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中的小卖部
userphoto

2022.07.29 山东

关注

01

五莲一中最早的敲钟人是陆长志,日照涛雒人,丁肇中的同乡。他非常爱护学生。

一名学生拉肚子,久治不愈,病情越来越严重。陆长志得知了,主动救治。

他把大蒜剥皮,捣碎成蒜泥,待用;下一碗面条,捞出后,赶紧倒入蒜泥,均匀搅拌;趁热端给学生服下。学生便很快痊愈了。

陆长志对后勤人员说:“学校没有学生要你们干什么,你们就是为学生服务的。”

他也就是为学生服务的。

在门口的传达室里,他也兼卖笔具、本子和邮票等。进价5分,卖也5分;进价8分,卖也8分。他分文不赚,纯粹是服务。

他还自制浆糊,免费提供给学生贴邮票,我就曾经受益过。

70年代的这个传达室,怕是一中小卖部的雏型吧。

02

80年代初,随着学生的增多,学校便在大门口西侧平房正式开设了小卖部。

小卖部的第一任部长(1982~1987)、唯一店员,是丁元花阿姨。

第二任部长(1988~1990)是总务副主任冯志田老师,店员还是丁元花阿姨。

开始,其实也称不上是小卖部,不过是几样文具等等,后来才慢慢丰富起来,但是也还是只能销售些低成本的笔墨纸砚、油盐酱醋之类。

小卖部曾经进过青州卷烟厂出品的一条仿中华烟,红纸金字包装,高档商品,每盒9毛6。卖了半年,只卖出一盒~~由某工厂销售员、历史老师的大公子购去了。

剩下的9盒又卖了好长时间,还是无人问津,最后干脆不卖了,退货了之。

90年代,为迎接40周年校庆,学校进行了校园建设,校门也重建了。

小卖部还是设在大门西侧。随着百姓生活的好转,它的生意逐渐红火起来。

除了学生和教职工,附近的居民也过来购买生活必需品。学校的办公用品也通过它采购。

小卖部第三~六任部长依次是刘守利、刘世诚、任年乐、杨玉林等四位同志。

学校又聘了李瑞芳阿姨,还有一个冯姓年轻姑娘。

1999年,学校原司机李学叶老兄承包了小卖部~~已号称“综合商店”了。

原店员离职,李老兄一家自己经营。

2002年,为迎接50周年校庆,学校又重建了校门。小卖部也随之被拆除了。

这是一中小卖部的简史。

03

丁元花阿姨(姑且称丁姨),是总务处主任、工会主席秦泗荣老师的爱人。

我初识秦主席,是我刚调到学校不久,在学校的一个小会议上,我和他并排坐着。

他面前放着一个崭新的石质水杯~~不是木鱼石,好像是玉石的,看起来精巧别致、时尚高档。

我就拿过来,细细把玩了一下。主席就笑着说,喜欢就拿去吧。

我贪心,大喜过望,自然求之不得。用了好多年,直到它不幸破碎了。

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丁姨也善解人意,心底善良,精明能干,处事活泛。
丁姨高高的个子,较胖,魁梧。口头语是:“安阳,xx来。”比如“安阳,老于来,你不就比我多一横吗?”“安阳,陈老师来,不用客气。”特别亲切。

“喃家老秦”“您家老x”,也是她挂在口上的称谓----秦主席不称“喃家老丁”,他简称“家属”。


我购买了一包红糖,次日爱人尝后觉得味道不大对,我就拿着去了小卖部。李瑞芳阿姨卖的,但是她不在,丁姨在。
我担心不承认或不便退换,丁姨说:安阳,夏老师来,退就退了吧。
她就给我细心称了,重新算了,退给我钱。

记得我的第一个刷锅钢丝球,也从丁姨手里买的。
忘记了我去买什么东西,丁姨热情地对我说进了一批钢丝球,刷锅特别方便,她家早就用的。
“你不好试试?”她问我。
我做饭经验还不丰富,当然得试试了。这一试,就试到现在。

农村来的一些家长常常将给孩子带来的物品临时寄托在小卖部,待孩子下课再过来领取。

丁姨总是满口答应:你就放那儿吧。

多少年之后,有一名学生家长还对我说起她的好来。

十几年前,我和秦主席、丁姨在日照银河公园旁边的银河食府里吃饭,谈及小卖部往事,丁姨感叹:没做对不起人的事来。


04

另一个重要店员李瑞芳阿姨(姑且称李姨),是音乐教师于德英老师的爱人。

她的老家是潮河村的,与我算半个老乡。加上于德英老师和家父共事过,我对李姨自然特别亲切。

李姨穿着朴素得不能再朴素;庄庄户户,为人实在得不能再实在。你去买针,她不会给你推荐线;你要一斤,她不会多卖你一两。

她走路慢慢腾腾,永远一副疲惫的样子(据说她看见于老便喜笑颜开)。算账常常有点迷糊,有时一个账得反反复复。

有一次,她去理发,竟然找不到回家的路了,丁姨笑她,她又哈哈自嘲。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李姨也调皮。她说笑话,她自己不笑,净惹别人笑。

