古寺的奥秘,我想还是走仰山古道的好,更何况仰山也不是一二次就能够理解得了的。邑人吴守周登仰山诗:“倚杖登高眺,悬崖径屡循;钟声云汉薄,利影雪山春。竹覆垂青幌,苔深布绿荫;不因来福地,那得洗嚣窿。”让我们从中读出了仰山古道的陡险和上山的艰难,更让我们感受到了春夏秋冬四季的景色。

仰山,有没有“高山仰止”意思?我相信你去了以后一定会有切身体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发现徽州四十七:齐云山风光三
鼓山惊现竹子开花
大徽山,一座人文厚重的山
【原创】江南第一名山:齐云山
安徽徽州:齐云山顶看风景
孔望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