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李军】啦啦五莲节流的品种、捉法和吃法

这几天,秋雨连绵,树林间令人聒噪的蝉鸣也基本听不见了。

秋天的到来,预示着夏天的精灵——蝉又魂归大地了。


五莲人管蝉叫“节流”,但据五莲作家徐敏宗考证,其实应该叫“截柳”。

它们喜欢趴在柳树上,承接天露吸食树汁,直到截断了柳树的生机才善罢甘休。

一根细枝孤零零地枯死了,那一定是它们的“杰作”。

据说,有记载的蝉有2000多种,但是在五莲,常见的节流却只有四种。
按照现世顺序,我且一一道来。

景景,是五莲人的叫法,因为它的声音比较单一,为断续的“几—几—几”声。

它的学名是蟪蛄(huìgū),体小,紫青色,有黑纹。

“景景”在每年5-6月份就开始出现,也是较早出现的节流,只要听见它的叫声,就知道夏天快要来到了。
 
“景景”可是名虫,两千多年前的《庄子·逍遥游》“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指得的就是它,“景景”春生夏死或夏生秋死,因而不知春天与秋天,比喻见识短浅。

《庄子·秋水》“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也是这个意思,“景景”不幸躺枪。

6、7月,黑蚱蝉就开始登场了。这四种节流里面,黑蚱蝉最大也最多,声音为持续的吱—吱—吱,嗓门大,吵得慌。
 

之后出现的是蛁蟟(diāo liáo),五莲人叫“独了”,个头比“景景”大一点,但为暗绿色,一看很高冷的样子。

它的叫声比“景景”多了一个调,是“独——了(liáo)”。“独了”又名茅蜩、蒙古寒蝉,宋朝词人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不知道说的是不是它。
 

差不多同时出现的是鸣蜩(tiáo),五莲人叫它“喂呦娃”,因为它的声音是“喂—呦—娃”,很有辨识度,算是四种节流里面声调最多的一种了。

与“独了”相比,“喂呦娃”更胖一点,颜色黑中有绿。蜩在中国古代作品中也出现不少。

《诗·豳风·七月》“四季秀葽,五月鸣蜩”,如果按阴历五月的话,可能是“喂呦娃”,《庄子·达生》“佝偻者承蜩”注明是五六月,也大概率是“喂呦娃”。当然,蜩在古代指蝉,不一定专指“喂呦娃”。
 
说完四种节流,再啦啦咋拿节流。最常见的捕捉方法有三个。

其一是抠节流龟。

这没有什么技术含量,有手电筒、眼色好就行,只要不怕黏不怕雨就行(现在更有一种用胶带粘在树中间,节流龟爬上去就掉下来,捡拾即可,更是以人的智商挑战昆虫,胜之不武)。

其二是粘节流。

这就考验装备和技术了。

竿子好说,菜园里有的是竹竿,一根不够用绳子再绑上根,面筋确是不易得。要用面和水,不停地洗,直到洗出黏黏的面筋来(小时面稀罕,为了和面筋祸害面,没少挨了母亲的批。现在网上有卖粘节流专用神器,可伸缩鱼竿加黏球,可谓与时俱进)。

粘的时候就考验体力、眼力了,二千多年前的“佝偻者”老人都能做到,估计现在人也问题不大。

其三是用火照蝉。

利用蝉见光投火的特点,晚上在树林里,点燃一堆火,然后猛晃树干,蝉受到惊吓,纷纷飞离,奔火而来。

这种做法在两千多年前的《荀子·致士》也有记录:夫耀蝉者务在明其火,振其树而已,火不明,虽振其树,无益也。


四种节流里面,最好拿的是黑蚱蝉,剩下那三种都比黑蚱蝉难捉,尤其是“独了”,不仅爬得高,而且它复眼发达,十分机灵,跑的快。


拿完了,再说咋吃。

常见的油炸,大火烹油,小火慢炸,满嘴留香。

再就是剁碎炒辣椒,缺点是不酥,剌嗓子。

温火熥了吃也不错,庄户人叫“背”。

还有一种比较奢侈的做法,就是用节流上背部靠近头部处,有瘦肉,择之包水饺。一个节流没多少肉,这种做法比较费节流。

据说早年间有贫家无肉,以此替肉包水饺。若放在现在,那就是美食中的极品了。


最后,闲着没事顺便啦啦蝉鸣。

蝉鸣,其实人家是有规律的,主要有这三大类,一是大合唱,一棵树或一片树林,有一个起头的,大家一起鸣叫,也就是梁启超先生说的“蜩螗羹沸”;二是受惊吓而叫,比如被捉时的长嘶;三就是求偶时唱的情歌。


蝉这种昆虫,上得了文章,下得了厨房,只是秋风起,蝉声远,剩下的就是蹦跶不了几天的蚂蚱了。

有空再啦啦五莲的蚂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晨读|又闻蝉鸣
童趣--粘季鸟(专辑)(珍藏)
蝈蝈这只夏日音乐会的麦霸,还有个响亮又文雅的名字
【城市物种日历】6月23日 黑蚱蝉 | 自然控小组 | 果壳网 科技有意思
孙善光 | 密林蝉歌
金蝉又称黑蚱蝉,做法俗称知了龟、知了猴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