大概,她就喜欢别人笑。

在亲戚朋友中,她口碑极好。上对老,下对小,中对平辈,她都有好脾气,都处得融洽。

她和丁姨是一对老搭档了,虽个性不同,但两人极合得来,亲如姊妹,一辈子没红过脸。

在生活上,丁姨似乎是李姨的指导老师。

在柜台上,李姨用钢笔在演草本上写了两个字,问我哪一个好看。我大为震惊:即使那个略逊色的字,水平也超越了校内的绝大多数老师。我这才知道,她写一手好字。

其实,她高中毕业,学习也好,只是她生不逢时。她的母亲说她,学习带才,就是拿刀螂拿不着个带爪的。

我想,会写字的手,未必会穿针引线、颠勺凉拌。

在村里她算是有学问的人了,是于老师追的她。婚后,于老师一直厚待岳父岳母,说不出别的来;岳母喊他,一口一个“贤婿”“贤婿”~~岳父岳母在潮河街开中药铺,都识字解文。

有点扯远了,扯回来吧。
至少1994年,小卖部就有了进口巧克力,只是还不为我知,不为我吃。
女儿和她的伙伴去买了五块钱的几片巧克力。拿回家,我大吃一惊,什么糖那么贵?

我怀疑搞错了,去了小卖部。李姨告诉我,那是进口巧克力,她们来买我就给了,就是大贵贵的,退不了。

天下的小卖部也都是聊天室。

有几个教职工,特别是老教师的家属,有时在那儿待一会,谈天说地,传播消息。

前工会主席李濡老师的老伴和李姨特别说得上话,常常找她聊天,两种不同的口音你来我往,慢腾腾的,都是烟火味。

李姨就住在我们楼下。

遇见我的爱人,她总爱问:雪梅没来?

雪梅在县城从事金融行业,是李姨的堂妹,也是我爱人的同学、闺蜜。大概李姨心里装着雪梅吧。

我和爱人去喝李姨公子的喜酒,她高兴得不知说什么好了。人逢喜事精神爽吧,那些日子,难得她如此喜笑颜开。

我们对着她称赞于老师的好,她咧嘴笑,“他对谁都好。………”
听说,年轻时她炒一盘好菜,专供于老师喝酒,自己舍不得动筷子。

令人心疼的是李姨过早地离开了人世。

她走后几年,于老师在一个酒桌上对几个老同事说:(校内)到处是她的影子,我得搬家。

后来家是搬了,但思念怕是还在。

这叫夫妻。


05

重要店员还有一名年轻姑娘,姓冯,名不详,是总务处副主任冯志田老师的侄女。

那些年找个活干实在是不容易。冯老师是重情重义、有求必应的好人。

姑娘长相、衣着、化妆都一般般,在我眼里大概称不上美女,甚至有些土里土气的。

但最适合为人妻了,因为她端庄大方,特别勤快,会算账。

她加入时,正值小卖部生意兴隆。当时,工资了了,但活儿特别累人。

她在,主动接洽顾客,能自己干就尽量不烦丁李两姨。长柜台,二三人各守一小段,我去买东西,顾客少时,她会越位代办。

此外,一退六二五,她算账既快又准,刚刚的。

1999年,李学叶老兄承包了小卖部~~已经叫“综合商店”了。

他经营得风生水起,红红火火的。大家都称呼他“李经理”~隔壁是液化气站的许经理,隔壁的隔壁是电修厂的钟经理。

李老兄、李经理,头脑灵活,性情中人。


家属院东门南侧,曾经是一个门球场地。
打门球时,我技不如人,几个高手老教师都愁着和我一帮,李老兄和徐尔为校长就主动接纳我,指教我。一旦我出现重大失误,徐校长就“叽叽叽”,李老兄就“捏好”,都是惋惜的意思,不用批评。在他们的指点下,我的门球技艺也迅速提高了。

“综合商店”的门口面向育才路,后门在校内。常有人图省事,走捷径,无意中成了学校的另一个出口。

学校要求加强管理,堵死这一条通道~~早年“大个子”臧传明主任一度严防死守,生怕教职工从此带走学校的一把苕帚、一张凳子。

李老兄切实配合执行,禁止了学生的通行。为此,个别学生不服气,跟他吵起来。见多识广、一身血性的李老兄岂是几个毛头小子所能降服的?

但是,老师们到教育印刷厂送讲义底稿,经过这儿,还是通行无阻的。

嫂子为人和善,听李老兄的。作为店员,服务态度上,她比李老兄更加优秀。


06

关于一中的小卖部,再后来和现在,我就不知道了。

凡到校读过书的人,都应该记得学校小卖部里那些和蔼可亲的店员,像记得横眉怒目的任课老师一样。
在小卖部,你买过笔,赊过帐,也借过道,逃过学,打过架。

在学校严厉打击早恋时,说不定你还秘密接过头,递过情书——返回教室,你怦怦心动,但装出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

这些,你都忘了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县城中学的天价小卖部
初道
割麦子、看店铺、搬家,80后在学校给老师干活是家常便饭
行政案例分析
《青省书》五
在学校小卖部暗中观察许久,这狗子做出了一个无比惊人的举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