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吾姓吾族吾家人】卖豆腐起家的佛六公

    前些年,受邀编修《中华舒氏通谱》,在所收集的数百部全国舒氏各支派宗谱不经意发现了一些有关我屏山舒氏族谱内容的残本、残页或残片段,通览之后,感一时。感吾屏山舒氏千年脉衍,至今却没能有一部“脉线清晰,蕃衍径明”的通家谱牒;慨千百年来,吾屏山舒氏先祖精英辈出人才济济,为吾宗族繁盛、村落发展呕心沥血奉献一生却极少有能文字,以存青史,以其中,世祖佛六(始迁祖一世舒德舆)是最为典型者之一。

    根据明《唐新安郡古黟舒氏统宗谱图》(手抄本)、清道观《屏山舒氏宗谱》、潜山梅城潘铺《舒氏宗谱》(手抄本)、江西鄱阳太阳埠《舒氏宗谱》、无为濡南《舒氏宗谱》(手抄本)、金寨昌裔堂《舒氏宗谱》等谱牒所载,舒佛六生于宋景定五年甲子1264年三月廿六辰时,殁于元顺宗至正元年辛巳1341年八月距今有近八百来年佛六,其父名天佑,其祖名师稷;佛六,有子名贵三,有孙名麒一、曾孙名文侣、玄孙名康安。康安者,字志道,是屏山舒氏里门派始祖(外门派始祖福安,字据德),清嘉庆《黟县志》有其传。

    明手抄本《唐新安郡古黟舒氏统宗谱图》是这样记佛六公的字逢辰号厚山配汪氏同葬禅师称善地续妣程氏,葬麻潭。为人重厚纯朴与处无争斗不乱发一言力勤务,家富巨万,田置外县,税业万亩,可称'田舍翁’矣,乃吾派之十六世祖也。”

    清道观《屏山舒氏宗谱》是这样佛六公的:“公有田地十四,富甲一方,乐善好施,敬贤重儒,东建龚慈兴庵,西建祠于皆云庵,南建居第,北建禅师坞,其社塘及各处桥梁道路,无不乐善助资。公初居皆如庵,次迁严村,三迁花园畔,后迁村心,即今舒村是也。宅凡四迁,始得今开族基址,为后世计至深远矣。”

    清嘉庆《黟县志》也曾记佛六公二事:元泰定元年(1324年),九都长宁里舒逢辰县东北岩峰皆如庵元泰定年间,里人舒逢辰建九都长宁里'真元道院’。由此,我们能够得知,佛六公很富有,他不仅在屏山修建不少公共建筑,而且也精心建筑了自己的居第,还曾经四次搬迁自己居所。从屏山之北的皆如庵,到严村,从花园畔,又到村心,一路走来凡四迁,九都舒村“始得今开族基址,为后世计至深远”矣。由此,我们又得知,屏山村的全面崛起,就应该是从这时开始,那佛六公就应该是屏山舒氏宗族之重要的承前启后者。

    看了谱牒所记内容,内心又不得不提出所疑惑的问题:佛六很富有,或“富甲一方”,或“富甲东乡”。时黟县惟有四乡(会昌乡、怀远乡、新政乡、顺仁乡),佛六可算是全县四分之一首富。富从何来呢?他“田置外县,税业万亩”“有田地十四”。考市制换算,一顷等于一百亩,如果按“十四计算,当年佛六公拥有的土地可就有一千四百万亩啊!明弘治《徽州府志·卷二·田地》载:宋淳熙年间,黟县田园共为九万二千一百三十五亩;元代,黟县实田土三千五百八十八顷八十六亩,折成亩为三十五万八千八百八十六亩。如果按元代的田地数目计算,佛六公拥有的田地数已经远远超出了全县的田地总量,故《古黟舒氏统宗谱图》记佛六公是“家富巨万,田置外县,税业万亩”。

    数以万计的田亩,佛六公又是如何拥有的呢?通过宗谱脉线,细数佛六上几代,其祖先们都未曾有不寻常表现。幸得在屏山舒氏迁徙到无为七桥镇支派保存有《屏山舒氏宗谱》一部残本(手抄本)中,我们看到了一段未曾听说过的传奇往事:

   “闻诸父老云,公微时尝卖豆腐一日一处,被柴脑跌翻,公大恼丧急为挖去,以免再跌行人谁知挖下尽皆黄白物公因是而大富焉。此事固不知真假,然其心则'孙叔敖打蛇埋蛇(汉刘向《新序》)之心宜其获报无穷也。其老祠故址犹存,其不能恢复者势也。盖其山水虽好,而面积不大,安能扩而充之乎能得村中支丁踊跃,合族造一统宗祠,迎公牌位高坐其上,则一可重尊亲之,二可免里外之见,甚美事也予安得旦夕见之哉今两祠各埋其木主于祠后,清明拜扫,司事必到,亦足见遗泽之犹存也。

    虽然是闻诸父老云”,但也还是无风不起浪。顺这条思路探去,佛六公应该不会是小买卖出身吧?一不小心挖到黄白物,诚不足信,但做买卖自小而大,从弱至强,由县内做到县外,从而可以达到“田置外县,税业万亩”,还是能够顺理成章的。这也正是后世徽商财富积累的主要路径之一。由此,我想到了已逝宗亲松钰老师在“黟商何时走出县门”(《古黟钩沉录》)一文的论断:黟商“早在明朝即已走出县门,进入徽商的行列了”。这里我可要说:其实吾屏山舒氏走出县门经商,还远在明朝之前呢。

    无独有偶,宋元文学家、人方回桐江集·卷八“两请浙漕贡士舒君墓志铭”一文说舒君一日迁居,有拜于门者,以缗钱千献,盖前十年贷以远贾者,君曰吾忘之矣,谢遣之”,这更是我舒氏先祖远出家门经商的最早文字记录舒君者,讳㧑,字谦叔是屏山舒氏十四世祖。《唐新安郡古黟舒氏统宗谱图》中有舒㧑正传:名五八又名抚字谦叔宋理宗绍定元年1228年戊子登第校尉两请浙漕文解为判朝议大夫他生于绍熙二年(1191年)辛亥,卒于景定四年(1263年)癸亥

    从方回先生所撰的墓志铭可以得知,这位“前十年贷以远贾者走出县门经商是在南宋时期,起码吾屏山舒氏先祖是这样的。按此推算,屏山村的兴盛最迟也应该在宋元之交。当时的屏山村中至少已建有两座祠堂,村边也已有数座道院庙宇。嗣后,才有明朝宗祠余庆堂、屏山楼,才有同一天落成的明“长宁八桥”,才有外门序伦堂(祀二十世祖舒据德,后曾为屏山小学、屏山供销社)里门宗祠康公祠(即光裕堂,又名菩萨厅,祀二十世祖舒志道,今国保单位),才有祀明万历年间舒荣都的九檐门楼“尊德堂”,才有镶嵌清雍正“御前侍卫”龙匾的舒琏家祠,才有“三千烟灶,五里长街”的千年屏山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黟县屏山水彩写生
黟县屏山旅游示意图
【徽州名族家风】新安舒氏家范重修身
安徽黟县屏山村写生
春意盎然,皖南黟县S218线扫黄踏青之旅
黟县屏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